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哪些方面
一、课前准备
1、熟悉《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智能”的可培养因素,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全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不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提倡两次备课。采用电脑备课的老师要在备课本上留下第二次备课的痕迹。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教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写,要结构合理、详略适度、层次清楚,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照抄参考教案,提倡写教后感。要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一个单元集中活动一次,并填写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5、精心设计练习。不管哪种课型,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6、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学、教具。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要上一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课。
二、课堂教学
1、教案处理。正确对待教案,一般情况下要按教案实施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发展的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相关问题上展开学生的智力活动,为学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讲解正确,没有错误,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案。
2、教法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灵活,能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个性差异,重视对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满足对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发展,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法指导。注重学法指导,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倡导主动探究不断创新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注重
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课堂结构。课堂结构科学,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5、教学效果。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对学科学习具有自信心,大部分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错误少。
6、面向全体。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特别注意关照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在学生练习时,重视个别辅导。
7、教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教态自然、得体,爱护和信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建设性地批判和对已有思想、观点的质疑,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8、语言。讲普通话,语言简炼,语气亲切,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9、板书。板书有计划、美观、书写格式符合规范。
10、时间。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科学,按时下课。
三、课后活动
1、认真批改。(1)用红笔逐条批改,改笔工整,提倡用简洁的批语激励学生;
(2)批改及时,不搞突击,督促学生订正作业错误并及时复看批改。凡教师布置的作业都要批改,不得让学生代替教师批改,或只打一个“√”;(3)作业评分,采用优、良、及格三个等第,对错误太多的学生作业采取订正后再给等第的做法。
(4)提倡做批改笔录。把学生作业中的特殊解法和典型错例摘录下来,以启发和教育其他学生。
2、认真辅导。(1)承认差别,分类指导。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排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辅导。可个别辅导,可小组答题、补课,可组织课外活动等,(2)适量安排时间,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3、认真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参观访问、实际测量、实验操作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四、评价与测试
1、积极改进考查和评定办法。对学生的成绩考查重在平时,不要一味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要结合考查内容注意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的配合使用。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一般只举行期末考试。
3、成绩考查的依据。成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
4、成绩考查的内容。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命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要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命题可按7:2:1的比例编制(基本题和中等题约占70%,稍灵活的变式题约占20%,综合性的题目约占10%)
5、考查前后的工作。考查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不得搞“突然袭击”;考查后要对考查情况进行一些有关统计,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肯定成绩,提出存在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6、成绩评定。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第制(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
重点摘抄:
深入钻研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法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灵活,能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关注个性差异,在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发展,
3、学法指导。注重学法指导,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倡导主动探究不断创新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课堂结构。课堂结构科学,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5、教学效果。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对学科学习具有自信心,
6、面向全体。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特别注意关照学困生、鼓励学困生。
7、教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教态自然、得体,爱护和信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8、语言。语言简炼,语气亲切,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9、板书。板书有计划、美观、书写格式符合规范。
2.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5000字
小学数学的快乐课堂教学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快乐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教学者注意的:
一、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绪高涨,诱发出学生创新的思维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境,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创设了王子拯救公主的情境。我问学生,有一个漂亮的公主,有一天被可恶的巫婆关进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和王子一起去救公主吗?孩子们说“想”。这里有3座城堡(课件出示)○城堡、⊿城堡、□城堡,你们猜,公主被关在哪座城堡中呢?然后播放动画,引导孩子们对图形进行统计。整个情境贯穿全课,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的学习。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探究欲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成了学生进行统计竞赛的场所和欢乐的海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
除了这些创设出来的愉快情境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是集:声、光、动画为一体、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这些对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8-3,计算机画面上首先出现小棒,两捆加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先动手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的画面就会是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在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我在课上用电脑动画显示:老爷爷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老爷爷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老爷爷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老爷爷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老爷爷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呵呵”直笑,我语言配合:老爷爷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多媒体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三、利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动手做”理念指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面积,并设计出一份用不同的面积单位的方砖铺设自家客厅所需地砖块数的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了认知面,对所学知识理解也更深刻。
四、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抽象的数学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
