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效率
建议把书本上的东西深刻化。课堂效率主要就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学懂了。
用有趣内的方式让孩子们“容真正”看到所学课本里面的东西。例如:语文课讲的文章可以挑选几个孩子来充当里面的角色来用演讲的方式朗读,这样孩子们注意力就集中了以及印象深刻,且对孩子们的胆量都有所提升。
望采纳!
②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950个,其中350个会写。如此大的识字量,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常有教师为攻克学生的“难题”而感到苦恼。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 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课文
为什么要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前奏,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更好地掌握知识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课前预习生字为课堂识字教学节约了时间,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每篇课文里须认识的生字一般在十二个左右,另外会认会写的生字六个。如此之多的生字光靠课堂短短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拼音或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自学。学生对要识记的生字,运用本身已有的知识进行预习,包括生字的读音、偏旁部首、如何记住这个字等等。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组织有趣的识字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注意稳定性比较差,注意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据此,教师前半节课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教师带读、指名学生带读、分组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带词语读以及读课文。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我通常让组与组之间展开比赛,表现得好的组加星星给予鼓励。从教学结果来看,这一方法很凑效,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经常为本组某某同学没读好而感到遗憾。后半节课我以练习为主。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巩固所学的字。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仍需采用形式多样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巩固《操场上》这一课“打、拔、拍、跳、跑”等生字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 “打球”、“ 拔河”、“拍皮球”、“跳远”“跑步”,并配上与词语相对应的动画,要求学生读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都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手、脚、口并运用,学生想忘记生字都难。另外,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在巩固复习生字时,同时也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件好处在于,它能声情并茂,直观地把事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生字时运用到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上有许多小树,每课小树上都有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学生读对了,我就奖一棵用卡纸做的小树给学生。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生字时,我用课件出示“夺红旗”的动画让学生巩固生字:课件上出示一组高高的台阶,在台阶的顶端有一面红旗,每个台阶上都有一个带有生字的词语。每小组一接力的形式读词语,哪组读完词语用时最短,就赢得红旗。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更让他们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以上识字方法,大部分都运用到多媒体,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识字时不会感到疲倦,提高趣味性,吸引其注意力。如此,学生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中进行识字,他们识字效率定会大大提高。
三、 举一反三,归类识记,事半功倍
学生每篇课文要认识的字很多,时间长了,字的量大且杂,常常会张冠李戴。有没有办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又能帮助归类识记?根据汉字特点,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根据汉字的读音进行识字教学
据统计,中国常用汉字大约在3500字,而其中有许多是同音字和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我常用到这两种识字方法。
同音字识字法好处在于,方便把学生之前学过读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识记,并能直观辨别其不同点。在教学“荷”字时,我举一反三,把之前学过的同音字“禾”、“和”、“河”、“合”放在一起教学(,使学生明白它们读音虽然相同,但用法不一样,使用时不能混淆)。为了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些多音字,我常通过组词,说话等方法,了解它们的的用法。多音字识字法好处在于,学一个字可以顶几个字用,多积累多音字,可以帮组减少学生的识字量。由于同音字比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既费时,又不方便,因此,每上完一单元,我用多媒体出示本单元的同音字,让学生观察、组词。
(二)根据汉字的字形进行识字教学
在众多的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它们在外形上很相像。我形象地向学生介绍它们是孪生兄弟。学生在读这些字时,常常张冠李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常用多媒体课件把形近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辨别各自的不同点,根据它们偏旁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来区分,同时配上有趣的动画,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如,在教生字“住”时,我把“往”写在边上,教“借”字时,把“错”字写在边上,教“石”字时,把“右”写在边上……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或在加笔画、减笔画变成新的字等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如,“直”加一木字旁就是“植树”的“植”,加单人旁就是“值日生”的“值”;“完”字减去宝盖头就是“一元钱”的“元”;“过”字把走字儿换成日子旁,就是“时间”的“时”。运用形近字来识字,是熟字记生字,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再次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字,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 根据汉字字义进行识记生字
这里所讲的字义,指的是近义词和反义词。一年级学生还是以识字为主,他们所学的知识及理解能力还不够丰富,但他们有一定的基本常识。他们知道铁是硬的,棉花是软的,大人长得高,小孩长得矮,冬天很冷,夏天很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近反义词进行识字教学。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教课文《画》时,先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远──近”,“有──无”,“来──去”的意思,最后又用找反义词的练习,集中比较辨析三组反义词。在课本中都有反义词的学习内容,但均安排在课后作业中。我把近反义词集中到一起,编成近反义词对对子歌,合辙又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天天读几遍,就像古人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样,用来识字,我们也可以通过读近反义词对子歌来识字,同时丰富学生的词汇,增长知识,提高识字率,真可谓是一举几得。
③ 如何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效率57
在每堂课中,教师要注意公平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励等活动教师都尽可内能让多一容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以表扬鼓励为主,虽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表扬和鼓励多了,他们可能对容易获得的表扬和奖励变得不太在意,而他们接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会很弱,这样就失去了表扬和鼓励其拥有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每个人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以要求为主,遇到有创意性的回答再给予鼓励和表扬,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 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小学来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自,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⑤ 如何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效率道德与法治课下册小学一年级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生活中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而且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确定位置”,课一开始就问学生:“哪个同学愿意自我介绍一下?”同学们为了充分展示自己,都纷纷举起了小手。当两个同学介绍后,老师接着说:“现在请第3组第2个同学来介绍”。当这位同学介绍后,老师马上问:“你怎么知道是叫你回答的?”学生很自然地说:“因为我的位置就在第3组第2个。”紧接着,教师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很顺利地进行了下面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生活中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当然有些问题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再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教学“认识钟表”前,可布置学生看电子表,联想平时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相隔多少时间,这样先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体验时间。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如呼吸的次数,写字的次数,拍手的次数。课后让他们完成拍球的次数,跳绳的次数等。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使学生较直观、较容易地掌握了时分秒的单位。这样,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周围,并在生活情景中亲自体验,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到生活中探索,增强探究欲望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先拿出一个铁丝围成的圆问:“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剪开后拉直量一下。”教师紧接着出示一个硬币问:“现在你们有办法吗?”同学们窃窃私语,然后有一个学生举手说:“用绳子沿硬币围一圈,然后再测量”。也有一个学生说:“只要在硬币上做一个记号,在尺子上滚动一周就行了。”“真好!你们真聪明!”接着教师又拿出一块圆形的桌布和随手用一头系有橡皮的绳子甩了一个圆,“现在你们知道这两个圆的周长吗?”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从哪里着手。这样,环环紧扣,步步紧逼,使学生感觉到了测量圆周长的局限性。强烈的学习需要,使他们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归纳、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回生活中应用,感受应用价值
