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复习资料
第 一单 元 复 习
第1课《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第2课《山雨》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讲雨中的色彩。“流进我的眼睛”,意思是映入我的眼帘;“流进我的心胸”,意思是“我”用整个心胸去感受这“清新的绿色”。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第3课《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1、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第4课《索溪峪的“野”》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了。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1、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是夸张的写法。这句话,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有着惊险的美。让人读了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无所顾忌,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几句话,分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写法,把索溪峪的山说成是“戏白云”、“弄倩影”,像人一样的聪明可爱,并把它比做“热恋情人”、“窈窕淑女”,流露出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
3、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
野孩子是顽皮可爱的,在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把索溪写成了一个野孩子,使溪水更加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必背内容
1、《山中访友》5——7自然段。
2、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新雷》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秋夜洛城闻笛》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道中》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
第 二单元 复 习
第5课《詹天佑》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国人不相信中国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轻蔑”一词形象地描画出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工程师。他认为,铁路修好了,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这句话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从而也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国工程师。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第6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第7课《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句子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这句话表达战士们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3、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4、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第8课《中华少年》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必背内容
*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
居唐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
季羡林《怀念母亲》: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
日积月累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具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 三单 元 复 习
第9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为了救邻居的孩子,她什么也不顾了。这五个省略号真实、准确地表现了桑娜当时极度矛盾的心态。“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
2、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3、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第11课《唯一的听众》,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2、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3、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文中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我”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5、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老人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
6、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7、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我”多么的孤独无助,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令人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痛苦,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说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说明了苏珊的善良、乐观。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必背内容
*
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 四单 元 复 习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比喻的运用使句子生动形象。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说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课还采用对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
1、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此句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大瀑布“雄伟壮观”的美。“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运用数字形象地说明瀑布流量巨大、速度极快;“飞流直下”写出了大瀑布咆哮而下的宏伟气势。
2、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把逐渐枯竭的瀑布比喻成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老人,触动读者的心弦,激起读者的悲伤之情。这样作比,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现状,引起人们的警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瀑布无限眷恋的感情。
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
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必背内容
*
日积月累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
成语“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❷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这个是复制的,如果要详细的可以去买一本知识集锦,那个很全初中都可以用小学六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
4
、古诗两首
1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唐代
诗人
杜甫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杜甫生平第
一快诗”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
官军收复失地
的消息之后
欣喜欲狂
的心情,反
映了诗人
渴望安定生活
的思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
这一句准
确地表达了诗人的
归心似箭
和
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
2
)杜甫被誉为
“诗圣”
,
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
。
(
3
)
全诗体现了一个
“喜”
字,
从
“初闻涕泪满衣裳”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
因听到大唐军队
收复失地而欣喜。
2
、
《示儿》是
南宋
爱国诗人
陆游
的
绝笔
,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
者对
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
1
)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2
)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背诵全诗及诗意。
4
、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
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
同“原”
,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
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
祀祖先。◇:无:同“勿”
,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
、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
到这个消息,
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
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
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
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
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
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
在祭祀祖宗的时
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喜”
来表达的,
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
而
《示
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
祖国的统一。
练习
1
1
、
《爱我中华》
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
4
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
的会歌,
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
“
爱我中华
”
的思想感情及对伟
大祖国的热爱
和
建设伟大祖国
的豪情。
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
56
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
族,如蒙古族(那达慕)
、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
、藏族(沐浴
节)
、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
、苗族(龙船节)
、彝族(火把节)
、壮
族(三月三)
、傣族(泼水节)
、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5
、负荆请罪
1
、
《负荆请罪》是
历史小话剧
,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
《将相和》
第三部分而
改编的。
剧本共分为两幕;
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
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
地点和人物。
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
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
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
罚的故事,
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
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
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背着荆条去
请罪,现表示诚恳地向人赔礼道歉。
2
、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
、蔺相如: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廉
颇:
光明磊落、知错就改
6
、船长
1
、
《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
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
60
名乘客和船
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
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
故事,歌颂了
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
