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对小学科学课进行评价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非易事,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及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程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定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发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另外还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学生的思维。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讨论。在老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通过三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4、在教学中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交流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科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认识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学奥秘充满兴趣,踊跃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积极的动脑筋、想法。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在研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与不同的意见进行争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学困生的问题,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贰』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怎样评价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我认为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 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 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 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叁』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2.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3.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4.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肆』 对小学科学课学生自我评价的几点看法
科学课是个开阔视野的世界,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十八般武艺个个齐 耍,每个同学都发挥地淋漓尽致,我也不差。在课上,我积极发言, 把自己的知识和别人分享;认真听讲,积极认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把发现及时记录下来。缺点是:有时会讲闲话;看到好玩的仪器就想 动。
『伍』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这门课从"自然"发展到今天的“科学”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标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标志,是时代的产物。人力资源强国的今日,提高全民素质,从基础教育开始,科学能够唤醒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刺激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也是科学知识普及的开始,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个体的整体素质水平。
个人体会,纯手打。请指教。
『陆』 什么是小学科学评价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要求和建议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评价类型是形成性评价,实际上,总结性评价也可以依靠形成性评价来积累。韦钰院士在2006年给全国政协的提案中曾经提出:将小学科学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即使列为核心课程,也坚持采用形成性评价。
同时,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重点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等
2、评价内容全面化: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3、评价方法多样化:从单一量化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不摒弃书面考试和测验,同时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评议法等等。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评价是对学习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使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实质上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评价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引发的行动。”(詹姆斯1998)
二、评价的目的
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看,其目的可以分解为:
1、制定教学目标。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尊重学习者的初始概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交谈、书写、绘画等方式使学生的初始概念得以呈现。例如在研究食物的消化起始阶段,让学生在空白的人体图中画出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2、对学生需求进行了解,将评价作为一种诊断工具,以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各个学生遇到的困难。
3、监测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取得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多数学生进程缓慢,我们就需要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计划和教学指导策略做出调整。
4、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以老师和同学分享他们的看法的机会,或是展示他们完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时往往是处于归纳、总结探究结果的阶段,我们需要运用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看法提出修正和支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以上几点,正反映了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小学科学教学组织中反复启承转合的必要性。
5、为总结性评价打基础。连续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可以让我们积累有关学生学习不同方面的情况,而且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完整。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回顾,用作综合评价。
三、关于科学课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场景
在一个四年级的班上,学生正围绕“声音”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他们想弄清楚声音是如何产生、又是怎样被听到的。教师准备了大量的乐器——铃鼓、录音机、几种自制的单弦乐器、小提琴、鼓、响板、三角铁等等。这里特意挑选了一些能调音的和不能调音的乐器进行对比。
教师把这些乐器分发给各个学生小组,要求他们探究不同的主题,如怎样发出响亮的、轻柔的、高音调或低音调的声音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寻求阻止乐器发声的办法以及如何使自己听不到乐器发声的方法。学生围绕发现的结果展开讨论并准备向全班报告自己的工作及想法。
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他们的谈话,提出诸如“你怎样区分声音的强弱?”“为什么你认为这样做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呢?”之类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提出能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出答案的问题。
教师记录下学生开展探究的方式,比如,了解学生进行调查时的系统性和观察时的深入程度;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时,观察学生怎样交流和解释他们所做的工作,记录下他们使用的词语。
接着,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种乐器,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描述他们对乐器的思考、表达他们对乐器如何发音以及乐器的音色等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把结果收集起来,以此来研究学生如何理解声音、如何运用证据以及他们的推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确定下一步的恰当行动——学生是否已做好了进行下一步关于声音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或是还要对声音如何产生及如何传播到人耳的知识加以巩固。
这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搜集信息的方法:
l 观察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
l 询问一些涉及推理和理解的问题
l 关注课堂学习事件
l 布置特别作业或任务
教师收集大量信息,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方案,这就是评价。如果开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与教,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四、科学学业成就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评价过程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评价资料的方法和手段。要提高评价的质量,尤其是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阶段,必须采用恰当的方法。总体来看,科学学业成就评价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采用多元组合式评价,解决综合目标的问题。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介绍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评价方案。
这个评价方案由三个单项评价合成:
1. 表现性评价:科学的表现性评价是让被评者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实际操作来检验假设或解决问题。被评者将提出计划,实施调查与操作,并报告和解释他们的发现。表现性评价为青少年是否掌握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提供了证据。表现性评价通常包含独立操作和团体合作两类活动情境。前者侧重于评价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形成;后者主要评价的是交流和沟通能力、合作与共享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柒』 如何有效评价一节小学科学公开课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
『捌』 谈谈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专科学属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是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3、评价时机的全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