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写小学生生本课堂的课题及计划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学不等于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要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展开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把对外部的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加工和改造,建构新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效果。
② 科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以学定教,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改革;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
③ 生本课堂的发展历程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程]是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版重点课题、中权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课题。[生本课程]的“生本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早在2003年,[生本课程]科研小组就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在近10年时间里,科研组在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30多座城市开展了教学实验,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生本课堂”的学习和训练,近千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或进行了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本课程]专家和一线科研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生本课程]的“7·3黄金法则、6大系统板块和5大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本课程]导学理论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2011年3月,项目正式立项国家“十二五”课题。课题开题后,总课题开始有计划的在全国各地发展实验校区,而北京总部导学馆已经为推进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做出革命性贡献。
④ 学校实施生本课堂后,孩子具体变化有哪些
1、学习专注,注意力集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不开小差。
3、爱动脑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4、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⑤ 怎样优化“生本课堂”模式下的科学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尤其是到了单元小结、期中期末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听课、审题和做题的方法与习惯等等),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课的简单分类
根据讲评与学生练习与思考的先后可分为练前讲、练后讲(或思考前后讲)等等.
根据讲评课的教学水平层级由低到高依次又可分为只讲答案,讲评题意、思路和方法以及讲评联系、诱导创新等等.
只讲答案是最省力、最省时的讲法,教师报上习题的答案,希望学生在课后自我消化.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用这个方法自然不错.而事实上,这是在教师认为题目比较简单,或者由于习题多而时间少的情况下采用的,可以说它是题海战术的产物,其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培养.因此,应该说只讲答案的讲评是最差的讲评.
讲评题意、思路和方法比讲答案高出一筹,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学会审题、解题、辨题的技能.其实这也是上好试卷讲评课所必须的.
讲评联系、诱导创新应该说是讲评课的最高境界.一般的教师只能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但要从一道题中跳出去讲联系、讲创新并非易事,因为,它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一道题,而是许多题,而且是同类的题,教师通过讲一道题而学生掌握一类题,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有启发式地讲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讲出教师讲不出的思路与方法,做到有创新解题.
二、试卷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讲课(题)首先有一个“为什么”讲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讲课(题)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目标应当是备课(选题)时首先要斟酌的问题,它既是一节课(题)的起点,又是一节课(题)的归宿;它是一节课要努力的方向,是讲好课(题)的前提和保证.讲评课有其特殊性,目标也要明确(这是一般教师不以为然的问题).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诸方面),有的放矢的确定.
落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认真阅卷评分,做好成绩统计分析.统计好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统计好每题的得分率、每题的解答情况(包括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等.最好课前将试卷发给学生,了解学生对试卷讲评的要求,做好问卷调查和调查情况统计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
2、重点突出原则.讲课(题)还有一个“讲什么”的问题,讲课(题)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查发现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把学生当三岁的小孩看待.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自行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学生刚考好就已发现并已经解决了,你讲评时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觉得浪费时间.
当然,“突出重点”并非只讲重点,只是一节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很多,教师应根据课前调查精心备课,将上课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学生中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重点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探究.
3、针对性原则.讲评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测试情况来确定,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以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找准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时才会击中要害.
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
4、情感激励原则.“老师经常斥责我们‘这个问题都讲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再笨这个问题也应该会.如果我再讲十几遍,你还是做不来.’”
(1)欣赏性.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处、有创造性等.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内在的更大潜能.讲题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表示于课堂,也可由学生上台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
(2)鼓励性.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添其成功感.
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无能的语言,切忌挖苦、训斥、侮辱学生人格,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5、主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调查结果发现“对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好.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因此,讲评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板演,或设计为理解题意的小实验让学生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凝练观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6、归类分析原则.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是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考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总结提高.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考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
(2)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对概念、规律理解不透甚至错误;②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④模型建立失当;⑤过程分析错误;⑥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的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
7、启发性原则.
讲评课教师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挖掘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模型,形成正确推理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情景.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进行精心设疑、点拨,耐心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让学生悟深、悟透.
8、开放性原则.
自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教育家岛田茂等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由于能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现已成为教学的热点.
