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在教学一线工作已十几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尽管相当一部分老师特别尽职,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特别认真,可就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也是广大一
线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在我看来,就语文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正当的方式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下面就依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0分钟,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
在课之始创设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因。在新课教学之前,要重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前可展示深圳特区如今的繁荣景象的画面,并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如“同学们,这里是现在的深圳特区,瞧,座座高楼大厦琳琅满目,人们穿着高雅华丽;工作之余,各种悠闲方式应有尽有,幸福满足写在人们的脸上。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可是你们道吗?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庄,那里又是怎样的呢?是什么原因让深圳变化如此之快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精心设计的导语,便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为动因,良好的开端已成功了一半。
在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中,教师除了使用激情的语言外,应积极采用电教、插图、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太阳》、《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肤》等这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时,可用简笔画适时画出太阳、骆驼、手形的样子。这样便会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关知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课后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未知。下课前,如能留下故事的悬念,设计让人寻味的问题,定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年人况且常会被“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提法所吸引,更何妨好奇心极强的少年儿童,不“打破沙锅问到底”才怪呢?如一位老师在教《美猴王》时,曾设计这样的结束语:“学习了课文,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西游记》这部书中,吴承恩又刻画了孙悟空的什么形象呢?请大家课后读一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学习了《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同学们了解了孙晋芳,为了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女排,了解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孙晋芳,郎平,你们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中国女排姑娘吧,请大家阅读鲁光的《中国姑娘》。这样,教师就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目的。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既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先谈谈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等,来激发情感,培养兴趣。如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后,我向学生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并配乐朗读给他们听,这样便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深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总理就是这样为人民奉献一生,这样“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说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主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然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或是全班性汇报,或是让学生质疑、释疑解难,使学生积极地多动脑筋多动口。这样,一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二则通过教学信息互通交流与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导”,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说的训练形式多样,可采用看课题,说题旨,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看插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词语,说句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语句,说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说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说体会,培养学生语言传情能力。
接着是读的训练。《新课标》非常重视读,总目标,阶段目标都着重指出读的重要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导读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略讲、精讲的需要等,选择读的时机和形式,而不能为读而读,流于形式。
最后谈谈写的训练。只要我们随手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发现课后有许多练习都与写有关。如读读写写,听写、默写,造句、小练笔等。教师切不可简单地以讲来代替,应让“写”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感,包括画画、写写、批批改改。加强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写”这一练习来巩固记忆。
② 如何有效调控小学课堂教学
的确,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氛围要比数学、语文等学科的课堂氛围更难调控。因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除了教师还有比教师更吸引学生的电脑及其背后的游戏、网络世界。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我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调和控上,调和控只能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氛围需要从根本上着手,要治本。 什么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根本?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课比玩游戏、上网、聊天更有趣、更有意义! 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但经过艰苦的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一、课前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老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这样的课堂氛围必须要有深入细致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最重要的的原则就是真正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学,老师的教是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 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时间,教师的引导和精彩的讲解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还是在被动地听。教师讲的东西得不到落实,势必是只开花,不结果。信息技术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实践了,才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验过程,总结方法。所以,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时间,5分钟、10分钟的小试牛刀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至少一半课时)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 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 信息技术学科第二大特点是创新性,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成的内容。设计自己的名片、制作暑假生活 PPT、编辑处理自己的照片、撰写“我有一个梦”都是充满创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个性化的实践内容。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知识技能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 以上所说是在教学设计中保证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关键的两点。此外,还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的现状,什么是他们学过的?什么是他们没有接触的?什么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感兴趣的事?什么是他们很容易接受的?