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是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下面就如何进行课堂激励评价的问题谈四中方法。
一.情感激励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程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因此教师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洒向学生都是爱,洒向学生都是情。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显露出来,用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激励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
二.语言激励法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评价也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棒,棒,你真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开一个帽子工厂,每天上课都要带一些帽子去,看哪个学生适合戴哪顶帽子,就把哪一顶送给他,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同时我们认为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应算一种激励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偏差时,教师也不应姑息迁就,而应善意的批评指正,是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物质激励法 物质确实存在很强的刺激性。适当地在课堂激励评价中采用物质激励也是一种好方法。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的奖励一朵小红花,一颗糖和一个水果;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适时地奖给一个练习本之类的东西,的确能起到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但物质激励评价的方法一定要慎用,我们仍提倡精神奖励为主。有一次我们听一节低年级的课,教师不断的奖给学生小红花,还没进入新课,红花已送了一大半同学。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激励评价,这种为激励而激励的评价不值得效仿。 四.量化激励法 在几年的课堂激励评价中,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激励评价。具体做法是:将班上全部学生分成按性别搭配,成绩好坏搭配和学习能力搭配的6人为单
位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以小组织的姓名命名。课堂上开展组际间的学习和守纪竞赛。表现突出的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每组加50分,其他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同桌加20分,课堂作业得“优”的每人次加10分。每天的分数有副班长汇总后填入教室后面的<<课堂量化激励评价表>>中,一周一总分,总分最高的是本周的“红旗小组”。实践证明:此方法简便易行,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能是学生在相互监督管理中自觉上好课,学好知识。 课堂激励评价是对真情的唤醒,对言行的肯定,对精神的诱导.有效的课堂需要精彩的激励评价作支撑,愿我们的课堂评价能开出精彩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教师劝阻学生“上甲课,做乙事”也许是对的,但“没收学生的书”做法有些不当,还好没有撕毁掉,不然结局更麻烦!即使是上化学课,大家正津津有味时,也难免有时会有极个别学生在做其它科的作业,往往是因为多种原因学生没有按时完成该科作业,而交作业的时间快到,个别学生为了不被另外的老师批评,而“冒险”不被老师发现进行“地下活动”,在课堂上做这些作业。 我也曾发现过此类情况,处理方法通常有如下一些:第一种情况: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我从来不管他上课做什么事,因为我相信他有边听课边做作业的“一心多用”能力,事实上这类学生所做的习题可能远远不止是老师布置的。人的能力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确有“三心二意”本领。我们平常不也是有同时做几件事的时候么?这篇文章描述的情况大概属于这种类型,教师可能对学生学习心理还不够熟悉。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有的学生事先预习了课文,大概自以为学懂了老师讲的内容,上课时只需有选择地听老师讲解某些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他心里已有准备:什么时候听老师的,什么时候不听。我觉得学生这样做无可指责。为了证明学生是否属于这种情况,我总是以请他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侦探,如果他答对了,我便放心了。任由继续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果没有答出来,便开一句玩笑“作业是永远做不完的,洒脱些吧
Ⅱ 如何组织好小学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是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下面就如何进行课堂激励评价的问题谈四中方法。
一.情感激励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程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因此教师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洒向学生都是爱,洒向学生都是情。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显露出来,用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激励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
二.语言激励法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评价也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棒,棒,你真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开一个帽子工厂,每天上课都要带一些帽子去,看哪个学生适合戴哪顶帽子,就把哪一顶送给他,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同时我们认为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应算一种激励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偏差时,教师也不应姑息迁就,而应善意的批评指正,是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物质激励法 物质确实存在很强的刺激性。适当地在课堂激励评价中采用物质激励也是一种好方法。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的奖励一朵小红花,一颗糖和一个水果;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适时地奖给一个练习本之类的东西,的确能起到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但物质激励评价的方法一定要慎用,我们仍提倡精神奖励为主。有一次我们听一节低年级的课,教师不断的奖给学生小红花,还没进入新课,红花已送了一大半同学。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激励评价,这种为激励而激励的评价不值得效仿。 四.量化激励法 在几年的课堂激励评价中,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激励评价。具体做法是:将班上全部学生分成按性别搭配,成绩好坏搭配和学习能力搭配的6人为单
位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以小组织的姓名命名。课堂上开展组际间的学习和守纪竞赛。表现突出的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每组加50分,其他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同桌加20分,课堂作业得“优”的每人次加10分。每天的分数有副班长汇总后填入教室后面的<<课堂量化激励评价表>>中,一周一总分,总分最高的是本周的“红旗小组”。实践证明:此方法简便易行,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能是学生在相互监督管理中自觉上好课,学好知识。 课堂激励评价是对真情的唤醒,对言行的肯定,对精神的诱导.有效的课堂需要精彩的激励评价作支撑,愿我们的课堂评价能开出精彩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教师劝阻学生“上甲课,做乙事”也许是对的,但“没收学生的书”做法有些不当,还好没有撕毁掉,不然结局更麻烦!即使是上化学课,大家正津津有味时,也难免有时会有极个别学生在做其它科的作业,往往是因为多种原因学生没有按时完成该科作业,而交作业的时间快到,个别学生为了不被另外的老师批评,而“冒险”不被老师发现进行“地下活动”,在课堂上做这些作业。 我也曾发现过此类情况,处理方法通常有如下一些:第一种情况: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我从来不管他上课做什么事,因为我相信他有边听课边做作业的“一心多用”能力,事实上这类学生所做的习题可能远远不止是老师布置的。人的能力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确有“三心二意”本领。我们平常不也是有同时做几件事的时候么?这篇文章描述的情况大概属于这种类型,教师可能对学生学习心理还不够熟悉。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有的学生事先预习了课文,大概自以为学懂了老师讲的内容,上课时只需有选择地听老师讲解某些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他心里已有准备:什么时候听老师的,什么时候不听。我觉得学生这样做无可指责。