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课堂评价方式

小学课堂评价方式

发布时间:2020-11-29 13:54:32

㈠ 教师的课堂评价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 (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通常这种评价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学习内容的迁移性如何? (4)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述几种评价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因素。 (5)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3.制订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 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会显得比较概括和抽象,因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订一个专门的、针对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来具体规定相应的指标在评价时的操作要点。下面我们以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参与交往状态”为例来说明如何制订操作说明。(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 参与交往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 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 D.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统计以及主动性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统计时最好把少数人的情况作适当记录,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 E.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F.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 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可以对具有这种表现的学生的人数、次数作适当记录。 (1)操作说明的内容。从上面的操作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操作说明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对评价指标的解释,即这个评价指标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这个评价指标,它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等;二是每个具体指标的观察内容,这个观察内容实际上是对达到指标的状态的描述,而这种描述通常是用行为指标来表示的。除了相应的行为之外,还可以对具体观察时需要获得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定和建议。 (2)注意事项。操作说明是对评价指标的细化,其目的是为了让评价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评价指标的含义,以及评价指标所描述的状态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在制订评价指标的说明时,应该尽可能清楚地标明评价指标的相应含义和具体的反应行为,其实质类似于给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所以制订操作说明的关键是说清楚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及其相应的行为指标;在给出相应的行为指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过于琐碎,也不宜建构一个过于大而全的东西,只要让评价者知道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就能够判断这个评价指标的等级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将其细化为进一步的三级,甚至是四级指标。 4.制订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划,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者是谁;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何;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用在什么地方。 通常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即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评价方案,大体上是对价值、应用等的一个简单描述。 (2)评价原则,即整个评价方案的制订、指标的建构、评价的实施、结果的解释、应用等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在有些评价方案中,不直接提评价原则,而是提相应的评价思路或理念。从某种角度上看,评价的思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之间。评价原则是评价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评价原则不应过于虚幻,而应该根据具体目的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原则,如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等。 (3)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个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4)操作说明,是评价指标的具体细化、应用与评价范围的说明,是判断哪些行为、情境适用于评价指标的具体说明和解释,是对评价指标特征的说明。 (5)评价表的使用说明,主要需要说明应用评价表的方法、步骤、程序等,也可以包括对一些评价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提醒。此外,还通常包括对评价表的评价结果或者等级的判断和应用进行说明。 5.实施 量表评价法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前。评价者应该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表,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必要时,应该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评价者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要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因此在评价之前应确保评价者掌握和熟悉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相应评价要点与行为,对于不太熟悉方案的评价者可以采用教学录像评价的方式进行培训。 (2)评价中。评价者应该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学过程来组织的评价指标之外,对于评价指标的判断和评价往往需要跨越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阶段,甚至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说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据评价要点,在评价过程中作好相应的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始,以教、学和师生之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相应的感受。要注意的是:听课笔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没有必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东西都记录在案;同时要熟悉整个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出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 (3)评价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对课堂教学作出一个等级评定,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因此在评价等级的判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需要考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应意见,能够跟上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讨论,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量表评价法主要由评价者和上课的教师来进行,通常可以将上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评价者的评价结合起来,再根据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等级评定。在评价时,最好能够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6.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评价报告 采用量表评价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进行评价量表的填写,相反,评价等级的判断还需要综合来自教学各方面对象的信息,而这个过程就是指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评价者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综合,在此基础上获得评价的结果,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是针对评价对象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意见及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评价结论中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尽可能具体和有针对性。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随堂听课评价法的作用 1.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在向专业化、系统化、量表化、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随堂听课评价法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随堂听课评价法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评价者往往是由具有较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担任,其自身对课堂教学有很高的造诣,评价意见往往中肯、具体、有建设性;其次,随堂听课评价法相比于量表法,自由度比较大,容易实施,也有利于发挥。 2.随堂听课评价法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尽管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等,这些课常常能够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佳状态,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而言。同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积累的。在随堂听课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仅有共同关注的评价内容,而且评价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气氛非常适宜于教师的成长。任课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获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信息,促进自己的发展。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的基本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象,这样不仅执教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有的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离的原则 这是要求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执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三)随堂听课评价法的设计和应用 1.课前的充分准备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收集、了解与即将要评价的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召开预备会议,向被评价者介绍评价的目的、内容,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评价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熟悉教学目标、充分把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针对性,而这个针对性来源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应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2)了解被评价课的教学设计。听课评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师拓展的空间,甚至可以针对所教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即评课者自己如果来上这堂课,应该如何上?此外,还应该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以便在随堂听课和课后的讨论中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了解教学设计,也能够使得听课和评价时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对于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随意改变。 (3)确定听课方式。随堂听课评课中,评价者可以选择充当旁观者和参与者,而这两种角色决定了将会有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经验丰富的评价者往往交叉使用这两种听课方式。当评价对象进行课堂讲解时,评价者往往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融入班集体但并不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当开展小组活动时,评价者可以在教室中四处走动,观察小组活动或者参加小组活动,必要时还可向小组提供帮助。 要根据听课目的(汇报课、研讨课、指导课、检查课)确定侧重点,针对教师业务层次和水平进行评议、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而言,听课的重点将集中在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和薄弱环节上。在随堂听课之前确定听课重点,将使随堂听课更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并通过课后讨论提高评价对象的教学能力,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2.课中的仔细观察和翔实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评价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同时评价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1)仔细观察。由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听课也是看课。 具体听些什么呢?首先听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仔细思考评价对象是否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其次是听评价对象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清晰;三是听评价对象的提问和教学启发是否得当;四是听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恰当、富有创造性;五是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看些什么呢?首先是看评价对象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得法,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即看评价对象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其次是看学生:观察整个课堂气氛,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维是否活跃;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即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2)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应全面、具体、详细。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可包括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总的来说,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教学实录;二是课堂教学评点。通常在听课记录本上的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教学实录中,首先是教学的基本信息,包括听课的时间、学科、班级、评价对象、第几课时等;其次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第三是板书内容;第四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第五是学生活动情况;第六是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录有三种记录方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即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是评价者(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据此提出的相应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课堂评点往往是在听课过程中的及时点评,这种点评不是听课完成之后的回顾式点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3)认真剖析,归纳小结。

