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小学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工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手工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手稿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确定主题、收集资料、选择工具、准备材料、创意设计、制作、展示等手工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体会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审美情趣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研究小组合作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综合探索,我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能进一步的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应用,趋利避弊,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 常规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
问题:一开始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一般都是采取就近组合或4个大组组合的方式,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一般未考虑到合作学习的需要,随机组合就导致了有同组不异质的可能,不能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例如,在组建《我们的音乐会》这一课的学习小组时,我采取的是直接将学生按座位分为4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为10-12人,我在这四个小组中挑选出一个小组长之后就没有对其他具体的事项进行分工,课堂上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就立刻出现了问题,有的小组两三人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的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机闲聊等,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小组中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充当了绝对的主角,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没有事情干,默默的坐在一旁,觉得自己在小组中仔纯毫无作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手工课的环节复杂,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以及学生之间家庭背景、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动手能力、个性特征等存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相差甚远,所以常规的组合方式也无法满足美术手工课堂对学生的合作要求。
对策:1、在组建学习小组前,我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将班级学生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交流学习。
2、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每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负责者、资料收集者、记录者;课堂发展过程中的汇报者、评论者;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准备者、图形设计者、手工制作者等。细化责任,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优势。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毕戚孝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有工作,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机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容易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至于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与积极性。
二、 学生之间不会合作,缺乏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缺乏成效
问题:现在的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浮躁、自我,没有合作精神,就算按照学生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组之后,学生之间还是不会互相合作,他们认为相互合作就是帮别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一方面觉得别人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不如各做各的,使得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得不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例如,在《民族娃娃》一课中,我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在课前分别去收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类相关资料,还要准备这节课需要的材料及工具。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同一个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及准备的材料重复的几率非常高,这就说明了学生在课前缺少沟通,没有将任务合理的分配给小组成员;在分组讨论各民族的特点以及选定自己小组制作对象的时候,学生不会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发生意见不合的时候也不会和平地解决问题;在作品的制作阶段,我本来是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制作2-3个组合的民族娃娃,但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学生出现各做各的情况,或者完全不动手、还有部分同学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只看着别的同学做。
对策:1、要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就必须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我们的大花瓶》一课中,我要先请学生欣赏一些漂亮的花瓶图片,在欣赏过后,我请了一名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从花瓶的形状、纹样等方面进行评述,学生说完之后,我再根据他的意见进行补充,然后请下面的学生针对其他作品模仿我刚才与学生的交流方法进行讨论。在进行作业示范时,我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与我组成一个组,对这些学生我进行了一些具体分工:比较有想象力的学生先进行图形的构思,根据花瓶的基础结构进行组合设计;绘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负责起稿,画出花纹装饰;动手能力比较强、心思细腻的学生负责剪刻;对与那些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粘贴或者收捡的工作,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示范作品,接下来请下面的学生模仿我与学生的合作方式进行合作,这样由于我示范在先,学生可以模仿我与学生的合作进行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一名合格的小组长,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过后,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先选定一名能力相对较强、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强烈,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合作小组的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小组进行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的意识。指导组长在课前安排收集资料及准备工具与材料的时候要先做功课,了解清楚需要收集的资料以及需要准备的工具与材料之后,再合理的分配组员去做准备,细化工作,不至于给某一人造成负担;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讨论积极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要先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是,组长要能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收集组员在交流同一问题时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我汇报,让我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指导,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在大部分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方法后,我还会定期更换组长,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三、 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不到位
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却容易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最初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仅仅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鼓励学生彼此合作,课前布置好专题→让学生分组收集信息→课上让学生自己交流展示→分组制作,但在过程中,不能及时、适度的给予学生点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还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小组合作是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例如,《表情丰富的脸》这一课是需要准备制作吹塑纸版画的相关工具的,我安排学生课前先去了解关于制作版画的资料、再根据收集的资料去准备上课时所需要的学习工具及材料,却没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引导,导致上课时学生准备的工具不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课堂次序比较混乱,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使小组学习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在作品制作的阶段,也会由于老师没有合理协调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使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1、在收集资料阶段,教师应合理引导,做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可以告诉学生查询相应资料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
