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设计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如何编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我通过学习嫁接外地经验、自主探索,走出一条高效课堂创建之路。我们围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尝试,形成了初步的方法体系,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一、创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
应该说建设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唯一的。我们选择的是走导学案的道路。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案,导学案写出来了,怎样变成学生的学习行动呢?《第二次教育革命能否实现》一书给了我们启示。该书作者李卓玉认为:今天的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的功利性,人们过于看重知识的价值。走出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要从以知识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同时李卓玉认为学习是在团队中展开的,学习的某些环节也许是以个人行为完成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讲,问题解决式教育必须坚持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启示是将导学案转变为学生学习行动的最佳途径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将导学案落实为学生学习行动、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管理手段。
老师干什么?老师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分配学习任务、调查学情,放手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引导反思、小结。其中展示是课堂的亮点。春祥课典告诉我们,追求生命活力和课堂效率的统一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生命活力的欠缺会使知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活力的情感要素有:自主、激情、自信、成功、快乐等。自主引发激情,激情引发自信、自信催生成功,成功伴随快乐。生命活力的实现形式就是展示与表达。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生命因表达而快乐。课堂效率要素主要有:目标、方法、实践、练习、评价、反馈等。其中目标和反馈要贯穿学习过程始终。
至此,创建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可以表达为:导学案——小组学习——课堂展示。 从形式上看,导学案突出的是效率,课堂展示关注的是生命,小组学习则是联接效率和生命的桥梁。
二、导学案的撰写
关于导学案,高效课堂倡导者、中国教师报编辑李炳亭老师是这样认为的:导学案的功能是导,而不是习题集;核心是学而不是教;案是设计。全称可以叫做“推动引导学习的设计”,简称“导学案”。
在实际操作中,关于导学案的撰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反差很大。l我们有自己的创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有自己追求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于是有了自己的关于导学案的基本想法。 (一)撰写导学案的基本出发点
导学案承载教的规律、学的规律和知识结构规律。撰写导学案必须有基本的出发点或原则。如果我们有相同的出发点,我们就能达成共识。如果出发点不一样,只能分道扬镳,走不同的路子。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是:
1.导学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2.导学案的假设前提:在课堂上没有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学生依据导学案的指导自动完成学习活动。
撰写导学案时假定课堂上没有老师不等于实际的课堂上无老师授课。之所以这样假定,是为了突出在教学设计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导学案可以相互借鉴,便于资源共享。
那我们的课堂不就千篇一律了吗?不是。有人说教学是科学,也有人说教学同时还是艺术。所谓科学,用四个字表达就是科学原理,科学原理的特点是具有可重复性。你能依据某教学原理设计一堂课,我同样也能。撰写导学案之所以不考虑教师因素就是为了揭示共性。艺术的特点在于个性,个性可以模仿,但肯定不能重复。高效课堂中有没有教师展示个性的舞台?有,在哪里?在课堂导入的设计中——课堂导入更多的应该从情感而不是知识,目的是点燃、激励、唤醒;在组织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在开展课堂展示的活动中。意思是说,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放手学生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导入、交流、展示、反思、小结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过程。
3.导学案的撰写,必须坚持按探究性学习方式呈现内容并满足小组学习的需要。这不仅仅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为了坚持走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道路。 4.关于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三维目标,是否需要把三维目标都写进学习目标?我个人倾向于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主要写双基目标,理由是:
其一,导学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把三维目标都写进去恐怕学生读不懂。读不懂的东西何必要写给学生看呢?
