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最终完成一份课堂观察记录
课堂观察要聚焦质量,就必须观察与分析涉及课堂的主要因素。课堂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教师、课程、学生和教学方法。那么,课堂观
察就应观察与分析四个“是否有利于”:教师素养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教学智慧等
B.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语文卷
内容简介《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语文卷)》主要收录了数十位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范本,为你讲述了他们是如何教学的。教师的意义在于课堂,如果离开了孩子,那么,一切所谓的“诗”与“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了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性存在,就需要有教师课前的智慧积淀与倾情投入。语文教师面对文本的姿态、解读文本的视角、切入教学的端口,固然受其文化涵养、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制约,但同时也是其课堂观的物化。可以说,课堂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着教者的备课风格。 编辑推荐《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语文卷)》:大夏书系·课堂观察 媒体推荐对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来说,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 ——支玉恒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王崧舟 我的好课观,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孙双金 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薛法根 目录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课堂我的好课观我欣赏这样的语文课一堂好课的质量标准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让课堂充满活力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什么是好课好课美在简约好课的境界我的好课观洗净语文课堂上的浮华洗净语文课堂上的浮华语文课堂教学诊断与思考语文课堂:莫在课文外围漫游想起40年前听的一堂语文课课堂,允许学生沉默莫被无“度”的“自主”晃了眼透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学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怎样看别人的课怎样看别人的课观课评教, “路在何方”制定语文课堂标准的思考及目的如何听高段习作课听于永正老师上课随想录儿童语文课程视野下的听课低年级阅读课:寻找一把童年之“尺”着眼关键视点,评价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寻语文之“道”探寻语文之“道”欲把西湖比西子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阅读课堂教学“五说”怎样让语文课弥漫语文味让语文课归家让课堂充满生长的律动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 文摘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周益民教师的意义在于课堂,如果离开了孩子,那么,一切所谓的“诗”与“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了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性存在,就需要有教师课前的智慧积淀与倾情投入。语文教师面对文本的姿态、解读文本的视角、切入教学的端口,固然受其文化涵养、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制约,但同时也是其课堂观的物化。可以说,课堂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着教者的备课风格。那么,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呢?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就是基于儿童同时为了儿童的课堂。我们都在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理解角度不一,外化表现多元,但在很多情形下都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儿童。瑞典“智慧女神”爱伦·凯曾经乐观地预言:20世纪将“儿童的世纪”。然而,即便仅就语文学习而言,迄今为止我们都很难宣称已经让儿童享受到了真正的童年课堂生活。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作为孩子的母语导师,在个体最为美好的阶段,我们该播下怎样的种子?“童年”作为一种意义的负载者,其意义不仅在于生物学意义上,更指向文化层面。我们需要尊重童年的权利,张扬童年的价值,逐渐消除遮蔽童年的课堂。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应该是一名“长大的儿童”。我常常怀揣着这样的理想,漫步在通往课堂的准备之路上。走近文本,这是教学准备的首要环节。阅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潜在的作者)之间的对话活动,读者是阅读的核心,是解释文本的权威。作品不是作者的丰碑,而是乐谱,需要读者演奏。由一代代读者的参与,作品的意义才被不断地揭示、创造,并不断积累,因此解读永无止境。永无止境并非浅尝辄止的借口,虽不能穷其尽,却须求逼近。面对文本,我常常喜欢以不同的视角尝试着去了解、去接纳、去审视,力争做到多角度交流,全方位把握。我喜欢将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身份走近文本:——我是作者“我是作者”是求其“真”的过程。文本主要传递什么信息?主要抒发什么情怀?其最初本义为何?这一过程其实便是追寻文本基本涵义的过程。“识真”既是对作品的尊重,也是进一步求解的前提。“我是作者”要力争准确还原文字传载的信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作者与读者问固然由于诸多因素,无法达成一致的认识,但文字毕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阅读者完全可以凭借对文字信息的深刻把握,最大度地逼近作者的本义所在。要识得其“真”,就须真切地走进,实在地揣摩,从而还原抑或再建。