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一、填空。(18分)⒈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 )、头发带( )。当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 )的现象。⒉一个简单的电路由( )、( )、( )等组成。⒊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 )通过。⒋像钢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 )。5.由( )、( )、( )、( )四部分组成的花叫(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 )。6.植物的花分成雄蕊的雌蕊,许多动物也分成( )和( )。7.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メ”(24分)⒈阴云密布的天空中,常常有雷电产生,这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⒉电荷在电流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 )⒊梳子与头发摩擦后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梳子上有粘性。( )⒋断路和短路说的是同一个电路连接方式。 ( )⒌植物把繁殖后代的任务交给了花。 ( )⒍种子的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 )⒎解剖花的顺序是从外到内。 ( )⒏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三、选择。(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的番号填在括号中21分)①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是( )。A.1.5V B.36V C.220V②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A.铅笔芯 B.纸板 C.塑料尺③蚕豆的种子( )发育生长后变成根,( )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A.种皮 B.子叶 C.胚芽 D.胚根④下列植物属于单性花的是(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⑤下列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A.油菜花 B.桃花 C.柳树花 D.凤仙花⑥下列动物要用胎生繁殖的是( )。A.鸭 B.老鼠 C.蛇四、连线(15分)导体 铁 胚 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塑料 蛋壳 进行胚胎发育 陶瓷 蛋白 保护卵细胞绝缘体 橡胶 蛋黄 供给胚胎发育所要的氧气 人体 气室 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养料与水分 铜四、实验探索。(22分)1、有一个4个接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如果有多种连接可画在空白处)( 4分) 哪组接线 1—2 1-3 1—4 2—3 2—4 3—4通路 √ √ √断路 √ √ √● 1 2 ●● 3 4 ●2、画一朵油菜花,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4分 )( ) ( )( ) ( )六、简答。1、有两个小灯泡,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几根要组成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发光。画出两种电路连接图,并比较灯泡的亮度。( 6分 ) 2、我们已经学习了植物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请写出每种方式的两种植物。(6分)例:1、弹射传播 油菜 大豆
㈡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
课 题 2.1 我们来养蚕
教学内容 教材P1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教学过程 备注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看书上第19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课 题 2.2 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内容 教材P16—P20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三、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2、给蚕宝宝记日记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课 题 2.3 我 们 来 抽 丝
教学内容 教材P21—P2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科学知识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2、学会缫丝的方法。
情感、价值观、体验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真丝织物教师课件投影、学生欣赏。
2、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3、揭题: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
(4)小结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
(3)讨论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交流抽丝方法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四、布置作业
1、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附活动记录表:抽丝活动记录表班级
第 小组 年 月 日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活动分工 注意事项 结果预测 实际长度(米)
课 题 2.4 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内容 教材P23—P2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3、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4、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附板书设计:4、养蚕经验交流会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㈢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视频讲解
这个你可以在其他的视频网站去搜索一下,看有没有相关的视频,因为这里没有相关的视频。视频网站有慕课或者是网易云课堂,或者直接在网络上搜索。也可以咨询自己的老师。
㈣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教案怎么写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实验器材:
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
2.生、熟芋头;
3.生、熟马铃薯;
4.生、熟玉米粒;
5.铁碗,酒精灯;
6.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教师出示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初次见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将能分享这份礼物,想要吗?
㈤ 哪有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下载免费的
师库网有免费的资源下载,课件教案试卷都有,LZ可以去那里找
㈥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下载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共3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
1.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教师备课
第二周 :空气的性质(一) 空气的性质(二)
第三周 :热空气和冷空气(一) 热空气和冷空气(二)
第四周 :空气里有什么(一) 空气里有什么(二)
第五周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评价
第六周 :机动
第七周 :冷热和温度(一) 冷热与温度(二)
第八周 :热的传递 加热和冷却(一)
第九周 :加热和冷却(二) 吸热和散热(一)
第十周 :吸热和散热(二)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
第11周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二) 单元评价
第12周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第13周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不同的声音
第14周 :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16周 :排序 分类
第17周 :考试 (一)考试 (二)
第18周 :讲评 (一) 讲评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课题:1、空气的性质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
? 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
? 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
? 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
? 将压不到底的针筒与空气能被压缩和空气有弹性联系起来
? 能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习成果评价:
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案
地球上有抄什么》教案
案例袭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