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里能找到美国小学生上课的视频。。最好是连续的,,几个学期的。不要片段
土豆上有“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录” 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能看到
希望能帮助到你。
② 美国中小学教师怎样上课的 详细
美国中小学教师这样上课 ------- 杨志成先生亲身经历 杨志成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截取了他们教师上课的侧影,从中可见美国教育的特色。 美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得非常精细,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从出版社拿到的教材一般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辅助材料等。其中,教师用书编写得非常详细、全面,几乎包括了学生用书的全部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同时还有大量的篇幅用来指导教师如何上课。 和我一起学习的一位同学曾经闹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 他在参观一所小学时对校长说:“能否给我一套你们学校的英语教材以便我进一步了解美国课程的情况。”当时校长很为难,没有马上回答。那位同学觉得这校长挺小气的,几本教材还舍不得。可是过了两个星期,那校长突然打来电话说:“教材给你搞到了,马上送去。”结果来的是一个货运卡车,一共 10 大箱教材——从出版社直接运来的。里面不仅有学生和教师用书,还有听力磁带、光盘和图片等。 这时,我的同学才知道为什么那位校长当时没有马上答应。原来对于美国教师而言,一套教材意味着所有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助资料。这是价值上千美元的财产呀!没准儿经过学区董事会决议才能定呢。 正是由于美国教材的编写非常丰富、全面、细致,教师拿到教材后只需整体规划课程的安排,考虑如何将丰富的资料用于教学,参考教师用书实施每一节课就可以了。 但也有学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中并不完全按教师用书实施,在确保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他们将自己的课程整合成综合性课程,如:以主题性课程实施,以学科交叉性课程实施等。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又称备课。由于美国中小学教材的教师用书已经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针对每节课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备课中就可以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思考教学计划的整体性和教学计划的科学性。 美国教师备课的过程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选择课题、明确目标、设计活动。 在这里面,设计活动是美国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非常注重的环节。他们往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幽默故事、辩论等。活动实施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介绍、技术指导、特殊学生活动、资料和材料的选择、评价方法、结束活动。 除了这些,美国教师也非常注重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教学技巧。课堂开始的导言是课程实施的技巧之一。美国教师一般认为好的开始可以这样进行:讲故事,提问引导性问题,展示图片,角色扮演,讨论一个线索,做一个猜谜性的游戏等。此外,教师在备课中还要考虑怎样结束课程,怎样评价学生的收获等技巧。 美国的小学一般为固定班级教室上课,教师在教室办公,包班上课,独立安排学生一天的学习活动。这方面基本上和中国的小学相同。中学则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学教师一般固定在一个教室办公,学生流动走课。学生上课用书等都在固定的教室中,因此学生上课不必带书。在课堂的组织上非常灵活,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迁移,强调课程的整合性。 虽然美国教师上课有很强的公开性,其他教师、领导甚至家长都可以随时听课。我们去参观学校时也是可以随时进入学校的任何一个教室听课,并参加教学活动的。但是,一般美国的校长和其他教师不轻易评价教师的课程,以体现尊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所以,美国教师在课程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自主性、权威性和灵活性。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特点。这样的条件一方面可以约束教师授课要根据大纲,依据教材,接受公众监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充分依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运用教材,设计别具特色的课程。 因此,美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活跃。他们会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程。 建立一个活跃的开端很重要。教师在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以及每一堂课的开始都注意主动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用笑容、幽默或食品吸引学生。无论对多大的学生美国教师都是这样欢快地建立一个活跃的开始。如有的教师给我们研究生上课时,每次课前都给每个学生发一块糖,调节课堂的气氛。 另外,注意重复学生的回答,也是美国教师常用的和学生主动合作的技巧。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使学生有一种愿意参与的感觉。教师活跃而认真地听学生的表达,也是一种主动和学生合作的做法。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考和智力创作的尊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激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③ 美国小学课堂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不可以。
