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的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
张老师在讲座中说,
教学的
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有发
展。
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他站在生命伦理的视角,
批判了现行
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生态。
他认为:
“一名教师因为课堂的高效而延长生命的长
度,
拓宽学生生命的宽度,
那他教学的意义就不止教学了,
他的教学生涯也就有
了超越一般生命意义的长度和宽度。
”
他带领大家深度追问思考:
何谓课堂?何
谓理想课堂?何谓有效教学?„„一系列追问思索,
带给我们的除了思想上的震
撼,还有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感奋。
下面我就我校如何以“双自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与大
家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几年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
我校在充分调研校情学情的基础上,
借鉴了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
提炼出了
“自主参与,自觉发展”双自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设计了学生从自主开始,进
入自律,完成自治,最终自觉发展的内涵发展路径。认为“自学”是体验最深刻
的学习方式,
“自主”
是态度最积极的学习状态,
自主性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属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课堂教学培养的核心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
,
“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
。
“师说生
听”变成“自主探索”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想
想看我们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
“脱胎换骨”
的同时,
其实不经意地偏离了真实的
课堂教学轨道,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
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基
本出发点——学生的发展,
丢掉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
课堂教学改革出
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从教与学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现象:
1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
异。
比如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
有些老师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
想方设法变着
花样进行教学,看似课堂热闹、学生积极性高,但实际上存在“有教无学”
“教
2
多学少”
等弊端,
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脱离了学校提供的材料和
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
学生便会无所适从,
长期以往,
必然会产生厌倦心理。
2
、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
主体性,
把时间还给学生。
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往往是只要有
疑问,
无论难易,
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
曾经听过
这样一节课,内容是《都市精灵》
,老师在讲到鸟对人类的作用时,对“乌鸦”
进行了一番长久的讨论。
她启发学生大谈特谈,
从乌鸦的象征义说到马致远的
《天
净沙秋思》
,从民间谚语说到乌鸦的益处,从讨论到底是“报喜不报祸”好还是
“报祸不报喜”好,说到哥白尼、爱因思坦、还有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等等。
本节课的教学中心是
“体会生动的语言中包含的感情”
,
可老师却用一半
多的时间围绕乌鸦展开,
且展开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多大的关系,
这种偏离
文本的拓展我认为是要不得的。
还有在探索过程中,
没有具体的要求、
提示和指导。
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
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
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在这
种随意的、
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中,
展现的只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
失却的是教
师适时点拨、引导。这种缺乏个性意识、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的课堂,往往就是
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
仅仅是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未能看到学习其
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
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
观和学习方法。那么怎样达到有效?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
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发展还给
学生,
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整个过程老师要学会放手,
让学生的各种学习思
想闪现、
碰撞,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
意义所在。
3
第二是在“导”上下功夫。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
思想,
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
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
而理想的课堂应该
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都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教师引导时在问题上需要把握两个原则:问题要少而精;问题难度要适中
第三是在“练”字上下功夫。练得及时,练得有效,练得有质量。提高练习
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第四是在“评”字上下功夫。开展小组合作评价,采用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被实践证明是最高效的课堂,也是成功的课堂。
第五是在“改”字上下功夫。首先是做到“四个必”
,即有发必收,有收必
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强调教师的改与学生的改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第六,是做有效的教学反思
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内容后,
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
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搜索规律
的依据。
这是现今大多数学校教学管理明确的,
也是教师最熟悉的。
但我们要理
论联系实践,
总结精彩之处,
反思遗憾片断,
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
是否有伤害,
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要反思以后的教育教学该如
何改进等等。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
重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记成功之举;
记败笔
之处;
记教学机智
;记学生见解;
记再教设计
;记思想火花
。
新课程背景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中小学教学的永恒主题,
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
成为现实。
❷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发言稿
一、加强校本研训,打造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品队伍。
建设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此我们确立了立足校本研训,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路子。
1、集体教研,全员互学互助共同提高。
在小学教研室牵头下,我们将全镇8处学区整合为4个教研区,由教研员分区负责,建立了“教研员挂牌活动制”,丰富了“教研室—教研区—教研组”三级教研制度,提出了“整合资源、校际联动、优势互补”的教研策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和教学常规、教学特色展示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教研组规模小,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听课活动走过场,缺乏思考和质疑,构不成教师群体的合作学习等问题。真正达到了促进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同步发展的目的。