2、积极参与,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讨论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观者。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调换各种角色,还能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3、教师还要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制作过程中,对于组合中产生的强弱差异不同的小组,要根据每一小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对弱势小组重点帮助,多启迪他们思考,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形式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小组间的差异。
四、 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励机制,课堂管理缺乏成效
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稳定性差,课堂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恰当的激励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制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如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结束制作都比较难,在上课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不听指挥的情况,特别是在结束制作作品阶段,由于有的学生还沉浸在制作活动的乐趣中,或者还没有完成作品,就会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因为某些问题争执不下而不肯罢休,大吵大闹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有时一整节课学生虽然能基本完成课程要求,但是整个过程当中表现不够积极,一个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在积极行动,其他同学既不发言,也不思考,袖手旁观,缺乏合作热情。这些问题都体现出课堂缺少激励性语言,评价体制不到位,课堂管理缺乏成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对策:1、适当开展一些合作小组间的竞赛活动,以激发合作热情,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出于达成共同目标的愿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协作,互帮互学,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各尽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在小组间进行遵守纪律的比赛,这样即使有些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其他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也会提醒他,从而改善课堂纪律的问题。
2、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放矢的多给学生一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手工技能技巧,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那么课堂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丰富评价机制,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总之,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能”的学习方式,它也需要适当的时间与“土壤”,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加强研究,努力探索,精心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② 美术教师资格证要考些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分为笔试和面试。详情如下:
笔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文化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专业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职实习指导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面试:
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
面试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是参加国家统考,二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国家统考地区的笔试科目与地方自主考试不同。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
国家统一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层级,其中幼儿园、小学、中职这三个学段考两门(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识与能力》)。
这三个学段不涉及专业知识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门专业知识。根据规定,只有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单科成绩是保留两年的。
③ 教师教学常规是什么
一、教学常规
备 课
(一)总体要求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学策略》,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认真进行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教师应遵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思路充分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
7.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当堂清”“堂堂清”。
8.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9.积极探索基于新的教育形势下电子备课的推广与应用。
(二)具体内容
1.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重点研备下列环节:
(1)单元教学目标。
(2)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3)单元教学问题排查解决。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简要分析。
(5)单元教法。
(6)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数及各课时教学内容)。
2.课时备课
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课时备课教案。教案要规范认真,基本环节齐全;内容要详细、具体、科学、实用,体现教法学法设计、电教手段。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备课特点和要求。具体如下:
(1)新授课。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型,每位教师须按照新授课教案的规范步骤编写教案,即: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依据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
(2)讲评课。讲评课是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分析、点评、讲解的课型,它的作用是矫正检查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其教案规范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依据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
(3)复习课。复习课是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双基教学的一种课型。其教案规范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其教学过程要坚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原则。
其中教具、教学方法两个环节教师根据需要取舍,教学反思各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上 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注重教学效果,力争做到“四得”:教有所得、读有所得、练有所得、学有所得。
(一)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树立“四个意识”:
(l)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学生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需要。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公式、法则等被传统认为的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掌握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互动的意识。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应该作为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4)教学鼓励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在课堂40分钟内,尽量地表扬鼓励学生。为此,规定每堂课至少表扬3-5个学生,以强化教师的表扬意识。
2.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情感教育贯彻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的智慧。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具体内容
1. 课堂基本结构环节
依据“35X”教学策略,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设计教学环节。
2. 课堂教学方法
(1)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标的教育思路和学习方法。
(3)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4)要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综合运用多种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要采取小组学习,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体现分层教学,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解决,决不可用难题压倒水平差的学生,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6)要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课堂行为
(1)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2)上课信号开始后,教师走上讲台,端正站立,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学生起立致敬时,要面带微笑郑重还礼。
(3)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表情和蔼;男教师不着背心,女教师不穿超短裙、不浓妆艳抹,不穿拖鞋,不吸烟.