在小学阶段 ,美国小学生言行得到规范、严格、有计划的训练,将为他们长大后良好的言行打下很好的基础。因此,美国小学从学生进入校门的一刻起就一直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没有中国学校的课间休息的概念,学生基本上没有互相打闹、喧哗捣蛋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了由学生相互打闹引起的大小意外事故。
④ 中国课堂和美国课堂有什么不同特点
美课堂教育的显著特点与中国课堂教育比较如下:
1. 课堂教育的总体印象:兴趣、形散而神不散与任务、纪律、整齐划一
美国中小学课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上课好似在开讨论会,学生经常分组参与活动,发言积极,课堂上时常欢声笑语。然而,看似散乱的课堂教学,其实却是“形散而神不散”。
课堂上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不断有人在提问题,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老师或同学回应。讨论中,学生可随时接住同伴的话题继续进行,老师在旁边观察指导。讲课时,学生若有问题随时举手提问,老师及时回答。学生按兴趣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在他们看来学习是很有趣的事情。
教室四周的墙面上看上去“很乱”,贴满了各种资料,诸如课表、教学用的贴图、图画、操作规则、重要知识提示、学习方法、充满哲理的标语、名人名言、公式、概念等等。教室里还放着学生小组活动的手工作品等。教室是全方位、立体的"装饰布置",就连教室门内外及黑板都不放过。每个学生的单人照片、名字、集体照以及教师和其家人的照片都贴在了墙或门的某些位置上。
中国中小学课堂常常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端端正正地坐在非常拥挤的教室里听讲,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要抄写大量笔记,课堂有严格的纪律。教室墙壁基本上是光秃秃的,教室整洁干净。开设的课程全是必修课。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项艰巨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2.不同特色的教室: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
采用小班授课是美国课堂的一大特色。每个班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25个左右甚至20人以上的班就算是“大班”了。美国的教室看起来就像中国的实验室(Lab)与讲习室(Classroom for lecture)的综合。紧靠教室墙都摆放有连在一起的很宽的实验台,实验台上放置着常用教具和一些基本仪器。墙上一般还设置有用于放置书籍、资料等的壁橱,里面放满了供学生课堂活动用的道具。教室中心摆放着课桌和椅子,桌椅以组为单位摆放在一起,不分先后。教室都装备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若让美国人看中国的基础教育课堂,所有课堂都属"超大班"。桌椅摆放整齐,桌间距很小。除专用的教室外,一般不在教室内摆放实验仪器和教学用具,教室纯粹是为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用的。除重点中学和城市的一些学校外,其他学校的教室里很少见到配备齐全或利用率高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很难想象,这种教室能培养出众多动手与创新能力都很强的创新人才来。
3.学生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
美国教育注重学生在课堂内(On-class)协作学习的同时,还强调学生在课堂外(off-class)的合作学习。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提倡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小组(Group)和团队(Team)集体的力量,发挥团队的作用。注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提倡在协作中提高自己。例如,师范生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练习经常为2-4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布置的许多作业非得几个人共同协作完成不可。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提倡分享(Share)别人好的想法和建议(Good idea)。注重交流和沟通,重视别人的不同意见。重视他人从不同渠道获得来的知识和信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同伴和同行的工作善于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学习经常为主动的、自主的学习。
中国的教育过分重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课外的所谓“非正式学习场合”的实践学习。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独立学习、自学,独立完成作业。同伴间学习相互保守,机械记忆多于动手和理解,学习常为被动学习。
4.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若悬河与不善言谈
美国教育一惯都很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书面表达(如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和行为表达(如表演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有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和交流课。课堂上经常可见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便于学生讨论交流,课堂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类似开圆桌会议的形式,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随时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实验结果或手工作品一般都需要通过口头表达展示给大家。因而他们所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流畅、滔滔不绝、动作自然大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培养模式,常常忽视对学生各种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唱独角戏。交流讨论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老师担心课堂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出错时被其他同学嘲笑。
5.学生的学习时间:半天学习与全天学习