开放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①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 ②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 ③对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情景变为动态的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9、矫正补偿原则.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包括错解)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讲评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各有侧重,但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的.
三、试卷讲评课中常见的问题
1、拖三拉四,讲评不及时.如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得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老师往往好长时间批不完卷,批完以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每次习题后,教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迅速统计好数据,做好习题分析,摸准学生的心理,及时讲评,越快越好.
2、准备不足,评讲随意.有人认为试卷讲评课无关紧要,甚至根本没有把习题讲评看成一种课型,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拿起习题就讲,无的放矢,信口开河,想到哪儿讲哪儿,讲到哪儿算哪儿,一节课下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生了.
试卷讲评课的准备工作,在批阅时就应开始.要将学生答题情况作好记录,记清哪些习题答得好,哪些习题失分多;哪些是因知识性失分,哪些是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现象,哪些是个别现象;等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评时才能作到有备无患,切中要害.
3、平均用力,没有重点.一套习题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肯定也是不一致的.讲评习题,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试卷讲评课应该分类进行.一般来说可分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习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习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习题,这类习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
4、不重视过程和方法.习题的讲评要给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要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才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
讲评中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第二,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第三,指导学生答题速度,并能在习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激动灵活地予以解答.
5、单讲独评,不注意联系.所谓单讲独评,是指讲评习题时,只是孤立地说这个题如何,那个题怎样,好像它们跟别的习题和知识毫无联系.习题总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来设计的,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单讲独评往往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批阅习题时,就应留意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答题;讲评习题时,应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要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习题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6、方式单一,搞“一刀切”.有些老师讲评课喜欢自己唱独角戏,读题、分析、解答自个儿全包了.习题是一样的,但学生是不一样的.如果从头至尾都是一种讲评方法,都像是面对的只有一类学生,这样即使讲的再仔细再好,也难保全部学生都能听懂弄通,因此,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习题讲评之前,应仔细分析和研究习题,并征求不同程度学生的意见,以便对症下药;习题讲评结束后,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特别是对学生错误相对集中的习题,要反思自己是否讲漏,是否讲透,并主动了解同学们对讲评的反应,以便课外个别辅导和实施补偿性教学.
7、教师独霸课堂,缺乏学生参与.试卷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但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的“一言之堂”,是应尽力克服的.讲评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己讲,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评价”做出“反评价”.
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的习题,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批评挖苦,缺乏激励表扬.有的教师把试卷讲评课变成对学生的批评课,一味地责怪学生,甚至冷嘲热讽,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进而厌恶试卷讲评课.其实,学生答错了题目,既反映了学生学习的问题,也反映了老师教学的问题,教师既要从学的角度分析,也要从教的角度分析,教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认真分析,是自己的责任要主动的承担,对稍有进步的后进同学,要在讲评时给与适当的表扬,这样可以鼓舞士气,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发挥.
四、习题评讲课应遵循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1、统计错误频率.
讲评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讲评课不可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教师在每次阅卷应作好一些必要的数据记载.讲评前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那些题目错得较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因此,通过反馈信息统计错误频率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和基础.
习题反馈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学生,即把习题答案告诉学生,并编制一张疑难问题统计表,要求每个学生把习题中做错的题目和有疑难问题的题目统计上来,老师进行分析归纳.二是来源于教师,教师要认真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做好学生作答统计表,从中了解学生知识上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统计出错频率时,教师统计的方法既可以由教师本人查数,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记数.记录统计的结果要详尽并使人一目了然.如:⑴列表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⑵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⑶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地反映出来.
这样在上讲评课时,既节约了时间又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把习题编制好是反馈的前提,习题最好自己编选,这样即有针对性又符合学情.我们必须清楚那些知识点学生爱出问题,那些知识点学生掌握的较好,不同班级存在那些实际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过渡到选题和编题.在整个编制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做到全面考查.在习题功能上要做到区分度、信度和难度的合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真实的成绩考察出来.
2、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和反思.统计完学生的出错频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题错误的类型和根源.对于错误类型,教师翻翻学生的试卷不难归纳.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心比心”地分析学生出错根源.有的学生的出错原因和教师所主观臆想的原因不相吻合,要尽可能地多地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有时还需要教师的调查、访谈和交流,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同时也只有集中了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例的分析,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如元素符号学生从第二个字母开始小写问题.)
