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管理好小学生课堂纪律
1、要让孩子听话,首先要说能让他们听得懂的话,很多时候,你以为你说清楚要求了,其实孩子根本不知道你说了什么;
2、年龄跨度大的孩子群体,尽量要区隔,不要让他们相互影响;
3、榜样作用应用,从一些孩子小的闪光点去大夸特夸,让他们知道怎么做会得到奖励;
4、树立简单的奖惩规则,并且令行禁止;
5、夸奖和批评都要及时;
⑵ 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你可以当小孩一样哄他 也可以对他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让他感动 更他交流交流
不一定要采取暴力 这样也许会更增加他的逆反心理,更会跟你对着干
也可以带电话给他父母
如果你心不软,可以叫他上课站到门外去
要不就直接忽视他,他认为没意思了,也许就会安分点
⑶ 小学课堂管理
第一题:错误。第二题:正确。第三题:错误。第四题:正确,第五题:正确。第六题:错误。第七题:正确。第八题:正确,第九题:正确。第十题:正确。第十一题:错误。第十二题:正确,第十三题:正确,。第十四题:正确。第十五题:错误。第十六题:正确
只供参考。
⑷ 如何进行学生课堂管理
以情传情。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说话或做小动作这都很正常,这说明了你的课缺乏一个情字。在教学中要学会以情感人,以情管人,对学生处理要让学生感到你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你的课堂管理。
轻敲响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声音抑扬顿挫,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的弦外之音就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用心,就作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错误。
目光暗示。人眼为窗可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课。偶尔有学生想走神,教室课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
动作指引。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能传达管理信息。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本领,可作为课堂管理的非语言外部表现形式,可引导学生意识,可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连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老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
冷却制定。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了教室里仍十分混乱,这时教师不宜马上上课,也不要大声呵责,你可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在讲台上,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种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罚劣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
旁敲侧击。课堂上出现学生做小动作、喧闹等违纪现象,教师应当机立断处理处理时教师应慎重的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敲她的书桌、或在它身旁停留少许。
⑸ 如何管好小学生课堂秩序
朋友你好:
一、管好纪律差的学生
一个班级,总有纪律差的学生,先从纪律最差的同学抓起,以点带面,可以促进全班纪律好转。学生不守纪律的原因很多。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不理解纪律要求,上课听不懂或吃不饱,师生关系不好,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产生一时或长期的不守纪律。这些原因在学生身上也许几种并存,但必有一种在起主导作用。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主要原因,对症下药。
对待这些学生,不能嫌弃、疏远,而要尊重、亲近,用爱心与真情感化他们。
用家访的形式,与家长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才能转化这些学生。
二、明确课堂常规要求。
要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学习制度、纪律要求等。有了目标,学生自我约束有方向,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比如把课堂常规要求分几个环节。课前要把学习用品放在指定的位置,预备铃响后要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坐好;上课专心听讲,要说话先举手,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常规要求。表扬是课堂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既要口头表扬,又要设计纪律评比的大表格,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红花或红星,及时贴上去,评选遵纪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劲头。
三、正确运用注意规律。
在教学中当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故意停止讲课比责备学生要好,这样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教师的讲授方面。责备学生,反而会使其他学生的注意转移到违反纪律的人身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在开始讲课时,要说明学习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越清楚,他们就越能努力。以有意注意来对待他们必须学习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注意规律,既要估计客观条件,从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着手,使学生对教学本身发生浓厚兴趣;同时又要考虑到人的主观因素,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样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我有一份美国心理学家达阿尼·P·舒尔兹提供的教学案例,记叙了只有一年教龄的新教师如何运用心理学规律成功转变问题学生,写得生动具体,想给你参考,可以寄给你,也可以发在我的博客里,由记者决定吧,好吗?
