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好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重要形回式就是学生的作业。平日那种答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⑵ 小学数学怎样设计课堂练习
一、练习设计方法应灵活,形式应多样。
小学数学课的类型不同,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就是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练习设计形式和方法。
1、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新授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为内容的课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而又最复杂的一种课型。一般情况下,在新授课之前要安排一些“铺垫性”的练习,“铺垫题”的设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由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组成的题目,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复习,为引进和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为促成新知识的迁移作好准备;另一类是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分层出现,要求学生逐步分析解答,有意识地分散教学难点,从而为学生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即通过提问、板演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难,力争使新知识当堂消化。
2、练习课的练习设计。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教师要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方式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娴熟的技能技巧。常见的练习形式有:巩固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
3、课堂练习设计的几种形式。练习设计是教师紧紧围绕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常见的形式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变式题(比例题稍有变化)——综合题(新旧知识的适当结合)——思考题(仅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的过程。
(1)、辨析题。这是针对教学中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设计的练习题。其目的是通过辨析,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如,在教学比的知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比、分数和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列表辨析。
(2)、对比题。对比题也是针对教学中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而设计的,但与辨析题不同;辨析题侧重于知识内容的细微差别而进行比较,它可以是两类,也可以是三类,或者更多;而对比题则侧重于明显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对照,它一般只局限于两类。如:通过对比使学生对分数乘以整数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3)、操作题。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设计的练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性”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该类练习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有一定的动手技巧,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它一般适应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指物(重量、刻度、钟表等)、测量、折纸、拆拼、实验等。
二、课堂练习内容要以现实生活素材为载体。
练习设计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大纲)指出:“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难易适度,适应儿童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三、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赞可夫语),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①要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练习,要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出发,普遍分析学生应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何等水平,然后组织选题,进行编题。 ②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第一教时,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其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底和对应高,练习要围绕这个重点来设计。③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讲解,一方面也取决于知识本身的难易深浅,为此练习设计要考虑这些因素:哪些概念的建立较困难,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在哪些地方易犯错误等,这样在设计练习时就可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2、层次性原则:即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对某一个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与运用知识,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拾级而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①每个层次的练习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组织安排。如:“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巩固练习可分解成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依据倒数的意义去学会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第二层次,把求带分数、 小数的倒数的题目和求真分数、假分数、整数的倒数的题目放在一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去掌握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与教材上讲述的方法作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三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②精心设计每一层次练习的坡度,做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③要不断变换每一层次练习的形式,以便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内驱和强化的效应,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①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增加练习内容的新颖性。这就是说,练习设计不仅内容要新,而且习题的类型或形式也要新。②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巩固知识 、形成某一技能,往往要对同一要求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这种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设计练习时,对同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应设计多形式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题型上讲,有填空、选择、判断、匹配等;从结构上讲,有补条件、补问题、选条件等;从形式上又有听算、笔算、视算、游戏等。设计练习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③要注意把握练习的要求,设计练习要难易适中,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可随意拔高练习的标准。
⑶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多样化的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师们的极其重视下异彩纷呈,但数学作业的改革步伐似乎不大,就连教材上出现的少数操作实践题,有些教师也嫌麻烦而弃之不用,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为了凸显新课程理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笔者在班里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和研究。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教育心理学证明,小学生好奇心强,求胜心切。所以抓住这一特点,投其所好,设计出具有童趣的、亲近的数学作业,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描绘小图画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用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一些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应用了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花边;学完《辨认方向》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个可爱的“方向板”。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互玩小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玩”中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如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又如为了改变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山”等带有童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赋予学生生活中的“角色”,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社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实践的“向导”,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实践者、探索者、研究者。
1.研究小课题
以“小小研究员”的身份回归到生活“大课堂”,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然后完成课题式作业,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例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有趣的包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
2.操作小实验
操作实验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灯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知识,创新精神、应用意识也得到培养。如果只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的作用。