如六年级“工程问题”一课,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看录像)小明来到文具商店,各种文具琳琅满目。他来到铅笔柜台前,自言自语地说:“我身上带的钱可以买3支。”又来到橡皮柜台处,自言自语地说:“我身上带的钱可以买6块。”营业员阿姨听见了,建议道:“小朋友,你可把铅笔和橡皮作为一套来买啊!”小明高兴地说:“就这么办!”看完录像后,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小明带的钱,单独买可以买3支铅笔或者6块橡皮。现在如果买1支铅笔和1块橡皮这样的一套,可以买几套?”因为没有现成的解题方法供学生选择,但却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调动自身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又如在一年级“物体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在他们初步认识了物体的各种形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特点,布置学生回去观察自己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状的,并与家长探讨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如硬币是矮圆柱容易存放,茶杯做成圆柱体既美观又节约材料等。这样学生们通过实践及身边的物体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物体,并且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得到较好的评价,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境,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全班学生每6人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上课守纪律、会听讲、会提问、会思考、会合作、会交流,就奖励他们,每人次100分。如果小组每个成员都表现很好的话,就给他们组奖励600分。课尾,评出优胜小组,分别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老师和全班同学向获得冠、亚、季军的小组鼓掌表示祝贺,获奖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然后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竞争机引入课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个小组会听课,哪个小组会合作,哪个小组学得好。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中还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总结,总之,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3.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如何有效组织课堂纪律一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管理的现象,使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秩序混乱的极端: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涣散,少了专心.二是有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常常无奈地说:“我又何尝不想放开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能顺心地学,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一、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许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有效的组织教学,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的课堂环境.1.等学生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特别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要让学生从假期的氛围中适应过来,养成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2.榜样引导,用积极的话“诱惑”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时,我都会这样说:“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也会坐坐好.这句话还能迁移成“某某读得真响亮,听得真认真,真仔细,写得真漂亮,说得真完整等等”我发现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话说出来提醒孩子,百试百灵.而有时,孩子为了抢发言,都会发出“恩!恩!我!我!”等声音,这是,我马上说:“我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学生马上坐好了.“我请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回答.”学生站起来,会回答得很响亮.二、设计优质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采取有效策略,设计优质教学过程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
4.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社会发展对教育目标的新要求。即在现代社会要学会“终身学习”,即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必然引起我们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
2.基于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小学生提出疑问与另做解释的勇气,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小学生的发展,应该改善。
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一大目标,我国进入21世纪也开始启动新一轮课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基于“十二五”教育方针中陕西教育实施减负课堂的需要。科学高效的课堂必然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毫无压力,无成绩负担,把学生尽可能从重复、单一、枯燥的作业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新课改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表述。《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
4.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多元智能理论为这策略的运用和学习方式的选择、革新提供了脑科学依据。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四、研究的具体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状况及成因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学习方式体系和优化的研究
3.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5.信息技术在小学生学科学习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二)预期目标
1.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2.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使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学生个性,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3.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①学会主动学习②具有灵活的学习方法③具有探究学习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过程
时间:以一年为课题研究时段
(一)确定相关研修人员。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三)完善教育设施,加快信息化步伐。
(四)过程
5.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主要从下面3点入手: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某个学生和某个教师比较亲近,那么也就会相应的喜欢这一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积极、主动;而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应付、烦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影响,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在农村小学,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在教学之余能够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与指导,相信就会很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6.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
7.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所在的学校逐渐的被合并到乡中心小学,这回的班额大了不少。开学初,我对新接班级还不太熟悉,就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结果发现学习效率差异很大。小组合作开始,你会看到有的小组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小组也很热闹,不过声音很大,个个兴高采烈,眉开眼笑的。原因是一般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喜欢在一起交流学习;那些学习一般的、比较喜欢淘气的孩子容易结合在一起,小组合作时就是他们良好的商量淘气的机会,或者是你看我、我看你,无从下手,效率低。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调配,进行了合理分组。这下学习效率就跟以前不一样了,问题解决的时间相差无几,问题解决的程度也都差不多,小组成员基本上达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进步的目的了。记得那时我班的吴文骁和赵相楠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了,能把一道题分析得透透彻彻,不但能在小组里讲,还能到前面像老师一样讲给全班同学听,语言准确,简单明了,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们,连来听课的老师都竖起了大拇指呢。
这样的组合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很多的学困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二、明确任务,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不是每一课都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先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统一规格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要求学生拿出剪刀、刻度尺等学具,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见孩子们开始纷纷动手操作了,大约四分钟过去了,发现有几个同同学还没有完成探索任务,便延长了一分钟。然后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将刚才的探索进行整合探究面积公式。汇报时小组1:我们组用直尺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乘得来的。
小组2:我们组用直尺量了底和旁边的一条边长,相乘得来的。
师:为什么形状相同、大小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会出现面积不同的答案呢?
