1.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案例
你能先提供原文吗? 答案补充 很抱歉,我不熟悉苏教版的教材,我接触的是语文版的。 答案补充 汉字有80﹪以上是形声字,即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这可以说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最基本的结构规律。斯老师的识字教学,正是在充分运用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的基础上,来设计她的教学思路,使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了形象性,教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好懂、易记。
在进行识字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增强趣味性,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生动
识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小学生是难以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的。这不仅会影响到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识字写字教学多种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必须在“增强趣味性,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生动”上下功夫。 答案补充 1.设计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字配画”,趣学象形字;可以引导学生“搜字队”,活学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拼字板”,动学合体字等。
2.提供自主合作、接受创新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所学的生字。如编故事巧记字形,借助字谜乐记字形,通过比较牢记字形等。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创造性地学习生字。 答案补充 第二,突出文化性,使识字教学由单调变为丰富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在汉字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学习和积淀的过程。这样的识字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1. 引领学生探究汉字的构字智慧,提升汉字学习品位,在汉字学习中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2.引领学生探究汉字中蕴含的各种知识,发挥汉字的文化功能,在汉字学习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识字教学在开掘汉字文化、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依托汉字浓厚的人文内涵,融入先进文化的时代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状态,开拓识字赏心悦目、趣味横生、开智育人的教学功效,就能发挥识字的综合育人功能。 答案补充 第三,体现开放性,使识字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学生识字不应仅仅在语文课中进行,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努力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字。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实际,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增加识字量。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在积极组织开展识字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精心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识字成果,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希望以上材料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2. 结合具体的探究教学案例,谈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和做好教师的有效领导
提供一个语文的,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做好“两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校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制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推进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研究整理了以下4种基本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别为: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2.识字教学“导练模式”。 3.阅读教学“活动模式”。 4.作文辅导“说写模式”。 对这4种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还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后)。 三、推进方案: 1.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操作方法”,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培训分为两级,先是对镇级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然后由镇级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镇的培训,要求培训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基本模式专题研讨、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基本模式教案设计、基本模式案例评比等。镇际交流活动的公开教学要成为展示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长室将通过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展示活动将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围绕基本模式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听课老师开展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教学沙龙。 4.提升。我们要求将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推进作为一种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做好教学日记,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并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这些教学日记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补充: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补充: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2.趣味记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娃娃? (2)引导编顺口溜: j:i 字加弯j j j。 q与p比较:q与p正好相反,用顺口溜区别:像个9字qqq,反写p字qqq 。 q与d比较:两个字母都是左半圆,但位置不同,用顺口溜区别: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q与ɡ比较:q下面没有弯,ɡ下面有个弯,用顺口溜区别:ɡ下无尾qqq。 x:一个大叉xxx。 3.趣味练说 (1)看图读音节 (2)摘“苹果”,学拼读 师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农民伯伯已经摘下了几个苹果(jqx),可他们在树上交了许多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摘下来摆在一起吗? A.指名到“树上”摘“苹果”。摆好后让学生说说理由:为什么这样摆。 B.指名拼读,学生正音。 C.小组长组织,用喜欢的方式读。(提示:可以领读、轮读、指名读、抢读等等) (3)利用音节创编故事。三、练习反馈 1.指导书写。(1)复习儿歌: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2)说说j q x分别住在四线三格的哪几层。(3)指导: j:它是最高的一个娃娃,一个人住了三层楼。看笔顺图,j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q:由几笔构成?先写什么? x:注意笔顺,先右斜,后左斜。(4)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点评反馈。
