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那么,怎么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建立起数学的高效课堂呢,这是我们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多年来教研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科学搭配,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搭配,如果随意搭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起不到预想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学习效率会大幅提升,同时也缩小了小组间的差别,便于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科学、优化地搭配,在此基础上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的带动下,通过组内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互帮互助学习活动,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抓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1.复习中创设情境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会出现复习时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新知识环节的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复习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唤醒旧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2.新授中启发心智
新授中要设计好教学的细节,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要适时开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设计教学:
(1)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
(2)组内讨论,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
(3)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发表各组的意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
(4)引导评价,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通过横向的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练习中提高效率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三、拓展合作学习形式,引放适时、充“盈”合作
如何采用合作学习活动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在合作研讨时,讨论与交流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以交流为侧重的小组交谈活动,在进行知识的建构、问题的思考、活动的反思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有差异,所产生的想法和表现自然也会有不同。适时交流,给予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机会,每个人还将会得到来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能包容多种答案,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交流不会“冷场”,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见可不重复”的规则。交流中有述说、有补充、有倾听、有启发,使有效合作得以实现。当然,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解决,积极运用“做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目标之一”等先进理念,丰富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如学习“角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内人人操作,画角、剪角、折角、然后交流每个人的发现,不一会儿角的基本特征学生就能完全了解。在学习“人民币”时,可让学生先自愿组成小组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或简单计算。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同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教师“收放自如”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四、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识: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定期评价。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在组内评价个人,然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让学生体会合作优势,同时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培养。
总之,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Ⅱ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Ⅲ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Ⅳ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Ⅳ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方式。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
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和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内容
小组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老师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有明确规定的目标。通过什
么样的小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老师必须在设计时考虑到,否则学生盲目活动,不能有效地合作学习。另外,对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设计,不能设计太难或操纵性不强的活动,最好是根据地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容易操作,趣味性强的活动,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水平,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共同进步。
分组就座,明确分工
本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前后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就是以4
至5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针对组内人员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分工,例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声控员、检查员等。
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课堂上,老师首先提出合作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之前,要让他们明确合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然后留给学生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再进行组内交流,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其他同学适当补充。在学生合作期间,老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很不尽人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观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有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遵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阶段的评价,主要从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
1、“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遇到障碍,使合作无法进行,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发
现并及时点拨,使小组合作能继续进行。因此,教师课前要对活动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安排,让小组合作活动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这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应变能力的挑战。
2、“小组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
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独立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思考
倾听不仅是获取、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适时提醒学生
要带着问题倾听,边倾听边思考,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思路与方法,从而在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问题。
4、表面热闹不应是合作学习的追求目标
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或难易,各小组会出现不同的情景:有些小组特别安静,各小组
成员都不作声,既不讨论也不进行分析或计算,就等老师宣布讨论结束或出示问题结论;有些小组的讨论成了个别学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同学是人云亦云;小组成员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本不去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这种合作与讨论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效果非常牵强,实质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
不以个人成绩为评价依据,而是以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整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就是在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促使小组内部的。
Ⅵ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活动的导航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时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进行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内容,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小学生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所讲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从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出发,从中发现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这一情景贯穿在整个课堂新授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学生们也会主动探讨研究。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再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评价完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2.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进行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是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互相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哪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3.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进行合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时,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学生出现“吞吞吐吐”现象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订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三角形能否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然后让学生汇报。学生怎样做的都有,那如何形成共同的认识。此时学生自觉地说与他人合作,这时我让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恰到好处,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接纳、学会欣赏的能力。
四.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给每组提供一张圆纸片,两根大纸条,剪刀、图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要求:“小组合作做钟面时要保持安静、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听音乐开始,音乐停就结束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做的最快最好。”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Ⅶ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与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参与的欲望
合作并非每堂课都适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进行合作学习。
如上《统计》一课时,播放某路口机动车通过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对不同种类车辆通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生独立统计时,尽管很认真地进行观察与记录,但仍无法准确进行统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进行统计,这种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3)解答“开放型“问题时进行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2、给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有预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合作技巧。
Ⅷ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回,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答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处理好教师角色的意识,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组建均衡小组,明确科学分工,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善于把握合作时机,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心;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Ⅸ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