㈡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即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又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教师评价的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具有激励性,应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在进行新课时,当学生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自由读完课文时,孙老师说:“什么是最美妙的音乐——你们的读书声。”评价时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在齐读课文时时,孙老师赞许地评价:“你们读得真好。我真惊讶!不过你们一口气读完了,没有一丝喘气,好像挺累的。”在孙老师的指点下,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要求读,他读完后,孙老师摸摸他的头说:“你读得很认真,而且用手指指着书上的每个字,这种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孙老师说完后,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子是,又有一位学生很幸运地层示了他的朗读,接着,孙老师进行了第三次评价:“我听着你读,我仿佛自己也飘飘忽忽……”
三次朗读,三次评价,句句扣人心弦。第一次,既有对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肯定,又委婉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次,孙老师的评价“很认真,真值得我们学习”,也总是能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第三次评价更是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自己的读能把老师打动,那是何等自豪!内心获得成功感。孙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却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理念: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二、注重自我评价的自主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实施教学评价,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像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激励与超越。如在上作文《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时,我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以小组的形式观察水果的外形,井要求做好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不好合作。”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三、注重相互评价的真实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正是为他们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开展互评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表现。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教师就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开展互评。在互评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评价。同时还养成了聚精会神倾听的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注重师生评价的平等性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如在教新课《槐乡五月》时,教师在范读课文时,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学生们稍加思索,就会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响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槐乡的美、槐乡人民的热情……”当读完后,学生也会纷纷举起手对老师作出评价,“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把衣襟的,读成后鼻音了……”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你们听得真仔细,这些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我再次读时一定接受你们的意见。”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总而言之,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享受成长。

㈢ 小学新课程评价方法是什么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
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这也正是各国极其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极其重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英美等国纷纷组织全国最强的力量、投入大量物力经费研制各科课程标准,表现出他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日益重视。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备课、上课的一种新模式。更能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为:
一、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
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
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㈤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是一项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以此促进新课改的实施.并促进课堂教学体系牟完善.因此,特制订如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观课形式

1.领导和教师随时进教室观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2.每位教师每月出一节公开课,村小学以校为单位,中心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

3.每学期选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上观摩课,全镇小学教师参与听课和评价.听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评价表>在会上进行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二.评价办法

1.评价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2.实行多向评价.除领导,专业人员外,更强调同行的参与,在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家长.学生参与,以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3.评价方法多样,采取研讨.访谈.观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评价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5.评价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6.出公开课的教师,在听取听课教师的评价后,要在两天之内写出教学反思交于主管领导.

三.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客观,不带随意性.

评价学生要客观,不带偶然性.

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

2整体性原则

树立全面评价的观点,进行评价.

3.指导性原则

明确评价的目的要于帮助师生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要切合实际,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又要注重终结性评价.

㈥ 介绍当下中小学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专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属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㈦ 小学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要分科目的

㈧ 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课堂上怎样的即时评价怎样才是精当呢? 一、 语言激励,构建安全心理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我们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 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 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师:可以,请拿上来。 (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 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 本案例中,其实那位展示贝壳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一、课前收集大量的贝壳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毅力。二、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完成得最好,说明他有上进心、热爱学习。三、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个性张扬。四、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试问:,他以后还可能同样积极地去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还可能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吗?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就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因此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二、 明确评价指向,打造全面发展的基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三维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所以教师的评价指向一定要明确。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以朗读为例,《课标》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不能采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采用“读得很准确,没有多字掉字”“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读得真有感情,我们都被你感动了”这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何关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看过程,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懂得、掌握阅读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反复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价值观的评价。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当孩子的感悟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时,教师的评价必须到位并且予以引导。例: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一位学生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对此,一个教师的评价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而对学生的是非观却不置可否,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另一个教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他听完学生的发言,略顿了一下后反问:“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想了想说:“坏事。”老师接着问:“白骨精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坏事,你也喜欢她么?”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位教师也许正是被这一新课程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学生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明显出错(学习白骨精坚持不懈吃唐僧的精神)时,仍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师并没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这一理念,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他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在他的启发引导下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顺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还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三、 公正评价 ,突出主体 评价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评价也需要有一个依据。我以《新课标》提供的评价案例为参考,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评价依据。以“朗读表演”为例:目的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注意事项 培养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A 恰当运用、正确理解内容并能根据内容适当加上自己的创意如:动作、语气,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师生互评 1. 教师要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 2. 评价中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B恰当运用并正确理解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C恰当运用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全班学生根据以上标准评分,并有一两句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了评价与被评价的经历。 四、评价标准分层化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加强年级教导制的教研管理,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群体合力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㈨ 对小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对小学生评价的方法

  1. 赏识性评价

  2. 期待式评价

  3. 互换角色式评价

  4. 朋友式评价

  5. “无声”式评价

教师要善于利用体态语,传达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点燃学生们学习的火花,如“注视”可以表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课堂上教师对某学生注视较多,这个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关注而专心听讲。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课堂评价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