其二,导学案中有自我测评环节,只有双基目标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自我测评做出判断,另外二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是学生难于自我判断的,只能由教师去评价。
其三,虽然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主要呈现双基目标,不等于不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把握在老师心中,三维目标蕴含在导学案的字里行间。只要学生经历了,目标也就实现了。这就叫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⑵ 如何在低年级构建高效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⑶ 如何构建小学低年级高效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在发生着令人欣慰的质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习惯乃至评价标准不可能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彻底改变,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故此,实施课堂高效教学,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状,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 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 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 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般是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显然,这部分内容若以“教师讲解明白”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若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学生就变成了主动探索者。
四、 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五、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六、 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并开设各种奖项,如“进步奖”、“创意奖”等。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⑷ 如何构建低年级广播操教学高效课堂
现在,我们许多学校都在利用体育课时间学习第三套广播体操,这套操动作比较复杂,节奏较快,对学生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在小学低年级广播操教学中,我深有感触。刚入学的孩子天真活泼,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学习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尤其是当他们进行了新操学习几课时之后,便对广播操的学习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注意力开始分散,产生了厌学情绪,即使做了也是马虎了事,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因此,这个时候体育老师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要学生把对广播操的学习看成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自主的去学习。通过这几年对一年级广播操教学的经验积累,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一切体育教学方法中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它的方法很多,可自身表演,可看图解,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演示新广播体操。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为活泼好动,爱探索,易好奇,表现欲强的年龄特点,在新操教学前,可利用多种视听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当教师用娴熟自如,舒展大方,富有力量的优美示范,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与赞美。有条件的话,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演示新团体操表演,宏大的场面配以热情奔放、豪情满怀、铿锵有力的主题音乐,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对新操的向往与渴求,为新操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景式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例如第三节“踢腿运动”节奏又快,动作又复杂,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简单的跟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试着创设一种情景——打鼓欢庆。将击打动作当成打鼓,将侧踢腿当作人们欢快的舞蹈,克服了这几个动作难点以后,学生就很快掌握动作,原先有些恹恹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三、对比示范教学法
对比示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示范动作对比,这种方法对纠正错误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首先,教师与学生间进行示范动作对比,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全体学生做示范动作,简要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践练习两遍。接着让体育骨干做一遍示范动作,教师再做一遍示范动作,让学生将老师与学生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这样,体育骨干在后面的练习中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动作质量,而其他学生也就加深了对动作的掌握、理解,在练习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动作对比。在新操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让体育骨干做示范动作,然后找出一名动作掌握较差,存在代表性错误动作的学生做一遍动作。全体学生对两位同学的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老师进行总结分析、讲解肯定正确部分,纠正错误动作,教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手段。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每节操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体育骨干就会根据教师的要求,更好地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口令妙用法
在新操练习时,教师和学生的口令穿插是绿荫场上动听的旋律。教师呼喊口令除清楚洪亮外,还应在声调高低、节奏快慢上合理调配。教师的口令除数字口令12345678……/,还有语言式口令,恰当地使用语言式口令能增强口令的指挥效果和感染力,改进操的动作,提高做操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与学生齐呼口令进行操练,不仅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激发练习情绪,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
广播操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令每一位体育老师头疼的难题。我觉得只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在,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再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⑸ 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少、学生好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做题速度快慢差别大,造成课堂纪律乱、难管理,该学的学不会、学会的学不精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既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又能使学生安静、乐学呢?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如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多处创设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聪聪要买一个1元钱的三角尺,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这时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的用10个1角,有的用5个2角,有的用2个5角,有的用1个5角2个2角1个1角……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1元=10角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小超市购物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转
二、课堂常规严要求
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看似热闹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浮躁。老师只有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才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严格要求。如发言先举手,不抢答,完成任务就坐好,学具要轻拿轻放,用完请收好等等。像小棒、计数器、卡片等数学学具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变的直观生动,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它也是造成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有时学生整整一堂课都拿着它们把玩,可想而知他听讲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让学生每次把使用完的学具放到桌洞里,这样学生就不会分心了。每当我们听一堂优质的课时,除了欣赏老师精彩的讲授之外,更被学生们表现出的良好的素养所折服。对比我们乱哄哄的课堂,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得非常重要。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会终身受益的。
三、发挥小组以点带面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自身素质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时间》时,有的学生学习几天都掌握不好时和分,有的学生却早认识24时计时法了,这个知识点是二年级要求学会的。这样的情况在低年级数学课上是很普遍的。老师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无视现状一遍又一遍得重复那些好学生早就会的东西,此时这些好学生一时间就可能成为给课堂带来不安定因素的问题学生。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以不好的态度对待他们,长期下去这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发挥这些人的作用,以点带面,帮助那些学的困难的学生,既安定了这些孩子,又避免了多次重复,从源头上遏制了恶性循环的产生,实现了双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限,老师有策略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快乐”和“高效”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氛围,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我们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才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们乐学爱学。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少、学生好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做题速度快慢差别大,造成课堂纪律乱、难管理,该学的学不会、学会的学不精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既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又能使学生安静、乐学呢?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如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多处创设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聪聪要买一个1元钱的三角尺,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这时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的用10个1角,有的用5个2角,有的用2个5角,有的用1个5角2个2角1个1角……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1元=10角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小超市购物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转