《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再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如教学“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存款和贷款的利率,然后和父母亲一起到银行存款或取款,并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计算一下怎样存款比较合理和利率高一点。如果有压岁钱存款的同学要自己合理的设计一种存款方式。又如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当个小小统计员,了解家中每月各种日常支出,求出各种支出费用的百分率,提出开支调整意见。也可求出自己一个月以来的各种费用的百分率,以便提醒自己下个月应如何节约用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验数学问题,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教学所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教学的始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处处涌动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地提高。
⑥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有力的支撑作用。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其稳固性越强,影响愈是久远。因此,对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十分注重效率问题,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从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有效提问、课后及时反思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一定效果。
一、课前,教学准备要充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备无患”,可见,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材观”,讲课不是讲教材,而是学会“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要认真钻研新教材,透彻了解教材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等。比如:学习写景的文章,就应让学生了解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景物特点的,作者借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学习写人的文章,应让学生弄清楚作者如何以事写人,或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歌颂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什么,怎样做,怎么学等。此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教材更接近学生,富有生活化。
2、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特点。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应充分关注所教学生,注重了解研究学生的特点。不仅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因为,不同地域的学生的见识、认知水平等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少年闰土》中提到的趣事,农村的学生肯定比城里的孩子有更多的体验,而学习《北京欢迎你》时,由于城市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因而对奥运会相关知识的理解较农村孩子更深刻。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设计教案,创设良好氛围。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教学方案要精心设计。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备问,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要少而精,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要求作业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备“三语”,即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课后的总结语,都要精心推敲,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为引导学生的思考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如:学习了《伟大的出征》后,可以对我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学习《中国的花》,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象征什么品格,并和学生说一说中国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国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代表的“花语”等,这些补充的知识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时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教师有了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发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课上,教师提问要有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得多么生动、形象,但要想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检测学习活动的效果,则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师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问题的设计不可“离题”太远,应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如,《爷爷的芦笛》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习运用关键语句体会文中感情。因此,学生在充分感受强强在爷爷的笛声变得勇敢起来的前提下,理解课文结尾句“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时,教师提问:这句话仅仅是对“海边的孩子”而言吗?“海水”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当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明白,爷爷希望强强能在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健康成长,从而体会到爷爷对强强的关爱与期盼之情。
2、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不可过浅,又不可过难。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太浅显,过于琐碎,会造成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的局面,如: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语文《松坊溪的冬天》“飞雪”一部分,这样提问:这段话写了什么景物?(生:飞雪)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写?(生:比喻)作者把雪比作什么?(生: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是白的)还有呢?(生:都很轻、很柔)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生:写出了雪的特点)松坊溪的雪有什么特点?(生:白、轻、柔)这样,教师就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必定养成不愿思考、懒惰的坏习惯。如果这样问:“这段话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是用怎样的写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呢?”就增加了问题的容量,能促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多角度、多人次去解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说话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难、容量过大,又会让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例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山茶花》第三自然段后,提问:文中有哪些遣词造句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太难了,结果学生面面相觑,不管老师如何启发都回答不上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对于过大过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降低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问答式提问——“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启发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在学习《松坊溪的冬天》“溪石”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并懂得了作者如何把被白雪覆盖的溪石写具体、写生动的,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启发学生非说不可的问题: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不好?