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到课前精细准备,课上灵活多变,课后认真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美术课前准备除了常规的精心备课外,由于学生所需学习用品较多,教师要有计划地预先布置和准备,有时会包括许多方面。如教学六年级《我的成长记录》一课,为了在课上共同追忆曾经经历的情景,帮助学生搜寻创作题材,课前收集了六年来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照片。为营造特殊的课堂氛围,而收集许多相关的歌曲,如《毕业歌》、《期待再相逢》等等。在准备诸如《追寻文明的足迹》、《探访自然的奇观》等课时,带领学生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文明状况;在准备《绣在服装上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服饰文化等。
其次,“活而实”的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专注、用心,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我的课堂我做主,引导学生自我感受和体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等,是教学一贯追求的目标,也是需持之以恒的做法。
陶 行 知 说 : “ 处 处 是 创 造 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如在教学《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用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串联其中,从国王征集城堡的设计图稿开始,到欣赏设计师的作品,再到自己为国王设计城堡,最后到国王为童话王国评选城堡设计方案效果图。整个过程都是用讲故事的语言过渡、连接,学生在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油画棒刮画的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等环节自主探索、研究,并分析、总结出油画棒刮画的基本方法。结果,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既分工,又合作,很快便掌握了这些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设计茶具》一课时,先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情景:精美的茶具、优雅的装扮、娴熟的冲泡技术、优美的古筝音乐等。通过这些富有传统韵味的实物展示和表演,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又如在教学《笔的世界》一课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千姿百态、创意独特的笔,让学生欣赏,为学生打开创造思路。在教学《漂亮的服饰》一课时,让学生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通过自我评价、相互欣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学习,引导孩子们用脚感觉一下鹅卵石小道的表面,摸一摸树皮,感受一下表面的粗糙,逐渐感受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找一找学过的冷色、暖色,在身边的事物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心观察,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只有用心思考,才能找到好的方法。美术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去落实。无论在教学的探索创新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进而获得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最后,课后反思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升华。有人说:“成功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反思性的人。”课后的反思要做到细而勤。细,就是要对课上的每个环节做认真仔细的反思,要对课前的准备,教师、学生的情况,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方方面面都要用心反思,做好记录。勤,就是及时,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做到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总之,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是主战场,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留意点点滴滴,从课前到课后,从教师到学生,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到每个不起眼的步骤,都需要用心思考。
② 如何打造美术高效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术更是一种艺术。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是一种 “填鸭式”的。让学生进行很死板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我发现、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好多都只剩下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了,再就是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作业完成这两个环节了。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都在进行探索,出现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课堂。更多的课堂多了情境的创设,更多的课堂多了体验活动的设计、更多的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体现。这样在教师的尽心尽力的准备下,才会使教师对堂课的研究更深入,才能使课堂的环节清晰、明了、顺畅。一堂好课不是看学生有多热闹,而是看学生是否学到了东西,是否通过美术相关的活动得到体验的快乐,感受到了美的真谛!我们可以这样去尝试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游戏中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下去的动力,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而且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课堂教学的新鲜性和趣味性,让他们更加喜欢上美术课。二、学会从比较中发现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美术教学中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对物体性能及特征的体验、对作品的塑造体验。按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审美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体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总之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
③ 如何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 李燕
内容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小学美术课要进行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有效的教学之后,小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而充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有效课堂教学 正文: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别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是好课?如何去上好美术课?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内容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新课改后的《美术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写生教学,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合认知特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热情,并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地区学生的素质差异,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备好每一节课,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美术老师眼里只有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没有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导致教学活动琐碎,训练目标不明等等,种种原因导致我们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问题。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那就先要备好每一节课,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其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教学中,一要,根据学生实际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实地为学生打基础。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要,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效率心的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高效、持久的课堂教学效益,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所谓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最大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最大收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最大效益。高效教学不一定是教师认真负责程度的具体体现,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美术教研员回顾和观察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以来的种种情景,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高效应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学生个性角度出发,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应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融会,美术教育之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其学科的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由于美术所具有的形象、情感与审美等特征,它更多从个性的角度来关心身边的“小事”
,反映我们生活周围构成的种种现象、形式。
概括起来,美术学科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用美术形式有效地传承文化;2.