二、课堂常规严要求
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看似热闹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浮躁。老师只有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才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严格要求。如发言先举手,不抢答,完成任务就坐好,学具要轻拿轻放,用完请收好等等。像小棒、计数器、卡片等数学学具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变的直观生动,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它也是造成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有时学生整整一堂课都拿着它们把玩,可想而知他听讲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让学生每次把使用完的学具放到桌洞里,这样学生就不会分心了。每当我们听一堂优质的课时,除了欣赏老师精彩的讲授之外,更被学生们表现出的良好的素养所折服。对比我们乱哄哄的课堂,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得非常重要。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会终身受益的。
三、发挥小组以点带面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自身素质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时间》时,有的学生学习几天都掌握不好时和分,有的学生却早认识24时计时法了,这个知识点是二年级要求学会的。这样的情况在低年级数学课上是很普遍的。老师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无视现状一遍又一遍得重复那些好学生早就会的东西,此时这些好学生一时间就可能成为给课堂带来不安定因素的问题学生。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以不好的态度对待他们,长期下去这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发挥这些人的作用,以点带面,帮助那些学的困难的学生,既安定了这些孩子,又避免了多次重复,从源头上遏制了恶性循环的产生,实现了双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限,老师有策略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快乐”和“高效”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氛围,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我们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才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们乐学爱学。
⑹ 谈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往往在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堂学习方法的探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现阶段,随着教材编制工作的日益完善以及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同样也可以做到科学规划、有效探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背景下,对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参考。
⑺ 阅读教学中,低年级高效课堂思路与中,高年级高效课堂思路有什么异同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信度,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就是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主动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评价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不是看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而是要看学生意义建构情况,要看单位时间内真正学到的有用知识,要看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要看学生精力投入与学业收获之间的效益比。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因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路
思路一:走出去,请进来,向名校学习。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名校,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如:1、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2、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三段,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所谓六步即激趣引题、自学质疑、探究解疑、合作交流、自结自练、巩固延伸。“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实施新模式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以期达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地学、学得充分、学得轻松愉快。以上名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先进经验,我们应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吸取精髓,灵活地、批判地吸收,绝不可生搬硬套。
思路二:勤学习,苦修炼,修炼好内功。
向名校学习,这是“外炼”,是外因;修炼好内功,这是“内炼”,是内因,是根本。
1、做一个高境界的名师
有人从教师的教育境界的角度把教师分为三类:
第一类:低境界。即停留在教书层面上。教师瞄准的是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着眼点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以教为主、以考为主,教师是典型的教书匠。
第二类:中境界。即上升至育才层面。教师瞄准的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成才。着眼于精英教育,将目光和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把学生分成好、中、差等。教师只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已。
第三类:高境界。即发展到育人层面。教师瞄准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生命目标。着眼点是学生的生命、生长和生活,简单地说就是成长。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会因人而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教师是专家、学者、教育家。
这是从思想认识上进行修炼,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看待教育、看待教学、看待学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专家学者型的教师。
2、提高五种能力
①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人们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一名教师,想使自己的课堂高效、自己的教学有效,想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自我教学品位,惟有以科研为阶梯,不断进取、不断钻研、不断攀升。而课堂教学,是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主攻方向。
②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便是文本的解读能力。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进行备课并进而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读通文本、读透文本、读出文本的味道,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所以说,文本解读应该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③提高教师的教案编制能力。编制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解读文本、疏通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好的教案是教学的依托,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但是,目前在学校有这么一种现象:a、教案是来应付检查的,是拿给领导看的,有数量就可以;b、在集体备课的幌子下,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打印;c、依照教学参考书,照搬照套,单纯地只备知识。有阅读教学的教案,没有作文、作文讲评、试卷讲评的教案;教案编制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做到五备:一备学情,做到“心中有人”;二备教材,这关键在于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重在于教学的预设;三备教法,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等;四备学案,学案要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⑻ 如何营造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预期突破(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但是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二)预期的突破我们研究的《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充实、细化同类研究中的争议和遗憾,尤其是在新授课的教学流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师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美)冯.格拉斯菲尔德(VonGlasersfeld)。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美)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不掩饰,坦诚公开。(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一、研究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完善。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4.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加大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促进全县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