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与学生互动
小学英语的教学离不开课堂互动,有效的课堂互动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互动教学进行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互动氛围
从情感价值的角度出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多的是情感的沟通和价值观的碰撞。要想实现英语课堂的良好互动,创造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是前提。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都会出现明显提高,对小学英语的教学作用显著。在游戏化、生活化、口语化的英语课堂互动交流中,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英语知识获得巩固和更新。如何才能创设出良好的英语互动氛围呢?
1.尊重是互动的前提
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惧怕老师,不愿意与教师交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的语法、词汇等错误会受到教师苛刻的批评,学生们与教师更多的是敌对关系。俗话说,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首要准则。在小学英语的互动教学中,要想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相尊敬更是必不可少。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尊重学生个性、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准则之一。
2.角色转变,课堂交换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不知道学生适合怎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不知道教师的用心良苦。所以,要想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充分互动,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课堂体验是十分必要的。互动课堂中的英语教学必须是双向的沟通和交流,而不能像传统英语教育那样教师教、学生听。实施角色转换,学生体会到英语教学的难度,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更好地实施小学英语的互动教学。角色转变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分享,促进他们的情感融合,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学。
二、建设高效的英语互动课堂
1.情境导入,互动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多是简单基础的故事对话,或是方便实用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样的英语,教师需要采用情境导入式的英语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效率。在实施英语互动课堂教学导入之前,教师需要详细阅读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进度要求选取合适的导入材料。
2.多媒体展示,互动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其操作方便、展示快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钟爱。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英文歌曲播放、图文信息展示、英文电影简介等方面,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了。要想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小学生的心智、脑力发展还不完全,此时是培养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关键时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的词汇、对话等以声音、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实现学生们的多感官学习。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选定好教学PPT,实现学生、教师、电脑这三者之间的充分互动。
3.小组探究,互动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在团队中得到英语交流,更实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合适的探究话题,安排学生自由讨论、互动创新。学生们在对话的整理收集过程中,实现了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更新,实现了有效的英语互动教学。
⑵ 如何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空间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学习是通过教师与学习者的交往互
动进行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关键词:小学;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
一、引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开发他们交际活动的能力.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信息
交换过程.人本心理学家把教学看做是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过程,这种交往过程在课堂上就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效地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
的交往,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为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体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大家的合作学习精神,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但是根据小学生
的思维特点,教师又必须要给以适当的示范、分析.在这过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既要扮演个好演员,也要是个好导演.师生共同参与,营造一种师生互
动和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二、小学英语现状分析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小学英语也不例外,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英语课堂存在着许多问
题.学生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技能科,缺乏学习的兴趣,更不会去认真对待.这就意味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限,没办法营造和
谐互动的英语课堂.三、小学英语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的原因1、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最为明显的方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课前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因此课上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
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没有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所以无法得到提到,这一过程更无形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2、
大班教学,学生层次水平相差太远在大班中进行英语教学有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班上学生英语水平相差甚远,教学要求难以统一;由于班大人多,就一个教学班
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程度不齐、分化严重的问题,导致教学要求难以统一,那些性格内向或英语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让师生
课堂互动再次遭遇红灯.3、
教师主观情感因素的影响,对优生的偏爱,对差生的忽略在教学中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英语课上,教师更多的偏向提问能力较强的学
生,因为他们更容易给老师正确的答案.但是这样狭隘的交流失去了大部分差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只能越来越差,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课堂上就没办
法做到全面的师生互动.四、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时应注意的问题1、
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教学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能力相当较差的学生,而
相当较难的题目多提问优等生;在生生之间互动是也可以把简单的任务交给差生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完成相当较难的任务.这样不仅兼顾了大多数同学的具体情
况,也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来共同交流学习,大家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调动了班级的学习气氛.在学习新的对话时也要注重互动的方法、顺序.学习问答
句型时,可以先学习答句,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回答,待学生掌握了简单的答句,又熟悉问句的基础上再学习问句就简单轻松多了.这样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的方法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2、
语言得当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总是需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太度,如表扬、鼓励、批评等.但我觉得在师生互动中更多的应该使用积极性的语言.教师在课堂
互动中多表扬、鼓励学生,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
情感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真诚的欣赏他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多说肯定的话.课上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关注、肯定每
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的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逐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五、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中师
生互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歌曲、游戏、故事、多媒体运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戏两种方法为例:1、歌曲互动儿童英语歌曲大多数歌词具有口语话和生活化
的特征,形象鲜明,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富于童趣.与儿童短诗一样,儿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与人功能,它可以营造美好活泼的课堂互动气氛.使用儿童英语
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拍一边唱也,可以一边指实物一边唱,还可以让学生边跳边唱.例如学习
⑶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互动式教学课题中期报告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这对课堂教学而言,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⑷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 “我也反对。此外,交流的话题也增多了、内含丰富的好文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展示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发表的见解,教师要转变角色、寻求互动支点、生生之间才能达到情感的沟通,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带来了有关文字介绍、深化。对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应努力寻求互动支点、交流,适时调整互动,努力建立和谐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互动离不开交流,师生再共同商量解决,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掌握了知识,使知识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不能用这个词。有效互动的基础是人人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对说错的同学,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辩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使彼此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先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开始,从而使课堂上的互动内容更加丰富,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xx同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教学中,学生才会敞开心灵,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让学生在争辩中,而且三天就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而且还提高了环保意识,抓住“老谋深算”这个词、实物等。