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
一、 设计好作业的内容
数学较强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课堂性质会相对来说枯燥乏味一些,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作业很轻松,不是负担。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依靠的是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会在一种强迫学习的心态下学习,学生就会感觉学习乏味,没有积极性,完全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为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除了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趣味性,还要强化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比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同桌对口令,全班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学得有趣,自然不会觉得数学无聊。
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作业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设计的作业,也就是适当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手实践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比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后,与家长一同购物,懂得付钱、找钱……;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完五年级新人教版16页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后,让学生自己了解本地出租车行驶多少公里之内的价钱是多少,每多行1千米,再多付多少钱,让学生自己计算一次打车所花的费用。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实践性作业,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习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设计好作业的数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果要求学生把作业做得有质量,不仅要考虑作业的内容,还要考虑作业的数量。数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的要求,留的过多学生觉得压得喘不过气,没有头绪,缺乏信心,最终完成的没有质量,只是应付。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留分层的作业。
比如:在学解方程的内容时,就可以留数量、难度不同的练习,争取做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完成稍简单的题目,x+5.6=9.4 15x =3 x-0.7x=3.6 3x-8=16,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再完成91÷x =1.3 3(x+0.5)=21 4(x-5.6)=1.6等这样的题目。
又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可以设计三个层次作业:
A级:(1)(0.25+2.5)×4 (2) 3.4×64+3.4×36
B级:(1)5.7×99+5.7 (2)6.5×10.1
C 级:(1)2.4×5.6+2.4×5.4-2.4 ( 2)3.7×3.8+0.37×62 ,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挑选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的作业,激励中、下等生积极进取,不断努力,而且让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的要点、体会了知识的联系,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另外留作业时,在课前、课中、课后也要注意数量。课前留的作业题目不宜过多,目的是检验上次课的旧知,了解学习本节新知是否有障碍,因此抓好知识点,做一、两道题目就可以,为新课做好铺垫。课中的训练主要在新课中出现多个知识点时,为对刚刚学的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而进行的练习,此处也不宜过多,因为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接下来还有新的知识予以探究。课后的练习的容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也要依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不易做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所留作业本着夯实基础,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㈡ 小学数学作业的好处
小学数学作业的好处,
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doc
文档名称: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doc
格式:doc 大小:0.02MB总页数:4
上传时间:2017-12-26上传者:xyz118
下载源文档需要:5元人民币
点击预览本文档(全文)
内容不如意? 提出您的需求! 如何保证手机能下载并编辑 百万小说图书免费阅读
下载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小学 蒋贵丽
【摘要】数学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科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复习和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因此,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19-01 然而,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让学生想做作业,乐于做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思想和潜能的天空,更应该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就小学数学作业发表以下看法。
一、作业设计至关重要 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的作业,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地作用。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该摒弃设计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在将单纯的模仿和记忆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而要提倡设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的作业,这样才可以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各不相同,当然,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从而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为三类:一类是“我必会”,是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做的。
二类是“挑战自我”,是提高题,班上10%左右的学生不做要求
㈢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研究人:××× 日 [用白描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用白描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 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今年我新接了一个班,几周以来,我认认真真地批改每一天的作业,发现以下令人担忧 的情况: ·作业正确率极低,每天的作业情况完全正确只有 2、3 位同学。 ·很多学生的作业态度较差,这从字迹上可以看出来,我再三要求把字写端正,但 仍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字能写得清楚算是不错了。 ·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习惯很差,要求做这一题却做了那一题,不是抄错了数字,就 是抄错了符号,该笔算的不用笔算,即使笔算,也是随便抓一片纸演算,或干脆在书或 作业本的封面上,甚至在桌子上算上一通。 ·作业拖拉,没有错及时改正的意识,只有老师在身边,才会改正。 ·对于学生作业情况,大多数家长不太关心。 我迫切希望改变学生这种糟糕的学习和作业情况。 我遇到的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 我将研究什么课题” [从“我遇到的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即“我将研究什么课题”] 所以我想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阶段的 4-6 年级 作业质量:包括作业书写的规范性、正确率、完成的时间等 我将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我将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1.寻找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原因 2.培养学生自主提高作业质量的自信心、积极性 3.通过跟踪典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取得家庭对学生作业管理的配合 我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 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我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1.通过调查访问,寻找学生作业质量不高的根源; 2.通过主题阅读(包括网上搜索浏览),借鉴“他人经验”; 3.通过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和“课堂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力求扫清学生作业障 碍,增强完成作业的自信心(特别是针对差生); 4.通过修订《我的成功本》上的“数学魔法书”中的相关规则,让学生明确作业的 作用和作业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激发学生认真作业的积极性; 5.通过“我的作业点滴”和“我的成功足迹”培养学生对待作业的主人翁精神; 6. 通过每周 “我的成功足迹” 中的 “家长评语” 以及 《给家长们的信》 (两周一次) , 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告诉其检查学生作业的方式方法; 7.通过个案分析(吴志超、郭少鹏、龚锞)的叙事研究,寻找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 法; 8.通过搜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成果:学生的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 [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成果:学生的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影 音资料等] 音资料等] 1.100%学生能自觉完成作业;5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并有良好的作业习惯;20% 的学生对待作业极其负责。 2.教师批改作业更认真细致,作业讲评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更注重有效性,平时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研究过程中的数学日记、个案分析、“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论文有 2 篇获奖, 其中至少有 1 篇发表。(可能要到下学期)。 暂时无 研究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问 题 描 述 课 题 界 定 内 容 规 划 过 程 设 计 成 果 展 望 援 助 要 求