2、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青年教师在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为此,各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外出学习回校后,上学习汇报课,撰写学习心得,促进内化,提高业务。镇教研室每两年评选一批镇级骨干教师,不定期举行优质课、优秀案例评选、课改论坛等活动。中心小学每周四开展的“课堂教学周展评暨开放日”活动;各教研区每学期的“教研区成果展示”;全镇广泛开展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外出学习汇报课、全员上好每学期“最佳一堂课”等“四课”活动,都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的平台,享受成长的快乐,激励青年教师竞教竞学,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崭露头角。近几年,徐延峰被评为首届滕州名师,张野被评为枣庄市课改标兵,关继伟等3人被评为滕州市十佳明星教师,张西强、李迎春等20余名教师被评为滕州市教学能手、课改标兵,彭宗伟等5人获枣庄市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钟淑芹等30余节课获滕州市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蒋宝昂等8人次在市教研人员优质课、新课程论坛、教学设计等比赛活动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二、构建高效课堂,坚守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说到底是课堂教学,学校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措施,也只有植根于课堂教学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有效载体,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1、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去年以来,我们以教研区、学区为单位陆续组织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省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材料等,逐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体学生的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性得到发展的质量。其次,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先后举行了“校长、主任谈素质教育”、“我与素质教育同行”、“我心目中的好学生”、“课改与我同在”等系列论坛,限时说课、备课,限时制卷,新课标理论考试等活动,提升了教师个人的理论水平,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程度,把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逐步内化为具体教学行为。
2、深入课题研究。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课题带动课堂,以课堂推动课改,以课改推进素质教育,让教科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助推器。为真正促使教师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的思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降低重心,贴近课堂。每个学期中心教研组选定一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做好过程记录,积累研究资料,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研讨,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研室主持实验的省教研室重点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中心小学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等课题,使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在实践中体验新的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教学规律,
3、广推教学模式。
为建设高效课堂,我们全面推行市教研室各学科教学策略(模式),实现各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智慧突破。本学期,我们先后印发了《张汪镇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各学科教学策略(模式)学习材料》、《张汪镇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等文件材料,供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实践。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暨课堂教学建模推模活动,每次活动后该学科教师均写一份学习心得,设计一份精品教案,加深老师们对该学科教学模式的理解,修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同时,我们严格执行各级领导推门听课、课后反馈制度,同伴听课、课后研讨制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研讨模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模式、在课堂教学后反思模式,以教学模式的推广,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4、学科团队引领。
面临着高效课堂的着力构建,本着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意识,教研员变检查者、督促者与指导者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科教研员在全镇挑选四、五名骨干教师组成镇学科中心教研组,“沉入”备课组、“沉入”教室、“蹲点式”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下水式”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利用中心教研组的团队智慧,为学科教师提供精品教案、听课心得、教学案例等学习研讨材料。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积极开展网络教研,组织教师通过市教研室“滕州教研”、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新思考网”等学习平台开展网上学习、网上培训。同时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建立学科博客——学科教研工作站,网上交流、信息互通,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通过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立,有效地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熟,推进学科改革纵深发展。
三、拓宽教育渠道,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育人内涵。
在“高奏主旋律、突出主渠道”的同时,我们还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生活劳动技能等,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1、营造书香校园,积淀人文底蕴。
我们要求各校打造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充分利用晨读和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墙报、板报等形式精心构建班级阅读活动平台,使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经典文化氛围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把经典诵读的时空向家庭延伸,一段时间以来,家长成为我们营造书香校园的支持者和直接参与者。通过多途径开展,时时刻刻都在积淀着学生的人文底蕴。
2、开展综合实践,培养自主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新课改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全面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中心小学的“我是班级小主人”、“安全天天伴我行”、“国旗飘飘”,皇殿岗小学的“古薛文化溯源”,夏楼小学的“张汪板鸭'飞'起来”,大宗村小学的“改革开放农家乐”等等专题,已经成为学校活动的经典和品牌,并已凸显出多种育人效应。
3、搭建展示舞台,张扬学生个性。
省素质教育会议把培养学生的特长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举办演讲、童谣、古诗文经典诵读、写字、声乐、舞蹈、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主动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中心小学、大宗村小学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唤醒了学生的特长,成就了孩子们的梦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年是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沐浴着素质教育的春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继续加大校本研训的力度、提高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能力,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办出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❸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发言稿
