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1、目标预设化
新课程呼唤生成性课堂,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合理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2、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
4、思维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外向型的学生开朗、活泼,喜欢请问老师,愿意和同学交谈,发表意见坦率,适合集体学习,便于解决疑难问题。内向型的学生情绪稳定,喜欢独立思考,注意力较集中,一般不喜欢集体学习。
(1)小学特色课堂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贰』 如何创新思维构建小学特色美术课堂
就得鼓励学来生不要盲自从别人的思维模式,如敏感。比如在上《午睡》这一内容的儿童画的想象画时,都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分成学习小组:“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来到水果世界通过“吃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
『叁』 如何创建小学美术特色课堂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作者:林娣
摘 要: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低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达成体现在教师的形上意识、实践理性上。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把握好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的辅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课堂;兴趣;有效教学
美术课孩子们都很愿意上,涂涂画画,折折叠叠,能让他们动起来,孩子们很开心,但一节课孩子们能收获多少,提高多,没有量化,所以很难评定美术课的质量。我认为一节美术课不单是递交一幅作品,在美术高效课堂教学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新课导入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导入新课才有效呢?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新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设计等。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如在导入《各种各样的鱼》一课时,我让学生猜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手也没脚,能在水中游。瞬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比较强,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等方法导入。同样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要有启发性。
在课堂上,经常性地采用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倡他们大胆、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比较、动脑、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见解,寻找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如“看谁想法妙”、“谁的想法更精彩”,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导入要有新颖性。
新颖的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这样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美术元素,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在美术课中,制造出“新鲜”的氛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绘画时期不要过早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们,所谓的“教”就是要启发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教师非常重视新课的讲授、教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但忽视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越俎代庖,把所有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种模式里面,形成“千人一面”的作业情况;一种是教师讲完新课内容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鼓励创新。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寻找新点子。低年级学生绘画的兴趣很高,且画得很快,容易有画不好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动手帮学生修改。因为教师的修改失去了学生原有的天真与稚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挥和智力的发展,导致原本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感觉、领悟和表现被替代。
(二)指引观察,强化记忆。
绘画的前提是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去感知物象的本质特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心理感受,让其自由发展。自由发展不是不教育,自由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既可以指引学生观察实物,也可以指引学生进行一些抽象的构图和表达,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活动,自由发挥想象,在随意的推进中建立了画面的“形式王国”。
三、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巩固,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特别是对个别美术素质不好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和欣赏,应多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感觉,从而坚定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一)语言评价。
对于学生的学习作业作出积极评价,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少做批评或否定,比如“很好”、“你真棒”、“你一定能行”等等,极大鼓舞了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方向,正确引导。看见微小的闪光之处都应及时鼓励表扬,重视学生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
(二)肢体评价。
教师对孩子绘画作品表现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比如:伸出大拇指、抚摸他的头、眼神饱含期待与其交流,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三)物质奖励。
发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勋章、一件小饰物,学生都会很在乎的。在一次课上,我给发言积极、想象丰富的孩子发一朵小红花后,从此不爱发言的孩子也慢慢开始发言,发言的同学变得更多更积极。
(四)文字评语。
在某些作业的后面写一些评语,比如一个笑脸、一段鼓励的话语等等,学生看了也很高兴,同时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认为,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高效课堂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效课堂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高效的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方法是完成高效课堂的纽带。
(1)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主编
(2)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尹少淳主编
(3) 《美术教学论》 王大根著
(4)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申继亮著
(5)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杨景芝著
(6) 《中国美术教育》 (2008年第三期)
『肆』 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特色课堂
要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可见,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会充满激情的。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者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的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在目标达成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制定出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们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能力训练的活动中,我常常创设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价值引导,让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由的构建、快乐地发展!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课文,先读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安排小组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更多机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令课堂更富生气。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稍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只会令学生讨厌,更谈不上什么趣味了。
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里流淌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因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形式的情感体现,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从情中品味。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把学生设计为游客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漫步,欣赏美景,收获物产。个个兴趣泱然,妙趣横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情景交融,学生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有些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还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学术讲座式授课,未免会造成“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后果。相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一些笑话,或者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平时所知道的故事,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学习。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如同“兴奋剂”,让课堂一下充满了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的生机与智慧的力量。让兴趣在课堂里流淌,这也应证了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的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的主张,达到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四、 让学生在课堂里行知统一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获得真知灼见。这里所说的“教学做合一”就是行知的统一。所以,我们在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在 “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比如在课堂我就经常穿插“辩论会”、“演讲会”、“知识抢答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成语接龙”、“歇后语我来补”、“小谜语大智慧”、“你送我一言我还你一语”等活动。这样,不失时机地整合教育资源,让我们的课堂不断丰富和精彩,成为知行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吸取到更多的知识营养。课后还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对话》等电视节目;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同时还组织了艺术、体育、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在班上举办文化艺术周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在这浓郁的氛围中充分展示才华,知行并用,享受着语文学习的真谛。
