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小学!!!!!
《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不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过“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9月,有改动)
15、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2分)
答:
16、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17、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答: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19、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 “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3分)
答: (2005年临沂市)
【答案】
15、要点:①储量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②环保、安全 ③能源偿还比高④副产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用(2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2分,每少答一个要点扣1分)
16、不矛盾;前者说明的是上忆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3的的总量,而本文画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以供开发利用的氦---3的总量。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不矛盾(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7、示例:①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是相当有利的“几句中,用作比较的“250”“20”“16”三个数字,具体、清楚、直观地说明了氦—3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②“此外……也是必需的”几句中所列举的四个数字,具体说明了开采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数量大,利用价值可观。③“加利莫夫认为……3000亿美元之间”几句中,所六数字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开采运输氦—3的费用相对较低,开采的可行习惯内大(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18、A(3分)
19、提示:开放性答案。能综合利用文中有关信息、合理串接给定的词语,符合内容要求且语言通顺即可(3分)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上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选自《自然与人》,有改动)
13.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3分)
14.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3分)
示例:(1)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
(2)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
15.第3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3分)
1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3分)
(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
【答案】
13.⑴土壤污染看不见 ⑵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 ⑶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
14.⑴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的固体废物⑵渗透在土壤中的有害废水⑶(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尘土。
15.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巨大损失。
16.(此题答案开放,只要能围绕防止土壤污染、告诫人们保护土壤等要点写即可。)
《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喻。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
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15.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16.分析句子“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3分) (2005年云南省曲靖市)
【答案】
14.C
15.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
16.用引用的方法既说明了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比校早,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啸发生时的状貌。(每答对一方面给1.5分)
17.首先,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加大对自然灾害知识宣传的力度,科学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第三,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以便科学有效地减灾救灾。(答对一点给1.5分,答对两点及以上给满分,表意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选自《网络知识》2005年第3期,有删改)
14.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4分)
15.阅读第2、3两段,任选一题回答。(3分)
(1) 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2) 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16.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1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2005年江苏省盐城市)
【答案】
14.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2分) 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2分)
15.(1)①美化市容(1分)
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1分)
③方便交通管理(1分) (每超过3个宇扣1分)
(2)①透水(1分) ②分流(或“回收”)(1分) ③密封(或“防渗”)(1分)
(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3分)
16.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向(答到一个方面给1分)(意思对即可,2分)
17.C(3分)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2.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 、__、
__ 三个方面。(3分)
13.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口口和口口。(4分)
14.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3分)
(2005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12. 容易训练(训练)吃苦耐劳 (工作)准确性高(准确性)(3分)
13. 嗅觉 敏锐(4分)
14. 示例①利用猪的灵敏嗅觉来缉毒示例 ②运用蝙蝠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应用于军事、气象等领域。(3分)
散文——————
《 流浪与回归》(略有改动) 高冰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在爱情的“城堡”,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 此 。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对于困守一隅的人来说,这句歌词的魅力太大了。(①)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里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②)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厌倦的情绪。
他们在心底自语: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时光。于是,有从婚姻的城堡纷纷走出去的,有从熟悉的故土纷纷走出去的,有从乏味的工作中纷纷走出去的,甚至有从生命这头走向了死亡……人们态度坚定,义无反顾,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我想,这是人类的一个大悲剧,一种深刻的厌倦情绪无从排遣的必然结果——人类的大迁徙,大流浪。
一个人,当他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时,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改变生命困顿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冒险”。而“流浪”正是“冒险”的具体行动。我们知道的许多大冒险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们的行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对社会有意义的因素,但根本点却是为了摆脱生命的厌倦情绪。(③)
我们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 心灵流浪者 。
那么,流浪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
这个“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家,它的涵盖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来的一个托词,一个沉甸甸的恋旧“回归”情绪。(④)但是,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深感腿脚跑累了,骨架松驰了,心灵劳顿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于是,永存于心底总不敢窥顾的一个铭心刻骨的词冒出来了——“家”。心头一惊。原来,无论走到哪里也找不到可依恋的归宿,只是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原来,我们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想有个家”,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唤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震撼着流浪着的心魂。回去吧,我从哪里来,愿回哪里去。对从前嫌弃厌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土也可亲,城也可亲,人也可爱,梦里总是从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想头,并构思着一步步具体化行动。最后,终于“回来”了。
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
人生就这样反反复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为什么使我们百听不厌?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底和骨头里与生俱来地存着一个信念——流浪与回归。
17. 第一段说“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此”指代什么?
