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为人师表展现人格魅力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师爱的重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渊博知识和良好修养的人。教师树立自身美好形象非常重要,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美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其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尊重、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会高高在上,不会威胁或惩罚学生,他尊重学生胜过学生尊重他。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师尊重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要知道他们能够自己思考和表达,要相信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的行为。因此,我在平时也很重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不压抑、束缚学生,而是唤醒和养护学生,在自己的心中时刻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经常与学生谈心,和学生一起感受和体验,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体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和泄气时的心情,及时给学生以关心、帮助、鼓励和启迪,去感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真正去体会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创造和选择,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刻注意师生交往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学生的诤友,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能发展好的人”。这样学生对我就比较尊重和信赖,就会用勤奋学习来回答我对他们的关心与期待,从而营造出一种“平等、宽松,富于和谐、真诚、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与学生平等相处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学识、经验和抱负,但就人的价值和尊严而言,所有的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摆脱绝对权威的观念,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要知道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是要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当好学生的向导,做好学生的助手,成为学生真诚、无话不说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教师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学生也会想方设法消除教师的尊严,这是师生关系中的黄金法则。只有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对话,完整人格的交流,学生才会体验到做人的全部尊严,才会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乐,才会使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意义。
三、逐步加深师生感情。
中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
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四、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又是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作为一名教师,以宽恕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襟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宽容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教育手段。宽容的核心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原则,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宽容表现为“三不”,即“不责学生之小过,不揭学生之隐私,不念学生之旧错。”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尝试前进和不断纠错的过程,他们是一个在错误中学习成长的人群。学生偶有违纪、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切忌与学生计较,当自己的情绪激动时一定要克制,不要冲动,待情绪稳定时再处理,千万不要跟学生“过不去”,一味地训斥、责怪学生,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充满怨恨,甚至明目张胆地与教师作对。不仅教育的目的难以达到,师生关系僵持,反而还容易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了责怪,对学生德行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宽容应以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基础。教师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交给学生,而学生得到信任和责任,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些微笑,多说鼓励的话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场面。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知识,接受知识,也使师生情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得以沟通,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
② 求小学语文教育案例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鹊……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 “ 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 ‘ 讳疾忌医 ’ 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 认认真真地改过。。 ”
B 生说: “ 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说: “ 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 , ……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 D 站起来说: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
听了 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 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 “ 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 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
”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 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说: “
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
…… ,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 我并没有 到此为止, 急于下结论
,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
[ 分析与反思 ]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
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韩晓春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韩晓春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
1、《可爱的草塘》:揭题-浏览课文-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会草塘的可爱。(已经先入为主,后来读的时候果然体会不到,教师又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调动了一点。应当自己体会,说对草塘的感觉,然后对照课文作者的感觉来学习。)
2、《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引用者认为“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学出了各式各样动人的句子,如:
“啊,我爱美丽而壮观的一叶扁舟!”
“地球,谢谢你赐给我们有限的资源!”
“人类啊,不要再破坏资源了!”
甚至说:“看到这一个个诗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让人佩服老师巧妙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完了课文,还写这样的句子,是引导还是捆绑?学生是否一定认为“地球小而美”?“迁居无望”?人类都是破坏资源的吗?这时应让学生发挥更好)
二、个性化与共性
1、师生平等对话:《一夜的工作》
参与讨论:总理深受人民爱戴,从课文中能找出答案来吗?
(学生说)
生: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他先回家睡觉呢?
(教师把球踢回给学生,有些学生说是刻意安排的。)
师:有些同学说,这是刻意安排的,总理是这样的人吗?
生:“我”是后来的,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
生:新中国刚成立,总理日理万机,有许多重要文件等着总理批示。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可能总理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后面。
最后,老师让学生面对总理的工作画像,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心里话。
生:辛劳啊!无奈啊!被迫啊!(满堂大惊)
生:新中国刚成立,多少事情等着总理去处理,它不这样夜以继日地处理,行吗?这不是无奈吗?当时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国家肯定非常穷,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能铺张浪费呢?这不是形势所迫吗?