补充:
读书、实践、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为期六天的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经过培训,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的业务得到了指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为能在襟江小学学习、生活感到骄傲,同样也为自己在这里工作、生活而感到沉重。我知道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襟江人是不容易的,得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还要具备默默的奉献精神。六天的时间在丰富而精彩的活动中充实地度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但我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在象牙塔中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体会和认识,她让我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那就是---读书、实践、反思。读书,可以为我们打造厚实的人文底蕴;实践,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土壤;反思,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将“读书、实践、反思”有效地融为一体,定会为我们的专业成长铸就一条“成长高速路”。 我们要阅读,要读专业书,从普通的教育教学杂志读起,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了解教改前沿的八面来风,学习体现课程改革思想的案例与教学方法,了解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力求在每一本杂志的阅读中,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提高。阅读教育杂志可以使我们的专业素养能到发展,但要想夯实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加强教育经典的阅读:要读苏霍姆林斯基,要读陶行知,要读皮亚杰,要读孔子。因为,教育的规律,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家的经典著作中,我们都可以读到一个教师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实践,就是要做好教育的每一天。让我们以一个研究者的眼光,来看我们自己从事的工作;让我们以一个教育科学的实践者的角度,来尽量处理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的教育生活能在教育研究的状态中,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杨校长为我们构建了理想中的学校,就让我们带着教育的理想,用心地经营自己的班级,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从孩子的进步中,感受起成长所带来的魅力;从自己工作实践的失误中,寻求教育的真谛。当我们努力从每一个教育实践的细节用心做起,教育实践将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一片沃土。
补充: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用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气躁,是否违背规律,是否追求立竿见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以知识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是为了完成教案,还是立足于生成?为了展示理念还是真正的为了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虚无缥缈还是真实有效的?能够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不仅可以使自己教育的每一天更加精彩,更可以在反思中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为期六天的校本培训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我要面对的是如何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襟江人。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要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就让我们在这所理想中的学校放飞我们的教育理想吧!
补充:
2008年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会议发言提纲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大家好! 在这样一个积雪重重的天气里,大家能够出席会议,我首先表示深深的谢意! 新年在即,先给各位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今天邀请到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汇聚一堂,召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会议,目的就是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教材建设落实到实处,完善现行教材,给孩子们编写出一套更加活泼生动的课本,这就是我们为千千万万的孩子准备的新年礼物吧! 下面我分别谈谈现行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创新之处、存在疏漏以及我们此次修订的重点。 苏教版小语教材一直秉承开门编书,集思广益的编书理念,从课文的遴选到教材的逐期修订,无不是众志成城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教材就形成了一股清新活跃的内在风格,不落俗,不趋附,自成一家,得到了广大实验区师生的好评。成就的取得,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如今,我们的教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那就是: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 (一)民族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凸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内容上讲,苏教版小语教材选取了歌颂传统美德(《陈毅探母》)、祖国山河(《九寨沟》)、历史人物(《木兰从军》和传统文化(《姥姥的剪纸》)等篇章。从形式上讲,教材选取了具有我国语言特色的诗词、寓言、故事、传说。课后练习安排了成语背诵。 (二)现代化,一是适量编选反映时代风貌的课文(《爱如茉莉》),二是注入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云雀的心愿》《苹果里的五角星》),三是传递世界文明和多样文化(《船长》《牛郎织女》)。淘汰了传统教材的一些篇目,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材视野。 (三)简约化,一是体现在课后练习上,严格遵循新大纲要求的目标,着重学生的识、写、读、背、作、说和习惯的养成,注重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在选文上,入选课文与同类教材相比,篇幅短小,即使到高年级也只选千字文。 “便教利学”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价值取向。这也是我们这套教材最突出的优点,即,一方面便利老师的教学,同时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补充:
从“便教利学”的思想出发,我们在课后安排了【按笔顺描红】,让学生习字时笔顺有序可依;按字理识字,同类汉字集中认识,着重汉字基本规律的总结;在拼音教学中,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难落实的难点,在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我们本着“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方针,在单元练习中设置了多种练习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实到实践生活中去。 为了“便教利学”,教材中融入了许多我们自己的创新。比如,情境图语境歌、词串教学、成语歌、古诗故事等。 情境图和语境歌,就是将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比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这时一个小朋友要去摸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教学,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词串,是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这种教学形式,不仅突出了识字写字的功能,还能促使儿童认识事物,建立审美意识,增加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习作能力。比如一年级的一课是: 太阳 闹钟 小鸟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脸 用餐 上学 升旗 做操