课堂教育的心理问题
玛丽·科斯格罗夫在她当教师的第一年里,是喜欢这个职业的。她所教的这个二年级班,大部分是一些活泼可爱、精力充沛的孩手,这些孩子似乎对她反应挺好。当她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时,孩子们会发出欢笑,并热心地参加她所组织的游戏,看来他们正在学习她所讲授的课程。
但是,问题发生了,她的一些课不如其他老师成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对她的课都感到高兴和满意。少数孩子表现出孤僻与闷闷不乐,或是敌意与破坏,无论其他孩子如何努力,或她如何尽心,有一两个孩子似乎什么也不想学了。在接受某些老教师的劝告之前,这些问题一直使她感到困惑。老教师的建议,促使她拿出了在大学时心理学课程的教科书与课堂笔记。她回想起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说过,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对那些将要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们是很有价值的。当她重温了这些书和笔记后,她认识到这说法的正确性,并决定把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她的学生身上去。
她首先从鲍比开始做起,这是一个在班级中最有破坏性的孩子。无论其他的孩子在做什么,鲍比总是做一些引起别人注意他的不同事情:在科斯格罗夫小姐讲话时,大叫大嚷,撕毁别的孩子正在画的图画,以及在课间休息时把球扔出围墙。在过去,她曾大声责骂过鲍比,并用各种方式处罚他,但这些做法均未奏效。
在复习了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之后,她发现对鲍比的惩罚也正是鲍比希望她的反应方式。他的破坏行为意味着说:“嗨,注意我。”当科斯格罗夫小姐停下来斥责他时,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她使他的行为得到了报偿或强化。她重新学习了心理学有关心理学强化以及怎样消除过去强化过的非期望行为的知识。答案非常简单,通过消退抑制过程,使期望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便很快消退。
在第二天上午的课堂上,科斯格罗夫小姐完全不理会鲍比的不守秩序的行为,无论他怎么不守纪律,她仍然继续讲课。当然,由于得不到注意,鲍比变得更为吵闹了,这使得科斯格罗夫小姐难以忍受不去责骂他,但是,她知道,一旦她这么做了,对鲍比的攻击性行为又是一次强化。其他的学生看到科斯格罗夫小姐不理采鲍比,也开始学习她的做法,几天以后,没有一个人去注意鲍比了。
既糊涂又愤怒的鲍比不知该怎么办。“他嘲嚷着;“嗨,看着我”,但没有一个人去理采他。
虽然科斯格罗夫小姐故意不理采他的破坏性行为,但她对他的建设性行为表示了细心地关注。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鲍比做了某些类似于班级所期望的事情,她就给予强化。当他象班级的其他孩子那样,认真画一张房子的图画时,即使他画的不象房子,她也对他的努力给予表扬。她说:“非常有趣!鲍比,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两个星期之内,鲍比的行为有了明显地改变。他知道,只有当他的行为以建设性的和合乎要求的方式进行时科斯格罗夫小姐才注意到他。在过去两个月内,责骂与惩罚都不能完成的行为矫正,在两星期之内就实现了。此外,这次运用心理学技术和原理的成功,加强了科斯格罗夫小姐对心理学的信心。她对这个班级作了认真考虑,寻找还能应用心理学的地方。
有一个叫查佛的孩子,他是少数民族。虽然查佛从未有什么行为问题,但他对班级所做一切事情均是无精打采,毫无兴趣。他注意力不集中,从不自愿回答问题,当被提问时,也从来不知道回答。他似乎并不细心。科斯格罗夫小姐相信查佛象其他学生一样活泼,她确认他需要更多的表扬与鼓励。在一天课后的谈话中,她发现查佛在家里很少受到注意。一个月内查佛成了班级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并且比许多其他的学生学得快。
安妮在班里安静地坐着,并且竭力去讨人喜欢。每科斯格罗夫小姐提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起手,第一个请老师看她的作业。她不断寻求赞许,常问道。
“我做得对吗?”倘若遇到认为她的作业不是班上最好的评语时,她会哭泣起来。每当同学们组成游戏小组时,安妮总是坐在科斯格罗夫小姐旁边,紧紧握着她的手,不让她与别的孩子玩游戏。在操场上,安妮坐在远离其他学生的地方,用悲哀的目光看着同学们。
科斯格罗夫小姐觉得安妮的行为暗示着某些情绪问题,
她从心理学课程中知道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她也知道自己没有受过涉及这种情境的训练。她了解到如果她企图提供指导或治疗,可能会弊多利少。她请学校心理学家对安妮的行为观察了几天,并且与她谈了话。这个心理学家赞同安妮需要咨询的意见,并为科斯格罗夫小姐能看出问题而向她表示祝贺。如果安妮再不去治疗,她的情绪问题可能会更糟糕。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之后,安妮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变。
我们生命中的一部份时间是消耗在学校之中的。在学校里,智力上、社交方面与情绪方面的发展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经历。学校是我们与父母之外的世界第一次相互作用的地方,也是我们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社会化我们成为成熟的、。有能力的、可靠的成人。
关心教育的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它决定了我们被教育的内容与过程,以及如何评价我们学习效率、我们怎样才能与别人一起学得更好。心理学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有孩子们的情绪与行为发展
⑹ 如何管理好小学生班级的课堂纪律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1.教师所教东西尽量与最近最新鲜的例子和应用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感性的认识,可调动其兴趣;
2.讲课声音适中,但在重点难点时要有变动,总是一个音量容易使人疲倦;当讲到难点重点时,加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
3.讲课时面向学生,不可只看黑板。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适当调整讲课节奏和增删例子;
4.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讲程序时使用幻灯片,讲综合知识时使用PPT,对知识点具体讲解时可在黑板板书,可控制好教授速度,易于学生接受,各种教学手段交叉使用,给予了学生新鲜感,易于其集中注意力;
5.从容,自信,对所讲内容熟悉,对其他相关课程或是研究进展之类有很多了解,能够给学生很多新鲜知识,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二)合理解决课堂争执及斗殴事件
我们在解决课堂争执及斗殴事件时,一定要讲求时效,不能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以免影响到课程的进度。要在事件刚发生时就将其处理掉,不然事情愈发严重就会更难处理了。遇到学生发生争执的时候,一时分不清孰是孰非,我们就不应该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处理,可以先叫他们暂停争执,避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等到下课后再来进行处理。
(三)合理制止学生搞小动作
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
除了以上方法外,教师平时应该海做到:
(四)管好纪律差的学生