为了证明学生是否属于这种情况,我总是以请他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侦探,如果他答对了,我便放心了。任由继续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果没有答出来,便开一句玩笑“作业是永远做不完的,洒脱些吧!” 他一定会收手的! 第三种情况:学生可能化学基础很不好,听不懂我的讲课,干脆做别事。这个责任当然主要由我来负!这其实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要立即调整教学难度,化难为易,使讲解通俗易懂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我从来不看教案讲课,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情来决定讲解的方式。这种教学技巧通常很有效,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放弃做别事。提问时注意多对基础不好的学生以启发性关照,他(她)总是以“不知道”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从来不轻易对他放弃,“试一试”,“勇敢点”,再加上师生“合作”,总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加上一句表扬的话,学生从此就不再放弃化学课了。课后主动问“问题”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上升。 第四种情况:个别学生因“经不住的诱惑”,可能趁上课老师不注意他时,偷偷地看那些“东西”,急于了解的故事情节,往往一看便着迷。等老师发现了他时,他却没有发现老师到了身旁!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学生迅速将那“东西”收藏起来了,我就瞪他一眼以示警告;如果学生没有收起那“东西”,我便若无其事、不作声地收进我的裤袋里,很少有学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丝毫也不影响整个
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下课或放学后,学生会自动来找我。主动承认错误的,作个“下不为例”的口头保证,便还他“东西”放行(他可是花高价租来的,赔不起哟!);也有不愿主动承认错误的,不要紧,放学后,我慢慢来跟他“磨”,不需要讲大道理,更不需要“骂”罚,最终他们都会痛哭悔改的。处理这类事件关键是“保密工作”要做好,才能“浪子回头”。如果闹大了,学生没有了脸面,往往“破罐破摔”,以后更加与你“对着干”。不气死你老师才怪!我已经成功地解决过多起这类问题了,这类学生家长往往有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使他的孩子彻底改变过去,总是来说:“孩子好喜欢你!”我心里好暗笑:因为他(她)在我这里哭过! 首先你一定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显出焦虑和束手无策感。这样孩子们会察觉到的。 其次就是要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听听他们的看法,也要注意观察,观察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教育和管理这些学生的。每天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看看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还没有办法解决?那就思考,应该怎么解决?实在想不明白也没有关系,因为用过你的教学活动的累积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的。(要注意积累每天的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日积月累,你会看到自己的进步的。) 第三就是要学习,可以网上学习,也可以买书籍学习。学什么?学别的老师是怎么管理课堂的。学习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堂管理心得,和他们处理问题学生的智慧方法。 只要你肯努力钻研,我相信你能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的。
Ⅲ 小学课任教师课堂上是如何组织教学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的相关的心专里效应,产生或亲属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效果.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眼睛会说话”,他们善于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
Ⅳ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学生一切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一年级学生,他们小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同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等等,针对他们的这些特性,下面我将从课堂组织、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倾听和评价这五方面入手,探索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堂组织,让课堂充满激情
组织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还和老师组织课堂纪律的好坏有关。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堂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学生喜欢比赛,表现欲强,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男女同学比赛,小组比赛和大组比赛,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一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我经常换着形式比,有时进行爬山比赛,看看谁最快爬到山顶;有时进行摘果游戏,看看谁摘的果子最多;有时进行互吃苹果比赛,谁表现好就可以吃对方的苹果一口,直到把对方的苹果吃完算赢等等,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比赛中充满激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很难在一节课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设计了一些整顿纪律的儿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拍拍肩,(双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双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课堂上有人讲话,我就会说:小鸟小鸟在哪里?学生:小鸟小鸟 飞走了。(双手做飞的动作)如果有人做小动作,我就会说:小猴小猴在哪里?学生:小猴小猴溜走了。(双手做溜走的动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效组织课堂,使课堂充满激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他们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子,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会工夫就摘了2个桃子,你们看,他吃了几个?(1个)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2个桃子,吃了1个,还剩1个:2-1=1)。可是,他吃了1个桃子后觉得不够饱,于是,他又吃了一个。你们看,现在还有几个?(0)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1个桃子,吃了1个,就没有:1-1=0)你能说说0表示什么吗?(什么都没有)这样设计,把原本生硬的数字变成学生喜欢的故事,吸引他们到故事中,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乐学、易学。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我在教学“5的认识”时,设计“抢凳子”这个游戏: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10的组成”后,我把10的组成的数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1 9 1 9 ,好朋友; 2 8 2 8,手拉手;3 7 3 7,真亲密;4 6 4 6,一起走;5 5,凑成一双手。这样,学生在形象易懂的儿歌中很容易记住10的组成。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 “10的认识”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声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比如我在教学“9的组成”时,我让学生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并与同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把9的组成这一抽象内容变成具体的操作,从而很轻松、容易的掌握9的组成。
三、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学“10的认识和组成”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物森林里举行“保龄球大赛”,邀请了8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打中几个保龄球?没打中几个?学生可以动手画画,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再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参加比赛,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Ⅳ 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组织形式,就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运用一定的回协调机制等来组织而形答成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模式。例如有:
(一)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一整套的、系统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直至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课堂学习两位数乘法(例题:17×32)是,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7×30?③再算什么?两个结果怎样相加?④怎样用竖式相加?为什么这样对?找到什么规律?
(二)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的一个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索、思考与发现的系统,来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且这个系统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循环式的回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间构成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而“情景②”与“情景③”又构成了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如此往复不断地通过尝试、比较、修正,来逼近问题目标。
Ⅵ 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2、班级授课
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
3、导生制
教师选年龄大些、成绩好些的学生为“导生”,先给他们讲授教材,再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它并未持续很久。
4、分组教学
为了适应儿童的学习程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班级上课制实行改良或改革的实践。属于改良班级上课制的是分组教学。
5、开放教学
它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要,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 不拘传统教学的结构,没有固定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室,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儿童聚集在一起,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各种学习活动。开放教学依据的是资产阶级“进步教育”的理论。
Ⅶ 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进行练习,怎样才是达到了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练习的效果。
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教师应当使练习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
4.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练习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练习量。此外,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的练习效果更好,将某种练习分成时间较短的几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为科学。
5.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以便纠正错误和巩固成绩。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要防止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将口头的与书面的、记忆的与操作的、课内的与课外的……等不同方式结合使用。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七)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方法
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
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
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
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5、示范指导
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练习,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数学概念、算理、法则、公式等各类基础知识的学法研究也属于这个范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数学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会想”也就是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在思维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强化求同、求异思维对比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思维活动,所以教学要创设间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在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3.教给学生解决间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解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逐步把握对应、假设、转化、化归、集合等数学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将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是养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关键一环。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一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先自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课堂上带着间题听课。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看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而我们应指导学生重点看过程。
二是课堂上看书。一般是新课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有时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是课后阅读课本。其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长或难记忆的概念,则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另外,课后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钓知识。5.让学生学会操作方法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算理、公式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对照、比较、分析、概括而获取的。当然,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正确、科学、有序、合理的操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操作要有很强的目的性,操作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的,不是单纯为操作而操作。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操作这一外化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不断形成和扩展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6.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难、敢于提问的好习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哪怕提出的问题不尽合理,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教师也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鼓励他们多思、多问,保护他们好问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得到解决,会极大促进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问。问题一般在这样几个环节寻找:一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_
二是在知识的“怎么样”上找;
三是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
四是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找;