补充:
这些词汇都是孩子日常需要用到的语言,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连缀起来就是一篇小习作了。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习字是种枯燥单纯的记忆行为,就会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了。 成语歌是把一组意思相近、相反或相承的成语放在一组背诵,重在培养学生的词语积累。我们还自主编写了“文包诗”的古诗故事,把诗词的写作背景、诗境赏析融在一篇文章中,促进他们的古诗的理解。 我们就是在努力地追寻着孩子认知规律的精髓,在课文的编排过程中注重形象化,趣味性,让师生高效轻松地学习,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中尽心竭力,但也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在这几年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错误,这类错误还可能多多少少存在于教材中,希望大家批评指出。比如: 一是内容相同或相近。如:神舟号飞船事件,一上《我叫神舟号》和五下《梦圆飞天》,都是介绍神舟号上天。以及课后练习中做贺卡、春游、读牌匾等,这些我们准备在今后逐步修订。 其次是不规范的表述方式。错字、漏字、多字,表述不当以及标点误用等。 还有就是绘图。在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中,根据文义应是白色茉莉,而以前的绘图是粉色,在2007年的修订中,我们已经做了修改。 在修订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通过网站、邮箱、书信、电话等交流互动的方式,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解答教师和同学们的疑问。教材编写中的一些盲点,就是经由广大读者的慧眼发现的。有的老师反映,低年级识字量过大,中年级课文内容偏深,课本使用没有考虑地域差异,诗歌题材呈示得过多,有些篇目过于老旧或是太新等等。这些意见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作为今后教材修订过程中的参考。
补充:
教材中的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出,大家的批评和建议,是教材走上新台阶的基石,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 现行教材中,有的文章不够精当,或是华而不实,或是意义肤浅,或是牵涉的时代性、政治性不宜等。我们希望在新一轮的教材修订中,广泛争取读者的意见,在选文上精益求精。在年底召开这次修订会,目的也在于,想辛苦各位在新年的喜庆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想想教材选文的事情,在来年的修订中,奉献给孩子们一份清新美丽的礼物。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段话科学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即:阅读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使人与他人沟通,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接受美的陶冶,提高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发展人感受、欣赏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内容会对孩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建构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依照《标准》中教材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要求,我们依然坚持“小语姓小”的原则,编选课文的标准是:题材多样,内容健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篇幅短小。既要体现时代风尚,也能兼顾传统美德。形式美,内容也要美,我们就是要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树立小学生对祖国文化、山河、传统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补充:
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我们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选入了一篇课文——《金子》。写的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很多人蜂拥淘金,一个叫彼得的人苦干了好久却一无所获。在他灰心丧气、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偶然间发现这里的土壤很肥沃。彼得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五年后他实现了梦想。在文章的最后,彼得的一句话发人深省: “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当然不是物质上的金子。彼得的故事揭示出,人生最可宝贵的“金子”是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的精神意志。也可以说,在困顿时刻积极变通,灵活思维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小小的一篇文章,蕴涵的是人生价值观的取向。我们就是要在一篇篇的文章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在六年级下册我们还编选了一篇《孔子游春》的课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在课文中,孔子不是在课堂里,而是把学生带到郊外,从对流水的感悟,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引导他们对理想的确立。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哪里是自然界的春天,这是寓教于乐的春天啊! 新时代的教育,我们一直在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师生融洽的环境中去学习,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孔子游春》这一课,我们就是要宣扬新的教育理念,让老师、学生走出枯燥刻板的课堂,走进教学的春天。这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补充:
下面再说一说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 具体说来就是,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是最严格最规范地运用语言的方式。写作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是表达感受和态度的方式。写作时又具创造性,它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标准》还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他们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多读书、多实践,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真是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教给他们观察、研究、实践的方法,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写作训练。 对习作这一小学阶段的难点,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提倡小学生写作读、写相结合,所谓厚积薄发,在循序渐进的积累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项目的设置上,我们贯穿着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的思路,灵活机动、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从说话开始,先行模仿,继而培养独立的思维表达意识。中高年级习作设置,提供范例,模仿迁移,选取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话题,作为习作内容,这样就避免了枯燥乏味的为写而写的机械式训练。