另外,教师也要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教的语法项目或词汇的用法不够深入,使学生掌握过于肤浅,而导致了错误;自己习惯给学生讲的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许不够精彩和简要.对这类错误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3、确定讲评的内容.讲评课一般以下列内容作为讲评重点:
(1)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2)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
(3)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
(4)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
(5)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6)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
上述各项内容往往在同一习题中相互渗透、叠加.
4、确定评讲策略.如果说上面的几个步骤是“把脉”,下面就要“开药方”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上的出现问题已然胸中有数,但还要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如普通题目、重点题目和难点题目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评,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等都应是此时考虑的内容,绝不能不假思索,随意讲评.
5、讲评习题
(1)对讲的要求
①要按序分类讲:所谓按序是指在安排讲题顺序时应打破题目的顺序,按照概念到规律,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析,要遵循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谓分类是指要杜绝推土机式的讲解,应把试卷中的题目分门别类,按知识或按解题方法或其他方法分开讲解,这样分析即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在解题思想,方法、技巧方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②要讲知识结构: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分析题目,使学生对本章的重点、难点、易点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整章的知识点纵横联系有一个网络性的理解,对知识点的认识要从点到面、再到体.
③要讲错因.教师要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出现错误时的心理,以暴露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④要讲思路.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突破口在哪?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
⑤要讲方法.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敏锐抓住试题本质,排除干扰,速解、巧解,得出结论,解题要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⑥要讲规律.即归类讲解,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格式,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型.
⑦要讲变化.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要解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改一改);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也可把某一数据用其他数据代替(代一代);把习题因果关系倒过来(反一反);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或把某一题目分解为几个小题(合一合,分一分)等.这种训练立足基础,不刻意求难,学生感到别开生面,饶有兴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能活跃起来.
(2)评的要求
①要评成绩.调查发现学生在讲评课上最想了解到的是各分数段的人数和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自己在班中的位次和答题中的主要失误所在.但不希望公布自己的具体分数和在班上的排名.因此,在评成绩时,不要逐个公布,只说明优等分数段的人数即可,以表扬、鼓励和鞭策为主,做到促先进带后进.同时,在分析学生成绩的进退时,应重相对名次的变化而轻实际得分的升降,以减少试卷难易不同的影响.对因学习态度不好而无明显进步甚至退步的学生要给以中肯的批评,做到激励与鞭策相结合.
②评知识,即公布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失分率及失分原因,同时说明这个知识点的在大纲中 的地位,让学生分析、总结自己的作答情况时有一个参考标准.
③评能力,即分析题目到底考查了那些能力,在做这些题目分析是由于题目读不懂,阅读能力差,还是分析和应用能力差,从而找到能力缺憾所在.
④评方法,即评述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并总结最优解题方法,让大多数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并看到自己的差距,这样讲评,评得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师是在给他们治病,使学生清楚自己知识和方法上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把一系列的问题、错误摆明后,分析其错误根源,进行曝光不是目的,对出现问题的知识点和方法再巩固和再训练以求学生真正掌握才是最终目的.
6、再次反馈,巩固提高.讲评后,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试题的订正工作并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和说明外,还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及时根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让学生再练习、再提高.不仅要做到考后一百分,而且要进一步深化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由于学生在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教师讲评后,让学生重做试卷,仍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满分,即使考试拿不到满分,若事后能获得满分,其收获是相同的,而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反思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进度和方法.
四、成功试卷讲评课模式示例
1、课前认真批卷,统计错误率,对学生普遍错误了解于胸.
2、学生自愿结合组成学习小组,成员应包括好、中、差各层次学生,人数5—6人.
3、每节课给学生10—15分钟自主订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间互助讨论完成部分试题订正,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师也可进入各小组指导!
4、在小组订正基础上集体讲评,要求各小组上报未解决题目重点讲评,也可讲讲教师认为应重点强调的内容和方法等.要按序讲评错误率高的题目或是按知识点归类讲,也可结合课前批卷情况请同学当“小先生”讲评错题,或说明错误原因,检查小组学习效果.