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是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对文本。时间、空间、阅历、气质都是横跨在作者与读者间的鸿沟。阅读者就要设法通过,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用洗练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寒江雪钓图,似是写景。但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了解诗人生平遭遇,就会顿晓诗中“渔翁”实是诗人自喻。柳宗元被贬永州,精神受到很大打击,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压抑。而将四句首字连读,更读出诗人“千万孤独”的落寞、孤寂。——我是孩子“我是孩子”是对母语学习规律的认识。教材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孩子,阅读学习教材是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性体验。教学的成功建筑在对儿童的理解上,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我是孩子”是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而非故意做出的“下蹲”姿势;是一个感情真实的心性意义上的儿童,而非耐着性子模仿孩子的“伪儿童”。“我是孩子”为教师解读文本开辟了一个新奇的天地。李吉林老师说:“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孩子看山,好像山洼里会走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下来跟他讲故事;孩子看云,云儿在飘,好像大白马在草原上奔跑,咦,马儿跪下来,还等着他骑呢。……我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啊,真的,那山那水也瞧着我,那花那树点头微笑,诱惑着我和孩子们投入她的怀抱。”教育学者李庆明指出:这里的“看”是一种基于师生心灵对话与沟通的参与性、移情性、体验性的“本质直观”,它摆脱了观察者的自我中心,克服了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二元分离,从而避免了那种纯自然科学式的简化“解释”,获得了对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儿童”的丰满理解。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我们就会想,《江雪》诗中,那蓑笠翁为何怪怪地钓起了雪来(“独钓寒江雪”)?小猴儿好可爱,它们舍不得那么美丽的月亮掉进水中(《捞月亮》)。——我是教师“我是教师”是多种角色的融合。以作者的视角易于领悟文本的原始意义,以孩子的视角易于了解学习对象的心理状态,但这些仍然不够。我们还要斟酌作者所寓之意是否适于向孩子揭示?应该领着孩子求解到何种程度?文本进入教材,除去原先意义的价值,编者又赋予其何种意义?这就是教师的视角。“我是教师”,所以我要考虑,《江雪》诗中所寓之意应该向孩子们揭示到几分?蓑笠翁的“钓雪”误会又该如何消除?“我是教师”是一种专业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同一般读者的文本阅读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意义的阅读主要旨在理解文章内容、接收相关信息、获取精神享受等等,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自由度。教师阅读则更讲究准确与深入,同时还是一种“为他”式解读,一切皆是为着更好地辅助儿童,考虑的是如何以文本为凭借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我喜欢以不同的姿态面对文本:——先做“信教徒”做“信教徒”,是我们对待文本的一种应有礼遇。每个文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这种劳动的成果理应得到读者的认同、尊重。受某些思潮影响,有些人总想着如何解构、颠覆甚或“大话”文本,我以为这是很不严肃的表现。即便“解构”、“颠覆”,也应以洞察文本、占有文本为前提,首先也应该真诚地领会与感受。其实,很多的误会都出于误解。做“信教徒”是对文本认同的过程,是获得经验、汲取智慧、赢得力量的过程,也是起飞必不可少的助跑。——再做“反思者”自然,教师不该成为教材的奴隶。如果说“信教徒”是“入”,那么“反思者”就是“出”。作为一种精确化、典型化的材料,教材曾经是教师、学生心中膜拜的对象,是少数学科专家、权威人士的意志的物化,几乎成了“真理”的代称,教师、学生不会也不敢对其产生疑问。正是长期认同于这种观念,我们的课堂鲜有争执与怀疑,教师习惯了教教材,孩子则习惯了以教材为标准的演绎与推理,与生俱来的好奇、怀疑渐行萎缩。其实,教材仅是课程资源的一个维度,教师、学生才是创造课程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应将教师、学生置于跟教材“等高”的平台,甚至,教师、学生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参与“自我教材”的构建,由此可带来全新的学习方式,进而有力地提升课程质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反思者”的角色要求。记得在《可爱的草塘》的教学准备中,通过先期的阅读体悟,我感受到北大荒变成“米粮仓”后的可喜新貌,感受到其景美、物丰、人勤的内涵。但是再往深里思索,在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理念下,这种开荒垦荒还值得宣扬吗?其时恰巧阅读到《喜闻北大荒又荒》一文:“过度开荒也造成了原始生态系统的破坏,曾经肥沃的黑土地日益贫瘠,为此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恢复生态,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由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对自然的征服掠夺,转变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北大荒的变迁使人聆听到了人与自然的协奏曲,看到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多彩画卷。”这正解决了我的疑虑。像这样的反思常常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有力抓手,成为利用教材、改造教材的有效资源。
C. 如何写课堂观察记录
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D. 怎样做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回描述,是一种答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E.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作为观课员怎么来做记录
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