补充:
怎样使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有机联系起来?这是我们此次修订要探讨研究的一个问题。语言的学习在于应用,这种应用体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两个方面。怎样让学生学有所用,把语文学习真正落实到实践应用中来,我们在教材编写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单元练习中,我们设置了【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做做说说】【口语交际】【语文与生活】等。把生活引用到课本中来,把课本延伸到生活中去,力求使语文学习生动活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比如在【口语交际】中,设置了“小小展销会”“学会拒绝”“故事擂台”等,在【习作】中设置了旅游、小吃、介绍人物、请人原谅等主题。《标准》中写作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乐于写作,抒发真情。所以就要设置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便捷操作的形式,让写作不再“难”。 怎样把动口、动笔融合起来,使写作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这是我们有待思考的课题。这样“心口如一”的要求,以怎样的形式体现出来,希望各位老师贡献智慧,在春节期间多动动脑筋,多提提建议。最后简单讲一讲写字教学。 在《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要注重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在每一个年级段都提出了书写的要求,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也提出了书写的要求,这是以前大纲中里没有的。 学生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汉字的过程,体会汉字文化的过程,接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尤其是中国书法,对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都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教材中,设置了钢笔描红和毛笔临摹的练习,并在习作部分有意识地刊登了手写范文,反复地提醒学生要写规范端正的汉字。在低年级课本中,我们还展示了笔画笔顺的正确写法,打好基础,使“便教利学”落实到实处。 加强习字的训练,还有哪些更好的形式?我们现行的练习有什么疏漏和不尽完美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提出更好的方案。 教材的修订是一项严谨而富创新的工作,更离不开集体的智慧。苏教版小语教材能够望得更远,也只能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就是你们,就是集体的力量和才智。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刻,邀请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修订会,我再次表示感谢,就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打造出一流
补充:
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 2008年1月31日
补充:
应该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意外,学生的理解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波动”。这些“波动”不是说明学生认识的肤浅,而是在阅读经验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矛盾不能真正解决,就可能产生对文本的误解,难以真正体情悟道、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认识上的提升。因而在处理这些“意外”时,我常用方式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抛回到学生中,让学生在相互对话中,都来经历这个“意外”,同时又在课文里走了一个来回,并且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产生了属于自我的体验和感悟,对课文的理解,人物的把握更加深入到位。
3. 如何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举一课例来说。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我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年级下册课文《李广射虎》,讲述了飞将军李广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地射入老虎(石头)中的故事。我在带领学生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的同时,将问题深入一步,问学生:“老虎是国家珍贵的保护动物,我们是不能伤害它的。现在有些人铤而走险,捕杀老虎、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来谋取暴利。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杀野生动物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犯罪行为,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讲述一个叫汤姆的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思想。
教学《争论的故事》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道理:做事应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故事中兄弟俩想射杀大雁,并争论如何吃大雁?到底是烤好吃还是煮好吃呢?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很有必要在思想上加以纠正。我于是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大雁等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随意捕杀鸟类是违法的行为。这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法制教育。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
三年级下册《习作1》是看图写一篇习作。本次习作提供了两组图,其中第一组图说的是小熊劝小猴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写。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时,结合教材,顺水推舟,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名胜古迹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不但在道德上受到谴责,而且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我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学中,我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像小学生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爱之链》课文的感人的小故事
中国最感人的母亲故事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互相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充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儿,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大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来,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脸红了,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来?真好笑。”遭次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肩上驮着一袋米,她望着熊师傅,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么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肿成大梭形……母亲抹一把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想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拱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儿: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拱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屡有些花白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多年过去了,母亲的故事还在传说。
