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你这问题又是不清不楚的,难怪你在网络上都搜不到。你用教育心理学、考研、题目这三个关键词去网络网页搜索吧。
❷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题库
(一)笔试 1、笔试科目:公共科目(教育学、心理学、时事政治、文史知识)和专业科目,笔试总分为100分(其中:公共科目成绩占笔试成绩40%,专业科目成绩占笔试成绩60%)。 2、笔试内容: 报考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为教育学、心理学、文史知识、时事政治;专业科目为所报考岗位专业要求相关知识(中考范围),计算机专业为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内容,英语专业为高考范围内容。 报考初中教师岗位,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为教育学、心理学、文史知识、时事政治;专业科目为所报考岗位专业要求相关知识(高考范围)。 3、加分条件:凡达到或具备以下条件,经西湖区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在笔试成绩中可进行加分,并纳入笔试总成绩中进行排名,同时在网站、报名地点予以公示: (1)取得国家健将级运动员资格,加5分;(查看运动员证书原件) (2)在我区任教满三年并在我区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外聘教师,在笔试成绩中加3分。(所在学校出据证明、公示材料,荣誉证书原件。) 4、岗位开考条件: 区属学校招聘岗位按招聘人数与报考人数1:5的比例开考,铁路第三小学、桃花镇学校招聘岗位按招聘人数与报考人数1:3的比例开考,报考人数达不到上述比例要求的,相应减少招聘岗位数或暂不开考。 (二)面试 (1)面试按照招聘岗位职数,报考人员以笔试成绩总分1:3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对象。(2)报考小学或初中教师岗位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专业面试形式为说课,按照抽取课题说课13—15分钟,内容为所报专业的课程内容。 (3)报考小学教师岗位中,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专业面试形式主要考核专业技能,其中说课时间8—10分钟。 详情到http://..com/question/58816782.html?si=1察看
❸ 小学教育心理学 论述题
这可是专业知识。从相应的课本中能够找到答案。如果没有那么你们的老师肯定有答案。除非你要靠这些东西。否则老师会告诉你的。
你可以把每个题在网络上分别搜一搜,应该都有。
祝你答题顺利。哈哈。
❹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❺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例如:
一、单项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 潘菽 D. 蔡元培
2、若50人中只有5人通过某一测验题目,那么该题的难度为( )
A .10% B .90% C .55% D .45%
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 )的儿童?
A .130 B . 140 C .150 D .160
4、任务促成的纪律的前提是( )
A .教师的监督、指导 B.同辈群体的压力
C .个人对活动本身的充分理解 D .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5、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 .相似性 B .概括经验 C .学习策略 D .心向
6、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A .动作幅度 B .动作结构 C .动作力量 D .动作速度
7、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的任务。
A .比较难的 B .非常难的 C .非常容易的 D .难度适中的
8、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 .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B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 .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 .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是的创立者是
A .布鲁纳 B .苛勒 C .奥苏伯尔 D .加涅
……
省考教师资格考试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是:幼儿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笔试考和《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
❻ 电大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找试题答案的话,我觉得可以去电大题酷小程序找一下的,这是最近刚出不久的搜题小程序吧,感觉搜题搜答案还行,基本上都能搜到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认知过程不包括以下哪种要素()
选择一项:
a. 感觉
b. 注意
c. 意志
d. 知觉
正确答案是:意志
下列说法中关于动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动机直接推动人行为的产生
b. 需要以动机为基础
c. 动机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外部动力
d. 由于每个人的动机不同,需要也不同
正确答案是:动机直接推动人行为的产生, 由于每个人的动机不同,需要也不同
关于感觉和知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选择一项:
a. 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感觉
b.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且感觉是以知觉为基础
c.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d.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正确答案是: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且感觉是以知觉为基础
下列关于意识和无意识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注意的广度就是注意的分配
b. 人的意识表现为能察觉外部事物存在的存在和自己的内心活动
c.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d. 从意识水平看,表现为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两方面
正确答案是:注意的广度就是注意的分配
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选择一项:
a.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 艾宾浩斯曲线表现思维的一般规律
c.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d. 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言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正确答案是: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艾宾浩斯曲线表现思维的一般规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思维是人物对客观事物概括的直接反应
b.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和情绪
c. 理想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d. 可以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和情绪
关于需要和动机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按照起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b. 动机具有维持和调节的功能
c. 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是有机体对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d. 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外在动力
正确答案是:动机具有维持和调节的功能
❼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2: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讲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3: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格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问题:
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那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这些困境.
我的看法:
1、案例三中的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见不得别人好,也就是说妒忌心强。而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只发生在小的差距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2、三个案例中依次讲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要点是什么
皮亚杰的理论是以发生学和发展的观点探讨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知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其基本理论要点:
①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
②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对儿童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一般是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
①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1.5岁、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本能时期、习惯时期和智慧活动萌芽时期。儿童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遗传性反射格式,通过第二分阶段的习惯形成,使一些单一的反射动作加以整合、联结,如寻找声源,用眼随着运动的物体等,大约在9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感知运动智慧。
②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例如在这一阶段后期可以说出自身的左右,但对对方的左右常常弄错,受自旁左右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
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❽ 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 2、学习动机 3、发展 4、性格 5、记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类)
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2、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B C B A D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 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分)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 习和模仿学习。 (2分)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 习。 (1分)
2.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2分)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3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 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 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 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1 分) (2)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 展;(1分)
(3)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 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