18. 分别写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19. “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和“面色憔悴的心灵流浪者”的 相同点 和 不同点 分别是什么?
20.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充满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无穷。”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一句话,它应复位于哪个括号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1. 下列各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两项是( )
A. “心灵流浪者”指常想着“流浪”,但未能实现的人。
B. 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因为人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家”的。
C. 在人们心目中,“流浪”与“回归”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D. 产生“回归”的心情是因为对从前的一切又生出了一种亲切感。
E. “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含有不安于现状的消极因素,是不值得肯定的。
【答案】
17. 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 2 分)(必须完全一样,否则不给分)
18.(1)人们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生出厌倦的情绪。(2分)(面对“……新奇”,“失去……情绪”各 1 分)
(2)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2分)(“在”……消失了”“厌倦……而生”各 1 分)
19.相同点: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感觉生命失去了光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 2 分)
不同点:已走出原有的环境( 1 分)对外面的环境还只停留在心向往之的阶段(1分)
20. D ( 2 分)
21. B E ( 2 分)
《绿》节选,完成 1—4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
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 好么?
1.句子“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 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文中哪两个词语相照应?(2 分)
2.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讲那醉人的绿可以有怎样实际的用处。(2 分)
3.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它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怎样的特点。 (3 分)
4.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3 分)
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
【答案】
1.招引、追捉。(2 分,1个词语 1分。)
2.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赠给善歌的盲妹。(2 分,一 个 1 分。)
3.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特点。 (3 分,方法 1 分,特点 2 分,特点只要说出其中一个即可)
4.答案: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3 分,本体 1分,喻体1 分,特点 1 分。)
2. 六年及上册小学阅读(母亲.儿子)的答案
“我”的父亲马克西姆死后,外祖母把“我”和母亲接到哪里去?借什么交通工具?
接到了外祖父的家里,我们坐的是蒸汽轮船。
“我”有几个舅舅?
我有米哈洛和雅可夫两个舅舅。
外祖父家是做什么生意的?
外祖父开的是染坊。
舅舅们为什么要经常吵架?
为了分家的事。
“我”被外祖父狠打一次,为的是什么事?白桌布染蓝色是谁告密的?
我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染布,把桌布放到蓝靛的桶里闯了祸,雅可夫家的萨沙告诉了外祖父。
外祖父年轻时做什么工作的?
外祖父年轻时曾在伏尔加河上做纤夫
小茨冈的身世故事是怎样的?
小茨冈是个被遗弃的孩子,有一年的春天,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里,奶奶从门口捡到的。当时他已经冻僵了,奶奶用一块破围裙裹着,带回了家。不知道是谁扔的,“他妈妈可能没有奶水,听说哪一家刚生了孩子夭亡了,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儿来了。” 姥爷想把凡纽希加送到警察局去,但是奶奶拦住了他,说自己养吧,这是上帝的意思。奶奶喜欢小茨冈,于是他就这样留下了,洗礼以后,他越长越水灵!小茨冈是个纯洁的人!
过节的时候,谁总是在弹琴唱歌娱乐大家?
过节的时候雅可夫舅舅会弹六弦琴喝歌娱乐大家。
外祖父每次给五卢布小茨冈赶集,为什么每次都拿回来很多的东西?外祖母怎样对待他的这种行为?
茨冈买的东西没偷的东西多,外祖母很担心他的安危。
小茨冈是怎样死的?
他在背十字架的时候摔倒了,让十字架砸在背上被压死的。
外祖母给我讲的故事,包括什么内容?