(5)不坐着讲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其它事情。
(6)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权力,多鼓励,多表扬;不歧视学生,不挖苦学生,不讽刺学生;不发火,不与学生形成对立局面;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作 业
(一)总体要求
做作业、练习是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业的布批要做到减负增效。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
2.“共同性和选择性”原则:作业、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分层要求。布置的作业、练习难易要适度,以班内中档学生学习水平为基准,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定出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全做类)、B(只做必做题类)两类(由学生根据各科实际自己报类),充分体现分层培育。
3.“即时性和实效性”原则:提倡当堂布置,当堂批改,保证学情调查的即时性和作业的实效性。
(二)具体内容
1.作业布置
作业本统一、整洁,学生书写认真,作业格式统一
(1)家庭作业:每天的作业总量要严格限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2)课堂作业:语文课堂作业一课一次;每周一次作文(大小作文交替);读书笔记三至六年级每周一次;写字教材作为课堂练习使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二至六年级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数学课堂作业尽量每课一次,每周不少于3次。英语按布批要求设置。三至五年级品生品社、美术(欣赏课除外)、科学每课一次。课堂作业当堂布置,努力当堂完成。(具体见《作业设置一览表》)
(3)实践作业:每学科每学期低年级至少1次,中高年级至少2次。
2.作业批改。
(1)批改要求:一律用红笔批改,符号要规范,注明批改日期,批改字迹要规范、工整、清楚,体现示范性。教师设立批改手册,随时记录批改中发现问题。所有作业(试卷)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教师进程二次批改。提倡写鼓励性、人文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巩固知识、交流师生情感的园地。
(2)批改符号:作业批改采用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等级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激励性评语鼓励各校创新。作文有眉批、总批,要有书写质量等级和文章质量等级,等级写在题目的右上角。
(3)批改数量:课堂作业、单元自测(每单元一次)教师全批全改;《基础训练》、《伴你成长》教师每次批改不少于学生总数1/4。配套练习册教师灵活应用,批改要求各校自定。小作文、日记多种形式批改。
(4)批改时间:批改要及时,下一节课上课之前,必须批完并下发给学生。
辅 导
(一)总体要求
辅导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措施,是培优扶弱的主渠道,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辅导的形式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组辅导和针对个别学生某些内容的个别辅导。不论哪种辅导形式,都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实效。
集体辅导不能占用学生自习课,变成学科间争夺时间的手段;自习课只准个别辅导,不准面向全班学生讲授,不准要求学生学什么学科;不准以辅导为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准向学生收费。
(二)基本内容
差生转换,优生优陪。各班有转化档案,工作有计划、重实效。
1、对课堂教学、课间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2、对作业、单元自测、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组织部分或个别学生予以指导、补缺。
3、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应热情指导,不应拒绝。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耐心,不轻言放弃。
4、对通过正常手续而缺课的学生,所缺席的课,应由该科任课教师进行补习,学校鼓励教师上门辅导。
5.积极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辩论会、演讲会、联欢会、美育节等活动,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活动及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调查、考察等专题研究活动,专题研究(调查、考察)、校外参观、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活动。
考核
(一)总体要求
检查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考查、考试两种形式。教师在完成考试学科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必须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进行单元自测,以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从而达到补教补学的目的。
1. 实行无分数等级评价。
2. 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考试技巧、心理素质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及时自测,补教补学。
(二)具体内容
1、考试时间:单元自测时间一般40分钟,定时完成。
2、考试过程:考试期间,教师要到考场监考,不得外出。目的是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答题进度,答题调控方式等,以便于以后的答题指导。
3、批阅:
教师全批全改、及时批改,并做好批阅记录。
4、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严禁给学生排名次。要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教补学措施。
(1)做好定量与定性分析,质量分析必须含以下内容:
①基本情况:参考人数,及格、优秀人数,及格率、优秀率等,同时注明未达标学生的人数及名单,以便及时进行辅导。②卷面分析。③普遍性知识错误及出现原因、补救措施等。
5、补教补学:
(1)制定补教补学措施,内容包括讲评提纲,差生辅导(优生优陪)措施,补偿练习题。
(2)抓好补教补学措施落实
(3)适当安排讲评研究课、观摩课。
二、教研科研活动常规
教科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基层单位。教研组长不仅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研究的带头人。全体教师要树立向教学研究要质量的观念,大兴严谨、求实、进取的教研之风。教研组长务必按时认真组织活动。每位教师必须按时积极参与,思想到位,务求教研活动目的明确、计划落实、内容充实,讲求实效。
一、活动要求:
1.教研组:
(1)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每学期初,教研组长要按照学校及教研室的安排,结合本组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务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学期末写出教研活动总结。
(2)活动期间,教研组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组织全组教师按照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保证时间,全员参加,内容落实,确保质量。并填全填好教研活动记录。