五是在知识的作用方面找等等。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处处都可能存在问题,只要广大小学生不断产生疑问,不断解决疑问,积极动脑思考,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既生动活泼又积极主动的,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是最好的。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发问,要鼓励他们张开嘴巴,勇敢地发问。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提高。7;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总结学习过程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联系的教学,即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有利于学生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总结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发现规律,进而自觉地运用规律探索新知,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增强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动力。8.教会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数学交流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以游戏、阅读等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教会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听”数学、“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思考“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对象,只有多交流、多讨论,才能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迅速发展。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法指导应把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放在首位,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掌握的方法去主动获取新知乃至去创造新知。因此,教师在学法指导时,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吸取、借鉴、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2.渗透性原则。数学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因此,教师应将学法指导寓于教学方法之中,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二者同步进行。
3.差异性原则。学生的数学基础、个性特征乃至学生情况等多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4.操作性原则。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教师提出的学习指导要求要具体明确,具有一定的操作J性。大凡学习指导要求太繁、过简或笼统含糊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5.整体性原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了发挥学习指导的整体效应,各个学科应从不同的角度、侧面,不同的层次、渠道全面进行学习指导渗透。如各个学科应“以学定教”,通过导人—新授—练习—小结—作业等渗透习方法,通过讲授—提问—板书—答疑等提示、点拨、总结学习方法。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
1.讲授指导。讲授指导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直接地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照法去实践。
2.渗透指导。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传授知识中指导方法,随时渗透。让学生既知道学习结果,又掌握学习过程,既懂学习步骤,又会学习技巧。
3.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学法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有些学法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去效仿。
4.提示指导。这种指导方法要求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适当点拨、提示,学生便能抓住要点,迎刃而解。即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掌握方法。
5.交流指导。此指导就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之目的。这种方法有很多好处,首先通过总结与交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总结与交流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学习方法;再者通过总结交流,更容易推广他们的经验。
6.归纳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许多学习方法,但可能是不太系统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的学法得到巩固。我们认为,数学学法的研究要与数学的教学研究有机结合,教法的研究有助于学法的研究,学法的研究能促进教法的研究。研究任何一种数学教学都必须与学法研究紧密联系,同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法”为主导、“学法”为主体的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变教为学,着眼点是以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进程、知识的发生过程来设计教学。
Ⅷ 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组织形式,就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运用一定的协调机制等来组织而形成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模式。例如有:
(一)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一整套的、系统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直至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课堂学习两位数乘法(例题:17×32)是,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7×30?③再算什么?两个结果怎样相加?④怎样用竖式相加?为什么这样对?找到什么规律?
(二)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的一个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索、思考与发现的系统,来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且这个系统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循环式的回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间构成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而“情景②”与“情景③”又构成了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如此往复不断地通过尝试、比较、修正,来逼近问题目标。
Ⅸ 小学课堂有哪些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容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Ⅹ 小学课任教师课堂上是如何组织教学的
小学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这里介绍几种最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小学老师共勉。
一、目光吸引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的相关的心里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效果。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眼睛会说话”,他们善于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
二、情感交融法
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传递信息,表路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时时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出自己的反应。为了通过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具体来看,一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二要充满自信,对学生充满爱和希望,使学生爱受到鼓舞和激励;三要亲切、温和,并讲究分寸,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的共鸣,情的交融。
三、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组织教学的积极手段。小学生不可能40分钟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注意,我们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认识第几》时,
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先让学生准备好,我说“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地站起来。再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我我
总之,组织教学法的方法多种多样的,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因势利导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