㈣ 如何提高小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效率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1、“套餐”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A组:基本题,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为目标,适合“中等生”;C组: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合“优等生”。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业不再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层次的作业,还可以向更高层次挑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当然,这样做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还须持之以恒!)
2、“多味”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六、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作业批改,有待更新
对于作批改,现在的情形是“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使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无暇顾及对错,很少主动去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得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却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交上作业,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大多数教师批改作业通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综上所述,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不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还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㈤ 如何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有效的评析
1.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量化”的评价方法,但不用等级专符号“优秀”属“良好”“合格”“尚需努力”给予分等排序进行终结性评价,而是改用画“正”字的方法,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统计。
其符号设计为“正”字的笔画数。
当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正”中缺少的笔画自己补充完整,使学生自觉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评价。
2.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采用“质化”的评价方法。
根据学生的自评价,习题解答(或订正)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正”的右下角,用“△”“☆”来反映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表示的意义是:思维有新意,但没有完全做对,或表示方法是正确的,但不简便。
“☆”表示的意义是:思维方法独特、有创意。
3.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采用“质化”的评价方法。
在“正”的右上角用“ˊ”和“‘’”来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优劣。
用“ˊ”表示的意义是:作业书写格式基本符合要求,欠认真。
“‘’表示的意义是:作业格式符合要求、书写认真、页面整洁。
㈥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
教育是什么?借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该把规范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一项必要的教学目标。
而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应该是多层面的,为了学生能够从小打好数学的基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常规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读、听、说、写、算、查、问等十个方面。
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
4、勤学好问的习惯
这一教学习惯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中心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①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欲望,从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重视动口、动脑、动手,引发其深刻思考,从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与创新,通过猜想、实验、观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共同预习,课中的合作操作与交流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批判他人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6、认真审题、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审题正确才能顺利地解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的意识,要使学生在头脑里明确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同时,还要有机地教给学生审题的具体方法。如应用题审题时要做到:认真读题,从题目的情境中弄清条件,明确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复述题意,理解题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等。
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所以从一年级新生入学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规范的作业,首先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清楚美观;其次还要独立完成,按时完成。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珍惜时间,自觉检验,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反对作业马虎。
7、细心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学生在计算时做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除了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正确地运用性质和定律外,还要学生具有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好计算概念,加强基本口算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在式题计算时要做到: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定,确定运算顺序;三算,仔细计算;四查,查运算顺序、每步计算数字与运算符号的抄写、书写格式等。
8、自觉检验、改错的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而检验是学生解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防止解题错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重要措施,要结合实例有计划地教会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使他们能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验算。常用的验算方法有:一步一回头法、互逆法、估值法、弃九法等。每当有错误及时改正,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9、质疑问难、勇于探究的习惯
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它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主人翁精神。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专门让学生提问题,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提倡学生课后随时记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主动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想方设法,创造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养成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
探究是一种寻求真理的活动,探究能力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发生与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自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享受探究的快乐,养成探究的习惯。
10、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效率,同时也是培养自学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
而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细致的反复训练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养。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可以按阶段、分层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规范。一般可以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各有不同层次要求和侧重面,又有前后联系、相互统一的阶段。
1、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成作业,不爱护书本等不良习惯。
2、中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乐于思考,积极发言,仔细审题,正确计算,格式规范,书写美观,自觉检验的习惯。学会“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注意纠正课上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死记硬背公式、概念、法则、结论的不良习惯。