昨日学院英语教研室进行了第五课堂教学研讨会
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交流发言稿
打造高效课堂、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有情人的。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佩服你,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语言。2、板书,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一缆众山小的感受。
2、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1、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备课时:1。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幽默风趣的语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❺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发言稿
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与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联系,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使课堂提问有效呢?根据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和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有效提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研究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然而,老师只有一个,学生却有一个班,不同的学生基础有差别,智力也有差异,接受同一知识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老师的教授方法却很有限,那么怎样让有限的方法尽可能的适合更多的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哪些知识学生更难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存在疑问,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以及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课堂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这样的课堂提问才更有效。
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师对教材必须熟记于心,哪个知识是重点,哪个知识是难点,怎样讲授这些重难点等,只有对教材很了解才能在上课时针对知识点进行生动的问题引导,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形象化,具体化。知识形象,具体的在课堂中呈现出来,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细心观察。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这样提问时,问题才更加贴近生活又不偏离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家广博,同时要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把与数学有关的现象事例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就能通过提问使教学更加有效。
❻ 教学沙龙研讨活动发言稿:谈怎样的课才是好课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那么,怎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呢?一般认为好的一堂课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看教学双方是否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对象的情况如何,学生同样要有充分的准备——预习,学生预习的深浅程度是一堂课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知道自己今天来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的,可以说,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来听课的学生要高出一个水平,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次,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好的一堂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激励学生一生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我认为评课中“看学生”就是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时而聚精会神地听,时而全神贯注地思考,时而欣喜地举手发言,时而富有感情地朗读,时而下笔有神地练习……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节课就是好的.第三,好课就是要看教学目标实现状况.一堂好课教学目标要明确、突出,课堂思路要清晰,知识点要落实,教学过程要协调、和谐,学生思维要活跃.教态自然大方;语音清晰、标准、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有变化,充满激情,有吸引力;书写简明规范、流利清秀;多媒体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好课必然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在这样的课上,教师肯定会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选择最好的、最适合教学对象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第四,课堂要看氛围营造状况,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氛围.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融洽与和谐、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氛围一般表现为过于寂静、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的基本特征.积极的课堂氛围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进程,所以创造良好的、民主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验一种美感,师生双方更易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相考问、共同体验、共同参与、情感共振的美妙乐曲.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我们为之努力且一直向往的课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就如陈景润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堂教学课,激励了陈景润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好课的标准1、 课堂里有生活.是指课堂里有放映生活问题的问题再现、碰撞和解决.“回归生活世界”本身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教育来源于生活”.课堂也要放映生活.2、 课堂里有笑声.是指课堂里有欢快的、开心的和会意的笑声.这是愉快的、轻松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笑声是生活的需要,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里少不了笑声.但也不是刻意去追求它.3、 课堂里有辩论.是指课堂里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新课程推崇的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应该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辩论观点,辩论方法,辩论结果,这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现在是辩论不足,沉默有余.4、 课堂里有尊重.是指课堂里有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构成现代教育课堂的灵魂.它使课堂赋有生命力.5、 课堂里有规矩.是指课堂里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十分强调它.所以,课堂也应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它是自然的,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因而是人性的.6、 课堂里有迁移.是指课堂里有预设的、生成的和随机应变的多学科知识的迁移.它使课堂充满乐趣,悬念和智慧.它也应该是多学科方法的迁移,让学生思路开阔,方法灵活,富有创新.7、 课堂里有掌声.是指课堂里有鼓励的、赞同的和敬佩的掌声.掌声来自教师,来自同学.有鼓励,有赞同,更有敬佩.这是班集体的功能.发挥好这个集体的功能,课堂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8、 课堂里有权威.