三、自主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性作业是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编创的巩固所学知识方法而形成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重在学生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以求达到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1.编拟小习题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别出心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创出别具一格的作业。如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设计一份统计图表,要求自定研究主题,自己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说说学生对这次作业的体会。
2.自撰小作文
作业设计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如: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撰写学习小结或体会;可以在某章节或模块内容学完后,让学生撰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也可以让学生把身边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规律、新的解题方法、某些运算法则等撰写成数学日记,这些都是很好的作业形式。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阅读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是活跃智慧的途径。一提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其实不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数学化程度的提高,阅读已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性数学作业,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作业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如结合年段教学内容我编辑了数学阅读书目,在教室开辟“数学广角”,定期开展“数学名人欣赏”、“畅游数学史”等专项数学阅读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采集书中的精华,展现阅读成果,并展开交流与评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效果。
⑷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8的最小倍数。 (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肯德基的儿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8=( ) 8×7=( )
口诀:( ) 口诀:( )
5×8=( ) 8×3=( )
口诀:( ) 口诀:( )
B餐:填上合适的数。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
8×6+8=8×( ) 8×6-8=8×(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完成A餐的两道题目和B餐中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餐中的两道题目、B餐的一道题目和C餐中的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那么无疑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五、设计自主性、合作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境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可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乐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驻足观赏、频频点头之际,已有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层作业。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⑸ 小学数学《怎样设计课堂练习》课题申报
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相关研究》课题实验报告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随意练习,机械中多,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务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课堂的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基础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纵观目前的教育现状,学生的全面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生的学习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教师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注重的是步调一至,要求统一.因此,我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这以课题,首次提出教师在新课之后具有独特的作业练习设计,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二、课堂研究的理念依据课堂练习就是在课堂中探究数学新知识以后老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独特的作业,用于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作业,在时间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课堂作业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吃得饱,中等学生学得好,学困生对学习也不产生厌恶的情绪.知识不仅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也可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还可以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甚至可以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强调学习的情景,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三、课题研究目标总体目标: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学习的表现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主动探索寻找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具体目标:1、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教书模式.2、学生方面的目标(1)、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之间的交往能力.(2)、充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3、教师方面的目标(1)、锻炼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调控能力等,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科研能力.(2)、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出以“知识为本”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师生的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四、课题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个性化课堂练习中发展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终身学习;同是,为教师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与个性发展方法.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开展下列研究:1、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创设练习情景的策略研究.练习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练习情景,展现一定的练习任务;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道学生置身于研究新事物的气氛中,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2、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强化练习应用的策略研究.通过具有层次性、应用性、发展性、创造性.的内涵丰富的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做到对知识的合理重组或建构:有效地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方面的数学素养,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3、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开展合理评价的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性的判断;客观、合理的学习评价,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直至成功.我们在研究中着重从“课堂评价“与”作业批改“两各维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4、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调试学生情绪的策略研究.“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罗杰斯).通过有张有弛、张弛结合的教学,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饱满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5、在对以上所述内容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课堂模式,为进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五、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结合资料收集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展示法等.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课标的相应要求,考虑通过练习需要发展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设计具有个性的练习.1、围绕重点、难点,设计达标性目标.这种练习以学生及时理解巩固新知、初步形成数学技能为标志.2、根据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设计解惑性练习.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生成一些练习,以供学生辨析问题和解决疑惑.3、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层次性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层次性练习,既巩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4、扫除数学认知的障碍,设计对比性练习.通过对比性练习又利于学生辨别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旧带新,深化知识,合理建构.5、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别,设计差异性练习.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在课堂实现个别化教学,但设计又差异的练习,可以促进“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准备后续知识的学习,设计扩展性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从数学学习体系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所学知识与后继联系,又意识进行参透,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成功建构.7、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设计应用性练习.在数学练习中需要设计应用性、情境性练习,让学生在其中感知生活中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性能力.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增进学校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拓展学生进行数学练习的空间.8、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综合性练习.