、
课文作者是维克多·
雨果,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被称为
“法
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
、
《悲惨的世界》
、
《笑面人》
、
《九三
年》
。
3
、课后第
4
题句子的含义:
(
1
)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
人的品德所感动,
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
全部听从他的指挥,
有秩序地开
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
2
)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
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
、背诵
25-30
自然段。
5
、
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
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7
、爱之链
1
、
《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
爱的赞歌
,作者是
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
依·李
。
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女店主关爱丈夫
乔依的故事,
生动展示了
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
,
赞扬了
人间的友爱互助
,
告诉
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1
、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
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乔依帮助了别人,
就是帮助了自
己,
只要你付出了关爱,
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
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2
、
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练习
2
1
、
《我不期望回报》
作者
汪国真
,
他的诗集和小说集,
多次获得全国图书
“金
钥匙”
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
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
、学了课文《爱之链》
,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
中的一句话:
人,
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也使我们想到了
一句歌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3
、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
(
1
)要
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
2
)确
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
3
)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
4
)记录重
要的内容。
8
、小草和大树
1
、
《小草和大树》
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
夏洛蒂·
勃朗特
在沉重的生
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
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
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
与两个
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
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
勃朗特和两个妹妹
不屈
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
她们在保守观
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
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
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
成为震
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让
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
彩的人生。
4
、
课后第
3
题句子的含义:
(
1
)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
,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
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
2
)
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
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
的意志。
5
、
课后第
4
题。
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
要敢于和保守观念、
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
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
6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7
、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
: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
成功。
大名鼎鼎
: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
: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9
、轮椅上的霍金
1
、
《轮椅上的霍金》
课文讲的是被称为
“宇宙之王”
的著名科学家
史蒂芬·
霍
金
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
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
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为科学事业作出重
要贡献的故事,
赞扬了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
抒发了由
衷的敬仰之情。
2
、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
,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
、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
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
4
、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
4
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
1
)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
(
2
)取得的成就。
(
3
)忘我工作的事例。
(
4
)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5
、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
很多:
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
一颗感恩的心„„
从霍金的回答中,
我们感受到了:
面对残酷的命运,
霍金没有
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
。霍金
正视命运,乐观向上
,
真不愧是
令人折服的强者
。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
传的书,在阅读中,
“我”懂得了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
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
。
故事告诉我们
《鲁滨逊漂
流记》是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
对困难不畏惧的书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
28
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
要有三方面:
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
、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
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
一个具有大
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
雄。
(课后习题
2
)
3
、
课文作者杨红樱,
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
《女生日记》
、
《男
生日记》
、
《五三班的坏小子》
、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
4
、
《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
、背诵
13
、
14
自然段。
练习
3
1
、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
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
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
,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
扭不?逻辑性强不?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
要念。
就是把全
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
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
、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
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
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
、姥姥的剪纸
1
、
《姥姥的剪纸》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
剪纸技艺高
超,围绕
“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
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
趣的故事,表现了“
我”与姥姥间的浓浓亲情。
2
、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
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
、姥姥是个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
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
很受欢迎的原因有:
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
4
、课后第
4
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
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
“拳
不离手,曲不离口,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
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
、背诵
12
、
13
两个自然段。
13
、牛郎织女
1
、
《牛郎织女》是
民间故事
,牵牛星属于
天鹰座
,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
河相望,
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
即就是织女星,
织女星属于
天琴座
。
《牛
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
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
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
们的深深同情
。
它与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
2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
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
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
和理想
,表达了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3
、
《牛郎织女》
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
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
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人物素描:
牛郎——
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
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
老牛——
知恩图报、善解人意、敦厚、勤劳。
王母娘娘——
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❸ 小学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的重难点
建议你买本书预习:
商品名称:小学语文重难点手册·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从书名:小学语文重难点手册·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ISBN编号:978-7-5634-0926-6
作者:桂国隽
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开本:32开
字数:960千字
折扣:全价
市场价:8.90元/册
会员价:8.90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