5. [求助]谁有小学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案例
Why?您已经交了教学案例,我已经不要回答了。
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到6年级的全部作文
小学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 小学优秀作文 小学生诗歌 小学生毕业作文
初中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初中作文写作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 高中作文写作 高考满分作文 高中优秀作文
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 六级作文 四级作文 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英语作文 英语美文欣赏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写作 小学话题作文 初中话题作文 高中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感恩作文 青春话题作文 和谐作文
评论作文-- 观后感 读书笔记 写作技巧 听后感 家长心声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范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论据 小论文范文 小论文写作
作文教室-- 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 作文构思 开头结尾 作文审题 小学作文讲评案例 初中作文讲评案例 高中作文讲评案例
专题作文-- 信件 环保作文 看图作文 想象作文 命题作文 科幻作文 中学生诗歌 散文 材料作文 美文欣赏 童话作文 续写作文 新农村作文 剧本 寒假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素材 初中作文素材 小学生作文素材 感恩作文素材 专题作文素材 好词好句 高中作文素材 名人作文素材
日记-- 寒假日记 暑假日记 其它日记 英语日记
描写作文-- 描写动物的作文 描写春天的作文 描写夏天的作文 描写秋天的作文 描写冬天的作文 描写月亮的作文 描写战争的作文 描写生活的作文 描写国庆节的作文 描写人物的作文 描写中秋的作文 描写家乡的作文 描写静物的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 描写亲情的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 描写社会的作文 关于军训的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 关于国家的作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 关于节日的作文 描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游记作文 关于祖国山河的作文 与我有关的作文 心理描写作文 关于奥运的作文 描写校园生活的作文
获奖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中学生获奖作文
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 小学生作文题 初中作文题 高中作文题 英语作文题 话题作文题目 经典作文题目
写人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 初中生写人作文 高中生写人作文 写自己的作文 写同学的作文 写父母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写景作文-- 小学生写景作文 初中生写景作文 写景散文 高中生写景作文
读后感-- 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英文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 中学生读后感 教师读后感
7. 语文小问题(哼~看你行不行~~)
在夕阳的阴着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显得格外楚楚动人。草原上的绵羊,似内乎都像披容上了一层华丽的衣装,凝视着我们。在这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大家都对大草原产生了感情,与热情、好客的草原主人,与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依依话别……
“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待,让我们品尝了许多美味,领略了大草原的风光,观赏了民族舞蹈。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到我们这边来看一看城市风光,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哦!”我微笑着说。“谢谢,我们一定会去的,祝你们一帆风顺、一路走好,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你们!”草原的人们挥手向我们告别,直到远去……
我们走了,但大草原上的所有东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8. 谁有小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可以上公开课的教案和课件 谢谢
上学乐中国找找,全国抄最大的小学类专业教育网站
不过我这里也有一些,你看看:
教学目标
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
9. 语文教学中怎样使用信息技术的案例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意义在于将各种、多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以便更好的达到语文课堂的目标。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运用范围和频率的扩大,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逐渐显现出来。
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
1、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资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和各种有趣的视频、游戏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愿学、乐学。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是一篇描述维也纳景色和文化的课文。课文大量的描述了音乐殿堂的宏伟建筑和金碧辉煌的装饰,如果让学生单凭想象或者是文章中的寥寥数张照片,很难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之都”的魅力。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笔者准备了全方位的有关维也纳城市的照片,在上课一开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了三分钟有关维也纳的视频,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教师趁热打铁:"这样的维也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小手林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
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课件把传统的、静态的的语文课本转变成由文本、声音、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并扩展了语文教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景象,加深学生印象。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烟台的海》,文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对于这一段的朗读教学,笔者做了两种方式截然不同的方式。
