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作文题:小时候,你对那些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是如何探索的 600字左右
提纲: 开头 说出自己产生好奇心的经过。 自己满足好奇心做了的那几件事情,祥写一两件(包括别人当时对你的态度、自己的感受等),略写一两件。 结尾:谈谈自己现在回忆起来往事的感觉。
2. 求一篇《以精读训练为抓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突破口。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区别于其他科目的独特性,更注重思考、课外拓展以及内容与情感的结合。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滞留在传统的框架里,许多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本报告提出了“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了实现“阅读高效课堂”的新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高效课堂·策略·教学模式
正文: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应注重在阅读中的积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和能力。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品味,阅读能力。然而在阅读教实践过程中,教师限于传统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一味地注重“预设”的教学程序,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背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习方式的改革为核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实验课题便应运而生了。
(二)课题界定:阅读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形态,它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实验研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符合高学段目标要求的生本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模式、基本的教学流程或课堂结构,引领不同层次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提升。
(3)研究各种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开始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活动的如何取得高效
(2)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如何取得高效
(3)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4)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经典阅读理论书籍,积累开展生本高效阅读课堂的第一手材料。
(2)行动研究法:记录开展阅读经典的基本做法。
(3)案例研究法:积累活动中好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收集实验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出实验研究全过程的报告、总结。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1日) 负责人:祁志、王新军
(1)相关材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2)进行实验方案拟定、论证、修改与确立。
(3)设计合理的师生问卷。
2、研究阶段(2014年10月2日——2015年3月31日) 负责人:祁志、王新军
(1)每位教师根据制定的自我教学发展计划、改进措施和对策;
(2)研究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整改,并作好改进记录。
(3)聚焦课堂教学,形成“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负责人:祁志、王新军
(1)收集实验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出实验研究全过程的报告、总结;
(2)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
(3)做好迎接课题组对课题的验收工作。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制订更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我们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座谈交流的形式对我校五、六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力求找出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结所在。
从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55%以上,没有或很少有自主阅读,50%以上的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读书笔记或与人交流读书心得。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显示,28%的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45%的学生对阅读抱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5%的学生认为有阅读兴趣,但这些学生认为读书只不过是一种学习责任。
在和教师的座谈中,发现有很多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教学中的“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现象。
2、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紧紧依靠先进理念。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要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因此,我们从研究一开始,就制定下了学习计划。我们抱着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精神,来做好教学工作。因此我们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如:《不做教书匠》(管建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蔡林森)等。
3、议定教改措施,实施教学改革。
(1)积极展开讨论。我们先后展开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主题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2)研究教学案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研究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整改。同时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的感悟、教育心得和教育叙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集成了自己的东西。
(3)撰写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记录课堂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处理不够理想的环节并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
4、分散试点,全面总结。
我们的研究采用集中讨论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的预习指导、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效的评价语言、有效的背诵指导、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这几个方面,将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理性研究与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的研究相结合。
然后我们课题组进行整体归纳。在分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尝试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环节的每一个过程,把预习指导、设计提问、朗读指导、评价、练习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适用于有效阅读教学各环节的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成效
近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现将成果与成效分述如下:
(一)形成了关于“阅读高效课堂”的新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等调查方法,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普遍呈现出一种高耗低效的疲软状态,老师以讲代读,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学生们觉得累,而教学效果却没有提高。通过主题讨论等活动,老师们对 “阅读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最后获得的课堂;阅读高效课堂应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阅读高效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阅读高效课堂应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教师应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使学生“乐学习”。
(二)探索并构建了“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积极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为学生终生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了“主题引领,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高效教学模式:
(1)把握“主题阅读”主线,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择法而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主题编写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依托“主题阅读”这条主线,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于精读课文,教师应选一篇或两篇精讲,突出它的导的功能,抓住重难点,抛弃不必要的过细分析,节约时间完成预设的口语训练,突出作文训练的主题。而对于略读课文,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省时高效地学完教材内容。教师还应以“主题阅读”主线,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了课外阅读,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浩瀚海洋。
(2)当堂检测,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内练习要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坚决避免重复。练习之后,师生共同批改检查,对作业的正误优劣进行当堂评价,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力求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达成目标。
(3)重视辅导,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对于个性问题可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具体操作中,课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后交换批改,最后教师对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矫正;课内来不及的,收上后,课后批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三)积淀了一些实现“阅读高效课堂”的新策略。
策略一即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学习效率:1、教师备课。教师提前一周集体研究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预设突破难点的方法,完成教学过程的设计。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大纲系统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要先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生实际条。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2、学生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和要求进行:浏览即将学习的新教材,了解主要内容,如清除生字词障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难点;做好预习笔记,眉批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记下没读懂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二即引趣激兴,创设情境: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研究探索了实体情境(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模拟情境(运用电教手段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语感情境(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情境)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等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策略三即有效提问,感悟文本: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研究探索了抓题眼提问、抓关键词句提问、抓主要线索提问等有效提问方式,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策略四即巧用评价,激活课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欢乐。
策略五即读练结合,提高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高学段学生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策略六开展各类活动,拓展视野: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内是不够的,应该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鼓励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能对每个人有着为生命奠基的意义。利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我们要求语文教师上好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并且开展了各类活动,如背诵比赛、集体诵读赛、演讲比赛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阅读课堂的高效,致力于“创新”,但从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未能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