(3)教研组长要注意下情上达,利用教研组长例会,定期总结汇报本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水平。
(4)全体教师要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认真准时参加教研,积极主动承担教研课题,做好中心发言的准备。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个中心议题,至少做一次中心发言。
(5)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总结。
2.教研室:
(1)指导教研组开展好教研工作,检查监督各组教研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各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情况。
(2)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教研活动的检查与考勤,做好检查记录,掌握各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3)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听取教研组长汇报教研活动情况,搞好教研组教研活动经验交流。
(4)对各组教研活动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二、活动时间:
单周为业务学习;双周为专题研究。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三、活动内容:
1.业务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端正教育思想;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学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布置带有阶段性的工作;举行教学研究课,教学示范课,教改观摩课;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2.专题教研: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说明,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学习材料;研究教材与教法(着重在重点单元、重点课文、重要知识点等);研究和探索教学上的规律,或当前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课改问题);研究和探索适合本组特点的教改思路或方案。
3.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制度
(1)申报:开设观摩课、公开课,由教师自愿报名到教研组长,然后由教研组长初定,最后交教研室确定。外出学习教师原则上都要开汇报课。
(2)开课步骤:包括说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
4.听课评课
听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佳方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听课,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评课应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原则,认真对待。
(1)听课次数:
①校长、业务教干、教师每学期听课分别达30节、50节、20节;实验小学校长、业务教干、教师每学期听课分别达30节、60节、30节。
②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中层以上教学领导每周至少在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推门听课1—2节。
(2)评课要求:
①凡是学校统一开设的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教研组长必须确定好评课的时间,原则上当天评课,特殊情况也不得超出两天之内。
②评课过程:坚决杜绝“好好先生”,敷衍了事;肯定部分要体现“收效明显”、“务实创新”的特点,要评出亮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地罗列;每人至少指出一点不足或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③评课记录:教研组长要认真填写评课记录。
5.集体备课
(1)时间:每周至少二节课,视情况灵活安排。
(2)地点:根据情况学校统一规定。
(3)主讲人:教研组长或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校指定的教师。
(4)集体备课计划:每学期在第一次集备前,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制定出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计划要内容详细,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交教研室。由教研室统一下发每学期的主要内容计划。
(5))集体备课要求:
a.主讲人要在主讲前填好主讲表,并记录好其他教师发言内容,要详细、认真,符合要求。
b.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围在一起,不准闲谈其他内容,不得出现看书、做题、写教案,批改作业等与集体备课内容不相符的现象;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间外出、不旷备。
6.开展小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结合高效课堂的建设积极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④ 美术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美术教师资格证要在教室资格网上报名,在学习考试的内容,之后参加笔试面试,最终获得教师资格证。
1.美术教师资格证具体流程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通过后参加面试——面试后参加资格认定。
2.教师资格证笔试一般一年两次,上半年1月出报名公告,进行报名,3月考试,面试每年5月举行,下半年一般9月报名,11月举行笔试,面试每年12月举行,笔面试报名均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网,并缴纳考试费用。
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拓展资料:
教师的主要负担有以下几项:
(1)备课。所花费时间平均为上课节数的四倍,新入行教师可能要高达十倍。
(2)迎接各种评比、考核和检查。工作量无法估计。完全无报酬的情况下,晚上回家加班、留单位加班、暑假的周末加班,国庆节只一天假,是极普通的事,多数教师对此深恶痛绝。
(3)所谓的科研。为了职称,教师通常都要发论文,编教材,搞项目和课题,有些带经费,有些自掏腰包。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发论文通常是极亏钱的事情,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教师有可能要赔进去1000多元。高校教师科研所花费时间估计与上课节数相当。
(4)勤杂事务和学校活动。花费时间约相当于上课节数的一半。
正因教师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所以我国才有所谓的“教师节”,以安慰教师群体。
当然,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将被逐步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统一管理,这意味着教师的工资将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与国家公务员收入差距之间的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