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全;5.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从教育的门类上来看,其呈现价值体现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普通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语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从学科的本位价值取向来看,一是美术技法论——强调技法与社会职业目标(如画家的)相关性;二是学科中心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科学理发主要思想的传统性。从教学科目来看,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即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把视觉艺术的有关内容加以选择、组织和排列,使之能有效地适合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阶段程度,形成同艺术的某一门类相对应的学科。美术学科的性质和体系与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互补性和综合性,说明了美术在人文精神的整体情景下,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的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的现象,提升着我们情感活动的个性、智慧与技术的品质意识。在它的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人的情感、开发着我们视觉思维的创造潜能、关注人的和谐快乐。其认识论与方法论决定了它的先进方式是在客观基础上强调主观的陈述性——着重于表现性的过程、评价性的感受。虽然它的理论命题不能与社会现实向背,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现实的印证。过去,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么把美术课当做一个“搭头”
,忽视它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么把美术课看得过分学科化,过分地强调其学习的规律性、技巧性和完整性。由于对美术本体文化价值和学生学习需要的认识偏颇,造成了教学缺乏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诚然,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其过程是轻松、愉悦的。对美术教育弃之不用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生产形态”
,都是不当的。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认为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例证一。想必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公开课的课堂上,小学生们被要求身正形定,不要“乱说乱动”,“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喊声在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上振动着。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图画纸发给学生——每一张作业纸上都预先由老师画好了完全一样的图形,然后,在老师统一的规定和指导下,学生们画着同样的东西。一节课下来,统一变成了同一。在此时,且不说谁能有点“创新”的愿望,即使有,也是自讨没趣……好像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教学才有了保证,教育才能够达到目标。我曾问过许多老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他们的回答大都是:“这才符合要求”
。我们不讨论上述情景对不对的问题,只是此情此景让人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对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的一种伤害——这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个性培养呢?我们对教学问题用一种“过来人”的标准和模式去规定,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生命空间中,讲那些过时的知识和貌似科学的废话,不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可笑的是还总以为自己是非常负责任的!经验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经验不等于教育和教师的全部,在一定的情境下,经验使我们忽视对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探究,缺乏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里实现一种文化取向的自觉性,严重妨碍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原本意义。美术学科本身就是人文性学科,讲求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创造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即使教师再认真、再敬业,其教学效果也是无效的。
让学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并且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美术教学形成高效。
例证二。有一位青年教师,为了体现他“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成果”,作了一节三年级美术研讨课《恐龙世界》。课程伊始,他就带着学生猜谜语、做游戏,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然后又找出许多有关恐龙的资料,请学生欣赏。接下来组织大家研讨恐龙的种类、名称;哪种恐龙最凶猛;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等,然后老师说“恐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好不好”,学生在作业纸上开始画恐龙形象。整堂课,没看到老师的范画、直观演示,对恐龙型和色的分析也几乎没有涉及,这节课虽然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踊跃参与,但是仔细观察这节课孩子们在美术方面收获的却很少。我做了一个测试:在另一个班不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画“恐龙创作画”,然后和作课的那个班作业相比较,结果相差无几,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是无效的。此例证明: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应该弱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扬弃,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是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
例证三。情境中的学习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我区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讲授《美丽的剪纸》一课时,经过实地考察和与领导协商,结合本地区资源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到文化街“小轩剪纸店”进行实地教学,在店铺里,琳琅满目的火红的剪纸,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惊呼中国民间艺术的伟大,相信这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折服是课堂上,教师用多少语言;多少课件也完成不了的。老师和店中剪纸艺人配合,从传统的民间剪纸讲到现代剪纸是如何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相适应创作出一幅幅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剪纸作品的。老艺人还当场教孩子们,如何剪刻简单的剪纸作品,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学着艺人的样子剪起来,看到孩子们稚朴的作品和脸上绽放的成功后愉悦的笑脸,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自己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一般而言,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感受,大都是从欣赏、实践开始的。我感觉这节课是成功的,是高效的。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要看学生的受益程度,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受益大,证明这个课堂是高效的。我认为:教学先要进入一个共同的情境和语言系统,共同的情境才能产生共同的语言。假如把美术教学看成是一种流通的产品的话,那么,它能使所有的学生(即消费者)都有着选择的权利,享受的愉快——这是对美术教育本体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是对人类文明和生活世界现实的最大馈赠。这个“实现”与“现实”一起表达着我们对其原位性的认同。情境中产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学习场效应,同时我们看到美术教学的“由情入道”是“由技入道”——“由理入道”的最佳入口。
