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低年级品德课堂有效评价

小学低年级品德课堂有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18 23:04:35

『壹』 怎样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一、要有好的导入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设置悬念等等。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灵活运用。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用了歌曲导入法。如在教学《集体的事谁说了算》一课时,用实例导入法,我们学校有个班的班长老师不在时他什么事情都说了算。比如他做主让谁写多少作业就写多少作业,大家都得听他的。对此你有哪些看法,进而引出新课。这就变单纯的说教为中心的指导,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二、要让课堂更加有序
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项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工作。在新课改中,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可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每次安排活动之前都会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留意全体同学的表现,同时采用许多组织教学的方法。如:手语提示法,声音控制法,情感暗示法,设疑吸引法、竞赛刺激法等等。
三、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适时提问,启迪思维适度提问,追问释问以升华提问,从而提高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专家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适时提问,启迪思维适度提问,追问释问以升华提问,从而提高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要有好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与激励的作用,它们帮助学生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由此可见,评价是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完善课程的依据,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可以评出方向、评出动力。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层都具有得到别人赏识和表扬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激励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贰』 品德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依据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一般采用如下评价的方法。1.观察 教师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等各种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这一方法无论在《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都占据有特殊的地位。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都会通过他们的各种行为体现出来,是一种最为真实和具体的体现。凭借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每个学生的动态发展信息,同时,将这些观察结果加以简要而持续的记录,对于教师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2.访谈 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观念的变化。3.问卷 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获得的成功,获取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4.成长资料袋评价 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儿童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5.儿童作品分析 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带来了学生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这样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完成的各种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和进步;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进一步学会学习。6.描述性评语 对于学生的表现和作业,通过描述性评语给予评价,能够发挥分数或等级评价所无法达到的作用。描述性评语,教师可以详细具体地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步,更可以明确清楚地指出和分析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评价的过程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更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我的全面反思。7.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或者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小学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评时要注意指导和帮助,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评价的重心指向学习态度、过程及结果,而不是只关心具体的成绩和表扬。8.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除了具有与学生自评相同的优点外,还能够使学生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发展自我认识。但是,由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原因,小学生的相互评价很容易流于形式,也容易偏离评价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且善于引导,使学生之间的互评成为他们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赏的过程。9.个案分析 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选择个别典型性的作业或成果,面向全班进行分析说明。10.书面考试和测验 相对而言,《品德与社会》中有大量的知识学习,因此,传统的书面考试和测验也仍然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用书面考试和测验,要避免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追求测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体现灵活多样。此外,要控制书面考试的次数和容量,防止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出现。案例一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积累评价的信息资料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和指导每个学生,我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了“观察法”、“作品实绩法”以及“游戏式测评法”,来掌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感情、身心的倾向”的发展状况。每次活动后,我在“教学后记”中将孩子们最重要的语言和行为的要点记录下来。比如:调查“绿色食品”时,一(二)班的范志豪小朋友成功地为教学拍摄了一小段录像,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改往日“凑合凑合”的活动态度,十分投入地参与小组讨论,在活动中发挥了他的聪明劲。每次活动中我都保留了类似的“逸闻记录”。本期,孩子们人手有一套与课程活动相应的配套作品材料。每次完成作品后,我都会让他们进行口头的自评和互评,我也会盖上不同的小印章表明我对他们作品的看法。这些作品作为“标本”被保留下来,成为“能够触摸得到”的证明孩子们成长的实物。 期末,我校就“美丽的季节”这个主题,“品德与生活”和“艺术”两大课程联合进行“游戏式测评”。我们发现,这两门课程在“季节变化”主题方面交叉的内容多,完全可以就一个游戏主题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发展情况。游戏测评分班进行,每班围成一个马蹄形,被测评的孩子在马蹄中心。主考老师亲切地和他们交谈,从谈话中引出测评题目。现在,我试举一例呈现测评的过程: “龚媛,你好!你平时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小嘴那么会说话。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也一定很棒!”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呀?” “夏天!” “为什么呢?” “因为…夏天有好吃的,好玩的!” “是吗?能说说有哪些好吃的吗?” “有冰淇淋,荔枝,芒果,西瓜,哈密瓜……” “哇!说得让老师都想流口水了。那么,有哪些好玩的呢?” “可以游泳啊!” “你会游泳!太棒了。会蛙泳吗?” “会,我还会仰泳!” “你把教室想象成游泳池,表演一下游泳好吗?” “你的动作挺标准。你这么喜欢游泳,一定知道游泳时要注意的事情吧!” “我知道…下水前要做一会运动;不能饿着肚子游泳。我们在水浅的地方游,要让大人看得到…” 这样,我们以一个相同的主题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学生。测评结果用一句描述性的评语记录在“可爱的生活乐园”综合评价表上,作为判断学生发展状况的参考信息。 每一位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关注儿童的态度,留心观察儿童对活动的积极性、专注的程度、喜欢的程度,对周围环境中重要事情、现象的关心程度,主动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情感的表现等。第二,在活动中关注动脑筋的程度,是否爱琢磨、爱发表意见、爱出主意、爱想办法,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能应用学过的知识或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能想出各种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途径和办法等。