为什么?学生一听后便会将老师改动的句子与课文的原文对照,研究书上那样写的好处,最后通过交流讨论,一致得出结论:书上原文写得好,不仅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溪石外形的特点,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溪石写活了,赋予它们生命了,让人感觉到这些已经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了。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设计的问题要有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更要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开拓、进取、探索等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如在教学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人都批评楚人舍本求末,喧宾夺主,你对他装饰盒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经这一问,学生有了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说,楚国商人制作精致的盒子装珍珠卖也不算错,这样才与珍珠的价值相匹配,试想,如果我们送礼物给别人,配上精美的包装,会提高礼物的档次。有的说,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做宣传别人也不会知道,精致的盒子就相当于为珍贵的珍珠做了广告,下次一定会卖出好价钱的。还有的说,既然是商人,只要能赚钱,卖什么都无所谓,既然别人喜欢盒子,以后就多做类似的盒子卖,不也是生财之道吗?总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提问的形式要新颖。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我曾这样提问: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不错,现在,你们摇身一变,由小老师变成了大诗人李白了,我想对李白说:大诗人呀,词语的意思我都懂了,可整首诗的意思我还不太清楚,你能给我讲讲吗?我还这样提问: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1244年前的那一天吧!现在,你登上了李白的小木船,和他一起离开白帝城,顺流而下到江陵去(出示小男孩图片,贴在挂图的小船上),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独特,语言精妙,时常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发表见解的积极性,因而使师生对话“活”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6、提问要有延展性。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情感、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教学《迟到》到最后时,可以这样问学生:你的父母对你是慈祥的还是严厉的呢?你体会到他们对你的爱吗?你是怎样对待这种爱的?同学们,爱的形式不同,但能否正确对待,关键还在自己。这样的结语,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切身体验父母对自己独特的爱,正确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常怀感激之情,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课后,教学反思要及时。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失,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所得,总结经验,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如:在《美丽的晋祠》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先让学生自由欣赏晋祠山和树的图片,并配上钢琴曲,结果花了两分多钟时间,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课后反思,认为这一环节随意性太大,教师没有适当引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因此,对导入稍作调整,将图片精简一半,突出了重点,另外,随着一张张图片跃入眼帘,教师用生动的语言逐一介绍,“……这些树,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它们,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正所谓,‘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美丽的晋祠又怎能缺乏水的滋润呢……”这样,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既对上节课所学的写山、写树的内容做了简单的复习、回顾,又为本节课写水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创设了情境,作了铺垫,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很好办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成就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绝非一日之功。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探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尽早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⑦ 如何让一年级语文生字教学更有趣味,更有效率
生字的认识和学习,可以放在生活当中,例如通过字卡的方式,把家里的物品贴专上标签,标签属上写上“汉字和拼音”,也可以通过字卡做游戏,数学可以通过超市购物计算数量,或是价格,或是在家里玩超市游戏,这样都可以锻练孩子的数学计算和理解。
外出可以数步数,计时间,生活中的很多方式,都可以拿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语文和数学,就看家长如何运用。
⑧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效率
别人写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节课40分钟,如何有效地利用?关键在于课堂40分钟的合理分配和高效的利用。今年我带一年级,在上语文课时常常觉得40分钟不够用,因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书与识字,要让学生学会课堂上给予最多的指导,而40分钟仿佛一会儿就过去了,怎样引导学生快乐地去思考,主动地去参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精心的备课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
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少,读书的语速很慢,仿佛是在“数字”听惯了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再去听他们读心里很着急,我也知道朗读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那怎么办呢?首先是范读,让学生听老师读,在备课时仔细设计自己的范读,然后让学生把容易读错的字主音并做上记号。当学生朗读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部分学生快速地背下这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时让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说自己是如何背下来的,看看他们的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是否值得大家学习,慢慢地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天天进步!
二、恰当的鼓励和评价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保障。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20分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讲,那么老师更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出融洽、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双方尽快地进入智慧交流的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倾注极大热情,用最简洁的语言提高课堂效率。例:将《一去二三里》的生字整理成顺口溜:鸟飞马走云儿出 大力水手见公牛 上下左右风雨电 今年瓜果用田土。这样做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明白了原来生字还可以这样识记。
三、行之有效的学法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
一年级学生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喜欢课前预习,没有自学的能力,因此,老师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抓住预习的内容,把握重点从而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例:指导学生书写“风”字时,有些学生将“风”字写得太胖,不美观,于是及时引导“你若能把这个"风"字收点腰身,它就不会显得太胖,不美观了,试试看!这些同学听了恍然大悟,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欣赏汉字,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从内心喜欢汉字,而老师指导读写的过程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目标,这样的教学便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提升了课堂效率。
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民主愉悦的氛围,这样一定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⑨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研究课题核心界定
想让培养一年级来小学生良源好的倾听习惯。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会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故事中发生的。那么如果他不注意倾听的话,他们就无法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他们肯定会注意的听故事。
经过多次的锻炼之后,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还可以在讲话的时候。故意不把事情说清楚,而是慢慢的讲述,如果他听完之后急着去做想要做的事情,最后发现没有做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听清楚你往后说的话,那么他就会认真的去倾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