在美术教育形成的一套体系和百余年来的历史嬗变,特别是20世纪后现代教育结构和发展的过程中,能看出其个性指向:一是我们已经明确教育所具有的社会遗传机制,教育的“文化传递性”一定会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中,体现在各类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之中;二是美术在文明传播的时候释放着自身的人道主义精神,打造视觉思维的学科特色,体现出“人生感受”的性格特征。由于普通美术教学的功效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1.
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更好、但有区别的美术;2.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美术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便要给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目前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验教材的使用正是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其生效性和失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行进中去认定的。这样就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己去找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这是有效教学的思想。正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UNESCO)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强调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教育虽然建立在从最近的科学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他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楷模。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本质,严整着教育的序列。“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式化行为,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事实证明,成功高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智慧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受益终生的知识、能力财富。
⑤ 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体现高效教学
【内容提要】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三个例证说明:高效的美术教学应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学生个性角度出发,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应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真正起到美术学科课程的价值。本文力争阐述成功高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智慧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受益终生的知识、能力财富。【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高效教学【正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高效、持久的课堂教学效益,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所谓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最大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最大收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最大效益。高效教学不一定是教师认真负责程度的具体体现,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美术教研员回顾和观察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以来的种种情景,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高效应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学生个性角度出发,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应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融会,美术教育之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其学科的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由于美术所具有的形象、情感与审美等特征,它更多从个性的角度来关心身边的“小事” ,反映我们生活周围构成的种种现象、形式。 概括起来,美术学科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用美术形式有效地传承文化;2. 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全;5.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从教育的门类上来看,其呈现价值体现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普通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语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从学科的本位价值取向来看,一是美术技法论——强调技法与社会职业目标(如画家的)相关性;二是学科中心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科学理发主要思想的传统性。从教学科目来看,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即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把视觉艺术的有关内容加以选择、组织和排列,使之能有效地适合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阶段程度,形成同艺术的某一门类相对应的学科。美术学科的性质和体系与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互补性和综合性,说明了美术在人文精神的整体情景下,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的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的现象,提升着我们情感活动的个性、智慧与技术的品质意识。在它的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人的情感、开发着我们视觉思维的创造潜能、关注人的和谐快乐。其认识论与方法论决定了它的先进方式是在客观基础上强调主观的陈述性——着重于表现性的过程、评价性的感受。虽然它的理论命题不能与社会现实向背,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现实的印证。过去,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么把美术课当做一个“搭头” ,忽视它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么把美术课看得过分学科化,过分地强调其学习的规律性、技巧性和完整性。由于对美术本体文化价值和学生学习需要的认识偏颇,造成了教学缺乏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诚然,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其过程是轻松、愉悦的。对美术教育弃之不用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生产形态” ,都是不当的。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认为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例证一。想必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公开课的课堂上,小学生们被要求身正形定,不要“乱说乱动”,“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喊声在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上振动着。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图画纸发给学生——每一张作业纸上都预先由老师画好了完全一样的图形,然后,在老师统一的规定和指导下,学生们画着同样的东西。一节课下来,统一变成了同一。