第三,在活动中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与同学、老师讨论或商量问题,是否友好地与同学合作、有问题时能否协商解决,能否主动地争取别人的帮助等。第四,活动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是否掌握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操作、表达所需的各种技能的程度。关注以上的几个方面学生的程度和变化,就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案例二 又临近一学期结束了,对孩子们一学期的学习作一个正确的、有意义的评价,显得迫在眉睫。如何评价孩子呢?我觉得必须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一、采用谈心式评语。如“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不是扣纸屑,就是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地举起手,大胆的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这种具体的描写和亲切的对话式评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成长的关切和衷心的指导。二、指导式评语。如“刘林同学,想得到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吗?许多同学是这样做的:上课专心+作业认真+不懂就问+举手发言。你做到了吗?快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定能得到这把金钥匙。”这种评语以其清晰明了的表达,给予学生明确的帮助。三、激励性评语。如“陈超同学,你就像一条丝带,小朋友就像一颗颗珠子,只要这条丝带起到以身作则、互帮到助的好作用,这些珠子就会和丝带做好朋友,永远串在一起,就成了一串闪闪发光的珠链,好美!我希望佻发挥‘线带’作用,当好我的小帮手,行吗?

『叁』 思想品德课如何才是有效的教学评价

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一堂好课?怎样的教学评价才是有效的?为此本人结合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科研实践,对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在教学目标上,依据课程标准,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注重全面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表达的“课程目标”,着眼于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采用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这样三个维度分别陈述的方式,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这种呈现方式体现了从“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的转变。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教师受原有的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仍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二是有些教师虽意识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没有把握其实质,最终仍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如何落实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不仅仅是能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问题。笔者认为,实施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应注意全面性,做到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可有所偏废。既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不能只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而忽视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失去积极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统帅的知识与技能,将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反之,没有知识技能作为载体和依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极其空洞和肤浅的。其次,应在讲求全面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就学科的整体特点而言,新课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表明它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因而我们更应关注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只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才能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真正体现出学科特色。就学科的具体内容而言,教学目标的设计因课而异,各有各的侧重点。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才能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深中肯綮,上出各课的特色,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二、在教学设计上,着眼于教学预设,着力于设定弹性目标,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强调生成性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围绕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在预设之内生成;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不必穷尽也不可能穷尽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应十分注重生成性教学,这既是由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思想品德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令人难忘!然而,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仍是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公开课、评优课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种“作秀”味很浓的课,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悖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有鉴于此,我们在课堂设计评价中,应注意考察教师是否正确处理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关注教学预设,重视教学设计;又着眼于动态生成,设定弹性目标,留有生成余地。三、在学习方式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突出建构性就课程性质而言,思想品德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提倡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自主参与的活动,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建构对社会的理解与认识,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思想品德这一课程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活动设计和情境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实践主体性。所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思想品德新课程所追求的实践性教学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它也是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体现的教学理念。当然,课堂教学中建构性目标的达成,是很复杂的事。课堂教学中的建构性评价,也决非易如反掌的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建构性评价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建构性评价中,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且富有思考空间的课堂情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激发和培养。教师应始终是一个点拨者、评价者、引导者,把课堂学习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展开思维。第二,针对性原则。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和困惑点;同时还必须使课堂教学的建构性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适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活动真正能有的放矢。第三,有效性原则。也即教学评价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达成思想品德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考虑是否能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四、在教学对象上,承认学生的多层次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体现整体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因而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配合。可见,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思想与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并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立的“学生观”“智力观”和“教育观”,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评价。