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逐渐发现小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操作比较机械化,容易在电脑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的实际情况,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该学什么,如何让他们真正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可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小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逐渐积累和摸索,有了以下认识:
一、精心准备,组织教学
课前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并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设备,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要深入研究,把学生研究透了,你的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四年级下册学习申请博客,有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把日记写字博客上,然后指导学生怎样美化自己的博客,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这也实现了课程之间的融合。
二、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向往,所以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把握好这几分钟时间,吸引住学习的心,也就是课堂的导入要尽可能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设教学情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合理选择情境素材,再者,所创设的情境要能激活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在四年级第一课《电子邮箱网上寻》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吗,通过创设的这个情景,学生会非常乐意的说自己所知道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到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学习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这样,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专心完成任务,还能自己在网上发送邮件呢。如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地体现了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部分或个别同学揽包完成全部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学习任务。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技能。
三、及时评价反馈。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评价的反馈更重要,把评价沦为形式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你真棒!”“不错!”“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Very good!”等这些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一种肯定和希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更加明显,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评价要有针对性,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点点闪光之处。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我认为在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要做到:
1、从基础知识、技能上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完成了课堂中所安排的任务,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协作能力的评价:小组内任务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如何,各小组成员是否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每个成员的知识有无都达到了巩固,是否锻炼了操作技能等。
3、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新颖,作品设计是否美观,是否综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也就是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不能一味模仿他人。
在每堂课结束后,如果教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放映几遍自己的上课步骤,尤其是细节之处,找出不足和“得意”的地方,然后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如此,就能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做好长期储备战,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益日趋完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或富有艺术性等等。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应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2.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如何备课 其特点或特别之处有哪些 (国培作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要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同时也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还要要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课上容易注意力发散。针对以上特点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中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组织教材和研究学生之后要做的就是需要认真思考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等。
3. 如何构建趣味横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那么如何提高本学科的课堂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素材,适度估计学生情况。 精心备课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教师要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其次,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充分使用兴趣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抱着一种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了解它、研究分析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情化繁为简,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关于介绍我的家乡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丰富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 ,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学习《金山画王》时,在简单地介绍这款软件之后,我只提出了几个要求,就把这个新软件完全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试。此时,没有一个学生走神或闲着,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在接下来的汇报尝试结果中,立刻就能看到这种方法的成效:学生的尝试几乎涉及了软件的所有功能,基本上所有学生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个别的功能学生还没有掌握,但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尝试结果已经非常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本节课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而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我则选择任务驱动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用一个个层次逐渐递深的小任务做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这些小任务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吸引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内容的课中均获得了成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小组合作学习,缩小个体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 五、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评价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 怎样让小学信息技术课生动起来
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契机,不少学生在没有上信息技术课之前,总是表现出很强烈的愿望,可是真的上课了,却大失所望,觉得很乏味。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个体会,大多数学生上课不愿按课堂安排的内容去做,总是希望老师快点把课讲完,然后没头没脑地在电脑中漫游,总想找点什么新鲜东西来。时间一久,他们对信息技术课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上课没能给人以兴奋愉悦之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搞好这门学科的教学呢?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特别注意避免教师说教、学生硬学的“满堂灌”,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修养外,关键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艺术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任务驱动、巧妙的课堂设计、教学的趣味性、合理的比喻、语言的幽默等教学方法入手,让信息技术课变得生动起来。
一、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二、巧妙的课堂设计――分层合作和自主学习
在针对一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存在差异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采用“分层合作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个电脑高手,他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表示不屑――这么简单我早就会了,常常表现出极不耐烦的心态。为了不让他们脱离课堂,在有些课中,可给他们出若干个难题。比如在学习搜索引擎时,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要在教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课堂任务,掌握一般的搜索技能,对于少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具有某种要求的高级搜索。这种方法,可以让一窍不通的学生开开窍,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让学习缓慢的学生加快速度,达到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基础好、悟性强的学生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和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应用软件。如文字编辑工具word 2003,通过制作一张海报或给父母的一封简短的信;电子表格制作Excel 2003,通过制作一张班级通信录、课程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适当提供有益的游戏。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不是玩游戏,但是适当让他们玩一些有益的游戏是相当有必要的,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纠正错误的指法。如学生在学习键盘的使用时,为了让他们能尽快地掌握键盘,我就让他们玩字母游戏,并让他们进行比赛。当一个一个字母出现并往下掉时,谁最快把它打掉,不让它掉到“井底”,谁就赢。就在这开心的比赛中,同学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键盘的使用方法和击键的指法。3.分阶段抽查评比。对学习过的内容,要抽出时间,以小组形式,分别抽出一名学生作品进行讲评、比较,这样可以激发后进生、鼓励优等生,同时避免了学生偷懒现象。
四、恰当的比喻方法――由抽象变具体而加深学生记忆
比喻是想象的翅膀,使事物由抽象变得具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有些术语或命令是很难用一般的用语来解释的,此时,最好的解释方法就是用比喻。我们可以把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支持的计算机比喻成具体的一个人,既有躯体,也有灵魂,并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把裸机比喻成一个白痴,只有人的框架,但由于大脑发育不健全或病变,所以没有灵魂、思想,不会做事。纯软件,没有硬件的支持,就好像一个只有灵魂而没有躯体的人一样,同样是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能做事的。
五、风趣的幽默――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幽默能使人在大笑之后领悟到真知。例如介绍鼠标的使用过程:“在桌面上有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老鼠,我们要抓住它,要让它乖乖地为我们做事,用大拇指和无名指夹住它的两侧,再用食指和中指轻轻盖住它长在屁股上的两只眼睛。”学生听了大笑不已,我讲完后,大家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心里都明白鼠标该怎样操作了。