美国中小学一般早上8:30开始上课,每节课45-55分钟不等,课间休息5-10分钟。中午吃饭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没有午休时间。下午3:00中学生放学离开校园。学生没有大量的作业。布置的课外作业多是与同学的小组活动或社会实践。学生日常学习很少在晚上加班加点。星期六、星期日以及节假日学生从不补课。因而,美国学生很少戴眼镜。
中国的中小学生通常每天在校时间至少8-9个小时,回家有大量的各科家庭作业得作,许多学生常常要作作业到晚上11:00以后。若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到午夜很常见。如果算上节假日补课,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可达12个小时。
6.学生的课外活动:技能训练与理论强化
在美国,人们将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分得很开。课堂外、节假日常可见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参与群体性社会实践。这些活动大多以锻炼技能和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夏令营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学生假日活动方式。学生的课余活动多以集体性和实践性强的项目为主。美国人很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主张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品质。
中国的夏令营班基本上都是为学生知识积累和理论强化开设的,其最终目标就是为各种考试作准备。这种夏令营班通常包括奥数班、作文班、英语班、书画班以及各种形式的提高班、强化班。办夏令营班永远是以挣钱为目的。
7.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在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校用A, B, C, D, E计分制计分,不给学生排名次,通常不将学生的成绩当众公布。重视对每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在小组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平时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同行评价)能及时进行反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不断提高。学生平时的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一般都较高,尤其是在实践性较强的某些课程中,平时成绩所占权重更高。例如,在大学校园师范生的教学法课中,平时分占75%,期末成绩仅占25%,有的老师甚至不进行期末考试。在笔者曾访问过的一个中学某门课的期末考试中,老师竟然允许学生各自带一张提前准备好的“夹带”进教室。
在中国,学校通常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
8.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导演-演员型与演员-观众型
在美国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像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通常老师已经把上课的主要内容与安排通过各种方式公布给学生,学生一般在课前已预习过当天上课的内容,因而知道老师上课要开展哪些活动,需要提前准备哪些东西。上课时,老师只需要强调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条件及注意事项,然后课堂按既定的计划进行,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个人创造性,充分利用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力争既快又好地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活动,分发资料,解释规则,回答问题,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好记录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等等。课堂上老师是主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其作用像导演。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像演员在领会导演意图后,创造性的完成某个演出动作和内容一样,有时,学生的作用更像合作导演。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永远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当然,服务必须是优质的。
在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在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内容、怎么讲,讲多少,学生通常只有在课堂上才知道。教与学互动性差,学生总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缺乏自主性。老师像演员,学生像遵守纪律的传统的听众、观众一样,不喜欢与演员互动。
9.教师的课堂用语:鼓励、肯定与命令、埋怨
在美国课堂教育中,所讨论问题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老师希望同学各抒己见。在课堂上,老师习惯用大量鼓励、表扬及肯定的言语与语气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小组工作和表现。其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交流表达,形成宽松的课堂气氛。例如
对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时,其肯定用语通常为:Good!Exactly!Definitely! Absolutely! Correctly! Excellent! Yes! You are right!I think so! I agree! Yeah!对学生提出比较新颖的问题或见解时,教师常用的表扬语为:Good question! Good idea! Interesting! Cool!当学生精彩地完成工作时,教师常用语如:Well done! Good job! Excellent! Wonderful! Terrific! Cool!当学生提出好建议时,教师常用语如:Good idea! Sure! Great! Sounds good! Sounds great! Prefect!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常用语如:Good job! Thank you! Give a big hand!学生回答不全面或对某个问题的回答绝对化时,老师喜欢说:It depends! In my opinion, I don't think...