3、高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认真审题,规范作业,质疑问难,勇于探究,自觉预习与复习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学习知识不懂装懂,不求甚解,只做题目不愿探究解题规律等不良习惯。
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遵循小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由简单的重复模仿到熟练,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规律。具体做法有:
1、明确意义,启发自觉,寓教于学。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产生行为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产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动因,它是一种推动力量,动机越明确,就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因此,在训练学生养成某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之前,不但要讲清“应该怎样做”,更要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产中由于写数潦草,将5和8、2和3等写得模棱两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实例,教育学生明确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害处。其实,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活动顺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也可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自我心理需求,从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学习习惯。方式方法一定要具体、科学、通俗与和可操作。,
2、规范行为,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将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具体操作的行为方式和程序,这对低年级儿童和初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可设计成下面这样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贯注地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②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③想——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同学的回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④做——认真动手操作学具和进行练习。
习惯是一种反复训练而形成的动力定型。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与反复训练。如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认真地贯彻于每一堂课。注意随时表扬专心听讲的学生,不断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动作的学生,并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密切配合、辅以各种评比手段,长期地反复训练。
3、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感,他们非常愿听老师的话。教师应重视小学生“向师性”强的心理特点,充分珍惜利用这种积极因素,引导和教育他们提高学习心向,让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怎样对待老师的要求,如何听课、完成作业等,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要注意发挥部分学习习惯优秀的学生的榜样作用,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某些方面的示范作用有时要比说上一千遍的效果还要好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各位老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8的最小倍数。 (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肯德基的儿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8=( ) 8×7=( )
口诀:( ) 口诀:( )
5×8=( ) 8×3=( )
口诀:( ) 口诀:( )
B餐:填上合适的数。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
8×6+8=8×( ) 8×6-8=8×(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完成A餐的两道题目和B餐中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餐中的两道题目、B餐的一道题目和C餐中的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那么无疑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五、设计自主性、合作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境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可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乐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驻足观赏、频频点头之际,已有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层作业。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㈧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多样化的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师们的极其重视下异彩纷呈,但数学作业的改革步伐似乎不大,就连教材上出现的少数操作实践题,有些教师也嫌麻烦而弃之不用,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为了凸显新课程理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笔者在班里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和研究。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教育心理学证明,小学生好奇心强,求胜心切。所以抓住这一特点,投其所好,设计出具有童趣的、亲近的数学作业,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描绘小图画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用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一些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应用了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花边;学完《辨认方向》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个可爱的“方向板”。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互玩小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玩”中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如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又如为了改变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山”等带有童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赋予学生生活中的“角色”,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社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实践的“向导”,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实践者、探索者、研究者。
1.研究小课题
以“小小研究员”的身份回归到生活“大课堂”,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然后完成课题式作业,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例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有趣的包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
2.操作小实验
操作实验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灯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知识,创新精神、应用意识也得到培养。如果只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的作用。
三、自主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性作业是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编创的巩固所学知识方法而形成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重在学生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以求达到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1.编拟小习题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别出心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创出别具一格的作业。如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设计一份统计图表,要求自定研究主题,自己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说说学生对这次作业的体会。
2.自撰小作文
作业设计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如: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撰写学习小结或体会;可以在某章节或模块内容学完后,让学生撰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也可以让学生把身边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规律、新的解题方法、某些运算法则等撰写成数学日记,这些都是很好的作业形式。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阅读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是活跃智慧的途径。一提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其实不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数学化程度的提高,阅读已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性数学作业,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作业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如结合年段教学内容我编辑了数学阅读书目,在教室开辟“数学广角”,定期开展“数学名人欣赏”、“畅游数学史”等专项数学阅读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采集书中的精华,展现阅读成果,并展开交流与评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效果。