5、试卷订正
6、平行性或延伸性习题再反馈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它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致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⑥ 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策略:保证前置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前置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高效,决定你的课堂是否开放,甚至说它决定着老师课堂的教学走向。
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习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和如此强调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地为学服务。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更不可能做到先学后教。通过“前置性作业”
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前置性学习与传统的预习是有一定区别的,简单地说,一种强调的是学习内容,另外一种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们小学语文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文章,而前置性学习既有阅读性内容、积累性内容,还有生活性内容。就一篇文章而言,传统的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课文粗略读上几遍,对生字词进行圈划,这就算是预习了。这样预习的结果是低效的,最多解决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基本上没有领悟。而前置性学习则是对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读懂课文,提前解决生字词,还要开展延伸阅读,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资料,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当然,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所变化,有些前置性作业内容可能是雷同的,但是依据不同的课文类型,依据不同的教学预设目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是要有所差异的,绝不可以整册教材的前置性作业完全雷同或笼统,这样一方面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的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质量。
那么,怎么样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完成前置性作业,让其带着准备走进课堂进而更好地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呢?我认为一方面是注意前执行作业布置是要注意把握几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是注意对前置作业完成情况设置相对应的评价机制。
1.低入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2.指导性原则。前置作业的布置必须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
3.个人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原则。全部是由个人完成的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前置性作业尽量安排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
4.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
5.开放性原则。部分作业可以体现开放性,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根据课文适时适量布置开放作业,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6.监督原则。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作业提供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有用的,我们必须做好督促学生高效、按时完成作业的工作。检查批改要及时。班级可建立监督制度,教师检查和抽查监督,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可以组内相互检查批改、组间交叉检查批改、科代表检查批改、教师全收全改、教师抽查批改等手段进行检测作业。
7.激励评价原则。
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也可将优秀的作业在班内进行传阅或张贴,每个学期或每个月评出最佳作业(作业之星)并进行奖励
⑦ 小学一年级数学怎么实施生本课堂
实践证明,在一种宏观的场合下去高谈阔论“以生为本”,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老师们喜欢的还是“生本”怎样落实在课堂里,进而知道课堂的每一微小时刻哪样的做法才是为“生”的,不是为“师”的,本文就这一现实问题作些探讨。
在研究课堂为“生”的时候,我们把课堂一般地分割为课堂背景、课堂展开、课堂拓展、课堂结局四个阶段,课堂运行过程中考虑课堂环境、课堂活动、课堂评价三个变量,实行课堂环境以生为本导致出生本环境,课堂活动以生为本导致出生本活动,课堂评价以生为本导致出生本评价,全程各阶段都体现这三个以生为本导致出生本课堂,求得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无论是课堂背景还是课堂展开,课堂拓展还是课堂结局都抓住“生本环境”、“生本活动”、“生本评价”三大变量去进行操作,最后达成促进和引领学生在尝试活动中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1、课堂环境生本化(生本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深信,在适合的条件下,在恰当的教育下,任何人都会显露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这说明适合的课堂环境和合适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往往构成课堂的精神文化环境。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将成为生本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
首先,心理环境是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心理环境常常是内隐的、无形的、“弥漫”式的,所以心理环境的改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其实心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生本课堂高度重视心理环境,认为心理环境的改善首先要在课堂生活中努力建构起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长期以来在课堂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于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在许多课堂里,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主宰与追随”、“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示”、“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阻隔的。所以,只有在课堂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白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其次,心理环境生本化要努力促进语言交往由物性向人性的转变。课堂离不开语言,任何课堂都发生在语言中,课堂应加强对语言的领会,深化语言的意义,把语言积极地纳入人的生活形态之中,而不是单纯地把语言作为工具,语言本身就是目的,课堂引导人在语言中生活。反思我们的课堂曾是唯知、唯智,指向理性指向“物”的,反映在课堂语言上,“告诉式”、“指令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就占了极大的比重,教育者常常很顺理成章地以社会代言人、知识拥有者的身份对学生作着知识的传授,同时对学生作着种种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应该接受的要求。那么此时的课堂语言只是工具,它是“物性”的。语言交往由“物性”转向“人性”,意味着要变“指令性”语言为“协商性”、“激励性”语言,在与学生的语言交往中,教育者应更多地用情感唤醒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使语言真正作用于人的心灵。