是指课堂里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和真理的权威.作为中小学的教学活动,课堂需要适当的权威.有老师的,有同学的权威,更有相信真理的权威.但也要防止迷信权威.9、 课堂里有默契.是指课堂里有教学的、讨论的和作业的默契.默契是和谐教学活动的组成,它不仅提高效率,而且有助改善课堂环境.它使教学智慧的表现.10、课堂里有小灶.是指课堂里有针对个别后进学生的出于关怀目的的小灶.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的课堂对此是充分重视的.这也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x0d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但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一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1、是否有连贯.一堂好课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精雕细琢和耐人寻味.2、是否有生成.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及时生成.也就是说好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教师与学生有互动的过程,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3、是否有效率.一堂好课必须是注重学生时间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关系,即效率问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了这些之后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取得怎样的效率.一堂好课不仅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最大程度的发展,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广泛而深刻的认识.4、是否有新意.课堂否有新意,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听课的人看出新意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学生来说,同一个内容只会在课堂上学习一次.教师的“新意”应是绝对新意,而不是相对新意,即不是相对于已经在别的班上过的同一内容的课要有新意,而是相对学生以前的学习经历要有新意.一堂好课总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前教学中未有过的一处或几处闪亮点,使整堂课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5、是否有瑕疵.“好课”不必面面俱到,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很多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和瑕疵才是真正的好课,这样可以让教师去更好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能进行有效地重建. 确切地说,“好课”并不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而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与之相似的概念还有“优质课”、“优质教学”、“有效教学”等等.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不尽一致,但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评价“好课”的5项标准,即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标准包括:(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从上述标准中可以看出,“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2)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3)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4)教学评价的效用主义倾向日渐凸显,开始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就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而言,从完整的教学过程来看,一般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当体现在以下六个维度:一、理念是否新教学不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学习不是简单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而是要从社会、现实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认识社会与现实的方法与手段.课堂也不是惟一的教学场所,应该挖掘课堂教学的内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形式与内容应该统一.小组合作不等于小组合座,合座是形式,合作才是内容.教师主导不是教师不导,教师应当是课堂里的主心骨,应当起精神引领的作用.分数不是惟一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指标,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二、目标是否明教学目标是否明应当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第一,主题是否明确.一堂课的核心思想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第二,思路是否清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以后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第三,主体是否呈现.一堂好课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判断教学效益的依据是学生获得了哪些具体进步.第四,亮点是否突出.本节课的亮点是什么,教学高潮是如何设计的,实现高潮的方法与手段有哪些.三、设计是否精从设计原则看,通过教师的教材再处理,是否使静态的、生硬的知识,内化为动态的、流畅的学科认识.从设计问题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从设计思路看,该教学设计是否讲究学科依据,而不是对教材简单的增删、修改;该教学设计是否建立在对教材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就零散的知识点展开.四、流程是否畅一切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封闭、教学内容死板、教学进度随意,必然会使教学过程僵化、课堂气氛低沉、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流程是否通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一要看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敏感度.新课改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程度加深,教学过程的预设更难,需要教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高教学实施与调控的能力.二要看教师的教学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反映,教师应该如何调控;
❼ 如何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研活动发言稿
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应该说,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 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查看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从这次听课来看,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仍然是注入灌输的)方式。
设问的形式主义倾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病。问题或过简,或过琐细,或过于雷同、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洞不知从何答起,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沉闷,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却一无所获。还有的教师自己闭门设计好了问题与答案,却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应该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服务,只有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灵活地处理教学
任何事情“变则通,通则久”,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随时随地改变我们自身的东西,才能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适时有效的保证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不断双向交流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这种动态性,并做到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机械地根据预先的教学设计,刻意追求该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及时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更好的促进教学为目的做好及时的调控。