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树立积极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教师应在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掘每一个学生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捕捉每一个学生智力领域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智力领域中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的迁移。二是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彼此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而且每种智能都必须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而,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体现出教学的多层次性。为此,教师必须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三是构建多元化、开放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教师观察、描述性语言、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头测试等)等形式,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以尽量给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全面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在评价尺度上,应重视学生的发展程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以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肆』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品德课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领引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经被广泛运用地于我们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课堂也因有了合作学习而变得热闹起来。然而在新的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下,怎样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寻找“病症”,查找病因
首先必须找出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经过大量的听课观摩活动及我们自己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导致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
1、学生缺乏合作技巧
在不少的研讨课上,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不会倾听,有的只顾自己说,很多学生都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还有存在表达、概括、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导致合作学习低效的一个明显原因。难怪有不少教师,特别是借班上课的老师特别苦恼,学生连基本的合作能力、方法都没有,在合作学习,这个环节中浪费时间太多。
2、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中,留下“顽症”
在小组讨论,优等生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合作学习偏离了轨道,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
3、品德学科教师重视不够
A、内容的选择上。品德教师对教材的思考不够,讨论交流的话题没有精心设计安排。有的讨论的话题太简单,学生很快交流好,出现讲空话的现象。有时,话题不太适合学生,太难。故使学生不从下手,出现冷场的尴尬场面。
B、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不够。平时,老师很少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怎么做?学生技能的掌握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平时缺少锻炼,等到上公开课了,教师为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采用合作学习。可想而知,临阵磨枪,合作学习时,学生会是怎样一种表现,这种合作学习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吗?
C、评价不够、不全。一是侧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整体评价。二是侧重对学习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缺少对整个合作过程的评价。
二、优化策略,对症下药
(一)、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思品课突出生活建构,强调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突出社会参与,强调社会体验与人格发展。品德学科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发展性等特点,有许多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学习合作内容的选择,我们十分慎重,因为内容选择的好坏是能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在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上始终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任何一项活动的展开,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老师怎么费劲心思,也是无济于事,事倍功半。因此,选择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合作!竞争!》时,针对低段学生,我们可以设计游戏类活动“比比谁先完成任务。”要求是必须蒙上眼睛手拿皮球,途中要跨障碍物,然后将球放入筐中。一声令下,两位同学进行游戏。可是,因为蒙上眼睛都失败。老师再请两位同学游戏,可也失败了。这时,教师可安排合作学习——讨论。师:如果要使这两位同学顺利完成任务,你们觉得有什么好办法,但前提是仍然要蒙上眼睛,障碍物等物体位置都不变。四人进行讨论。这时学生的讨论很激烈,每个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效果很好,有的小组很讨论出好几种方案来。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派代表讲,其他小组听得格外认真,一发现别的小组的建议不太好,马上有人举手进行反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多条有效建议,再让学生得出最佳策略(请一位同学帮忙,另一位蒙上眼睛的同学按他的提示进行操作)。果然,蒙上眼睛的同学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学生们高兴得蹦呀跳呀!此时,学生的讨论是成功,学习样的合作是有效。而这一切都缘于对内容的恰当选择。
2、选择的内容能让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
我们在合作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考虑这个内容是否具有合作性,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最好是选择一些一个学生不可能完成的或很难完成的,要通过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它做好的内容(这对合作学习刚刚起步的班级或效果不是好的班级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上面举到的例子《合作!竞争!》那个合作内容的设计,就很有必要。通过合作讨论,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不仅很好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学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
3、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相对的是个体、独立的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综观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它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现在的品德课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在选择合作内容时,不能只考虑为合作而合作,我们要让合作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锻炼多种能力,让我们的孩子在合作,在探究的氛围中快速成长。所以,我们在合作学习时,选取了一些探讨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如教学《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环节。师:同学们,我们陕西不仅文化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作为山陕西人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如果,现在有一群外地的小朋友来到这里,那我们怎样向他们来介绍宣传陕西呢?不如我们现在就来设计一下“我来做个小导游——欢迎走进陕西”,来让我们一起探讨。接着,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设计。在合作完成这个任务时,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如上网查找资料,实地察看,翻阅资料,画图标注,撰写介绍词等等。这样的合作非常有必要,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会收获许许多多。而这样的内容,其实在我们的品德课中有许许多多。
另外,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还要最好考虑那些开放性的、有弹性、答案不唯一的内容,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交流。总之,精心设计合作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产生需要合作的强烈欲望,这才是我们选择内容的真正目的。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学生有效合作
1、营造一个宽松的合作氛围