(如果批评学生乱说,就没有了学生精彩的发言,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这一节课改变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师教《落花生》,让学生画果实,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对比花生,突出“默默无闻”。(这是一种误导!画什么,未必就能突出“默默无闻”;而且这么比,赞扬了默默无闻,那就是贬低个性张扬。难道别的果实就不如落花生?画不如改为议、说或别的方式,不一定画了才能体验,也不要为了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而画。必要的时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实效。)
3、现在流行的两句话:你喜欢学那里(段、句)就学那里(段、句),你喜欢怎么学(读)就怎么学(读)!一方面用多则滥;另一方面,个性化张扬时却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师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句)来学。到后面学完了,也是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不敢不选,随着民主化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如果敢于说:我那一段都不喜欢!那课怎么上?解决的办法不是自选课文,就是强制学生学了。(学生不喜欢的,想法让他喜欢;学生喜欢的,想法让他的喜欢表达出来,让他们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欢的,就让教师来传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师教《桂林山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在学生品读时,发现他们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女生大多品读写水的一段,他们喜欢漓江水的安静、清纯、柔美。男生大多选择写山的一段,因为他们更富于冒险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为了所谓个性化,把山水分开来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是支离破碎的,造成发展的畸形化。)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教学的片段感受颇深:
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
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对学生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互动·求真
———《 桥 》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说 《 桥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肆虐的洪水,沉稳、果断地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整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动,极富韵味,深深地扣住师生的心弦。
在课堂上,我牢抓老汉的语言、动作,领悟老汉的内心境界。随着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读,老汉的高大形象逐渐凸显,课堂渐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为了再次升华中心,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拓展练习“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那老汉到底会喊些什么呢?”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儿呀,你是党的好儿子。
生:儿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儿子,好样的。
师:嗯,简短有力,符合当时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再次树立,“大爱暖千秋”在这里得到了诠释。还有想说的吗?
生:老师,老汉可能会说,儿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谅爹吧!
生:[马上反驳]我有意见,此种说法有损文中老汉的高大形象,有背于中心。
[全班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课堂陷入僵局]
师:“儿呀,你是党的好儿子固然可敬”,但面对着洪水,咆哮着的洪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洪水吞没,刻不容缓时,父亲,一位父亲会说些什么呢?继续讨论。
生:我同意ⅩⅩ同学的说法,请记住,老汉是共产党员,是支书,同时他也是人,一个常人,一个常人痛失儿子的真实再现,又何尝不可呢?
生:我也觉得后者的说法更合理,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俩的时候,老汉此时的角色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人世间的一种最纯真的爱,此时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总比在生死关头大喊:“儿呀,你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人民感谢你,你走得放心吧!”来得真实。
师:是呀!如山的父爱也正是人性光辉的一面。老汉不仅是一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位父亲,党性和人性的光辉同时在老汉的身上体现,这样真实的文章才令读者信服。
[孩子们的脸上一片释然]。
推荐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孩子正属于思想成长期,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师正确的价值导向也许会使他们一生受益。因此当学生被ⅩⅩ同学的“原谅爹,爹对不起你有备于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无法定夺而面面相觑的时候,教师的思维是冷静的,她准确阐释了叶圣陶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正内涵。
同时,教师正确地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了正确引导作用:“儿呀,你是党的好儿子固然可敬,但面对着洪水,咆哮着的洪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被洪水吞没,刻不容缓时,父亲,一位父亲会说些什么呢?继续讨论。”
孩子们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能根据当时的情境各抒己见,他们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学会悟文,与作者与文本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做人,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其二,面对着课堂出现争执后僵持的状况,教师的巧妙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多角度的互动,避免了单调的双向互动。
随着讨论的激烈,学生展开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纵横交错的互动网拉开了。学生或据理力争,或激情昂扬,或委婉得体,保证了交流的顺畅和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普遍地得到了质的提升。
③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建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正确认识和实际行动.而其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如果积极主动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就易形成。本文切实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出发,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与自身体会和思考,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人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尊重、民主、平等、泛爱,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以所在的向垌小学任教期间为例,本人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是民主的,平等的;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是普遍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是广泛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相处,教师如何把握相处的原则和分寸呢?向垌小学的做法是明文规定教师与学生家长不能有过多的私人交往,不允许教师私自与学生补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笔者认为向垌小学的规定是正确的。诚然,教师与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要有一个度,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适当的距离。我们知道生活中无论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甚至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彼此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种关系才能保持良好和长久。记得有一个哲学的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讲的是有一大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大家的身体了,就又开始疏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了经过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一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两者太近了,意味着师生关系就会疏远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受到损害,如果两者太远了,师生关系就会疏远、就会冷漠,师生就会形如过路人,这也是会损害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说,师生关系以适度为好。