在中国的课堂上,老师喜欢将所给问题的答案设置为唯一的,用的最多的是命令语和批评语。
10.科学教师授课的门数:一人几科与一人一科
在美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里,许多老师在一学期内可同时讲授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不要以为美国缺少教师,关键是许多教师有能力和精力同时讲授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特别是科学课,学生从上小学开始直到大学二年级结束才分专业。小学到高中的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等都被称为科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学科界限。在美国的大学里,有专门的课程讲述各学科之间的科学,这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在中国的学校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同学科的课程一般由不同学科毕业的专业老师来上。一个老师通常一学期给同一年级的几个平行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对涉及到非本专业的知识一般不讲。学科本位主义思想严重,都强调自己所讲授的学科课程很重要。这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学生回家不得不应付大量来自不同学科的作业,学生跟本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余地。
中国高考中的“3+X”考试模式,其中的“X”,原本就是想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三科(物、化、生或者史、地、政)知识内容放在同一试卷考试,称为“综合卷”。但实际执行时,是将三科内容分开放置在同一试卷内考,根本不是真正的“综合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大量会出综合题、会评阅综合卷的教师队伍、缺乏会作综合题的学生!传统教育体制导致了教师与学生知识面狭窄。
11.教科书及教学资料:公有教材与个人资料
在美国,公立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全部免费。
走进这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的教科书和教学资料摆放在教室四周的台子上。教材都有统一编号,但没有学生的名字。这是政府为学生购买的教科书和资料。上课时学生可以使用,但不能在上面涂抹写画,用完后自觉放回。学生一般不把教材带回家,若确实需要,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可以带回家,但课前须按时归还。
在美国高校,由于教材不免费,且教材都相当昂贵,学生通常从学校的旧书商店里买旧教材使用,学期结束后一般都将教材又卖回旧书商店,供其他学生再次购买使用,这为经济紧张的学生们节约了不少资金。
在中国,教材是学生掏钱买的,学生每一学期都得买大量教材和教学辅导书。一旦到了学期结束,就会束之高阁或被扔掉。有些资料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来得及看就扔掉了。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中美课堂教育的不同理念和方式,最终导致了各自培养出的人才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美国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分类培养,注重动手和技能训练,而中国喜欢把学生都按培养科学家的模式来统一培养,注重基础知识积累而轻视实际技能训练。这样,美国培养出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中国培养出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美国的人才知识面广,技能熟练,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创造思维与能力,且很有个性,其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接得比较好,而中国的人才普遍表现为在某一领域内知识积累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对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不深,适应变化的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缺乏个性,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这正是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拥有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当前适时提出推行素质教育,并将素质教育作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为此,新课程改革应切实重视和加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新模式的改革。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人们的答复肯定会是孩子考上好大学。从这一点看,群众目前的目光就集中在孩子的“高考”上。由于高考与招生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这就客观上支持了目前的"应试教育"。因而,这使得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新课改实行过程中发生了很大抵触,这也正是新课改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所在,也是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面对新课改出现的主要困惑。
对国家而言,如何能将素质教育与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起来;对学校而言,如何能将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结合起来;对高校而言,如何能将素质教育与高校的招生结合起来,等等,这些将是留给广大教育者们仔细研究并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隆尼克的学生康托尔年轻时创立了集合论,在数学基础研究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但这个成就却遭到了他的老师克隆尼克的反对,他一面极力否定康托尔的研究成果,一面对康托尔进行诬陷和攻击,说他得了数学疯病,这种诬陷和攻击长达十年,致使康托尔受不了长期的非难和打击而精神失常。从此,作为教师的克隆尼克永远被钉在了教育学发展的耻辱柱上,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最劣质教师的代表。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名师”,他们拯救或是毁灭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海姆基诺特博士说的:“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景,我个人的气氛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姆基诺特博士的话,高度概括了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决定性作用,教师既可以成为毁灭学生的超级专业杀手,也可以成为拯救和塑造学生的天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自然规律,万不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固守自己的名誉而毁灭学生,不能有意无意地去制造一些没必要的伤害或悲剧。