品德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往,消除学生害怕、恐惧的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展开合作学习。同时,根据品德课的特殊性,好多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课外,这样学生不必受教室狭小空间的束缚,也不会受老师“监督”的影响,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课堂外合作,在课后时间合作,效果比课堂内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必须多进行课后、课堂外的合作。同时,多创造条件为学生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气氛,以影响合作的效率。
2、营造一个友好的合作氛围
一个合作小组里,小组成员难免会在意见分歧上发生矛盾,也难免会因个别同学的没有完成任务而埋怨他,正确处理小组各成员的关系,同样关系到合作的成败。作为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主要是让学生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很关注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表现,出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提高学生认识。
1、懂得尊重、信任。引导优等生,对于小组内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要尊重他,不能嘲笑。我们是个团体,他是我们组的一员,虽然他有不足,但是他也能为我们这个组出一份力,你们尊重他,也能得到他的尊重。对于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不要灰心,你做得很好,每次合作都有你一份功劳,你要尊重你自己,千万别失去信心。引导小组内成员互相尊重、信任,不挖苦,不嘲笑。
2、懂得团结互助。教师通过学生合作的成败例子以及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合作小组要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互帮互助。
良好合作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我们品德教师时时留意,处处提醒引导。
(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我们在品德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在合作过程中,教师的适当指导、点拨能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构建有效合作小组,帮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
(1)合作小组的构建
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成很重要。我们根据学生合作的能力普遍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合作小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老师具体负责,实施科学分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知道怎样进行合作学习等。第二步,是在基本掌握合作的要求与操作要求外,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
第一步:科学分组
教师根据“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人数3—5人。同一小组分别安排一名比较优秀的学生,负责本组的合作分工,两名中等生,一名表现暂时较差的学生。
第二步:尊重孩子的选择,自由组成合作小组。
鉴于品德学科的特殊性,它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扎实全面。对于品德学科,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对于我们品德的教学,对于道德的形成,学生间的距离并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对合作小组的组成采取的态度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A、在班级中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组成若干学习小组,人数在3—5人。这样形成的合作小组,我们称为固定合作小组。固定合作小组因为成员是自己组成的,一般关系都很好,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有助于顺利开展合作活动。
B、品德课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范围广。而孩子的兴趣爱好又不一样,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还会根据兴趣爱好临时组成合作小组,我们称它为兴趣合作组。这种兴趣相同的合作组,能把问题研究得更深,研究的价值会更大。
(2)合作学习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要有责任心。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合作小组形成后,必须让孩子明白,在合作中,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任务,而且都要尽心尽力,以此来达到目的,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了几个岗位,供各小组参考。小组长(负责合作内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记录员(负责纪录本组合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汇报员(集合组内讨论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搜集信息员(网上查找资料)调查员(负责调查访问)。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合作内容,确定不同的岗位,进行合作。为促进每个成员都有所进步,发展。我们鼓励各小组小组长实行轮流制,各个岗位轮换制。
(3)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
导致众多公开课上合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以下几种合作技巧
(1)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交流中重要的一环。组员内的成员在发表意见,阐述观点时,要能静得下来,认真听,边听边想,你表示赞同时可以适当的点头表示认可。做到听完后,能理解他们所说的意思,知道大概。
(2)学会表达。在交流时,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言简意赅。切忌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表达之前,心里先想好该怎么说。
(3)学会探讨。探讨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始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设想,不迷信权威,但也不可太古板,要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友好地探讨。
(4)学会搜集。对于品德学科,很多内容都要进行课前搜集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课,请教计算机老师,熟练掌握利用网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5)学会概括。概括是一种较高的技巧,如众多信息把它整理概括成几条。学生讨论的话题进行概括等。这种练习需要多量。我们除了在品德课上合作中练习外,我们联系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2、整个合作过程,教师需要必要的“监控”适时指导。
这里的“监控”并非给学生制造压力,而是对整个过程要有所了解,及时了解动态,发现不足马上纠正,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1)及时了解准备阶段(分工搜集资料)情况。
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方法,搜集的结果等。这部分时间要尽量充裕,在合作交流前,学生个体必须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2)了解讨论合作情况。讨论时,是否偏离了主题,是否有好的建议等等,同时,察看分工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四)实施合作评价策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育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合作学习,始终将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之中,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小组评,组间评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在操作时,评价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必须采用带有激励性的发展性评价。
1、教师的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教师的评价是权威。教师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激励性评价与客观评价,其中以鼓励为主。对学生有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适当“放大”也是可以的。客观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合作出现的问题,真诚的提出来,这里不能含糊,并帮助他们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不是在批评我们,而是让我们做得更好,在帮助我们。这里指出缺点主要从这几方面来看(A、小组内有无明确的分工B、小组内成员是否积极的参与,并有责任感。C、讨论,合作的技巧是否到位如:倾听、搜集信息等D、合作结果。)经过我们的点拨,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教师在进行激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我们采用“激励——指出缺点——真诚帮助——取得成绩——再次激励——再指正——再帮助——再激励”循环方式。
总之,我们教师的评价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重于合作结果的评价。个体评价时,不忘对所在小组的评价。
2、建立个人、小组成长纪录袋——实现学生自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必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态度、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不仅能更好的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而且对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A、 建立个人成长纪录袋——学生自我评价