什么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不能理解的?讲解教学内容时如何恰当的设问?如何设置认知冲突?如何引发学生的问题?课堂上可以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都需要课前进行设计。 引人入胜的开题,鲜活的教学案例,开放具有挑战的实践内容,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可以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己的愿望,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会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意义所在。 二、课上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充分的课前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课堂上教师除了引入课题,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学习新知外,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巡视观察学生的实践情况。因为教师的讲解再精彩再清楚,学生只有在亲自动手实践时才能发现问题,才会提出问题,即使是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会再次提问。教师这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共性的问题要及时对全班讲解。所以,这个环节,应该是教师最忙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辅导敢于提问的学生,还要去发现那些有问题不敢提问的学生,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我们要时刻牢记:课堂上是学生在学习,不是老师在表演。 三、课后要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 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吸引学生兴趣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再好的课堂氛围也将是昙花一现,转眼即逝。 教学是有目的学习,每节课都是有教学目标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是需要通过作业来评价检测,并及时给出反馈的。 所以,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学生是要做作业的,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我们不可能再给学生留课外作业。因此,需要在课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巩固,学生课上的实践内容就是他们的作业,实践的结果是需要评价的。教师需要对学生每堂课的实践结果及时进行评价,由于课时的有限性,我们已经把作业放在课堂上完成,不可能再把评价也放在课上去做。所以,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上作业并在课后进行评价,下次课上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优秀学生,展示有创意的作业,并对作业进行点评,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只有在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引导、及时的教学评价共同打造下,才能营造出老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的课堂氛围。
③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四、高效要适度。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相信,只要各位老师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高效。
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什么
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需要教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种目标。围绕三维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生动形象的、充满感情的、充满智慧的、充满变化的教育艺术。课堂应既有知识的传承,更有情感的互动和生命的对话。知识的建构、思维的碰撞、能力的达成与精神的锻造,构成了课堂上跳动的音符,演奏出和谐美妙的生命乐章,演绎不可重复的精彩故事。”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把知识教到了,似乎也就完成了授课任务,那么显然忽视课堂所承载的其他方面。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尊重,学生的智慧是不是被启迪,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堂可以是安静的,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应该是活跃和热闹的,如果我们穿上新鞋走着老路,课堂必然成为灌输式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三维目标完成也是单一的。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学生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位数学教师教学《射线》,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情景: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了一条线段的端点,让学生闭目想象,从这个端点出发可以向左或向右无限延长。然后,教师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物体?有的学生答阳光;有的答夜间手电光;有的答天空的流星……最后,教师让学生概括出射线的特点:一个端点,是直的,向一方无限延长。这样的教学,很自然地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两个转化:把生活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效的生本课堂。我们的课堂不能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多方位的深度延伸,加强与学生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联系。其中,既要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形式的灵活多样,增进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如何教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它是本,我们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参对教材的说明理解的层次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地深入地钻研教材,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磨课必不可少。所有名师的教学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名师王崧舟老师应邀参加“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执教[清]纳兰性德《长相思》。王老师首先查阅网络和藏书,积攒下1万多个评鉴《长相思》的文字。然后又深入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揣摩了《纳兰词》,阅读并深入剖析了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先生的《说诗》,倘若没有细读的底子,倘若不曾走进纳兰的生平空间,倘若无法将《长相思》和纳兰的其它词作建构起互文关系,我们一定看不到长相思课堂上的靓丽与精彩。当然,这些背后融入了王崧舟本人对自身的生命感悟、价值的取向。
如果我们也可以这样深入备课,达到文本的言语出像出自自己之口,文本的精神内涵,好像出自于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就可以更加的丰满、更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定是张弛有度,信手拈来尽可惊。我们也更不必担心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没有知识储备的问题,胸有成竹,自然自信满满。
其次,重点、难点把握好。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要知道本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有时重点就是难点,有时重点不是难点,重点的地方怎么重起来,难点的地方不能绕着走,要把难点深入浅出的破解开。一节课讲完了,不能让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知识,至于如何运用,至于迷惑的地方老师也没讲开。重点不重,难点依旧难,那么课堂是何来高效,很可能是无效的。长春版小语教材,内容很丰富每册基本都是安排十二个板块,有的是十一个板块。内容文质兼美,但有些内容也很深,如《苦糖》,学生苦涩回忆的缺席,也是情感理解的缺失。怎么来处理呢?如何让学生感同深受?这就是教学的难点。
再次,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当我们的备课足够深入之后,积累了很多资料,也会产生很多教学构想,这时洗课就很重要。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
取舍要准。哪些可以不教,一定要有一个意识,一定要学会忍痛割爱。该讲哪些,追求一种简单、丰满、统一。关键是要找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线或点,然后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执教《清平乐・村居》一课。整首词这个“醉”字是关键,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醉字组词:喝醉、陶醉、沉醉。谁醉了?为什么醉?对我们来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是很平常的,为什么翁媪会醉?作者也会醉呢?辛弃疾写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也就自自然然地引入进来了。这一个“醉”字,是全文的灵魂。抓住了它,以它为发散点。整首词就形散而神不散了。