『伍』 关于中小学版画特色课堂的开展意义
增强小学生的设计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陆』 如何构建小学音乐特色教学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音乐特色教学课堂
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孕育着新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决定了老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上有好的发挥,如果课前的工作没做好,那么就不能保证你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所以,我认为要打造魅力高效特色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备好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教材。
我们要树立音乐课程兴趣化,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拓展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
2、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
3、备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魅力高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只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课堂。
二、发挥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磁石般吸引学生,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或用富有童趣的动作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段学生,使他们在充满好奇的课堂中能做到静心聆听,也能使自己去品味、想象。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如欣赏《大海摇篮》,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蓝蓝的海水,静静的沙滩,海滨是我童年的摇篮,浪花吻过我天真的笑脸,螺号拨动我快乐的心弦......
三、发挥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能力较低的孩子,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加各类音乐活动。
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
在课堂中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你是好样的!""加油哦!"等话语,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激发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方法新奇多样、灵活多变,在音乐课堂中以"趣"贯穿始终,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
教学方法的丰富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实效性。比如说在音乐课中运用以下手段:
(一)跳一跳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
(二)画一画
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三)敲一敲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五、课后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使我对课后反思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是陶行知先生孜孜不倦的"四问"精神引领着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一堂课结束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从而真正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挖教材,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将新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高效的魅力课堂。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总之,让我们的学生在新奇多样、教师充满艺术魅力的课堂中,找到无限的乐趣,真心喜欢上音乐课,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精神上神往的乐园,也让我们的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天地。
『柒』 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具体形式。讲授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两方面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一边在紧张的思考,一边又在感受求知的乐趣。教师在讲授中既可通过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演绎、综合和概括,又可通过讲重点、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形式。谈话法可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谈话法花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要求较高,所以,在一堂课中,谈话法一般与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3)读书指导法。这种方法是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使学生获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当学生读书完毕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法。演示法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为了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主要通过实物、挂图、模型等演示。第二,为了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使用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第三,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性动作,例如体育课中的示范性动作。演示法是通过视觉刺激完成的,所以要养成学生有目的的知觉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要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方法结合使用。
(2)参观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参观法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三种形式。参观法可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丰富感性经验,开阔视野,又可以在实际中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参观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偏离参观目的,教师要在参观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指导,参观结束后要安排学生讨论参观心得,或布置与参观相关的作业。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通过观察研究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理科教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实习作业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校内外的一定场所,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习法的特点是感性、综合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学的测量实习,物理、化学的生产技术实习,生物课的植物载培和动物饲养实习,地理课的地形测绘实习,劳动技术课的生产技术实习等。实习法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练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形式。练习法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具有重复性特点,在各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优良品质。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们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增长新知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民
『捌』 老师如何让小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小学可以说是孩子们一生中正式开始求学的第一个阶段,这时候,他们刚刚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依然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与此同时,孩子们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也相对较差,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作为在小学任教的老师,如何把小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01、充分备课
备课过程是否充分决定了一堂课最终所呈现出来质量的好坏。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起老师的备课过程。在报考老师的时候,也会注意考察应试者的这一项能力。要想课堂生动有趣,充足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这决定了一堂课的核心基调,确定主题,起着支撑整堂课的重要作用。反之,不够充分的备课便很有可能导致授课过程中逻辑混乱,结构涣散,也就很容易让学生们无心听讲了。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老师让小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一些小建议~
『玖』 如何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课堂方案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来源):撰写:叶淑贤,上传:刘素芳
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安实验小学英语科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小学,学生现有1422人,共有27个教学班。学生生源复杂,有来自农村的、城区的、还有一些是外来工子女。他们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习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导致我校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很不均衡。同时,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尤其是词汇量的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因学习滞后而产生厌学、怕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从而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素质和英语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激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事物、动作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4、通过创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这些激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初学英语者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教学过程部分提出:教师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科研兴教的大氛围带动下,我们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研中,我们感到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题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创造力发展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和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从而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