在此时,且不说谁能有点“创新”的愿望,即使有,也是自讨没趣……好像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教学才有了保证,教育才能够达到目标。我曾问过许多老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他们的回答大都是:“这才符合要求” 。我们不讨论上述情景对不对的问题,只是此情此景让人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对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的一种伤害——这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个性培养呢?我们对教学问题用一种“过来人”的标准和模式去规定,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生命空间中,讲那些过时的知识和貌似科学的废话,不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可笑的是还总以为自己是非常负责任的!经验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经验不等于教育和教师的全部,在一定的情境下,经验使我们忽视对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探究,缺乏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里实现一种文化取向的自觉性,严重妨碍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原本意义。美术学科本身就是人文性学科,讲求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创造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即使教师再认真、再敬业,其教学效果也是无效的。 让学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并且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美术教学形成高效。 例证二。有一位青年教师,为了体现他“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成果”,作了一节三年级美术研讨课《恐龙世界》。课程伊始,他就带着学生猜谜语、做游戏,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然后又找出许多有关恐龙的资料,请学生欣赏。接下来组织大家研讨恐龙的种类、名称;哪种恐龙最凶猛;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等,然后老师说“恐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好不好”,学生在作业纸上开始画恐龙形象。整堂课,没看到老师的范画、直观演示,对恐龙型和色的分析也几乎没有涉及,这节课虽然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踊跃参与,但是仔细观察这节课孩子们在美术方面收获的却很少。我做了一个测试:在另一个班不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画“恐龙创作画”,然后和作课的那个班作业相比较,结果相差无几,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是无效的。此例证明: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应该弱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扬弃,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是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 例证三。情境中的学习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我区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讲授《美丽的剪纸》一课时,经过实地考察和与领导协商,结合本地区资源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到文化街“小轩剪纸店”进行实地教学,在店铺里,琳琅满目的火红的剪纸,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惊呼中国民间艺术的伟大,相信这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折服是课堂上,教师用多少语言;多少课件也完成不了的。老师和店中剪纸艺人配合,从传统的民间剪纸讲到现代剪纸是如何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相适应创作出一幅幅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剪纸作品的。老艺人还当场教孩子们,如何剪刻简单的剪纸作品,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学着艺人的样子剪起来,看到孩子们稚朴的作品和脸上绽放的成功后愉悦的笑脸,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自己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一般而言,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感受,大都是从欣赏、实践开始的。我感觉这节课是成功的,是高效的。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要看学生的受益程度,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受益大,证明这个课堂是高效的。我认为:教学先要进入一个共同的情境和语言系统,共同的情境才能产生共同的语言。假如把美术教学看成是一种流通的产品的话,那么,它能使所有的学生(即消费者)都有着选择的权利,享受的愉快——这是对美术教育本体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是对人类文明和生活世界现实的最大馈赠。这个“实现”与“现实”一起表达着我们对其原位性的认同。情境中产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学习场效应,同时我们看到美术教学的“由情入道”是“由技入道”——“由理入道”的最佳入口。 在美术教育形成的一套体系和百余年来的历史嬗变,特别是20世纪后现代教育结构和发展的过程中,能看出其个性指向:一是我们已经明确教育所具有的社会遗传机制,教育的“文化传递性”一定会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中,体现在各类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之中;二是美术在文明传播的时候释放着自身的人道主义精神,打造视觉思维的学科特色,体现出“人生感受”的性格特征。由于普通美术教学的功效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1. 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更好、但有区别的美术;2.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美术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便要给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目前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验教材的使用正是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其生效性和失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行进中去认定的。这样就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己去找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这是有效教学的思想。正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UNESCO)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强调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教育虽然建立在从最近的科学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他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楷模。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本质,严整着教育的序列。“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式化行为,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事实证明,成功高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智慧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受益终生的知识、能力财富。【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资料汇编》
⑥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教学内容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新课改后的《美术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写生教学,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合认知特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热情,并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地区学生的素质差异,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⑦ 如何构建美术高效课堂呢