在这个度的把握上,我所在学校的教师能严格遵守,把握得比较好。如果教师与学生不保持一定的距离,那就会出现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私人空间,来往过密,教师应该保持的神秘感没有了,还有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老师不怎么光彩的一面,学生对老师好的印象就会打破,学生就会对教师不尊重。如在休息日,老师在家里与同事或朋友喝酒猜码,抽烟或男女同事打玩等,如果这场合允许学生参加,在以后老师又如何教育学生不抽烟喝酒,不谈恋爱呢?特别是教师与学生有钱物的来往,那么离师生关系疏远就为时不远了。2、以德服人,以才服人,赢得学生的尊重。 向垌小学的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不能靠所谓师道尊严,更不能靠学校规章制度等高压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听话的学生动不动就以学校纪律处分为大棒,要学生服从自己。如果这样,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那只能是痴人作梦罢了。教师要学生信服,就必须用道德来使学生归服的,心悦诚服的,是学生发自内心佩服的。在向垌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使学生归服很重要。教师的品行,道行其实就是德。在学校教学生活中,学生对教师最仰慕的就是有德有才。一个品行不端,德行很差的教师不可能与学生结交为真正的朋友,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在报纸上披露的事例:一些道德败坏的教师,他们吃喝嫖赌,贪财好色。他们可以为了某种经济利益驱动,利用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或者是利用学生家长不敢得罪老师的心理,巧立各种名目,搜刮学生家长的财物。少数教师为了满足自己那肮脏的性欲,玩弄异性或同性学生,对学生们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这种披着人皮的教师,最终落入法网。无论如何,有这些道德败坏的教师存在学校一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有才没德,甚至有才只是生活作风不检点的教师,学生也不会认可。笔者的同事,一位女教师,她很有才能,上课也上得不错,她有个毛病就是私生活混乱,同事们在她背后说她为公共汽车,后来学生也跟着这样叫她。她知道后非常生气,这样她和学生的关系能搞好吗?后来这位女教师不得不离开这所学校。 所以说,教师要注重道德,以道德正身,以才立业,才能有资格赢得学生的喜欢。所以说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在充满美女帅哥的花花世界里,教师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3、尊重学生,对待学生要宽容。 向垌小学在办学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我们知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说离开了尊重的话,那就谈不上教育了,也谈不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如果是民主的平等的,尊重就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标志。尊重学生首先是要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无论那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特别是已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虽然还有待完善,但他们特别重视人格的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一点。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任课教师如何说我是多么的关心爱护学生,我对学生是多么多么的负责啊,没有实际作用,也没有什么意义的。 教师对待学生犯错误,批评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掌握分寸,注意场合等。如果老师不分场合,动则公开批评或粗暴地训斥学生,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尽管教师批评是对的,但学生由于自尊心的原因是不会接受的,反而会增加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和敌对态度。所以说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上。 大家都知道,人总是会犯错误。作为学生,更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说,教师对待学生犯错误,要作为很正常的事来看,教师要允许学生有犯错误的机会,要耐心地对待他们的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厌学的情绪。要挽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校最重要就是以学习为主,学生厌学了,他对老师辛勤工作会表示尊重吗?不会的。我所教的班上有一名陈明同学,上课经常讲话,我也经常提醒他不要讲话。有一次上课,陈明同学又讲话,我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他。陈明同学当时虽不再讲话。但日后见了我不是远远躲开,就是对我抱有一股敌意,上课虽不讲话,但也不听课。我想可能是那次批评他过于严厉了。于是,我找了一个机会与陈明同学谈心,我先做了自我批评,希望他谅解,同时也真情地希望他改正错误,好好读书。经过交流,陈明同学现在非常信任我。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广阔,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适当地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或所存在的缺点,便对那些学习基础差,厌学,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用放大镜把这个闪光点放大,让这些学生有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并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要宽容,要用缩放镜来看待学生的缺点错误,要有放大镜来看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要这样做,我相信师生关系和谐是正常不过的了。4. 以合理的制度管理学生,该硬就硬 向垌小学如何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作呢?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方面就是以制度来确保,教师就是以制度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每个学校都有规章制度,在管理学生方面也有很多制度,比如,学生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考勤制度,学生会内部制度等等。向垌小学与别的学校不同之处就是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在向垌小学里,如果学生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教师执行制度是严格的。当然学校制度是一种硬性规定,它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管理手段,惩罚学生不是订立制度的目的,而是确保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后能有所提高。向垌小学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以警告或劝诫学生不要触犯规章制度,使学生知道触犯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当学生触犯学校规章制度时,老师一定要说到做到,一定及时按制度来惩处学生。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的确有少数学生不管你教师怎样耐心地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不管你是如何强调,少数学生还是触犯制度,并看你如何处置。对这些违纪学生如果不及时处理,那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就是教师自身的威信也受到打击,你说的话,就没有学生听了。教师在执行制度时要公平公正,只要触犯制度,就按制度惩处,在学校制度面前,学生人人平等。教师绝对不能搞法外开恩,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无容置疑,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靠教师来建立,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要教师能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以真心、宽容心、公平心去对待学生,按学校的制度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我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能建立。
④ 用一个教学案例,谈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
案例
我儿子今年4周岁,上幼儿园小班,我们跟老师有过沟通,都认为他比较聪明、懂事、语言表达能力强、稳重、人缘还不错,但是比较被动、不主动和别人沟通交流,我们感觉他比较爱哭,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们教训他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那里不说话。玩的时候总是跟在别的小朋友后面,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还有就是胆子比较小,黑的地方不敢去,做什么都要先问问大人。我们想请教各位,怎么样才能让他胆子大起来,怎么教他和其他人沟通,怎么能让他敢于表现自己。先谢谢各位了
问题补充:我们也经常带他出去玩,但是他总是喜欢去他熟悉的地方,有时候去公园,他也总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候他跟大人玩的都比和小朋友玩的多。他平时在家里喜欢和我玩打拳,但是昨天带他去学空手道,一进去他就哭了,说不想来,估计是害怕的,我想经常带他去看看,可以吗?
