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英语自主课堂教学设计从哪几方面入手
1、备教材,研究教材内容,清楚教材内容的走向;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学生能达到什么水平;
3、备课堂,要充分预测课堂会出现的问题,能掌控课堂。
最重要是体现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教师知识作引导,要放手学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㈡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创建优质高效魅力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个共识。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在进行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程改革试验,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要么是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要么是假以自主学习之名,让学生进行一些毫无价值的讨论交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评价少,或者不作任何评价,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不是完全依赖别人,而是独立自主地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自觉行动。因此,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的事情。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呢?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只有更新观念,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素养才会全面协调发展,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先做好自我预习。
预习作为开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让学生按照“读课文——识字词——解文意——理脉络——思问题”的预习步骤,指导学生做好每天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掌握学习主动权,做到课堂学习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效果。对学生预习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形成机制,决不能草草了事,流于形式。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了问题,会感到新奇,就有了更多求知欲望,产生了自学的兴趣,在课堂中做到自觉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用心去思考、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准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灵活有效地应用于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用精彩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语言来组织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发问,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老师更要做到有“抚”有“放”,要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1.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光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用。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多引导,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想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技能,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爱因斯坦曾说过:“勤劳的汗水加珍惜时间再加合理的方法等于成功。”他向我们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反复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课文,互相学习,交流讨论,自主完成课堂的学习。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会学”。
3.通过课堂教学,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例如我在检查古诗文背诵时,因为课文内容难度不大,我便放手给学生们,让他们独自诵读、检查,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交流,大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就会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做好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回顾一遍,举一反三,加深印象,让知识得以巩固、得到拓展,并有所创新,更主要的是养成积极主动自学的好习惯。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作业,细心培养并做到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便养成了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自学能力,创立了“自主、轻松”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优质高效魅力课堂的有效性建设。现在学校每位教师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并在课堂达标活动中展现出强劲优势,而且有数名教师在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佳绩。这就表明,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㈢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⑴不敢自主参与学习。少数教师出于课堂纪律的考虑或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参与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更为有害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受到压制,从学习效果来说,还会因为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而影响到正确知识的形成。⑵不愿自主参与学习。在一些老师眼里,小学生是不懂事的,担心让他自己学会学不好,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托在手心,使学生失去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消极意识。在观摹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组织学生讨论时,很多同学并不积极配合,甚至无动于衷。反正老师要讲的,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⑶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不知道怎样看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看书,何谈自主学习。正是因为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难于把握,才难于自为地进行知识迁移,对学习活动的过程结构缺少认识,才难于独立策划学习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展示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要明确并真实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自己变成“顾问”、“意见的交换者”、“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至少在一节课的开始,亮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总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个大方向的“奔头”,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进而使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手、口、脑,借助信息资料和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能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的暴露,,那些不懂的知识、错误的认识都摆到桌面上,探索奥妙的冲动,破解未知的乐趣,使他们的学习变为一种自我需求;学习中的合作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即使就是听老师的讲课,也是“有备而来”。
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方法,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如:时、分,24时记时,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可摄取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方面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规定好的路线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同时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倾斜,不但要给他们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四: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一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算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说明算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如有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幻灯投影、实际操作等,来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它问题学习中去。
三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又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12,5+5=1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道算式的加数都是什么?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㈣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无为而为
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事的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只有不成为负担的东西才能成为永恒;只有无一丝一毫不自然的东西才能永远永远与你在一起。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教少学多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获得感悟,得到内化),“授渔而鱼”,充分发动和依靠学生。最佳的教学的确不是依据教师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学生自主的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部教育资源。包括学生自身的,学生与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家长与孩子的联系性资源,去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门。
㈤ 如何培养学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在我们的“二三五”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这种能力和习惯尤其重要,需要我们着力培养。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
在预习阶段,老师即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本章本节要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带着不解和疑问进入课堂,有目的性地去接受知识。这样一种有意识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学习中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切记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课前预习,认为预习只是看看书,大体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就可以了。教师应让学生知道,预习,已经是学习的开始。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课堂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布置任务、组织学习、督促检查、解惑答疑,必要时参与其中。初期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出学习要求,并检查他们完成的情况。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教师就要加大放手的力度,尽可能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在课后学习中培养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只要安排得当,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利用。对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好这段时间,促成其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此时,教师可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拔高性的课外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习的自主性,达到了“培优”的目的,实现了自主课堂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他们的能力水平,勤于观察,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及时了解学生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总之,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无限的,只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为他们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㈥ 自主课堂,伴我快乐成长 500字小学生 五年级
我是忠山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我们班上有一个自主课堂,你不知道吧内,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容下吧!我们的自主课堂有些什么呢?又有什么好玩的呢?