第一遍是通过学生想象,老师讲解的方式引导孩子感受汹涌澎湃的海水,传统方式指导后的朗读仅仅是在关键词上注意到了重读,整体朗读硬邦邦的。第二遍,教师播放了有关惊涛拍岸的视频,孩子们发出一阵阵感叹,海浪的怒吼声已经震撼了他们心灵。之后的朗读,效果震撼……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不断发展了思维,而且也得到了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2、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文字和比喻,让学生理解就更加困难了。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转化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望庐山瀑布》,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语言之凝练,古诗之神韵呢?就要在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比喻,夸张写法,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怎么办?果然,教学中有学生质疑:“为什么是‘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个情景让学生自己想,的确很难体会。
此时运用有声有色的图像和视频是理解这难点的最好方法,随着图片的播放,该位学生茅塞顿开:“快速落下的瀑布,远看就像一条垂直的河水挂在悬崖上。太美了,李白的想象太神奇了!”直观的图片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挂”,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用字之精妙。
在教师讲授新知识,出现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时,如果只是光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手舞足蹈的笔画等等手段是显然不行的。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其充分的感知体验,转换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的能动性和多元化,定能消除对难点的困惑心理,有效的突破重点。
又例如:低年级的教学,以生字教学为主,而生字教学第一步是正确书写生字笔顺。仅仅是靠老师机械的、重复的讲授、范写,学生会疲倦,接受能力会降低。对于比较重要的笔顺教学,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制作“笔画动画”,让学生跟着课件一笔一笔的书空。经研究表明,80%左右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视觉观察,所以用这种看、听、写、忆为一体的全方位学习方式能更有效的让学生记住要学的知识点。
3、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然而信息技术则体现了强大的网络优势,它能收集到很多的信息资源,能将学生、教师、图书馆等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教学的信息面,进一步开发了语文的教学资源。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5》的教学中,学生在预习中除了自学书本上给予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还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了更多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本上的知识,最终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在学生自我修改和加工整理后,一篇篇习作完美的转变为一份份“端午节”板报,并且互相传阅,让彼此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快捷、生动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将现有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检验和教育。
总之,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激发孩子的兴趣。它不仅能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艺术性,还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化感知,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些些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分的抬高。公开课上必须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好像不使用就是跟不上形式,没完成任务一样;有的课堂甚至用课件代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于过于盲目的追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没有摆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与课堂教学的矛盾日趋突出。
1、现代化信息技术固定了教学过程,控制了教师的教学路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火花四溅的,老师应充分的引导学生谈感受,学生应该畅所欲言,不受限制。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都可以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着火点,教学的过程是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
可是现在有的教学课堂,课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由于课件的制作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小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在一起,所以课件完成后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更改其播放顺序,从而就控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的思维只能跟着课件的顺序走,而不能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应变。实际上,课堂的活动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而不是机器和工件,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千变万化的。一旦让机器控制了课堂,那么一个有生命的课堂也只能变得机械化,活跃的师生情感交流也只能变成呆板的“人机对话”。这样的课堂怎么能让学生感兴趣?又怎能使学生的品德受到熏陶呢?
2、电脑艺术的运用反客为主。
信息技术在获取资料上有很大的方便性,有些教师就将大量的信息糅合在一个课件中,上课无删减、无重点的全部抛授给学生,虽然这样是扩大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一旦过量就容易导致学生疲倦,甚至是不愿意在继续听课。另外,有些教师在课件中运用极其华丽的课件背景和装饰图案,不少都是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插图、动画等。这样的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导致了学生听课效率的急剧下滑,表面上学生积极踊跃,其实吸收到的知识本不如预期。
3、课件制作浪费时间,减少了备课的深度。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师对于课件的制作并不是非常的熟练,往往一篇课文的课件制作要花半天甚至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不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本末倒置,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现在信息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课堂课本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成为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巧妙的运用现在信息技术能将教学中的重点化难为易,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仅仅是为了展示技术的超高,哗众取宠的话,这样就会把整合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人机对话”,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意义。
10. 教学系统设计的案例
借助文本,表达心声,入情入境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语言平实,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给小朋友讲述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便自以为是,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透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棵自以为是的小松树在大松树和风伯伯的帮助下,知错就改,变成了一棵谦虚、懂事的小松树。这不正是小朋友自身成长过程的写照吗?