谢谢几位好心人的帮助!!真的谢谢你们!
答
听你描述,你的孩子是个惹人疼的宝贝。
我认为你的孩子主要问题是安全感建立的不好。这里指的安全感不仅仅是生理上更重要的还是心理上的。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具体原因不明。
首先, 一定不要教训你的孩子,孩子应该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去一个新的地方,妈妈可以先带他参观包括各个房间,让他熟悉环境,产生对环境的安全感。
其次,妈妈要学会倾听,再孩子哭的时候,要让他畅快的哭,不要给他时间限制,因为哭泣能愈合伤口。抱住他,不要流露不安不要给他忠告。当他哭完后和蔼的请孩子告诉你他的烦恼。你会发现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但之前会有很多不快情绪的积压,(其实成人也是这样)。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痛快的哭过之后,会感到轻松,被爱。最初的状态会随着每一次的倾听有明显的改进。
一、造成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常见做法
1、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
有的家长唯恐孩子有什么意外,对孩子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强调这儿不能去,那儿不能到;提醒他们这个有危险,那个不安全;警告他们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碰。孩子不听从他们的叮咛,轻则被批评训斥,重则遭到体罚。由于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夸大环境的不安全性,致使孩子不敢面对任何困难情景,即使在没有任何危险和威胁的情况下,孩子也体验到了不安全感,表现为退缩和回避,严重者则出现社会适应困难。这种抚养和教育方式不仅存在于一些家庭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幼儿园中。
2、对儿童滥施威胁和惩罚,是当代教育理论所极力反对的,然而,至今仍有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它作为灵丹妙药来对付孩子。
当成人威胁或惩罚儿童时,或许只是着眼于当前能够控制他们,并没有考虑这些惩罚或威胁会给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它对有些儿童确实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3、在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中,家庭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安全感产生直接影响。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有利于孩子保持平和的心境,而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甚至拳脚相加,则会把家变成孩子烦恼的根源,使他经常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并进而影响儿童以后的正常发展。
4、不能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当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安全时,有的儿童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只有成人意识到了这种不安全性,那么,在成人的影响下,儿童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干扰下,儿童极易缩手缩脚。
二、安全感的重要性
1、安全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这会进一步增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儿童对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不愿与别人进行交往。从另外一种情况看,假如在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会遭到阻抑。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产生归属的需要。显然,婴幼儿也有这种需要,而且,他们由于身体弱小,缺乏足够的应付环境的能力,因而其归属需要往往显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归属于一个或几个群体。在群体中,他与其他人共同活动,一起娱乐,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体验别人的关爱,也关爱别人。通过群体归属感的满足,儿童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但是儿童是否愿意归属于某个群体,在群体中他的归属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实充分的满足,这主要取决于儿童能否在群体中体验到安全感。如果儿童在群体中感受到安全、稳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关心,免受惊吓、威胁和惩罚,那么,他往往就会乐于参与群体生活;反之,则容易逃避群体,拒绝参与群体活动,甚至封闭自己。
三、如何增强安全感的建立
1、为儿童提供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心理环境。学前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因此,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一方面,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儿童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物质环境,要重视房屋的稳固,房间的设计布置,室内的采光照明,校园的美化,饮食卫生条件,各种器具和设备的安全等。和谐的心理气氛,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贴,互相关心,夫妻之间更应恩恩爱爱,这会给孩子以极大的安慰和轻松感,同时,也有利于儿童通过耳濡目染养成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优良品德;就幼儿园而言,幼儿教师应真诚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孩子,同时要教育他们和睦相处,不打架、不欺负人。父母或教师,都不应单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对孩子滥施威胁和惩罚,更不应挖苦、辱骂、体罚孩子。积极关注孩子
父母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看来,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求回报,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关注,它是人格健全发展的条件。不论儿童的言行举止是否令人满意,父母和教师都应积极关注孩子,以避免儿童因为担心失去父母和教师的爱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3、鼓励儿童的探索性行为