(4)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大大扩充,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所有的资料进行链接,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6)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拓展学生训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能力。
2.开展此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在实践层面探索,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探寻更好的途径,使现代化教育手段能更好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的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本课题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理论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课题界定与假设
(一) 课题界定:
1.现代化教育手段:指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和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2.多媒体技术:它集幻灯、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把静止的文字、符号变为动态的图形、图像,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
(二)课题假设:如果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集成在一起的信息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缩短了信息在大脑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过程;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学生学起来往往觉得枯燥。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现代化教育手段恰恰为此而提供了优化的手段。因为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可以高效率地促进英语课实现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目标,是优化英语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他们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刚刚开设英语的班级同学们对英语都充满了好奇,心情既兴奋又激动,课后对于第一节课上出现的词句也会经常性的模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生唯唯诺诺,不喜欢举手发言了;还有一些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逼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来源。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必要的条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摄像、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
(三)国务委员陈至立说过:“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大信息量、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动画、图像和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独特优势,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可能。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的学科中。”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悄然走进小学英语课堂,这无疑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如何利用电视、电影、录象、录音等电教设备重现实际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如何设计、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如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我们该如何设计呢?又该如何组织和实施呢?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效果评价与调整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最终要反映到教学效果上来,按照教学目标,你是否达到?学生兴趣如何?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找出缺点和不足。
(四)如何指导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学习,为学习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促使儿童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何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加以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创英语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三)通过研究,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通过研究,让教师学习课件的设计、开发,学习计算机的网络知识,学习教学音像的制作,例如英语听力材料,故事CD,歌曲CD等,以更好地为帮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科学的学习情境与知识背景等课题研究服务,也为师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通过研究,实行英语课题与其他学科整合,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其他学科中。教师能开发有效的教学CAI,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做到资源共享。
(五)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学习,收集学习材料。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到六年级,每级抽取两个班(家庭拥有电脑或会使用电脑的学生比率较高的班级)来进行实验,一共10个班,研究对象总计679人,男生 374人,女生305 人。为什么没有全部班级参与实验,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实验班级和同质的非实验班级进行研究效果的对比。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根据行动研究法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问题)”的基本程序周而复始地对教学实践进行观测和改进。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研究在课堂中该课件的运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后进行反思、改进。因此,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让实验者把研究和实践结成一体,通过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案例研究法。包括:(1)学生案例——在每个实验班选取上中下三层次各三位学生建立研究档案,记录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实践,例如学生成绩的前后对比,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收集学习材料,制作英语电脑小报,美化校园,参加各类的英语竞赛活动的情况等。(2)教学案例——每阶段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教学案例等。(3)课件案例——在每个研究专题中选取一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待解决的教学课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反思、改进,同时选取一些优秀教学课件进行推广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3.观察法。
采用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如在实验前、中、后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学生对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态度,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学习的情况,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态度来调整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与操作。
(三)效果检测
1.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题启动阶段,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实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状况、学生对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兴趣进行调查、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始数据。因此,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以交谈以及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用以检验课题的研究效果。(见附表1-8)
2.实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通过合理设计的前测、中测、后测的学科学习卷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横向对比:通过校内外全级以上学生参加各类测验、竞赛等成绩对比,通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
七、课题研究周期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03年7月——2005年7月),主要为以下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3年7月——12月):
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选定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即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以及课题研究所起的促进作用。进行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及具体安排如下:
1.撰写课题行动方案:2003年7月——8月 执笔人:叶淑贤
2.课题论证:2003年8月——2003年9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
3.课题组成员培训:2003年9月——12月,采取讲座与交流的方式进行培训。
(1)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手段的理论知识。(负责人:叶淑贤)
(2)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负责人:魏小玲)
(3)教师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听力材料,如录音带的制作,自然英语语音软件的使用。(负责人:刘素芳)
(4)教师学习上网的技巧和登陆K12平台的技巧。(负责人:魏小玲)
(5)教师学习制作个人网页的技巧。(负责人:魏小玲)