俗话说得好“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我要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活动,使语言得到锻炼,情感得以激发,道理得以明白,人格得以提升。为此,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反复研读,体会词语的妙用。
师:请小朋友们自读第二节,用“——”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生自读交流。
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请你好好读读这句话,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再次自读交流。
生1:(双手做喇叭状,拉长嗓音)喂——
师:为何这样读?
生1:因为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他们距离很远,所以要这样读。
生2:(用手指着大松树,拍着胸脯,趾高气扬)喂——
师:你为何这样读?
生2:我觉得小松树一点也看不起大松树,很没有礼貌。
……
生3:我从“长得多高哇!“看出小松树很骄傲,还有点自以为是。
师:说得真好,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说?
生3:双手叉着腰,眼睛瞟了一眼,神气活现地样子。(把“多高哇!”读得特响亮,还把“很远很远”拖长了调子。)
师:我发现你的“很远很远”读得特别好,那谁能想像一下小松树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生:小松树能看到郁郁葱葱的大树,能看到红通通的太阳,还能看到弯弯曲曲的山路。
生:它能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能看到美丽的小村庄,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汽车。
师:此时此刻,小松树完全陶醉了,它自以为是地说——(女生读)。
师:看到自己长得那么高,而山下的松树却那么矮,它骄傲地说——(男生读)
【反思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言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自读体会,并用言语、体态、表情等方式把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小小的语气词“喂”和“哇”在这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经过自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接着教师创设了宽松了环境,让学生好好读读,并加上了动作,把语气词“喂”读得惟妙惟肖,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说出这样读的原因,使学生对小松树的性格特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真正体会到了小松树的自高自大、狂妄无理、目中无人。此外,“很远很远”这一词的点评,激起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把自己平时站在山顶上看到的景色描述了出来,那是发自内心的,自豪的感觉,正是小松树当时的心情。此时再读它所说的话,就能水到渠成、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了。
由于低年级孩子生活体验少,阅读量又不大,无法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所思所想,因而借助不同表情的读、借助表演来读,借助想象来读,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激发了孩子的朗读兴趣,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二、 拓展想象,感受人物的变化。
师:你现在就是那棵小松树,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学生做动作)
师:这时,它会想些什么?
生:它想,我会这么高,原来是大山爷爷托起来的呀。
生:它想,我错了,我不应该骄傲。
生:它想,我要感谢大山爷爷帮我认识了错误。
生:它明白了,大松树比它高,大松树没有回答是谦让。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对大松和风伯伯各说句话好吗?
(带头饰分角色表演)
生:松树哥哥,我错了,你原谅我吧?(大松树微笑点头)
生:风伯伯,谢谢您帮助我认识了错误。(风伯伯微笑点头)
生:对不起,大松树。原来你比我高多了,我还看不起你,真是不应该。(大松树微笑)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托起来呀!(风伯伯微笑点头)
生:大松树,你真谦虚!我要向你学习。(大松树微笑)
生:风伯伯,我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风伯伯微笑点头)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出色,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有礼貌、懂谦虚的孩子了,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反思2】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新课程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方位创设说、演、编的情境,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在本课最后一节“小松树听了,惭愧得低下了头。”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采用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接着抓住“惭愧”一词理解含义,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明白“惭愧”就是难为情,不好意思。接着让学生换位思考,交流小松树的想法,弄清小松树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以小松树的口吻来说话,从中学会了道歉、认错等行为方式,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端正。最后,我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表演欲望较为强烈这一儿童心理和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带上头饰进入角色上台表演,身临其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知错就改的品德教育。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每一个语言文字的背后都隐藏着育人的秘密。我们不能把道理直白地吐露,那只会像过眼云烟一样很快就会从孩子们的头脑中溜走,只能借助语言文字,通过反复朗读,潜心会文,从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加上入情入境的表演,把文本语言内会为自己的口头语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