构建高效课堂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师情绪对课堂的影响。魏书生老师在《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一文中说:“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其实,一个老师心境如何,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心理学家曾经做过测试,拥有良好心境的教师,由于心境的自我内化作用,会感到班级的“调皮生”也不再那么让人讨厌,对“后进生”的态度也会有所转变,这样就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处于亢奋状态,必然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心境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必然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情绪可以是昂扬高亢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脉脉温情,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的灵魂在场,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带动学生的思考,才能使心的沟通和碰撞得以实现。
⑤ 小学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一、问题设置要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但是有时候条理清晰地分析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融入一定的教学技巧,要学会以新颖的问题和情景设置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最小公倍数”时,一位教师用编讲故事来创造情境的形式教学: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上长有一种神奇的草药,吃了可以让人身强体健,但是这种草药只有每年3月才能采到。两边的山脚下分别住着两户人家,两家各有一个勤劳的姑娘,她们两个每年3月都要去山上采集草药。但是,东边的姑娘每3天上山一次,西边的姑娘每4天上山一次。如果她们俩3月1日开始上山,以后多久才能在山上再见面?一个月内两个人能见几次面?这样的情境教学,问题导入新颖,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在课堂组织教学上下功夫外,还要具有高超的实践智慧,善于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讲到“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道题。在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牲畜成群的肥美牧场。牧场里有320只羊、120匹马、240头牛,问题:(1)羊比马多多少?羊比牛多多少?它们放在一起一共是多少?(2)从羊群里面挑出四分之一的羊,一共是多少羊?三分之一的马是多少?六分之一的牛是多少?(3)四分之一的羊比三分之一的马多多少?这位教师用巧妙的问题拉着学生一步一步接受最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达到了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其中蕴含了极大的艺术性。
三、精讲精练巩固教学效果
合理地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树立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师生信息交流为依托,以习题练习为纽带,用丰富多彩、有效的练习或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现实作用,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活力。
向课堂要效率大概是所有教师的一致追求,但是,让所有学生每一堂课都感兴趣是不大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在课堂练习上多花功夫,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在讲过乘法口诀后,一位教师设置了“美丽大红花”的游戏,她把习题都粘贴到大红花旁边,谁做对一道习题,她就给谁一朵大红花,学生都很积极,一个个举起了小手。这样的课堂练习,既避免了机械练习带来的枯燥,也让学生巩固了知识,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讲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教师出了10个可以两两组合组成正方体的盒子。然后他给学生出了几道题:如果将两个盒子包装起来,怎么摆放更节省包装材料?三个盒子如何包装更节省包装材料?然后他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最佳答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开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虽然他们的结果不一定完全正确或相同,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实践
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教学内容,或用画龙点睛式的概括性总结,或用富有悬念的故事,或用妙趣横生的问题,或用开拓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讲到“圆、角、分”人民币知识时,教师用多媒体开起了“商店”,然后他以店老板的身份站在“门口”,让学生带上“一定的货币”进来买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算账。这样现学现用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和验证。有的教师在讲到“时、分、秒”的知识时,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课外习题: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来计时的?这样,无论是亲自查阅工具书还是去网上查阅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都得到激发,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
⑥ 怎么打造小学英语有效课堂
一、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专业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之外,还有品德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许多知识。想要把学生教好,就要求教师平时加强专业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充实自己。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转变以往“传授者”的角色,乍一看,在课堂上教师变得轻松了,可是仔细想来,这并没有让教师得到解放。相反的,这样的课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了。在课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前的课全部交给教师来讲,学生会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面;可是,现在的课堂都交给了学生,如果教师引导的不好,一个活动就会变得一团糟,相当于“放野马”,那这样的课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基本的教学目标都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能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恰当的点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课堂的引导者。
二、学生自主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标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就可以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授新的单词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们回去预习,跟着录音反复读,直到正确为止。在学习新的短文之前,我让他们先自己看看,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根据他们的预习内容,我会设计好一份“预习检测单”,上面有预习目标和检测题,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自己的预习工作完成得怎么样。做好了预习工作,学生对自己哪里已经会了,哪里还有些欠缺,心里就大致有数了。第二天课上,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都已经自主完成了,课堂重点就放在“解疑答惑”上,做到了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共同进步
在班级中,不乏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每一个这样的学生都等老师来教,是不太现实的。同时,班上也有一些学得比较好的学生,所以,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得好的帮帮暂时学得差的。根据学生的各项能力,我将他们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了一个小组长,小组里的成员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大家共同进步。这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具有团队精神。
四、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做小老师
在课上,我一改原来什么都自己来的方法,请学生走上讲台来讲。比如,以前的英语课,都是我来领读,现在,在小组竞赛时,就能发现读得好的,让他们来领读,学生们跟在后面也读得很起劲儿。有人回答完了,请其他人来进行评价和补充。以前,我告诉他们一些课外知识,现在我每周给其中一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比如“美国人如何过万圣节”,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然后到讲台前来讲给其他同学听。他们会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的合作,通过查词典、上网、向会的人请教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这些课外知识的补充。在做小老师的时候,台上的学生神采飞扬,讲得头头是道,举手投足就像一个真正的老师,有时候讲的知识比我讲得还细致,让我自叹不如;在台下听的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认认真真;有时,台上和台下进行互动,台下有人举手提问,台上进行解答。在课上每个人都很投入,充满了积极参与的热情。