讲上帝的故事;讲外祖父打她的事;讲阿辽莎父亲的事;讲鬼在娶媳妇儿的故事。
讲上帝的故事:“在莽莽群山之间,天堂的草地上,银白的菩提树下,蓝宝石的座位上坐着上帝。菩提树永远是枝繁叶茂的,没有冬天也没有秋天,天堂的花儿永调落,为了使上帝的信徒们高兴。上帝的身边飞舞着成群结队的天使,像蜜蜂,又像雪花儿! 它们降临人间,又回到天堂,把人间的所有事情向上帝作报告!这些天使中,有你的,也有我的,还有你姥爷的,每个有都有一个天使专管,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地看待的。”
外祖父家染房着火时,是谁镇定自若地智慧人们就救火的?又勇敢地跑到火堆里搬出快要爆炸的硫酸的?
染房着火时,是外祖母镇定自若地组织人们就救火的,并冲进了火海搬出快要爆炸的硫酸。
谁是教“我”识字的地一个人?念的是什么书?
外祖父是教我认字的第一个人,是一本小小的新书。
分家后,雅科夫留在城里,米哈伊尔到家乡开染坊,为什么事他们还要回来吵架、打自己的父母?
为了争夺母亲的嫁妆。
两个舅舅经常回来闹事,把谁的胳膊打折了?
把外祖母的胳膊打折
“我”为何事恶作剧把酒馆的女主人锁在地窖里,而把钥匙抛到房顶去,外祖母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洒馆的女主人跟我的外祖父吵架,她连我的外祖母也一块儿骂上了,还向外祖母扔胡萝卜。这事发生后,外祖母立刻朝我的屁股上踢一脚,让我立刻把钥匙找回来。
外祖父搬了几次家?
两次。
外祖父第一次搬房子后,有一位房客住在家里“好事情”,他成了我的朋友,后来谁逼他搬走了?
外祖父逼着他搬走了。
邻居贝特林家的三个小孩,因为什么事与“我”交朋友?
他们捉迷藏时,他们的小弟弟掉到井里去了。我和老二一起拉住了井绳,才将小弟弟拉了上来。
母亲走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家里来,外祖父无端与她发生争吵,“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能帮母亲出气?
姥爷拿这些像作宝贝,因此我要破坏掉这些圣像为母亲出气。
外祖父逼母亲嫁给谁而又被母亲拒绝了?
外祖父逼母亲嫁给钟表匠被母亲拒绝了。
后来母亲嫁人了,嫁一个怎样的人?后来有怎样的结局?
后来母亲嫁给耶甫盖尼•马克西莫夫,比母亲小十岁,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母亲与耶甫盖尼•马克西莫夫的关系不好,耶甫盖尼•马克西莫夫是个赌徒,把家产都输光了,还经常殴打母亲,后来母亲死了。
与母亲继父生活的日子里,“我”曾偷过一卢布的钱,用来干什么呢?
为了买《新旧约全布》和一本讲鲁滨逊的书。
外祖母送“我”和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罗去上学,萨罗为了逃学,把书包埋在雪堆里,后被外祖父知道后,受到审问,后来情况如何发展的?
姥爷审问他:“为什么逃学?”萨沙不慌不忙地回答:“忘了学校在哪儿了!”“啊,忘了?”“是的,找了半天……”“那你跟着阿列克塞走啊!”“我把他给丢了?”“什么,把他丢了?”“是。” “怎么丢的?”萨沙顿了顿,说:“有大风雪,什么也看不见了。”大家一起笑了。萨沙也小心地跟着笑了笑。姥爷嘲弄地问:“你怎么不拉着他的手?”“我是拉着的,可风给吹开了!”在动劫难逃,我们俩挨了一顿揍,又给我们雇了一个专门护送上学的小老头。
简要说说”我“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
”我“的母亲和父亲是很相爱的,他们违背外祖父的意志结了婚,婚后生活很幸福。
简要点评几位人物的特点?