每天老师会针对我们学习的内容给我们安排讲什么、什么时候讲,并且让我们自己根据学习的内容自己编排节目,这点老师说得很清楚。
我们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始准备了,大家非常兴奋,大家选好自己彩排的地方,就开始练了起来。彩排完后,就到老师面前展练,老师就会给大家提出建议,同学们就会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重新排练。
展练的时候,同学们兴奋不已,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要上台展练,在台上的人展练的多姿多彩、眉飞色舞,将学习的内容展练的淋漓尽致。展练完后,就是老师发奖的时候,老师会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评出最好的小班、或者最好的人,最后老师还会看哪个小班的得分最高,就会给那个小班奖励。
我简绍完毕,这就是我们学校自主课堂,很好玩的,我们在其中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自己!你也一起来吧!
㈦ 小学生怎样探究课堂自主学习
【摘要】:探究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美术课是观赏性及实践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 美术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多看、多想、大胆的画。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视觉艺术 自主探究 观察能力 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学习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教学在自主探究的形式中开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美术教师要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要积极采取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有助于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情景和课堂形式,而这些手段和形式的运用,都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上。探究学习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已经比较熟练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而美术学课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我在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甚至欣赏课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我认为我们美术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看、去想、去画,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一、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出示一些相关的大师作品或同龄孩子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重在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让他们以个性独特的来描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这特有的魅力。上课时,利用直观教具导入和直观演示等形式,我在讲《红色的画》这课教学时,从欣赏感知入手,先欣赏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再通过学生的观察在进行讨论得出红色的画——以红色为主画的画,然后让学生进行辨别哪幅是红色的画,其实这是自我探究的过程,最后我又选择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话故事插图和小朋友的画,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然地认识到:红色的画就是以红颜色为主调的画。让学生观看,不仅提高孩子视觉对美的感受能力,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形象的作画演示,使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和方法。因此,美术教学中的教师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展示出构图、色彩搭配和谐优美的画面,更应该展示各种不和谐,不优美的画,这两种画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对两幅画给人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感受,学生会很明确的知道那一幅画美,而且印象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运用多媒体的我们可以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必须要让学生动脑想,想出自己不解的问题,想出解决的方法。我在美术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老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然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家共同参与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地卷入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 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美术学科尤其如此。美术课探究结果的表达以作品展示为主,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更通过动手操作的作品来表现。学生自己动手画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我在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甚至欣赏课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所以,探究性学习所达到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只有动手又动脑,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开放、体验为主要特征“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突破。它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体验的局面。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使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认识从而进行独立创造的一种方法。它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既灵活又扎实的知识结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同样让我们感到学生自主、探索、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不够,以技能技法传授为重、以教材内容教学为本、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革除现行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时代的需要,是改革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心理学》
4.《教育学》
㈧ 如何深化小学自主课堂教学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㈨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培养哪些习惯
一、先学后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
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阅读习惯也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高中学生课外几乎没有预习阅读的时间及习惯。为了保证语文学习的时间和阅读质量,可以将学生应在课前进行的预习阅读环节放在课堂内进行。一篇课文,学生自己独特阅读感受与体验是任何高明的讲授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学生进行的预习性阅读非常必要;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缺少辨别力,语文学习也就变成了全盘接受教师讲解的被动式学习,学生会逐渐丧失阅读感悟和思维创新。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如果在课内进行预习阅读,会占用好多课时,从而造成进度的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学生预习阅读之后,由于任务明确,有些预设教学环节就可略去,课堂教学节奏快,并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和学习效果。
当然,对于学生的预习阅读,要有具体的体任务和要求。首先,字词积累仍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所以预习时先要圈点勾画有关字词,自己先用字典解决。现在的学生大多不注重借助字典解决问题和学习,因此,在高一开学之初,我让学生务必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因为查字典,使用工具书也是学生的一种语文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心。汉字是音、形、义一体的文字,而且大多是多音字,语境不同,词性、读音和意思也不尽相同,所以查字典时还需要判断,而判断的过程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也能体现语文学习中“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科特点。二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标记出自己阅读的难点和精彩点,同时提出有关问题,进行简单批注。教师巡回对学生批注情况进行检查,或每隔一段时间,把学生的语文书收上来进行检查,因为学生质疑、提问有时难免偏颇,失之肤浅,教师就要对学生提问的质量、批注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纠正,进而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阅读时的质疑、批注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形成阅读时动手、动脑的习惯,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交流展示阅读成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预习阅读的基础上,当堂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阅读结果,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体现。课堂交流与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小组内可以集中解决字词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与误区进行必要的集中,待后在教学中解决。对于课文难点和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教师进行直接解答,而是把问题在课堂公布,让已经理解和学会的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解答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可以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其实,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课文经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大部分内容自己已经能够读懂,只有个别之处需要教师的提示、点拨,所以教师尽可能少教,让学生多读,以此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阅读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为例,经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交流、讨论,学生对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人物形象及课文主题基本都已基本理解,但学生没有注意到刘兰芝离别焦家时的精心打扮,以及告别焦母时的言行等内容对刘兰芝人物形象的作用。笔者把这些内容提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使学生对作品和刘兰芝的形象特点认识更为全面。
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结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主探究、专心学习。在学习新知时,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说话、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