评课也称课的分析,是听课人依据一定标准对所听课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诊断。它对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着积极作用。下面就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的一些浅见与同行们作以探讨。
一、评课的原则。
评课是一项严肃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指导性原则。评课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指导,给执教者或执教者所在学校指出一个明确的教研方向。因此,评课要抓准主要问题与主要特点来评。
二是综合性原则。评课者要凭借评课的各种标准综合评定其所长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则。评课者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其长处充分肯定鼓励,并委婉指出不足是什么,什么地方还要提高。
四是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教师,不同的课,要采用不同评法。
五是互动性原则。对课的评价不宜搞一言堂,要让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在平等、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求同存导,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二、评课的标准。
课的评价标准对教学发挥着教学导向、问题诊断、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吸收当前教学改革诸多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语教学改革的走势和轨迹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尝试制定新的评课标准。我认为可尝试从下几方面去评。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标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教学特点,体现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基础性目标的完成,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达成。
2、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尊重中下等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重视指导学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新课标要求充分落实。(1)识字: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与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意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2)阅读:强化朗读感悟,注重阅读方法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学生思维与表现方法多样化,学用结合;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3)表达: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写作中尝试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重视具体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重视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关注儿童生活与情感世界。
4、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根据预设及学生提问设计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变化有效地调控教学步骤,以学定教。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真正的启发式。讲授生动、恰当,提问有启发性。对学生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与矛盾,随机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与补救措施。
5、教学手段恰当、有效。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使用电教媒体技术熟练,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师业务素质良好。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引导性。板书精当,书写工整。组织教学能力强,善于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开发和拓展语文学习资源,体现大的语文观。
7、教学效果显著。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学任务完成较好。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站得高看得远。精彩的评课应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站在教材、课标,站在当前教学的高度,引导听者透过某些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而不仅仅是抓枝节问题,如字错,音错。
2、要摆事实讲道理。评课者在评课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听课时详略地记录好教学过程,把随感随想以批注形式写下来,并及时地整理、归纳。便于评课时具体指出哪个环节好,好在哪;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及原因,应怎样改进。以使人心口折服。
3、要体现以师为本。新一轮课改大潮中,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学领导,均应成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者,协作者。所以除了听评课外,我们还要注意向他们学习。要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即使课堂出现偏差,也不要过份批评指责。评课者还要因人、因课而异确定评课侧重点及评课方法。
因人而异。对于新上岗教师,评课侧重点要放在备课、上课的基本思路,教学基本功理否扎实上,重在引导激励他们能尽快步入正轨;对于学科的骨干教师,则应在充分挖掘优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指出存在着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课而异。课的性质不同,评课侧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常规课可抓住制定的相应标准评课;专题研讨课,侧重点可放在专题学术研究方面:观摩课的重点放在课的优点赏析,教研经验的推广上。