尤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各方面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学生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教师不再是权威。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和心灵深处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成长的朋友,学习和进步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去学习、去创新、去超越,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有能力成为学生卓越的引导者,有能力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学生的单纯幼稚,欣赏学生的差异,欣赏学生富于幻想、别出心裁的创新。教师应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充分享受“教学相长”的乐趣。
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使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发展,使人最大限度地摆脱来自外界的束缚和威胁,保持人自然、纯真的天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的文明和强大的物质世界越来越成为人类自己生存的强大异己力量,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被异化的危机。因此,保持人自然、纯真的天性,保护、发展人真善美的本性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的职责也就是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呵护与安顿、和谐与提升,使人的生命富于活力和创造力,使其挺立、自由。那么,要实现教育的这个目标,要真正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从人格品德方面来说,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懂得人性,并能准确把握人,才能塑造出灵魂健康、人格健全、富有灵性和创造力,适合时代、社会、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
另外,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是人具有优秀人文素养的情感基础。而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通过优秀的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人性的理解、把握和开掘则与教师的人格和自身的人文素质息息相关。教师要把知识中蕴含的丰富优秀的人文信息,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要进行挖掘,甚至拓展延伸,然后艺术地传递给学生,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智慧,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优秀的个性,健康、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正确、深刻的理解并把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文性,把握蕴含于文化知识中的塑造优秀人格品质的因素,在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完善自己健全人格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发现美、懂得爱,要求教师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而学习是塑造人格美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智慧和人格美的层次,以达到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教师不得不对科学文化知识作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
⑤ 美国小学生怎么上课
各国情况不一样:
英国公立中小学生一般是上午9时左右到校,15点30分左右离校。高年级和低年级稍有差别,但相差在半小时之内。比如最高年级上午8时45分到校,最低年级9时15分到校;有一条是统一规定的,所有中小学必须在17时前净园。同时国家还明文规定儿童每天学习不得超过6小时。
另外,英国的教师资源长期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很多是从北爱尔兰等远地而来,他们每天上完课还要回家,因此学校必须早放学,才可以使这些教师从容赶路。而且,他们的工资是按课时计算的,通常学校不允许随便加班。
美国小学生每天8时45分到校,15时15分离校。除了中午有一个小时午餐,上午的课都不分明确的课时,也就是没有45分钟一节课的制度。老师会调换上课内容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如学生要上厕所,可随时举手示意,获准后即可前往方便。没有统一的“方便”时间。中学生也是早上8时45分上学,15时15分放学。他们每天的课是1.5小时一节的课三节,1小时的课一节,总共是5.5小时的课。中午有一小时吃饭时间。
阿根廷公立学校(中小学一般合校)都是二部制,即分上午和下午班。上午班8时到12时上课,下午班13时到17时上课,都是4小时。学生大部分就近入学,家远的有学生车接送。私立学校是全日制,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汽车塞满大街。
墨西哥中小学生都是8时上课,14时放学。上午10时30分是加餐时间,公立学校由政府免费提供牛奶和小点心,私立学校则由学生自带。另外,公立学校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每节课40分钟,一天共6节课。私立学校有校车专门接送孩子。公立学校离家远的学生家长接送。
委内瑞拉公立小学因校舍紧张,分上下午班上学。上午班早上7时上课,11时下课,学习4个小时,下午在家自学。下午班13时上课,17时下课。上午和下午两次下课时学校都供应点心,学生吃完后回家。少部分学生由家长接送,多数学生乘桔红色的校车往返学校。
巴基斯坦学校8时上课,13时放学,下午就没有课了。作业几乎没有。家境好一点的都用车接送孩子,但开车的多是家里的司机。条件不好的家庭就让孩子坐校车上下学。
德国小学生早上8时开始上课,每天低年级只上4小时课,高年级最多上6小时,最迟13时20分放学。德国的学生一直教育学生要独立,要求学生自己上学,但许多妈妈还是自愿送孩子到校。
罗马尼亚小学生每天8时整到校,一般有家长送。他们每天只上4节课,每节50分钟。通常每个班有30名学生。
⑥ 美国小学+journeys是怎么回事
一、 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
三、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四、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五、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时间: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
九、教材: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
十、课外生活: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⑦ 美国小学生上课时是不是人每节课都换教室
他们是走班制,就是按照课表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而不是像中国这样固定一些班级,然后每节课让老师来上课。
⑧ 美国小学生会很开放吗
如此开放的美国中小学生教育,看完是真受教了!
