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是指制定指标体系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大纲、教材、教学目标要求来确定,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确定。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实践。科学性原则是指制定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则和教学原则,同时评价指标的权值分配要科学并切合实际,评价的手段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论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并且具有可比性。
(3)整体性原则。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艺术。它的质量效果是综合多种因素形成的,如果过分地强调某一因素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失去平衡,这是不公平的。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制定指标体系时,必须用一致的标准。坚持一致性原则是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有利于构造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5)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建立指标体系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重点突出,标准适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6)指导性原则。
要求对评价对象的行为做出判定,从而使被评价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⑵ 怎样才能算是一堂好课 ——谈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1、谈谈您心目中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要看学生,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老师的表现放在第二位。要看看整堂课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把学生当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我说评价一堂课时,关键是看学生的表现。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就能科学、正确地反映教师的素质。 第一,从学生的课前准备,看老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听课时,听课的教师一般先于授课老师到教室,这时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授课的内容是否已经预习,笔记是否放在课桌上,本节课所需的学习工具是否准备妥当,等等。通过这些基本的课前准备,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授课老师平时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只有充分准备了,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二,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看教师对学生的调动能力 从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的看出一名教师加于课堂、启发学生的能力。在教授优质课的时候,由于评委老师多,听课老师多,学生拘谨,老师紧张,所以把课上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有的老师看学生不配合,干脆就一个人表演了。虽然有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只是个别平时表现较好的,一堂课被叫起无数次,老师还乐此不疲。问而不答,于是就不问;启而不发,于是就不再启发。至于个别窃窃私语者、昏昏欲睡者,也就顾不顾来了。 对课堂上学生的种种表现的考查,就是对教师加于课堂的能力的考查。 第三,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看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理解能力的高低,思考问题的角度,见解的独到行,表达的条理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有的老师为了把这堂课上好,不知在课下演练了多少次,可是一道真枪实弹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这种临阵磨枪,彩排过不知多少次的课,毫无新意可言。从学生机械生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授课老师平时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四,从学生完成的课堂习惯,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我们上课的目的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以为该讲的都说了,目标就完成了,自我感觉还不错,其实,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结果两个做错了,这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 总之,学生在评价一堂课好坏最好标准。
⑶ 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依据哪些评价标准进行简要论述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构建“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在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向,可从以下方面对高效课堂进行评价。
1、目标的恰当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
2、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
3、板书的系统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
4、作业的合理性
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设置一些作业,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5、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⑷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真正的好课要有一万的准备却只有万一的实施,要根据现场、根据学生、根据自身来确定课堂的走向和流程。这样的课在事先虽有极充分准备,但却不能预知会上成什么格局。
课堂自然是要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经历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过程,这样一种解构和建构的循环,不是以解决所有问题为能事的,带着问题进教室的学生,在探究合作解决了问题,同时还要带着更多问题和疑问,尤其是带着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走出课堂的这才是真的成功。
(4)中小学课堂评价标准扩展阅读
根据学习过程的要求来阐述教学流程内容。学习过程经历了定向、活动、反馈与调控阶段。定向阶段,则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活动阶段,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而反馈与调控阶段,则要获取(测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等。
因此,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说明以下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在怎样的情景下开展、怎样体现新课导入和结课的呼应;怎样呈现相关材料、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加工、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内容的整合、怎样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使学习内容进一步整合与内化等。
采用怎样的手段来测量或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何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⑸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
1、目的明确,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
2、更多地关注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及兼顾学生差异;
3、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纳入教学目标;
4、教学重心定位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处理:
1、能掌握课程标准,通过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科学;
2、增强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具创造性的改组。
3、强调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处理教材,采用灵活且贴近学生实践的教法,设计出有创意、有新意的教案。
三、教学过程:
1、学生
态度积极:学习积极性高,情绪饱满,求知欲强;有竞争合作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无“死角”、无“闲人”。
思维活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控制单向授课时间)课堂上较多的时间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尝试探索等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为解决问题积极生动地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假设、观点。学生练习时间充分,能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提高。
气氛和谐:(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民主合作气氛浓)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多边多向,互动性强的自主信息交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独特的感受的能力。
2、教师:
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新,在教学过程等的设计中能体现当前教育教学中新的理念,注意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教学方法:①、注重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②、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文化课教学的实践能力的培养);④、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分析,主动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提高素质;⑤、能恰当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教的情况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和谐发展。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
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等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合作、分享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态度习惯、数学能力、语文素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实验实习动手能力等)得到培养提高。
⑹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哪些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⑺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直白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⑻ 谈谈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
好课的标准
1、 课堂里有生活。是指课堂里有放映生活问题的问题再现、碰撞和解决。“回归生活世界”本身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教育来源于生活”。课堂也要放映生活。
2、 课堂里有笑声。是指课堂里有欢快的、开心的和会意的笑声。这是愉快的、轻松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笑声是生活的需要,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里少不了笑声。但也不是刻意去追求它。