总之,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活跃、宽松、快乐、协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气氛,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想学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5.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有效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教学中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复杂为形象简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巩固。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可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播放师生游“三星堆博物馆”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20元,学生票每张8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5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6. 怎样组织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迅速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来的形势也许是:不会电脑操作,就是文肓。所以,电脑要从小学生学起。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二、学习什么内容?三、怎么学?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重视德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健康积极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使用、重视德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今虽然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许多家庭的电脑仅仅发挥了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学生对于电脑的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软件方面,如今的软件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使学生了解电电脑基本的硬件知识,认识一些优秀的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电脑操作。比如windows视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个性化设置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如画图、纸牌、wt、word、及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等。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用,在电脑网络时代,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使信息技术课更加贴近生活。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近几年来,不少青少年通过电脑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方面的知识:
1、硬件知识:中央处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标等。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外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写字板、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各个硬件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进行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拖动对象、右击鼠标、鼠标的持续操作等;键盘要求学生掌握主键盘区的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的使用、键盘的操作方法、字母键的熟练使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的熟练使用、小键盘的使用。
2、软件知识:windows视窗的有关操作。窗口操作:打开、关闭、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横向、纵向滚动条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删除、重命名、属性查看、复制、粘贴等。个性化设置:灵活设置鼠标和键盘、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灵活使用快捷方式、应用漂亮的墙纸、桌面风格设置等。写字板、画图、纸牌、扫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体基础知识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编辑:初识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输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打印输出等。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了解因特网,并能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帮助自己学习,共享资源。
3、病毒和杀毒软件:了解“电脑病毒”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认识一些优秀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电脑至关重要。
1、 讲解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要求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获取相关知识。 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③“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策略。
3、 演示引导法。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多媒体教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例如,进行word文档编辑教学时,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对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的时候,可采用自我探究法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类型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光靠教师去传授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②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③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⒍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7. 如何评小学信息技术课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正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正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真正的发展。如何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的策略,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那么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显探索和认识。
一、“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所学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展示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
为此,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货,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样导入主题任务:首先,教师播放MTV“小海龟运动”让学生欣赏,并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怎样制作相同的小海龟运动途径呢?这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样设计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集中演示”与“个体尝试”相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形象建模阶段,毕竟在他们脑海里很多知识都是空白的,他们要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而正好信息技术是一门可以接触许多实体或者建立模型,好让学生们直观的感知,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可以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让学生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自主实践、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小海龟运动的要领。
三、“组间竞赛”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一点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过自学可以举一反三,而也有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的太浅怕影响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深一点又有些学生听不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们进行“组内互助”。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发挥其长项,而基础差点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竞赛评比”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但“竞赛评比”也有缺陷,会导致一些落后学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采取小组间的“竞赛评比”与小组内的“互助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异,导致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同。这时,采取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形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提供了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四、“自主学习”与“同桌交流”相结合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一个好教师不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样发现真理。”操作练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听,他们的注意力绝大部分时间指向自己刚刚遇到的问题或刚受到的新异刺激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
让学生研读书本,学习操作步骤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形成有疑难先找书本帮忙、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自己的疑难困惑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了学生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意识,使学生懂得与他人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提升”与“反馈评价”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及时总结必不可少。精确的总结不仅可以理清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而且可以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为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给学生积极、及时的评价也是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勤奋工作的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
但总结不应该只是教师来进行,而是应该让学生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等。并让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小结注意点。最后,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并对学生提出希望。总结提升与反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总结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给学生提供了借鉴与反思的机会、激励与提升的平台。教师的收获和感想,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了合作交流、共享共赢的意识。
六、“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巩固练习,来加强知识技能的掌握。如果巩固练习能与课外的拓展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更有利于提升的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这样设计最后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化自己的小海龟运动途径,并把自己所绘画的与同桌和老师交流分享。并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习、多观察,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技巧。
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完成草原图的设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培养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一个长远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