(6)组织教师外出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和课例观摩。(负责人:叶淑贤)
4.实验前印发相关的问卷调查(表1--表10,见附件)(负责人:李华玲、关惠群)
学生英语学情调研:
在实验前、后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兴趣、上网条件、上网内容、对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态度等进行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方式,辅以部分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实验学生的上网情况做详尽的了解和分析,为课题实验班的建立与整合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环节将于2003年9月底提交总课题组一份《实验前学生学情调查分析报告》。
『拾』 如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上课走思现象。尽管我们不断提醒,但是仍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我们也知道,学生能聚精会神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几十分钟那么长。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满堂都在讲,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也不动手,只是被动的在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减弱听课效果一些重点难点也就这样混过去了。能否面对现实缩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呢?洋思中学的“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解决了这一难题。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过程。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做课本上的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对学生做的习题进行评判个别不会的也由老师个别指导。
在一堂课的内容之中,有一部分学生自学就能学会,另一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能够解决,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难点才是我们讲解的重点。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学生的自学活动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自学目标,然后在讲解一下难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因为有检查的督促作用,而且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不容易走思而老师讲解的时间缩短了,需要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缩短了学生也能聚精会神的去把握重点难点了。自学完后还有相应的检查和辅导。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下边昏昏欲睡的效果与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实行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是就削弱了老师作用呢?实则不然。在我们的满堂灌只要我们备好教材然后把我们能想到的想周全就可以了,然后在上课的时间都抛给学生就可以了。在“备学生”方面有所欠缺。至于学生能够接受多少就很难顾及了。而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学能力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对教材深层挖掘,准确把握。把教材吃透达到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才能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自学目标,才能对他们给于适当的指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做好。老师要做好“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转变。别人的经验不能够照抄照搬,需要我们吸收其精华,结合我们的具体实践创造出我们的一套方法。这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其他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生本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认真学习了“生本教育”的文章,感受颇深,现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传统的教育,也讲究更好的把握课堂,但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接收者,自身素质好的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陶醉在自己的演绎中,资质差一点的,课堂平庸,学生恹恹欲睡。这样,都严重的违背了教育规律,课堂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学习后,我真正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会了,才是真正的会了,知识才是掌握到学生头脑之中的真知识。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都要求我们更新思想,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好自己的导演角色,争取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2、深思熟虑,狠抓落实。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操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确确实实的深思熟虑,狠抓落实。
首先,是备课。切实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理顺知识点,考虑怎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怎样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采取什么样的导演方法,采用何种手段,布置什么样的问题。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其次,是课堂。课堂是发挥教师导演艺术的舞台,更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师要敢于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考虑好各种环节,让课堂在自己的掌控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设计好各种问题,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有所学、有所得。不怕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后,教师自己不能着急,更不要急于自己揭晓答案,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学生们才会真正的产生乐趣。教师是参与者,和所有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汲取知识的乐趣。
3、抓好其余常规环节。批改、辅导、考试要及时,第一时间反馈所学知识,弥补缺漏,及时补救。
只有切实的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我力争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魁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颗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于是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棒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棒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又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如……。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自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它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火车票、门牌号码、站牌、车牌、篮球比赛的比分……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过的2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数了,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认识100以内数以后,我又要学生运用这些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
(三)巧设练习,强化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1.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戏。例如,教“100以内加减法”后,我们设计了一个传接数的游戏。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师小声地告诉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然后用这个数字减(加)5,把得数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再用听到的这个数再减(加)5,把得数告诉给第三个同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算完并举手表示结束。然后传数最快和算的对的小组获胜。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开放。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作为本章内容的练习:“小明现在有5张1角、5张2角,2张5角的人民币,要买一本一元钱的练习本,猜一猜小明会如何付钱?”这就是一道结论开放题,解决时学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又必须考虑到1角、2角、5角组合成一元的多种情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互相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竞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21世纪将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越加激烈,要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竞争强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觉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也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成果激励,巩固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往往呈现出短暂、易于迁移的特点。而能力的获得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使之巩固、持久。因此,必须经常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用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巩固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和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编题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编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我在编题练习中,对不同年级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如选择合适的条件或问题把题目补充完整、仿照某题编题、看图看式编题,看文字或关系式编题等。同时再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学生自编自解、你编我解、合编合解、一人编大家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提出问题或补充问题,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此时,我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都给予肯定或表扬。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又使大家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也随之得到了巩固。
五、研究效果
研究实践告诉我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