一个班级,总有纪律差的学生,先从纪律最差的同学抓起,以点带面,可以促进全班纪律好转。学生不守纪律的原因很多。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产生一时或长期的不守纪律。这些原因在学生身上也许几种并存,但必有一种在起主导作用。对待这些学生,不能嫌弃、疏远,而要尊重、亲近,用爱心与真情感化他们。我在课堂上要更多的关注他们,会多给他们提问,更多地鼓励他们。
(五)明确课堂常规要求
要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学习制度、纪律要求等。有了目标,学生自我约束有方向,自我管理就有章可循。比如把课堂常规纪律要求分几个环节。课前要把学习用品放在指定的位置,预备铃响后要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坐好;上课专心听讲,要说话先举手,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常规要求。表扬是课堂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既要口头表扬,又要设计纪律评比的大表格,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红花或红星,及时贴上去,评选遵纪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
总之,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好课堂纪律,我们的教学才得以顺利的完成。
⑺ 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儿童、青少年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 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研究表明,在小学,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儿童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 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 看谁坐得好。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怎么不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你怎么这么笨! 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 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 ……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地参与课堂学习。
⑻ 怎样管理好小学课堂纪律
现实也表明:课堂纪律管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本次见习中,我发现情况确实是如此。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的管理确实是一件令我们最头疼的事情,他们课堂的讲话,搞小动作,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学不到知识,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有时候在改作业或测验的试卷时,有些学生连一些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回答正确,都没有真正掌握好,我当时很气也感到相当的无奈和担心,担心这些学生的前途,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好以后怎样去学更加深奥的知识呢。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应该懂得怎样去吸引学生去听课,从而真正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用心去培养每一个学生,这时最重要的。 那怎样去上好课,怎样设计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听课,从而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呢?大家都知道小学不是一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而是对具有学习行为能力的小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基础教育。我们作为老师的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教师的语言能力(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演讲水平等);写水平(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基本的简笔绘画水平以及简单的教具制作、多媒体操作方法的掌握都应该成为一名教师所应具有的硬功夫,也就是支撑我们进行基础教育的基本功。因此,还没有真正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把我们的基本功练好,从基本功上建立我们教师的威信。 在这基础上,学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分析和管理课堂纪律尤其重要,首先小学生的感知和记忆的特点是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成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和情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点是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 步发展起来。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恰当地安排一些课外的知识的游戏来调节一下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以后的实习以至走上岗位后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如何利用学生好问、爱动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投入到学生活动中,藉以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在真正走上岗位后,首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和加强课后的接触,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爱,其次是不偏心,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在见习的时候我请教了我们的班主任怎样才能管理好课堂纪律,她的一言真的令我受益匪浅,她告诉我在课堂真的乱成一团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以后的教师生涯里我肯定能用上。 一个学期的见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然而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何管理好课纪律,使我认识到“尊重、理解、体贴、关爱”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了这四点,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管理得好,然后才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情趣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