婴幼儿的认知内驱力特别强烈,表现为好奇好问,乐于探究。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另一方面还应允许和鼓励他们对一定危险情境的探究,通过对危险情境的适应来培养其冒险精神,增强其安全感。如果仅仅因为怕出危险,就过多地限制儿童的探究行为,那是得不偿失的,势必会压抑儿童的探究倾向,并可能形成退缩的性格。
4、心理辅导
人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不能拥有不安全感。其实,有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过多的不安全感,对什么都怕,尤其对不该怕的对象也怕,那就可能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这种儿童有必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增强其安全感,这些儿童的父母或教师也有必要向有关专家咨询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儿童发生改变。
总之,安全感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影响,不论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帮助儿童增加安全感。当儿童缺乏必需的安全感时,要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排除其不应有的不安全感,培养或增加其安全感,从而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环境与孩子
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敌意中的孩子,学会了争斗;
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中的孩子,学会了害羞;
生活在鼓励中的骇子,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学会了感激;
生活在认可中的孩子,学会了自爱,生活在分享中的孩子,学会了糠慨;
生活在安全中的孩子;学会了相信,生活在友爱中的孩子,感受生活美好!
我写的有点多,希望你能用心多读几边。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请你不要教训他,如果你爱你的孩子请认真读读《倾听孩子》《爱和自由》(当当网上可以邮购)。
热心人
⑤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二、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 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课堂教学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的基本属性是社交工具性,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和文字作为工具去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因此,语文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为核心。如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口语训练、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要求较突出。
⑥ 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几种怪现象,一次冷透视
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它既有科学的特质,又有人文的内涵。求真、求善、求美,永远是语文课堂追寻的目标,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正是创造真善美融合的语文课堂的基础。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本色真诚、和谐融洽,相反,我们的课上还存在很多怪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要么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要么是为了“和谐”而“和谐”的作秀,它迫使我们对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作一次冷静的透视和反思。
一、情感漠视与语言贿赂——师生关系真诚品质的缺失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为了取悦于对方而进行的缺乏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称之为“课堂语言贿赂”,它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漠视构成鲜明的对比,但是它们却同样折射出师生交流中真诚品质的严重缺失。
(一)课堂情感漠视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了语文课堂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漠视学生的状况已不多见,但是教师忽略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只顾讲解标准答案或者跟着“预设”走教案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其实这是对学生的另一种情感漠视。
课前教师精心研课、精心预设是必须的,但是预设和课堂生成不可能丝丝入扣,如果因生成不同于预设,教师便忽略学生触摸文本的内心体验和个性感悟,将标准答案硬塞给孩子,或按预设的思路走教案,显然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缺少真正的关注和尊重。
(二)课堂语言贿赂
课堂常见的“语言贿赂”现象有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贿赂”、“提示性语言贿赂”和来自学生的“揣摩型语言贿赂”等。
1.评价型语言贿赂。过度评价、评价失真是目前语文课堂比较常见的一种怪现象。究其实质,是由于教师急于建立“和谐高效”课堂的表象,于是不顾语文学科起码的科学理性精神,对学生的发言一味地赞许。诚然,学生需要鼓励,但并不需要教师一味取悦进行言过其实的表扬。这样的课堂,教师只为制造“高效”的虚假表象,其展现出来的师生关系,缺少的正是真诚的对话和交流。
2.提示型语言贿赂。学生上课发言卡壳,教师予以提示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学生还没有深思,教师唯恐答案不对路,就给予提示,这样的“引领”是缺乏诚意的,这样的问题设计也是缺乏诚意的——既然你根本不想让学生有自己的答案,为什么还要问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的提示本身就是一种言语贿赂,意思是告诉学生:我只要这个模样的答案,不要回答成另一个模样。于是在这种提示下,教师籍着学生的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3.揣摩型语言贿赂。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从自我认知出发,而一味地去揣摩教师需要的标准答案,很多回答并非出自本心。学生迎合老师是表象,根本原因仍然在老师,这是因为:
(1)老师的提示性语言贿赂给了学生揣摩的依据。迫于老师提问语气、语言的暗示,学生的答案只有迎合其需要。
(2)无疑而问让学生无从自主。老师过多使用诸如“喜欢不喜欢”“书上的好还是老师的好”“是不是”等伪问题,答案本身只有一个,没有给学生思考空间。
(3)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养成了尽信书、尽信师的思维习惯。如果老师一直以来没有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答案,没有鼓励学生和教师、文本真诚对话,学生就会形成答问揣摩老师意图、博取老师欢心的习惯。
相比较而言,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上的语言贿赂比之于师生间的情感漠视更为多见,因为它披着尊重学生和尊重老师的外衣,容易使身在其中的师生自我陶醉,也可能迷惑很多旁听的老师。但是,细细追究,你却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恰恰就是师生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认同。语言贿赂和情感漠视现象一样,折射出的是师生关系中真诚品质的缺失。
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语文的科学性即是它的真实性。师生关系的真诚来源于师生对语文科学性的共同探究、对文本意韵情感的深度体验和积极表达。只有努力维护其学科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师、生、文本三者对话态度的真诚,才能保证课堂中生成的师生关系的真诚品质,才能使教学回到语文本身。
二、失语与喧哗——师生关系智慧特质的缺失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真的走进了孩子的心里,真的让孩子爱上了语文。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明白地告诉我们:有些课堂没有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有些孩子一直没有走近语文。
(一)失语的课堂
孩子在语文课上不说话,是语文老师的悲哀,更是语文的悲哀。“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说”与“写”都是指孩子的表达。如果学生不会用母语去表述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那么,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就真有一直不发言的孩子,真有一直不让某些孩子发言的老师,甚至出现集体失语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讲,可能是不敢说、不会说或者不想说。从教师方面来讲,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儿童出发,打开他们的语言,语文课堂与孩子之间有隔阂。
1.常态化失语。常态化失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独白”,学生很少发言的状态。
⑦ 举例小学语文课怎样融洽师生关系的案例
小学生现在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我只知道以前的
可以经常准备些礼物什么的
比如大红花啊,比如糖粒啊
上课提问回答的好的有奖励
能提高积极性
也能拉近师生关系
⑧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案例
春风也度玉门关
——浅谈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的操作策略
内容摘要:
小学文言文教学因其特殊的内容和阶段,成为高段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初步让学生认识了解文言文知识。从文言文教学的动力之源兴趣和文言文教学的点金之石诵读两方面展开论述,从适时渗透、情境创设和以点带面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朗读、背诵和积累三方面对诵读进行策略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 ; 人教版教材; 文言文教学; 操作策略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现行的人教版教材除了编入大量的现代鲜活白话文外,第一次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编入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等四则文言文。相比以前小学教材文言文一片空白,选进了文言文,是一个进步,反映了编者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良好愿望。这样的编排注意了第三、四学段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又适应了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为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可以理解为是针对古诗文教学所言。《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显然这一目标是针对7—9年级而提,因为在阶段性目标中,只在7—9年的目标中对应这一要求,作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表述。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这一要求是把“诗”和“文”放在一块儿讲的……………………而且 详细请见 《春风也度玉门关 》
⑨ 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叙事
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一眨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作为一个新教师的我,感触良多。从大学毕业,再到一所学校,使得自己一时无法很好的从“学生”这个角色转变到“老师”这个角色,所以刚上课那会儿,既想和他们做朋友,又不想他们太过放肆,所以无法很好的处理“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时,找学生谈话,不是批评,就是教育,这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就是要和你老师对着干;下课时为了和他们距离拉近,就和他们一起玩耍,结果导致上课时学生也不怎么“安分”,等等。现在一个学期下来,自己从实践中慢慢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第一,要懂得倾听。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个新教师,一个三年级的副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烦恼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学会倾听。这样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叫苏东健,每次英语课堂默写,单元测验,他都不认真做题,听力也不好好的听。下课铃响以后,其他同学都完成了 ,就他还有大半张试卷没完成,他很无所谓的把试卷交给了我。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好好做试卷?他说,不会。其实他是很聪明的,平时作业基本就全对,不可能有这么多不会的题目。后来几次,我找他谈谈心,慢慢地他就告诉了我,原来他是不想做,想出去玩。但是,同时他也跟我保证说,他在期末考试绝对会认真做试卷,绝对不会拖拉时间。