个人成长纪录袋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小组合作表现”、“自我评价表”“我的经验”四个方面。
每次合作学习完成后,学生根据表格进行自我评价。最后进行分析。
我的亮点有:
我的不足是:
改正弥补措施:
自我评价的实施有助于及时查找出不足,端正态度,培养积极的情感。
B、 建立小组成长纪录袋——评价小组表现
小组成长纪录袋适合于固定学生合作小组,用来纪录每次合作小组内各成员的表现以及采用的方法,合作结果等等,促进有效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小组简介”、“成员风采”、“合作经历”、“小组表现评价表”、“成败得失——经验谈”
3、评他人、评其他小组——优势借鉴
此项活动,主要是找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他人的优势与经验,促进自我发展。
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还蕴涵着许多教育内容,包括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克服胆怯,怎样做人,怎样锻炼能力等等。因此,最为品德教师应该好好研究,好好探索,更深层次挖掘合作学习中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合作学习最大的功效。我们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材施教,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伍』 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新课改之后,品德与社会教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课本内容以及形式都更好的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下,经过研究发现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行新课改之后,部分老师并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在教学的时候依旧没有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这个课程的重要性,还是采用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灌输,没有很好地利用教材,这也导致了课堂效率非常的低下;其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依旧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没有真正的对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无法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出来,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
(一)老师应该全面的对课程目标进行把握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标准进行,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绝对不能制定那些假、大、空的目标,必须提高目标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都是应该贯穿其中的,无论是课前活动、课后活动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根据目标进行。老师在把握教学目标的时候也必须更加地全面,并对其更好地进行落实。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时候必须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利用学生的经验,更好地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社会经验,形成的价值观也会更加的规范。此外,老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将一些校外资源引进到教学中来,让儿童更好地走出学校,到社会上进行实践,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增长以及眼界开阔都是非常有用的。
(三)进行课程资源的挖掘,让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本身便是比较开放的,老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认真钻研,真正地了解教材,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的时候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便会更加的丰富。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以及诚实守信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或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应该认真地解答,绝对不能出现不耐烦的情况。
(四)做好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进行,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对这个科目的兴趣,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老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将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保证教学氛围的和谐。
(五)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
以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过度地重视了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这种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的激励性应该比较突出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的办法,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闪光点,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好地进步。
2、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摒弃以往落后的方式,将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利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3、评价的内容以及标准应该多元化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等,并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不应该再仅仅由老师进行评价,这门课程是比较特殊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让家长进行评价,并将多方面的评价综合在一起。
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转变教学办法和策略,并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提高.

『陆』 如何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活动评价的有效性

随着新复课程改革在各制地的蓬勃开展,广大一线的教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依然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所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柒』 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评价怎样才能对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般情况下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
在思想上,我力求上进,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中,我本着对知识的热切追求,认真、努力地学好各门学科,各科成绩良好。我不仅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问题分析及判断能力。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拓展阅读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积累了广泛知识。
在生活中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和长辈,关心他人,热爱班集体等。
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端正、积极认真。
另外以下这些也可以加入相应的部分:
一、政治表现
1.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 2.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上好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积极参加系、班组织的马列学习小组的学习和活动 3. 积极参加学院和年级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备种政治活动、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班级政治学习、党、团组织活动和班会,态度认真,遵守有关纪律, 二、思想品质
1. 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无违法行为;遵守校规校纪, 2.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倒污水, 3. 爱护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粮食。 4.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热爱劳动、讲究卫生;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待人有礼,不说脏话、粗话;尊敬师长、尊重职工、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非分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5. 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努力为同学服务。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低年级品德课堂有效评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