㈨ 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几点认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想想做做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巩固之外,还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体验有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1.游戏式作业。
游戏可以说是学生的最爱。任何一个小学生听到“游戏”恐怕都会两眼放光的。将作业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回家与家长之间对口令。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2.情境式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学完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设计一个“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购物。再如学完《认识方向》以后,设置了“帮小动物找家”的作业。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来的时候它们迷路了,你能根据图上的提示把他们送回家吗?又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我们可以配合动画课件,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张强的一天:今天早上7( ),张强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拿起一瓶150( )的牛奶,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张强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他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后,他先陪妈妈散步,绕村子走了2( ),然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本来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被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一个个都像讲故事一样地讲述着“张强的一天”。无形之中,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体验的概念,理解了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
这样的作业,将枯燥的讲解,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绘画式作业。
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而且对于绘画,儿童有着天生的喜好。从懵懂时代开始,他们就已经成为了绘画的“高手”。把数学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绘画完成作业,他们简直是求之不得。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一组美丽的花边,并在班内举行一个展览。学完了面积,让学生画一画家庭装修设计: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学完了《认识时间》,让学生画一画一天的时间安排。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他们创造的火花。
4.日记式作业。
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学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完了长度单位后,介绍小马虎的知识。在教学完乘除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写成一则“购物”数学日记,记下在购物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我布置了介绍自己家位置的作业。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记下来,着力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走出被动,自主选择。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业。
传统的作业往往“一刀切”,老师说了算,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会还是不会,大家都做同样的作业,而且 都由老师来布置作业,这样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桎梏学生的发展,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吃不饱。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作业内容可以选择作业形式,作业可以自已给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学、家长来布置。比如学完《年、月、日》之后,布置以下几样作业: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题。②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月历(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完成一张知识小报。再如学完《长方形、正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布置以下作业:第一层次为基本题,第二层次可以是应用性的习题:一张方桌的边长9分米,现在要配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该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层次可以是扩展性习题:(1)一个长方形宽6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2.“导演”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形式能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 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这样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同时,也把教师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闭,快乐合作。
传统作业往往以“独立作战”的形式出现,只讲求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提出要打破传统作业的这种“独立作战”的形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作用,变个体型作业为合作型作业。在作业上,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在合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亲情型作业。
如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去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2.合作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能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当地的公交公司或环保局。
这样的一个作业如果让个人去完成无疑是很大的量,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乐于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不断取长补短,学会更好的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断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课本,研究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1.操作实践型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如剪纸、蝴蝶图片等,并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养孩子关心民间的剪纸艺术,培养孩子具有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采。
再如学完《统计》后,布置学生统计家里每周使用垃圾袋的个数,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收集数据,整理,然后绘制成一张统计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学生从中感悟对社会的关心,让他们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还能多设计些像“测量教室的长、宽”“当小小设计师”等实践操作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孩子也将从快乐的实践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调查式作业。
作业不仅是做在本子上的题目,还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动。调查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我们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我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在学习了时间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A.选择一项活动,记录1分钟内的次数。(1分钟拍球,1分钟跳绳,了解家庭成员1分钟内做的事情。B.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各行各业1分钟内做的事情。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使单调枯燥的作业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3.小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又显得特别的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如教完《位置与方向》后,可以布置小课题“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实施新课程,要求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从作业设计方面说,我们的出发点应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作业设计的核心所在。而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在作业的“趣”上动脑筋,做个有思想有创新的教师,经常变换花样,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满怀喜悦地做。让数学和生活接轨,体现其应用价值,则是数学作业设计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