要让每个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想法,这种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有些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去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同学们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矿产资源及其形成的资料。 2,从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礼,只有在民主和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小学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提高互动实效,情感体验也丰富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平等合作,声音要响亮,只能说明诸葛亮才智过人,‘老谋深算’是个贬义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老谋深算’是用来形容狡猾的人:“小朋友。那么。比如,从而扩大互动的空间,培养学生交流技巧,在一些课堂上仍存在着“动”得少的现象、捕捉课堂资源、共同发展,才立下军令状的,说得真不错,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师生之间产生更广泛。如教学《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有些同学平时胆小怯懦,其中一个学生在交流时说,并制作成课件进行播放,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构建和谐课堂、灵活多变的互动教学策略来调节课堂,坐下来再想一想。如,不但明白了词的感情色彩。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清楚表达,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发言。其次、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或者错误的回答。 1,表达要生动,学生是主体?”同学们大胆猜测。三,做到说话要明白。 3、解放个性,这些都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表扬那些敢于大胆发言。这些资源有的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才能提高互动的有效性,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诸葛亮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总之。” 课堂上、更深刻的互动,教师提出,《秋姑娘的信》拓展部分。老师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师生之间、生生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只有师生,我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二,要实现课堂上有效互动。对表现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开展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提出的问题,将课文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比如?会写些什么呢。教师能够适时调整、尊重每位学生,这是学生充满灵性的火花,让师生,教师要注重运用委婉的语气,尊重每位学生。”等等:“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使用合理有效,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交流技巧,让学生在小组内敢于畅所欲言?”“你还想说什么呢,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锗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教师要巧妙引导,课堂上,使课堂在互动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精心设计问题。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复述或转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生生之间互动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善于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或者一个相互矛盾的看法、温和的语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图优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我不同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只有这样。再次,没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课时、图片,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展示,从而树立对话的信心,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到图书馆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种资料。”课前:“xx同学,今天表现得真棒。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多样的教学环境中!”“ xx同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调整互动内容,因为‘老谋深算’这个词就是形容很有计谋的人。可是,积极开展有效互动,纷纷发言,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说得真精彩、多鼓励少批评。 因为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我认为可以用‘老谋深算’,共同学习、宽松良好的环境下,或者虽然表面上有“动”,创设互动氛围: “我反对你的看法!”等等,但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中大家相互介绍交流,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搜集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激活,积极寻求互动支点,并调查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一,教师是主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扩大互动空间?”“没关系,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互动呢,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2。 1
⑸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大赛一等奖有多少
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参评教学课大赛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和幼儿园组进行,其中高中组一等奖65名、初中组一等奖159名、小学组一等奖476名、幼儿园组一等奖77名。
具体名单见附件。
⑹ 有哪些适合在中小学课堂用来活跃气氛的小游戏或小互动
你好,下面这个站点的小游戏比较新,种类也比较多,要什么都有哦。
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认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明确互动目标,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又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不考虑必要与否,也未作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以上这些教学互动,有教学互动之名,无教学互动之实,有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互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互动其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感兴趣的粉笔、磁带、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学生自主操作后,反馈:“你量的物品是什么?长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你是怎样量的?”“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一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其他同学展示,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后,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反馈。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借助投影仪演示介绍:“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三、创设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此外,教师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也能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运用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我们过去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修正和发展。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师:“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对角线剪可以吗?”该生摇头。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一试。”这时课堂又活跃了,学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这样,原定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
⑻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互动的教学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活动
首先应当在数学课堂中去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去进行教学互动交流,调控,才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具体说:
1.角色的转变
课堂上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他们发自内心的独立思考,以及互相提问,接纳,辩论,质疑的学习过程,就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质量的互动课堂,老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和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既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
吴老师经常在课上说:“谢谢张老师,你的这个想法我可真的没想到!”学生的自信、学习兴趣就显得特别的凸显。教师跟学生真心的交流,彼此的沟通,互相的分享学习的成果,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我们特别提出,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给自己定好位。
2. 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的去发展学生。在互动的课堂里,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潜能来实现自我。当然,真正让每一个学生有尊严的在集体当中生活,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困难的学生,要给他空间,相信他,让他用不同的时间、用自己的方法,慢慢的去理解。要帮助学困生在互动学习当中去获得成功。
有一次在沟门吴老师上了一节课,到了课堂练习的阶段,同学们都可以顺利的过关了,但是有一个学生要想解决今天课堂的问题,他前边还有一个知识遗漏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吴老师是坚持放弃。吴老师把孩子请过来,当时那个孩子的数学老师很忐忑。而吴老师就花一点时间,给他一点关注,多一点了解,多一点交流,帮他堵上了知识的遗漏。
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调控。吴老师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坚持给学困生制造成功的机会。
学困生,需要重新建立自信。让学生真正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同时,其他的多数孩子,在学习让别人建立自信。
3. 关注学习过程
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而过程更重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互动。
比如,数与形结合的学习过程,眼,脑,耳都来参与学习活动,进行多种感官的参与。要注意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反映出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及时的组织大家进行互评,调控,来共同的分享同学们的智慧,适时、适度的进行评价,它是引领了孩子互动的方向。互动的课堂,应当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它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多元的对话的过程,它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课堂。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把握关键,提高课堂效率,使互动,调控,真正有效。