(一)高效精讲。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但并不是轻视讲授,其实,好的讲授永远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术课的讲授必须少而精,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创作,这意味着教师要把一肚子的学问浓缩成精华呈现给学生。学生喜欢博学、幽默、亲切的老师,教师的个人魅力指数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喜欢你和你所教的课程。 (二)关注提问和倾听。有意义的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好的提问是提探究式自主学习的前提,而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优异的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倾听并期待他的回答。 (三)给孩子更多的激励。激励教学策略,就是指激发学生学习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在快乐时,大脑中枢部位被激活,产生忧虑情绪的部位则沉寂,准备行动的能量增加。由此可见,快乐能相当有效地激发人体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美术教学中快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激励加幽默的暗示要比站在讲台上敲教鞭更有效,接下来的授课非常顺利,学生作品也很不错。 (四)学会合作。要想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堂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为了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避免合作过程中的偷懒与废话,我对学生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有相应的分工,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作哪项工作。第二,小组评比过程中对纪律好、作品好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自己就能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分配恰当的工作,比老师安排某人做某项工作更贴近实际更有积极性。 (五)注重探究。新课标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进行探究学习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引导。教师的语言要结构化,实体的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使之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探究与合作及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展开服务。 美术课要实现高效教学,我觉得:课前要精心设计备课、备学生;讲课时要充满激情和号召力;学生创作时少评论、少干预;评价时应真诚赞赏,诚恳地提出建议。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从而真正实现美术课高效教学。
⑧ 小学美术怎样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对一个老师来说,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我鼓励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还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并且领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在交流汇报时,我又提问:谁想来说说?教师里举起了几十只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⑨ 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到课前精细准备,课上灵活多变,课后认真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美术课前准备除了常规的精心备课外,由于学生所需学习用品较多,教师要有计划地预先布置和准备,有时会包括许多方面。如教学六年级《我的成长记录》一课,为了在课上共同追忆曾经经历的情景,帮助学生搜寻创作题材,课前收集了六年来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照片。为营造特殊的课堂氛围,而收集许多相关的歌曲,如《毕业歌》、《期待再相逢》等等。在准备诸如《追寻文明的足迹》、《探访自然的奇观》等课时,带领学生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文明状况;在准备《绣在服装上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服饰文化等。
其次,“活而实”的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专注、用心,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我的课堂我做主,引导学生自我感受和体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等,是教学一贯追求的目标,也是需持之以恒的做法。
陶 行 知 说 : “ 处 处 是 创 造 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如在教学《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用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串联其中,从国王征集城堡的设计图稿开始,到欣赏设计师的作品,再到自己为国王设计城堡,最后到国王为童话王国评选城堡设计方案效果图。整个过程都是用讲故事的语言过渡、连接,学生在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油画棒刮画的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等环节自主探索、研究,并分析、总结出油画棒刮画的基本方法。结果,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既分工,又合作,很快便掌握了这些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设计茶具》一课时,先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情景:精美的茶具、优雅的装扮、娴熟的冲泡技术、优美的古筝音乐等。通过这些富有传统韵味的实物展示和表演,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又如在教学《笔的世界》一课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千姿百态、创意独特的笔,让学生欣赏,为学生打开创造思路。在教学《漂亮的服饰》一课时,让学生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通过自我评价、相互欣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学习,引导孩子们用脚感觉一下鹅卵石小道的表面,摸一摸树皮,感受一下表面的粗糙,逐渐感受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找一找学过的冷色、暖色,在身边的事物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心观察,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只有用心思考,才能找到好的方法。美术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去落实。无论在教学的探索创新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进而获得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最后,课后反思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升华。有人说:“成功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反思性的人。”课后的反思要做到细而勤。细,就是要对课上的每个环节做认真仔细的反思,要对课前的准备,教师、学生的情况,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方方面面都要用心反思,做好记录。勤,就是及时,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做到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总之,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是主战场,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留意点点滴滴,从课前到课后,从教师到学生,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到每个不起眼的步骤,都需要用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