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4蠹蚁氩幌胗谜庵址椒ㄊ砸皇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错吧
② 数学说课要写板书吗,说课板书设计,说课中如何说
左面重要概念,定理等,一般一节课内不涂擦的。
中间实际空间是整个黑板的一半,写教师板演的例题,学生上黑板书写的问题。
右面开始复习用,中间运算用,可以反复擦涂,最后可以写总结和作业。
板书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最大众化的直观教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明了的板书能把抽象的文字内容形象化。《鸡图同笼》问题本是奥数内容,然而通过直观的板书,本来高深的知识却变得浅而易懂,二年级的学生都能深刻地领会。如: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5个头,14条腿,笼里有几只鸡?几只兔?解题前,老师先让小朋友猜猜看,可能是几只鸡?几只兔?接着让小朋友用画画的方法来解答,用“○”表示头,用“︱”表示腿,小朋友一听画画,心里就乐开了花。老师让小朋友拿起笔画好5个“○”,接着在每个头下面添上两只“︱”,还多出了4条腿,怎么办呢?应该怎样把多出来的腿添上去?小朋友明白应该两条两条地添上去,变成了兔,从而出现了相应的板书。学生通过画图,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知识。
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采用框图式的板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想: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审题,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列式解答。
数学概念有其自身严密的知识体系,而课堂教学只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因此及时类比新获得的概念,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其发挥整体效能是十分重要的。如网络式板书,有助于学生在阶段学习后进行整理、归类,形成了较系统的知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表格式板书是数学课最常用的,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异同。如:正反比例要领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了这两个概念后,运用了表格式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正反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相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
两种相关联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用式子表示:y/x=k(一定)
两种相关联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用式子表示:xy=k(一定)
板书设计的方法很多,作用也各不相同。可以说一幅精心设计的板书是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缩影。我们应充分认识板书在数学课中的作用。
③ 小学数学板书怎么设计
每一个人学识不一样,灵感不一样,设计出来的板书就更不一样了,衡量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性,而不在于教师的级别。因此,板书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单一、呆板。常用的板书设计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种:
1、总分式。这是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板书。这种板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总体性板书的基础上放大某一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又突出了对重、难点的剖析与化解。
2、分析式。此板书形式多用于应用题或文字题。如:
这种结构式的分析,就可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图表式。这种板书能从纵横两主面交叉剖析知识点。便天比较与记忆。
如:我在教学第九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出示一个图表,引发学生的比较与思考:
三角形 拼成的图形 面积能否求出
锐角
钝角
直角
4、对比式。通过对照,找出异同,有利于分清知识的共性与个性。
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推导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对比:
S三角形 = ah÷2 (三组高)
旋转、平移
S长方形 = ab 割补、平移 S平行四边形 = ah (两组高)
旋转、平移
S梯形 = ah÷2 (一组高)
5、纲要式或称脉络式。把知识串成线,用板书沟通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过程直接体现教材结构和讲授过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织成一张知识的网,此形式多用于复习课。
板书设计从不同角度还能分许多种:阶梯式、回环式、对称式、图画式、波浪式、层叠式、辐射式等方式。诸如这些设计,主要靠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课堂生成的灵活“驾驶”,用心探索,形成自己的板书风格。
④ 小学数学教案后面的板书设计怎么写,好像只要简单的说明下就好,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写,懂的帮帮我,谢谢
数学教案后面的教学设计写法是:
上面居中位置写课题;课题下面中间位置书写本节课重回点内容或难点内容:答可以是题或是公式、定义、概念或是公式、定义、概念推导的过程等;左边是例题;右边小块地方是你的演算区域;最下边一般情况是给学生板演用的。一般情况下是这样设计的。
⑤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教案如何写需要写板书设计吗
一定要写的哦 我参加过培训 培训 老师强调过的 最好写板书设计 你试讲的时候在黑板上肯定要写的 写在纸上 可以看看 防止紧张遗忘哦
⑥ 怎样撰写小学数学片段教学设计
一、模拟片段教学与说课的区别
1.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程序。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用字母表示数》模拟片段教学:说教学程序。
2.说课的“说教学程序”:复习铺垫、新授、 巩固、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小结等; 模拟片段教学的“说教学程序”:一般说“新授”部分。
3.说课主要说“为什么这样教”,模拟片段教 学重在“怎样教”。
二、模拟课堂片段教学应注意的几方面
1.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转 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的汇报交流:直叙、转述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适时、恰当。
4.要展示板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堂教学同步(及时); 有所选择; 字体规范; 布局合理。
5.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平行与垂直》 《认识几分之一》 《连续退位减 法》。
6.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体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要关注学生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 解、不同的表述等要能及时板书。
三、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1.计算 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注重算理的引导与表述(如:9加几,凑 十法); 板书的巧妙设计:色笔、横线、位置
2.空间与图形 教师的演示; 学生的动手操作;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 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板书不可少;案 例:《复式条形统计图》
4.解决问题 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其它一些问题
1.如何开头?
2.教学目标要说吗?
3.复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商的变化规律》
4.如何小结?
5.要充分利用资源-----没有三角板
⑦ 怎样写小学数学的说课稿中的板书设计
这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概念课、计算课、几何操回作课等不同的类型答有不同的要求,概念重在让学生理解其本质,计算类的重在掌握算理,几何形体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所以说不同的类型板书设计也就要区别对待,但总之要简明扼要!
⑧ 有没有优秀的关于小学数学板书设计的书
来这儿看看:http://www.shuxue.net/plugxc/linkin.asp?linkid=dd981006
⑨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⑩ 小学数学板书设计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1、总抄分式。这是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袭计相结合的一种板书。这种板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总体性板书的基础上放大某一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又突出了对重、难点的剖析与化解。
2、分析式。此板书形式多用于应用题或文字题。
3、图表式。这种板书能从纵横两主面交叉剖析知识点,便于比较与记忆。
4、对比式。通过对照,找出异同,有利于分清知识的共性与个性。
5、纲要式或称脉络式。把知识串成线,用板书沟通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过程直接体现教材结构和讲授过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织成一张知识的网,此形式多用于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