具体地,施加如下变化策略:(1)现代学生发展性个性心理的开发与圆满个性培养有机整合的策略;(2)以情施教与学生自主发展有机整合的策略;(3)学生兴趣与问题探究学习有机整合的策略;(4)开放性学习空间与学生潜能开发有机整合的策略;(5)学生生活与问题探究学习有机整合的策略:(6)接受型学习与学生知识需求差异有机整合的策略;(7)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有机整合的策略;(8)消除教学差异积极接纳后进生与全面发展价值取向有机整合的策略;(9)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10)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与个性的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有机整合的策略。
2、活动过程生本化(生本活动),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活动产生人,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得到改造并逐步形成。“活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又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对人的生成具有相同的意义与价值。传统课堂中那种由成人规划、听命于成人摆布的受动式活动对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意义就不大;把实践活动局限于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中,让学生仅仅经历“颈部以上的活动”,对学生的生成与发展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活动过程生本化,首先要让活动成为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第二,生本课堂的对象是学生,是儿童,活动过程生本化要将研究儿童的行为特点,采用和创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方式作为重点。对儿童而言,唯有形象的、具体的、身心一体的活动,才能满足其精神世界不断充盈的要求。所以,形象的、具体的、身心一体的游戏方式将成为儿童成长需要的主导活动方式。
第三,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与多种“文本”发生相互作用。在学生的活动中,活动环境,活动内容,活动对象以及活动中的人(包括老师与同伴等)都是对学生的成长起影响作用的“文本”。改善活动过程就意味着在学生活动的启动、展开和小结阶段,教师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也就是在与多种文本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具体地,施加如下变化策略:(1)回归生活与以学定教的策略;(2)课堂民主化与合作互助的策略;(3)促进互动性和教与学互相推进的策略;(4)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与实学的策略;(5)学生角色与行为张扬和教师角色与行为依附的策略;(6)讲究导生、练习与知识生长和感悟学习的策略;(7)引导学生合作、分享学习与自主思考的策略;(8)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与自主表达的策略;(9)引导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满足与情感学习的策略;(10)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与借力学习的策略;
3、课堂评价生本化(生本评价),以评价促发展。以往的课堂评价重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主要内容常常侧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或水平,评价的主体常常是教师,评价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生本课堂认为课堂评价应发挥其激励和引领作用,所以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首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张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反省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看,生本课堂更注重以学生的精神面貌、情感态度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形成等作为衡量的主要内容,给予不断的激励和鼓舞,基本上是一种赏识。
第三,从评价的过程来看,主张采用纵向性和个体化评价。即从评价促进发展这一功能出发,不作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过程性成长中作纵向比较,以不断地得到自我认可,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基本上使用课堂个人成长单。
第四,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需是符合儿童特性的,满足儿童需要的,具有儿童特点的,被儿童认同的,而且还能使儿童体验成功,获得快乐。
具体地,施加如下变化策略:(1)体现多元民主教学价值的策略;(2)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我的策略;(3)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有机整合的策略;(4)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发展性记录有机整合的策略;(5)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有机整合的策略;(6)赏识机会均等的策略;(7)纵向性和个体化评价有机结合的策略;(8)课堂系统评价与终端评价有机结合的策略;(9)学生学习结果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的策略;(10)教学反思与自主评价有机结合的策略。
以上三个变量,分别在课堂的每一微型课段中去实施,将带来课堂全程的生本格局,同时,在课堂各课段中讲求这些变量的有机整合律,进而形成生本课堂背景、生本课堂展开、生本课堂拓展、生本课堂结局的理性体系,这样使我们新一轮课程理念确保实施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⑧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1、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才华、艺术和修养展示。这是当前小语教育的方向性错误。 2、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矫枉过正。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存在的生态环境这里面包含了:生本、师本、文本。这些对于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这三种“本”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语。“师本”的“本”是指教师的本质,而不是教育的本质;“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质,也不是教学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师本”和“文本”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展现,但只是为了“生本”服务。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
⑨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
课堂呢?我个人认为:
一、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潜心会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我们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精心巧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要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是“灵活用方法”
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第三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