过年期间,偶遇定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年的老同学,酒足饭饱后,聊了很多这些年他在美国的生活种种,他说感触最深的就是美国中小学生教育,他列举了几个方面,听完后我也被震撼了,从来没想过中美大国之间的距离虽然正不断缩短,但两国的教育认知和开放性竟然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小编在此简单做了下整理,分享给各位,希望对计划去美国读书的孩子们有所帮助。
【学习兴趣】对于美国中小学生来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会过多参与学生在学习上的选择,学校倡导学生自主,想学什么自己看着办,只要你够主动够积极,自己为自己负责,你高兴就好。
【教育目的】美国特别重视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培养,从多个层面和维度去培养孩子创造思性维,创新能力,美国小学生操作能力和其他能动性都超强,甚至有时候会让家长都感到吃惊
【学生课堂】美国的中小学生课堂多以实践课为主,通过亲历实践让孩子们得到启发,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去发表意见,表达自我,错了没关系,只要是你自己的主张就好。
【师生关系】老师在学生面前无权威,更多是一个学生的授业解惑者,师生间更像是好朋友,课堂上针对论点可以激烈讨论,甚至争吵,但课下可以无话不谈成为好朋友。
【考试目的】美国中学生考试全部实行开卷考试,从发放考卷到交卷一般皆为一周时间。考试的目的意在让学生通过测试发现自身哪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提升综合能力
【班级人数】在美国,全班人数不得超过30人,只要超过1个人就属于学校违反法律,任何学生或者家长都可匿名起诉学校,起诉人还可获得国家不凡的奖励,而学校则需承担巨额罚款。
【全年课时】美国中小学生全年课时总长在1000个小时左右,每天3-4个小时上课时间,并且几乎没有任何课外作业,学校更提倡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
【成绩隐私】美国中小学生考试成绩是属于学生的隐私范畴,未经同意不可公开,更不允许学校当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只能单独会见学生或家长,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尊和隐私权。
【教材简单】美国中小学生教材浅俗易懂,没有太深奥的理论,课题要求也相当宽松,教材只是为了更好地延伸课下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而学校配置的更多是生活实践课程。
【学校生活】在美国,学生走进校门即意味着将更多更频繁地开始社会活动,所有活动由学生自发而成,经费全部需要自筹,很多经费都是学生通过做义工所得,在他们的认知里,学习就等同于生活。
⑨ 美国的学生早上什么时候上课
小学生每天8点45分到校,15点15分离校。除了中午有一小时午餐(lunch)时间,上下午的课都没有明确的课时,也就是说没有45分钟一节课的制度。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要上厕所,可随时举手示意,获准后方可出去,没有统一的“方便”时间。中学生也是8点45分到校,15点15分放学。他们每天的课是1.5小时的课三节,1小时的课一节,总共是5.5小时的课。中午有一小时的吃饭时间。
高中生(2008-2009):
日常上课时间表:7:37-8:29 Period 1 A G F E D C B
8:34-8:48 Advisory
8:51-9:45 Period 2 B A G F E D C
9:50-10:42 Period3 C B A G F E D
10:47-12:15Period4 (&午餐)DCBAGFE
12:20-1:12Period 5 E D C B A G F
1:17-2:09 Period 6 F E D C B A G
LUNCH SCHEDULE:
(吃饭制度表)
First Lunch Second Lunch
Lunch: 10:47–11:09
Class: 10:47-11:09
Class: 11:12-12:15 Lunch: 11:09-11:31
Class: 11:34-12:15
Third Lunch Fourth Lunch
Class: 10:47-11:31
Class: 10:47-11:53
Lunch: 11:31-11:53 Lunch: 11:53-12:15
Class: 11:56-12:15
During the Lunch Period bells will ring to dismiss students from class to second lunch at 11:21, to third lunch at 11:43, and to fourth lunch at 12:05.
(在午餐时间时铃声响起,将在上课的学生遣散去吃午餐,第二次午餐在11:21,第三次在11:43,第四次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