设计专门地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通过一堂课或几堂课的形式展开,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能力.9、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设计开放性学习.教学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实践相关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态度,发展探究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六年级部分班级学生,年龄是7岁——13岁之间.六、过程研究研究周期为一年半(2008年5月——2010年1)第一步:研究启动(2008年4月——2008年5月)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性,主要让课题组长成员在思想上统一起来,目的更加明确,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1、 制定研究计划;2、 广泛收集有关课题的相关研究;3、 根据分工初步设计课堂与学的策略;4、 设计实施观察法、调查法等所需表格及问题.第二步: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1月)根据预计目标分工实施计划,取得相关资料:1、课堂组成员上研究课,运用自然观察,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2、运用问卷调查法,观注运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中学生的体验和老师的评价;3、运用“课堂测验法”对课堂学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所谓“课堂测量法”就是教师在上新课后做练习,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瓣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即就是自然观察法,不过此处仅仅是在课堂中.4、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调整和修改研讨策.第三步,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月日月)工资各种课题成员整理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研究报告.第四步:深入推广课题结题后,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和问题,推广到其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每位教师通过实践,把成果发扬,把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研究分工:组长:组员:七、课程研究结果
⑹ 怎样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数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因此,练习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精心设计,练习的有效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练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础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出示“从小数的右边起第一位是十分位,第几位是百分位?第几位是千分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基础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设计“4∶8=8∶16=2∶4”等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
二、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不少学生在做练习时总会出现错误。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分析,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可以避免学生犯无谓的错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同时让学生适时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如:学生学了分数简便运算后,容易混淆分数的运算顺序。如:4×÷×4当作(4×)÷(×4)错误率很高。
所以我在教学分数的简便运算后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4× ÷×4、(4×)÷(×4)、(4×÷)×4。
学生在做练习时发现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明白了4×÷×4
是不能当作(4×)÷(×4)进行简便计算的,但可以这样
计算4÷××4,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正确率明显提高了。
三、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联系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重新获得巩固,但是这样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开火车”“聪明一休哥”“朋友”“勇攀高峰”等竞赛活动。同样的练习,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解题的速度快,巩固性也强。
四、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如: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后常会出现类似于“至少有几个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种类型的题看似简单,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让学生用小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数学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分层,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六、训练思维,做到开放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如教学“统计”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及统计图,还可以根据你所统计的数据发表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⑺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而课堂练习则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适当的练习,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非常重要。那么,怎样的课堂练习才是最有效的呢?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难度要有难有易,并且要紧密联系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这样设计出来的习题才会新颖有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课堂练习。
一、设计趣味性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应该尽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要尽可能地彰显数学的趣味,让学生一看题就有一种强烈的做题欲望。
如在讲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讲了基本的换算之后,要想办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感性地认识到各个面值人民币的价值,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日常学习用品估价,确定物品价格,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做售货员,其余的学生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购买物品。在游戏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知道如何找兑,不能准确换算等,可是也正是这些困难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价值。
二、正视学生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客观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该正视学生差异,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也要有梯度,体现出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宜的发展。
在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练习,以模仿课本知识为主;二是提高性练习,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三是拓展性练习,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在讲二年级上册的“认识除法”一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
1.基础性练习
(1)有24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兔子,每只兔子可以得到几个?
(2)红星小学二年级有80名学生,每20人分为一个班级,二年级有几个班?
2.提高性练习
(1)小红和5个小朋友一起去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60个,平均每人摘了几个苹果?
(2)妈妈给了明明10个香蕉和5个苹果,让他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问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水果?
3.拓展性练习
学校组织72名同学一起去春游,安排的车有大有小,大车每车可以坐9个人,小车每车可以坐6个人,问学校应该准备几辆大车,几辆小车?
这样来安排课堂练习,由浅入深,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来回答,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了。
三、结合生活,设置情景课堂练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如果能够很好地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丰富并拓展数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讲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课堂练习题:某校三年级2班38人去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每人需付门票50元钱。按规定45人以上就可视为组团,可以享受7折优惠,请你算一算,他们怎么买票花钱最少,最少需要付多少钱?
这个练习题就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看到这样的题也特别感兴趣,都积极地进行解题。最后他们设计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不享受优惠,38人买38张票,共花50×38=1900元;二是38人买45张票,共花50×45×70%=1575元,可以比第一种方法节省325元;三是买45张票后,把多余的7张再原价转让给他人,这样可以卖350元,这样38名学生只需要花1225元就可以了。
这样的课堂练习,可以拓宽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设计开放性课堂练习
传统的数学练习题条件明确,而且大多只有唯一的答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设计一些能够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的开放性练习。
如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一课,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可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20个人一起坐车去旅游,坐大车每辆车能坐16个人,租一辆大车需要付80元钱;坐小车每辆车能坐11个人,租一辆小车需要付60元钱。你认为如何租车比较划算?
这种课堂练习题一改以往的应用题的提问方式,解答方法也是开放式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应灵活多样,集趣味性、生活性及拓展性于一身,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