五、设计多种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爱玩。联系这一特点,在每节课我会联系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比如,在教授时间的表达方式时,我让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钟。看时间,然后把钟拨正确,然后每个小组在请人来用英语说一说这个时间。在讲口令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叫做“simon says”,让学生听口令,做出相应的或者相反的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哈哈大笑,有的动作还很夸张,但是很快就记住了这几句口令;在复习单词的时候,来一个“magic ears”,让学生比一比谁是顺风耳;这些都是英语中常用的游戏,在课上使用,顺应了学生们的天性,他们也很喜欢。我想,只要用心设计,就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事倍功半。
六、采取激励制度,人人争先进
在刚开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参与,有的是没有预习,有的是别人在讨论的时候,他就干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以至于别人都会了,他还不会。于是,我就在班上展开竞赛,采用给小组加分的制度,这个小组读得好,就加3分;有人没有读出来,自然加分就少了。一个星期总结一次,优胜的小组会得到一张类似于奖状之类的“喜报”。得到的小组自然欢天喜地,没有得到的就会很着急,都来帮助那个不会读的学生。长此以往,每个人回去都会认真地做好预习工作。在小组表演所编对话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对话说出来,还要做到把神态、动作都演出来,然后再学出一个“最佳演员”。孩子们都很好胜,每次都会竭尽全力地表演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看到这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在今后,我会不断努力,以期打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⑦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共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教师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关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首先是备教材,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使课堂学习生动而有效,因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其次是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人到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课堂丰富形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有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本作业、几道练习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这也是目前老师提一个问题而导致班上鸦雀无声、纹丝不动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根源所在,而且这种现象在我们乡镇偏远学校是普遍存在,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是严重。现在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了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学校以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为核心,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掀起积极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推动了我校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关注和认识。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如:王远祥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出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再使用动画从画面中平移出由线条组成的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学很难讲清楚,又花时间较多,吴和平老师在设计课件时,运用多媒体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可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画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美解决,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并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赵国艳老师在教学《7加几》时,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空间,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过程,要想课堂高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变单一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1、课前导入。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我在教学《综合与实践》中身份证编码时,我很准确的猜出学生出示的家人身份证号码的称呼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所设计的导入: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虽然在一节课中,它仅占几分钟,甚至只是一句话,然而作用却很大,导入得法,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浓郁的学习探知氛围,促进了有效教学。
2、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过去我总是在讲解例题,归纳概念、计算法则、总结规律时都一手包办了,后来发现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他们总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来,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我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充分相信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把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尝试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播指导。如我在执教《连除应用题》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呈现导学案:解决“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必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交流多种解题思路。1、先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再解答。2、独立思考,想一想能有几种解答方法,把方法写在本子上。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样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需要。如我在教学探索身份证号码的含义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拿出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小组之内观察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小组交流后派代表汇报,总结出身份证编码中的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小组活动,加大了时间练习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启发与诱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富有活力地学习数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⑧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案例
春风也度玉门关
——浅谈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的操作策略
内容摘要:
小学文言文教学因其特殊的内容和阶段,成为高段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初步让学生认识了解文言文知识。从文言文教学的动力之源兴趣和文言文教学的点金之石诵读两方面展开论述,从适时渗透、情境创设和以点带面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朗读、背诵和积累三方面对诵读进行策略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 ; 人教版教材; 文言文教学; 操作策略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现行的人教版教材除了编入大量的现代鲜活白话文外,第一次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编入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等四则文言文。相比以前小学教材文言文一片空白,选进了文言文,是一个进步,反映了编者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良好愿望。这样的编排注意了第三、四学段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又适应了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为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可以理解为是针对古诗文教学所言。《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显然这一目标是针对7—9年级而提,因为在阶段性目标中,只在7—9年的目标中对应这一要求,作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表述。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这一要求是把“诗”和“文”放在一块儿讲的……………………而且 详细请见 《春风也度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