(二)由于本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的时间还不长、考虑也不够周密,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复杂,由此离课题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实质性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有时课题组的成员都忙于各自的事务,而没有经常开展研讨活动,今后应注意有一定的综合研讨的时间。
(三)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今后我们将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争取机会向专家、学者请教。
【参考文献】
[1]《倡导“探究性”提高实效性》作者:张新元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情策略》作者:周兆金
[3]《阅读教学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作者:刘彩
[4]《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作者:代红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 小学语文怎样体现自主探索。最好有具体例子。。。
自主探索我认为就是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要求。
例子不好举,就这么说吧专:
在课属堂中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
在重难点中引导学生自己突破,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从而体现自主探索。
4. 小学语文情感探索论文提纲,,,急急急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5. 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有什么效果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1、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2、小学高段有效作文课题研究
3、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
4、注重观察 引导积累 提高小学生写人记事文能力的研究
5、小学高段如何写作文评语的小课题
6、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
7、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
8、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 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6. 小学语文老师怎样在教学中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7. 如何探索小学语文的语言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不仅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规范、示范、典范的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行了探讨。1.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学校小学语文教材的形式与内容都逐渐变得多样化,并且相对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加深与扩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执教过程中对教师的表达能力与知识体系的考核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的课文体裁都存在差异,但有一点却是不变化,那就是在这些课文都流露出一些与实际生活道理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如果语文教师不对小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那么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就显得难以理解。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表达,以此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根本上帮助每个小学生都能透彻理解文章里面的真正内涵,使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审美意趣,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与工作效率。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2.1科学性。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语句要通顺,语法要准确,音调要标准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教师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直接影响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词不达意、啰嗦重复,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口语表达和运用上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生动规范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2.2规范性与标准性。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以教师的言行为基准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这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不仅指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基础内容的认读中,还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人为师表、口语示范作用。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有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注重对语言的规范表达,如发音不准、带地方口音、口语化严重,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使用全国通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语速自然。尤其是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学生刚开始接受语文学习,缺乏一定的认识,完全是依靠教师教授来学习。而缺乏规范性与标准型的引导,势必使学生在学习时走弯路,不仅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2.3生动趣味性。语言的生动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促进学生大胆想象,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不喜欢表情冷漠的教师。有趣的语言教学不但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会促使学生思路敏捷,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2.4可接受性。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这些特点,运用一些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有效地转化语言,找到更适合小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2.5语言必须具有评价的真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会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增强学习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使自己不断进步。当前,教师的评价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少有批评,没有注意评价语言的真实性。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树立了表面形象,变得越来越虚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评价应该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师通过公平、真实的评价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使学生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知错就改,以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勇敢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2.6情感性。情感是语言教学的灵魂,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师应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与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师应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言表达中,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将作品的体会化作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把这份情感有效地运用语言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到这些作品蕴含的感情,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升华。3.结语语言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科学、标准并充满生动活力是教师们应该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探索小学语文的语言教学特点
8. 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挑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及组织形式都要积极创新。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创新教育真正实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创设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新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合作,丰富教学形式。
老师可以提前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多样的分组,让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一起相互帮助,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同时为了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让讨论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辅导,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课外活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老师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导读活动,这样学生不但能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另外,要引导学生创办校报、校广播站,为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的平台,从而使他们通过课外活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4.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锻炼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老师要正确意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没有压力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活跃思维,勇于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
5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本语文书,还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各年级段必须达到的阅读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每个月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架,以方便学生阅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多动笔; 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 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进步,语文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总之,课堂创新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是为我们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服务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不能以创新来削弱或否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采取何种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适度和实用原则,而不能一味纯粹地求“新”,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展示而展示,最终是本末倒置,学生既没有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没有学好课本知识。因此一定要发挥课堂创新的作用。
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杨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杨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杨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杨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学目的不断提高教学,培养出能自主探索,具创新精神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