4、 要讲求语言技巧。评课态度要平和,语言力求口语化,深入浅出,对于引用的教育教学名言要结合具体教学作以具体解释,避免语言晦涩。对于执教者存在的问题不要冷嘲热讽,建议宜用商量口吻提出,易于执教者与被听者接受。
v如何评课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评课又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推广经验,发现不足,;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一、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 2、敷衍了事 3、平淡肤浅 4、面面俱到 5、参与面窄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坦率诚恳原则 3、兼顾整体原则 4、鼓励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方向性原则。
F.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怎么做
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G. 小学教学示范,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凡卡
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一课,我的感受很深,比起我的生活,他是多么无助,多么痛苦,多么可怜……
比起凡卡来,我的生活多么美好。早晨,当我们睁开睡意浓浓的双眼,却发现父母早已起床,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中午,当我们终于放学,飞奔到家时,第一眼看到得就是丰盛的午餐;晚上,当我们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托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客厅时,又突然发现课桌上多了一杯充满关怀的牛奶……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们为何从未注意?每天还抱怨父母。如果凡卡有这样的生活,他一定会努力学习。而我们,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而凡卡,每天都吃不饱穿不暖,他不能像我一样尽情玩耍,他不能像我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读书,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也不能像我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我,天天沉浸在父母的关爱中,我又吃不完的美食,美丽的新衣,我还不用天天干活,更不用天天挨打。啊,凡卡!你每天都在祈祷上帝,每天干活,还要挨打。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多么美好!
我幻想有一天,凡卡也能上学读书,过上幸福生活。那时的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H.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主要内容有哪些
小学语文考题复类型主要包制括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
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汉字;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3.填空:课文填空,查字典等;4.按要求写成语;5.写名言警句,歇后语,对联等;6.默写表达不同感情的古诗;7.标点符号的运用;8.破折号的运用;9.按要求写句子;10.修改病句;11.关联词的运用;12.句子大比拼13.口语交际等等.
二.阅读:课内和课外各一片.
三.作文:1.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3.材料作文.
I.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课堂观察记录和分析
《我是什么》评课稿
蒲老师执教的是《我是什么》的第一课时。《我是什么》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用通俗易懂、生动精彩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水的各种变化。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揭示了水的各种特性。二年级上期的孩子好动、好奇,同时不乏奇思妙想,如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知文章的精妙,蒲老师显然下了一定的功夫。
一、充分把握教材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贴合学生学习需求,让课堂变成充满趣味的学堂。
题目“我是什么”就充满悬念,开篇一句“我会变”更是会激发低段孩子的阅读好奇心。蒲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契合点,以“我会变”为主线,引导孩子们边读边勾画,从理解到朗读,从说话表达到书写指导,环环相扣,逐层引导,落实教学。
开课用“我会变”引导孩子质疑,孩子当然好奇:“我”会变什么?“我”怎么变?然后带问题读课文,勾画出“我”变成了什么,帮助孩子理清文章写作脉络。接着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说想看“我”变的什么魔术,相机展示形象的课件,学习相关段落并融入字形训练,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如“雨”字和“雨”字头的比较;加动词比较:“落、飘、打”的准确运用;说话训练:用“有时……有时……”说话。同时不忘帮助孩子理解并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整个过程寓知识学习于对“水”的情趣认知中,学生满怀兴趣,精力,高度集中,不仅满足了好奇心,也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随后,要让学生从兴趣盎然的情趣认知转入到较为枯燥的识字写字中,教师仍然以“我会变”调动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让“水”变成了“氵”变成了“冫”,让学生研究这个变化中“氵”代表的含义和“冫”代表的含义,从而让识字写字也充满了趣味。
正是因为整个课堂都伴随着“我想看”,“我想知道”的学生需求,所以学生学得毫不费力乏味。把握教材知识与孩子求知欲的契合点,必然会让老师轻松地成为孩子学习的领路人。所以,青年教师一定得常抓不懈勤练研读教材与学生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