(2)灵活变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和当堂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思维实际的需要,适当变通已设计好而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可以前后变通,也可以主次变通,也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变通。
(3)恰当取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学生当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取舍,有时候甚至是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实际甚至超出学生当堂学习承受限度的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预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或内容的全面性。而对那些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增加时间,强化讲授和训练,以求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四、作业布置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布置作业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如果运用得好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规的作业布置一般都是放在一节课快要下课或下课铃响了之后。说者匆匆,听者急急。不宜使学生形成优势兴奋,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何不把作业布置的时间放在上课或课中呢?先布置作业再授课。首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我要认真听的,否则作业就完成不了。当老师说到有关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听得非常认真。因此完成作业也就相对容易些。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作业应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而作业分层,就是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都有可以摘到“桃子”使作业处在他们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对分层作业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作业上的良循环。
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这三种观念,是语文课外作业改革成功的前提,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能力、掌握知识,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第二,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一)、自我检测、自我激励的习惯。(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相应地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 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好时期,只有这种符合变化的实际的形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构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界的同仁们不断探索。
❽ 如何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研活动发言稿
我认为所谓高效课堂从字面理解就是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既然高效就一定有高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特殊的学情,特殊的地理位臵,我校学生来自本村或周边两个乡村(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多数父母长年累月外出打工,孩子都由老人看管,学生没有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少数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的现象,家庭教育缺失甚至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因此我主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谈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地、积极的、热烈的。反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机,变得机械沉闷。 一、做好之者,更要做乐之者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首先要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广告语的错别字、生活中的家乡口头用语,这就将生活与语文真正的结合起来,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这就是因为将知识真正的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到达学以致用。如何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研活动发言稿
❾ 课堂讨论发言稿 教学究竟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
列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1
)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主体的实施教学,教育教学的对象并不是全体
学生。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
关注学生的
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
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往往把学生当成受教育的被动客体,
忽视学生作为公
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作为个体所具有的独立人格。
如许多学校为了严肃考风考纪,
规定对考试作弊
的学生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剥夺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这种规定首先是违反
学校教书育人宗旨的,
其次在学生心理上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也有着
一定的影响。
(
2
)教学观念转变还有待改善,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
“互
动”
只停留在形式上,
单是一个问题就从第一位同学问到最后一位同学,
有的小组讨论也掩盖了
许多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利用问答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
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
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
同时,
课堂氛围也是重点之一,
当今课堂氛围不能很好带动学生的积
极性,学生都是被动的在听课,从而映射出来师生关系也有待改善。
(
3
)
2.
寻找教育研究的课题
课题
:
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
3.
介绍进行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需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
首先,
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对于课题研究内容需进行观察和调查,
为了使课题选得更准确,
有时立
题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有目的、
有计划的观察和调查。
根据观察和调查的结果,
进一步论证课题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需要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了解所要从事研究的领域内,
前人已经
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果,哪些方面还需要研究。了解研究领域的动态,
就能
使研究工作在新的水平上进行,保证研究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其次,设计研究方案,
简要分析研
究课题,
得出研究课题的目的,
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素
质教育的宗旨,
研究对象确定为学生,
研究方法为教育科研方法和调查法及观察法,
时间的安排
需充分、合理,适当的分工合作。然后,实施研究。最后整理研究结果,实事求是地报告所获得
的数据和情况,对材料分析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提出能反映研究效果的、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内
容进行分析,证明实验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人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作出明确的结论,总结在一起,得出最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