我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叉,他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他的眼睛,关注他的事情。
听他说完,我认真地跟他说:“如果不从每次测验,哪怕是小小的课堂默写上练起,你怎么知道你期末考试的时候时间一定来得及呢?”他低下了头。后来,我告诉他,只有从平时的点点滴滴练起,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他听完,对我点点了点。果然,以后几次的默写他速度加快了,做题也认真了。
第二,要懂得欣赏。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多少人认同了。
作为一个副班主任,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有差生是难免的,而且比起语文和数学,差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欣赏学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班学生金锡夏,经常自由散漫,上课好端端站了起来,胡乱插嘴,学习习惯差。因为他是韩国人,所以上课有时比较复杂的中文句子,他听不懂,他就会自己站起来,跑到讲台边问我。虽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他这样会带给其他学生不好的影响。在与他的多次交谈中,我发现他其实上课很爱发言,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举手习惯,他英语的词汇量也很丰富。我就在课余时间跟他约法三章,上课不举手,就没有发言的权利。于是他上课乖了很多,手举得很高很高,当然我也给了他很多机会,让他在课堂上多发言,多动脑,虽然现在偶尔还会插嘴,但是比起以前好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第三,要懂得赞美。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他和表扬不同。他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的方向上,迈出步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例如:我班新转来一个学生,喜欢骂人,喜欢动手动脚,行为习惯很成问题。才转学来三天就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了。经过对他的一段时间的分析以后,发现很愿意为老师做事情。为了不让他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我在课上说:“XXX,其实很关心班集体,很愿意为大家做事情,希望大家能再给他一次机会,相信大家一定愿意帮助他。”从此以后,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很多,同学也愿意接纳他了,愿意和他玩了。
总之,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做好教师的工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就一定能够很好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尊重理解学生,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班有个特别有个性的男孩子陈署龙,思维敏捷,能言善道,在同学当中有较多的优越感,经常无视课堂纪律,想发言从不等老师点名 ,经常在课堂上发出一些怪叫声,课上想说话就说话,同学们和我的思路及谈话经常被他打断,有时我没点他的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甚至摔东西或坐在座位上玩别的东西。上课时,我经常因为他而停了下来,说服他上课要注意秩序,我对他费尽了口舌,他的为所欲为收敛也是很少很少。星期四的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当小老师教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同学们兴趣盎然,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他也不例外的想表现自己。此时我想:得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读,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点了两位男同学起来读,龙龙见我没有点到他的名字,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是不叫我的,都让他们读完了,我还没读呢。”说完,就把头伏在了两只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地参与着学习活动。当时我并不是很在意,继续投入地与其他同学开始了下一环节的教学。“现在就让紫丁香来为小朋友做这一切吧。大家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三、四、五节。讨论: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想想该怎样读这三节?为什么这样读?”每个小组的同学明确了学习要求后,都开始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并逐个儿发言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个性体验,兴趣浓厚,不亦乐乎。但我发现他并没有任何动静,低头在看着自己的手指,组里的讨论、学习活动好象与他没有任何关系。我看到他的情绪化表现,心里暗暗为他着急,这孩子这样下去怎了得呀?忙走到他身旁,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积极的参加到组里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体会深刻了,举手发言的时候才能表现精彩。刚才,老师没点到你的名字,是老师想让学习困难的同学得到成功的体验,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想表现好自己,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老师不可能每次都能点完举手的的同学起来发言。希望你能理解老师的苦衷,不要责怪老师,好吗?”他好象听懂了我的话,用他那单纯得象水晶一样的眼睛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说,就参与到了小组学习活动。看到他的情绪有所好转,我就放心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5分钟过去了,每个组都先后举起了手表示已经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我就拍了三下手,同学立即齐刷刷地坐好了。我满心欢喜地开始与同学们交流对第三、四、五节的感悟体验。每个小组推荐的代表都代表学习小组成员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组里同学的独到见解和体验,“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这里的沙沙要读得优美些,让老师觉得这是优美的歌声,他听到后就把一天的疲倦赶跑了。”