3、 课堂里有辩论。是指课堂里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新课程推崇的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应该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辩论观点,辩论方法,辩论结果,这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现在是辩论不足,沉默有余。
4、 课堂里有尊重。是指课堂里有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构成现代教育课堂的灵魂。它使课堂赋有生命力。
5、 课堂里有规矩。是指课堂里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十分强调它。所以,课堂也应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它是自然的,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因而是人性的。
6、 课堂里有迁移。是指课堂里有预设的、生成的和随机应变的多学科知识的迁移。它使课堂充满乐趣,悬念和智慧。它也应该是多学科方法的迁移,让学生思路开阔,方法灵活,富有创新。
7、 课堂里有掌声。是指课堂里有鼓励的、赞同的和敬佩的掌声。掌声来自教师,来自同学。有鼓励,有赞同,更有敬佩。这是班集体的功能。发挥好这个集体的功能,课堂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
8、 课堂里有权威。是指课堂里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和真理的权威。作为中小学的教学活动,课堂需要适当的权威。有老师的,有同学的权威,更有相信真理的权威。但也要防止迷信权威。
9、 课堂里有默契。是指课堂里有教学的、讨论的和作业的默契。默契是和谐教学活动的组成,它不仅提高效率,而且有助改善课堂环境。它使教学智慧的表现。
10、课堂里有小灶。是指课堂里有针对个别后进学生的出于关怀目的的小灶。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的课堂对此是充分重视的。这也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但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一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1、是否有连贯。一堂好课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精雕细琢和耐人寻味。
2、是否有生成。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及时生成。也就是说好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教师与学生有互动的过程,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3、是否有效率。一堂好课必须是注重学生时间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关系,即效率问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了这些之后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取得怎样的效率。一堂好课不仅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最大程度的发展,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广泛而深刻的认识。
4、是否有新意。课堂否有新意,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听课的人看出新意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学生来说,同一个内容只会在课堂上学习一次。教师的“新意”应是绝对新意,而不是相对新意,即不是相对于已经在别的班上过的同一内容的课要有新意,而是相对学生以前的学习经历要有新意。一堂好课总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前教学中未有过的一处或几处闪亮点,使整堂课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5、是否有瑕疵。“好课”不必面面俱到,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很多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和瑕疵才是真正的好课,这样可以让教师去更好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能进行有效地重建。 确切地说,“好课”并不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而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与之相似的概念还有“优质课”、“优质教学”、“有效教学”等等。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不尽一致,但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评价“好课”的5项标准,即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标准包括:(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
(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从上述标准中可以看出,“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⑼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反思写什么】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二、教学内容设计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三、教学策略设计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五、整体设计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六、设计特色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A、教师表现一、内容呈现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B、学生表现三、学习状态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时再实施、再感悟,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⑽ 小学数学课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课堂要真实,不能做课
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节好课应该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等。我们在平时看课的时候,有些课看似顺顺利利,实际上这样的课没有“起伏”,没有思维的爬坡,不算是好课。
二、要善于创设趣味化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
问题情境趣味化,就是以境生趣引入新课,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激活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展开教学探究如在教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时,我故意穿着扣错扣眼的上衣走进教室,顿时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我装作莫名其妙的样子问学生:你们笑什么啊?一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的上衣扣错扣子了我追问:你们为什么觉得这样穿不好看?因为衣服上的纽扣是配对的,像老师这样乱扣就会很难看,谢谢你们的指正,要想好看就要扣在对称的位置上。接着我就引出轴对称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正面,说出哪些是对称的,并指出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对称特征的图形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要回归学生生活,让数学课具有生活味
课程标准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学生对“面积”的了解虽说并非一片空白,但也只是停留在“词”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摸身边物体的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面。在建立面积单位大小表象这一环节又开展了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如,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再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面。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的道理,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就会切实地感受到。同时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四、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 明确陈述目标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对平行线的引入”这一课,因为这是在平面内,和本章第一节相交线不同的概念,后面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都是建立在平行线基础上的,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平行线的形成和发展,采用假设方法来推理,得到在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就平行,让学生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从而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当自己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我们认识事物很有用处。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学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而现在的学生多数对数学有恐惧和厌恶之感。自然 ,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育中显得犹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新课标下的教育。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使学生求发展。因此我在开学初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同学们都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很具有挑战性,都积极的动脑筋、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答案。当知道有些题目还是中考考题时,同学们更是有一种满足感。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教学进入质疑环节 ,学生会提出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学生鲜活的体验大量涌现,开放目标不期而至。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 ,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
六、要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所有学生在上数学课时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其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的学生很聪明,但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我班一位同学非常聪明 ,但他不够细心,很少将练习全做对。因此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已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此“打击”他一下,上课就虚心多了,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提问,却不知道你讲了什么,因为他们心不在焉。所以要经常提问,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就可以了。这样他们不只自己觉得有希望,还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但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上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他们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七、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化解上课时遇到的一些难题,让学生高兴地“笑”。
教师不但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兴地笑起来,往往会有超出预料的效果。
总之,教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有不同的方法,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凡在教学中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相信 ,随着我们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活力焕发,课堂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