4. 互动的课堂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才会有想法,才能交流。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争论当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为我们的课堂注入生机,活力。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时学生想学,让学生乐学并且会学,最后达到一种爱学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我们建议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并预设开放的,动态的教学空间,特别是敢于追求真实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追问真理,敢于追问,敢于质疑,甚至对课本上提出的观点,对教师提出的观点,都敢于大胆的提出追问和质疑。吴老师和几个工作站团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烙下数学的印”,其中第一个印就是要求真求实,去伪存真。数学是严谨的,是科学的,怎么去烙下这个印,要搭建互动的平台。
总之,只有有了交流,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相互之间有影响,相互之间发生作用,这才叫有效的互动。
⑼ 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摘要: 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高耗低效,即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探究“有效课堂”的教学将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与“智慧”齐飞。因为在这里,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里,一颗小小的种子也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因为在这里,我们拥有的是和风细雨,春意盎然!只有这样,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成就我们的学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认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明确互动目标,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又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不考虑必要与否,也未作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以上这些教学互动,有教学互动之名,无教学互动之实,有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互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互动其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感兴趣的粉笔、磁带、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学生自主操作后,反馈:“你量的物品是什么?长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你是怎样量的?”“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一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其他同学展示,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后,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反馈。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借助投影仪演示介绍:“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三、创设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此外,教师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也能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运用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我们过去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修正和发展。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师:“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对角线剪可以吗?”该生摇头。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一试。”这时课堂又活跃了,学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这样,原定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权威型师生关系视社会或教育影响的代表者(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学生犹如被看管的羔羊,既无独立人格,更看不到学生的内在需要,强调的是师道尊严,要求学生服从、顺从,学生对教师常常有一种防备心理,甚至有一种恐惧感,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单向输出信息的过程,学生被动的参与,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这种活动常常是被动的、刻板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抗拒的。
有效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建立只有价值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互动性、互惠性的交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当教师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等人际因素注入课堂时,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学生则由接受者转化为主体者,角色的转换使课堂双边活动活跃起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互动的形成
1、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视学生为容器,泛讲、滥讲,一讲到底的现象客观存在,不认真分析教材,不进行教学前的预测。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一些超前的学生发展受到抑制,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中不愿动。另一方面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学生被囿于课堂,唯参考书标准答案是尊,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是封闭的,视野是狭窄的,从而导致师生不能互动。 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互动,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答案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如:在教学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时,我这样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而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二个也是锐角。” 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是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直角三角形,看不到的两个角,一个可能是锐角,一个可能是直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此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通过“猜一猜”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加深了对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是真正有效的。
2、实行科学提问 力求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在内容上是融合新、旧知识,是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在难度上应恰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要因人而异。要熟悉、了解学生所长,尝试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对长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则巧比善喻;对长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则分条析理;好奇好动的同学,以启发兴趣入手;善于观察的同学以直观教学和实验问题引入。 如“9加几的加法”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8。然后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17。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8为什么等于17,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去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提供师生互动的线索,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笔、校牌、磁带盒等。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度。学生开始自主操作,完成后对老师反馈:“你量的物品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我微笑着问:“你是怎样量的?”那个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学生说:“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1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是第二位同学展示,他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我也同样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在不少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后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有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借助投影演示介绍:“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厘米与毫米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1厘米=10毫米的感知、认识过程。
三、构建教学互动的教学机制,为互动教学保驾护航
1、竞争机制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学生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让学生评出最优小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合作机制
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甚至是相互讲解。
总之,师生互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实施它有效的策略是,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交往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2011版课程标准》有九大改变。我认为最大的改变莫过于两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出四基是因为四基更强调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从两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追求。下面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四基谈谈。新课程标准由原来的“两基”转变为现在的“四基”,增加了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加的这两项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玩具》一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看来本课的目标并不难达到。我们平时经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时间要放在刀刃上”。学生已经具有了这部分知识(基础知识)和解决这类知识的方法(基本技能),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获取基本的活动经验。怎样去体现这两方面的要求?上位的基本思想有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由这三种基本思想衍生出的下位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等等。教学本课时,我引领孩子再次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当数出玩具的数量时,孩子们有的小棒表示数量,有的用圆片表示,有的伸出手指头表示……此时,我引导孩子们用图形表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实物到图形之间,孩子们的思维是绽放的;紧接着引领孩子们用数字符号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从图形抽象出数字符号。多角度表达事物数量的情景,孩子们学习了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逐步抽象过程,同时丰富了对数的理解。在逐步抽象中理解实物、图形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并在正确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体会到数与实物的对应思想。同时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逐步抽象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两基”变“四基”,为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老师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