“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这里的盛开、满树、笑脸三个词写出了小朋友们对老师的热爱。老师,我们小组想一齐读,因为我们都想感谢老师,都想对老师说,我们爱你,敬爱的老师!”……各组小朋友的感悟体验在我们融洽的谈话中得到了展现,同学们个性化的理解也在推荐读、挑战读、齐读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为同学们的成功感到了欣慰。此时,我还不时的观察他,他这时听得还是挺认真的,我暗暗为的他进步感到高兴。“假如是你们的歌声,你们会唱些什么呢?假如是你围着老师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呢?”我顺势又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又出现了一次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的情景,有的还把手高高地举过了头顶,生怕老师看不见,在这一双双高举着的小手中,龙龙那双小手特别的高,他竟激动得站上了板凳,一边跺着小脚一边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自然地他的小手特别地映入了我的眼帘,他的举动也让我紧皱起了眉头。我立即用手示意他赶快从板凳上下来,他从手势中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咧开小嘴一笑立刻从板凳上跳了下来。本想让他第一个表现一下,可她这种破坏公物的举动是不能让他继续发展下去的,这次不叫他,就当是一次对他的教训吧。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同学,连续点了几位同学起来发言。突然,教室里忽然传来了咚咚的敲桌子的响声,我徇声望去,已看不到有人敲桌子,但又看到龙龙嘟着嘴、耷拉着脑袋、一眼埋怨地看着我,毋庸置疑,咚咚的敲桌子的声音自然是这位令我伤透了脑筋的“公子”发出的。我们的眼光相遇了,可我看到他没有一丝悔意,左手又拿起语文书重重地摔了一下说:“每次都不喊我,每次都是这样。”哎呀,这孩子的脾气可真了不得呀,我带了那么多学生头一回遇上这么难搅难缠的学生。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小朋友们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散文诗,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学的,他这样的为所欲为,不是在明显地不尊敬老师,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如果我再不拿出点老师的尊严来,他以后肯定会变本加厉的。“龙龙,你给我站起来,看着老师。”我开始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脸上的浅笑早已消失得无了踪影,板起了面孔、瞪圆了眼睛。“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刚才,你站到板凳上,老师没批评你,已经算是够给足面子给你的了,你不但不改正,反而越来越过分,真是够气人的了。你真是一个不尊敬老师的孩子,请你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好好想想自己今天这样做,是不是有礼貌的孩子所做的,想想自己哪里不对。下课了,到老师的办公室去跟老师说清楚。”在我的一连串劈头盖脸的批评声中,教室里出奇的安静。说完了这番话,我举目望向同学们,只见他们一个个屏息凝视着我,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不禁愣了一下,孩子们怎么啦,我刚才批评龙龙的样子、话语是不是吓着孩子们啦?我立即意识到这与我刚才的表现有关,马上露出孩子们最喜欢的笑脸,改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说:“同学们,龙龙违反课堂纪律,但老师觉得你们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有错是再所难免的,老师最喜欢知错能改的孩子了。我们接着上课,刚才发生的事大家暂时不要想啦。”后面的十几分钟,就在一种总比以往缺少了些融洽、激情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通过我们的谈心了解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关注,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他们的内心需求,也是他们进行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只有尊重、理解学生,教师才会变得眼明心亮,只有尊重、理解学生,才能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⑩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案例,新!要以学生的角度!谢谢
首先,我认为,在师生这一对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师生矛盾冲突的走向同样也大都由教师的行为所决定。对教师来讲,其实98%的矛盾冲突完全没有必要,是可以被消除的。起因多缘于教师过激的、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或行为,也有很多是因为教师错误的、无原则的处理方式。从学生来讲,和教师发生矛盾的经常有两类人,一类是教师平常抓得过紧、承受教师压力过重的学生,他们往往属于教师在学习上方面一直比较关心、督促的人,教师对其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很高。正因为教师过多地限制、干预了他本属于自己的行为和心理领域,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却渴望摆脱这种束缚和控制,因此有时就会突然爆发出比较强烈的不满、不服等抵触情绪。另一类是教师平常抓得过松、经常被冷落忽视的学生。他们和教师发生矛盾,一般是有意而为,想通过这种不恰当的形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获得自我表现的满足。
两个学生谈恋爱时,老师应
是大发雷霆、当头棒喝吗?是叫来家长、弄得满城风雨吗?是不敢处理、推到学校吗?我想,有经验的班主任决不会如此!因为这样无分析、无准备的处理,往往会导致师生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很多时候因为小题大做或方法粗暴武断,而造成非常尴尬甚至非常危险的结果。正确的方法是巧妙调查、静观事变,等待一个更有利的时机,找准一个最佳的介入点,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采取一个和缓而真诚感人的态度。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不是批评、训斥,不应造成心灵的创伤,而是平心静气地“赏析”:要想到这是青少年成长中再也寻常不过的现象,要研究事件形成的原委和趋势,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措施去充实学生的心灵、转移或升华这种情感。无论怎样,都必须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让甜涩的玫瑰羞答答地开、静悄悄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