外祖父:专横暴躁、吝啬。
外祖母: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是个心胸宽阔、温和的人。
母亲:是个漂亮温柔的女人,父亲死后被生活折磨,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对“我”也特别冷漠。
两个舅舅:是自私、贪得无厌的人。
小茨冈:是个乐观、纯朴、心地善良的人。
我是复制的 ,不知道和你一样不一样
3.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an na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an do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ao fu,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这句话表达了:
2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
这句话是说,
作者在看到那把母亲亲手织布买下的伞,而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母亲。
母亲为了这把伞,熬夜织布攒钱才买下的一把伞。
非常珍贵。作者有感于此,而联想到了母亲的辛劳的脸庞。
“黄油布似的脸”,只是一种比喻似的写法。
主要是突出表现母亲的辛劳和不容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深深的感恩之情。
2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题目《伞的故事》,讲的主要是一个关于伞的小故事。 由这个故事,作者讲到了母亲,讲到了母亲织布买伞给“我”的感人故事。作者对于这把伞有着深厚的感情。
4. 上学只要半小时阅读题
1.小女孩是来自山村,她上学的路途遥远,没告诉老师说自己是跑来的,是因为害专怕老师会觉得她读书属太远,不愿意收她,更怕父母知道后不让她上学,这是故事内容上的原因.如果以文章来说的话,那就是为了用小女孩跑来上学以表达小女孩对学习的热爱.
2.(1)这是为了表现对山村孩子读书的艰辛,对知识的渴望(2)我家就在前面
5. 小学阅读答案
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松树的枝干可以( 挡住炎炎烈日 )和(做成火把 );松树的叶子可以( 提制挥发油 )。
松树的脂液可以(制松香 )和( 松节油 );松树的根和枝杈可以(松节油 )。
2、作者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一是( 松树的生命力强 ),二是( 松树有自我牺牲精神 )。
6. 上学只要半小时阅读答案
1.选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老师送小女孩专回家发现孩子们都是跑着上属学的。
2.请在选文中找出能体现山里孩子渴望知识的句子。(1分)
那天我一口气为孩子们上了七节课,虽然累得快趴下了,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很好学,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3.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在家庭条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学习,体现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4.请你为希望工程写一则公益广告。(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筑一座希望之城,让贫困和天灾人祸走远,让爱溢满城堡。
5.请你谈谈“小女孩”和“研究生”身上分别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2分)
“小女孩”:小女孩跑着上学说明她热爱学习,不辞辛苦;小女孩拔草,喂猪,照顾弟弟说明她勤劳懂事。
“研究生”一口气上七节课说明爱孩子,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辛苦;送小女孩回家说明关心学生。都值得学习。
7. 上学路上 阅读短文答案
早上,寒冷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把雨伞,硬要送我一起去学校。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急流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却见爷爷早已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腿,抬脚就踏入了冰凉的河里。
“趴在我背上。”爷爷用那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愣住了。我已经长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要背我过河?这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已使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那自在的生活充满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
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趟过河去。
无意中,我又瞧了爷爷一眼,啊,我触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严厉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庞大的背上,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沉的爱。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
8. 《上学路上》 阅读题及答案
上学路上
早上,寒冷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把雨伞,硬要送我一起去学校。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急流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却见爷爷早已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腿,抬脚就踏入了冰凉的河里。
“趴在我背上。”爷爷用那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愣住了。我已经长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要背我过河?这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已使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那自在的生活充满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
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趟过河去。
无意中,我又瞧了爷爷一眼,啊,我触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严厉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庞大的背上,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沉的爱。
阅读练习:
1、这篇短文按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各摘抄一个描写也有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爷爷怎样的特点?外貌: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动作: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1、事情发展;爷爷爱我,背我过河的事情
2、外貌:微驼的背 特点:爷爷年纪大了
动作:抬脚就踏入了冰凉的河里 特点:做事干脆
语言:“趴在我背上。” 特点:十分疼爱我
3、读了这篇短文,我被小作者爷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长辈这么疼爱我们,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
9.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
五年级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从早晨一直到傍晚,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2)花工们将这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3)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4)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5)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6)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7)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8)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9)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花照样可爱。(10)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1、用四字词语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的色彩特点(从文中找)玫瑰花: 白玉簪花:2、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玫瑰花: 白玉簪花: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答:4.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及人们的感受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B.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白玉簪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C.白玉簪花不但能美化环境有观赏的价值,还能消除天气燥热,有清爽怡人的价值。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1.姹紫嫣红 洁白如雪2.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3.D
__的品格
六年级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感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幼小的心灵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的时间,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 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选自《时文选萃》)
13.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1分)
14.第3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2分)
15.“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2分)
16.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句子:
理解:
17.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下面的话题,提炼出一个警句。(1分)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 。
18.人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追赶,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追赶,作者追赶太阳,在未来的人生中你将追赶什么?请以“我追赶……”为话题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