小组3:我们是用剪刀从角的顶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量出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
小组4:我们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得到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教师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不变成长方形,求不出面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结论是否正确。
就这样,孩子们完全是在一种毫无拘束的环境中尝试解决了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了,个个都要成为小数学家了,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开始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所以,教师必须给一定的独立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维,从心里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三、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后要将各组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共同分享。记得教学五年级上册《铺地砖》一课时,就第一个问题时我采用的就是小组合作解决的。全班交流时出现了三种解法:小组1使用的是列方程解答;小组2使用的是计算方法,先求出每块瓷砖的面积和小明卧室的面积,再用卧室的面积除以瓷砖的面积得出需要多少块地砖;小组3使用的是先估算,再用算术方法。就这样一道题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解法,使得全班同学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每次合作学习后我都会用小红花以示奖励,最后要比赛的,所以,每次各组的汇报员都会认真的准备,尽量清楚的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后,我也要给各组的合作过程给予简单的评价。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了。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能对各小组进行调控、组织,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帮助。
五、评价与奖励相结合
评价是小组合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运用的恰当能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每次我都会引导学生做适当的自评,小组互评,最后老师评价,并且是鼓励性的语言比较多。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语言难免会不够严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我班的孩子数学课堂中会尽量多的使用数学术语,大白话少了很多,而且逻辑性也比较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培养团体意识的很好的方式,经过训练发现我班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班级同学有困难了都会积极帮助,而且各项活动都会积极参加,真正成为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学习体。
8.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方案
要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就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那么通过创设比较吸引人的环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一年级的学生对应用题总是比较难理解,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的5只鸭子。此时,教师不必直接出示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亲近大自然的动机。在教学“用数学”时,上课伊始,可以以“森林里的早晨”那美丽的画面、鸟儿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整节课以引导学生去郊游大森林为情境,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机地串了起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成认识活动的探索化、动态化和情感化。
二、体验操作,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对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以主体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1.以思促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孩子们积极思考、探索的王国,没有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数学学习,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将给学生带来新旧知识更替的深刻体验,也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如在《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对比等多种途径感知了“几个几”后,再通过主题图(电脑图)来认识乘法,使学生认识到“4个2”可以用加法算式2+2+2+2来表示,也可有乘法4×2表示。由于学生初次认识乘法,很难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为了使学生获得这一强烈的感受,接着“每张桌上有2台电脑,10张桌子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这时10个2用加法表示,学生尚能接受。当教师继续加重“砝码”,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100张桌子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该怎样列式?”让学生继续通过用两种算法计算,从而感受到用乘法计算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
2.变抽象为具体。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有时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理解和关注。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具体的感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中,在学习了时、分的知识之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分钟到底有多长?1分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先安排学生跟着音乐做每天必做的眼保健操,从学生熟悉的事情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接着又让学生数一数自己1分钟脏跳动的次数,还安排了分组活动:要求在跳绳、拍球、口算、写字、读书中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记下该活动自己1分钟的成绩,课后延伸回家让学生和父母共同体验1小时的长短,1小时内可以做哪些事情。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感受,真正认识了1分钟、1小时的长短,这比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讲解要更深刻、更有价值。
三、深挖教材,引领自主学习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多角度地分析教材,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也使教师有新意,学生学得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引导比较,掌握方法。作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如乘法口诀),有必要要求学生熟练记忆,但不必死记硬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教材,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达成记忆,掌握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二年级上册教材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多次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题组练习,如8的乘法口诀,先算8×3+8,再算8×4和4×8,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当学生算出这一组的得数后,全班交流时教师问:“这三题的得数相同,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从而帮助学生弄清8×3+8实际上是3个8加上1个8,是4个8相加,后两题虽然乘数交换了位置,也都是4个8相加,这三题用的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四八三十二”,并且可以想这一句口诀中的积“32”就是前一句口诀“三八二十四”的积24加上8而得到的。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容易混淆和记错的口诀也要经常进行比较,如“三九二十七”和“八九七十二”等,帮助学生记忆,允许并鼓励学生记忆口诀方法的多样化。
2.开展游戏,自主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如对口令、猜数(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是小医生(乘、除法竖式的教学)、神奇的七巧板(认识图形)、小小统计员(统计的教学)、摸球(可能性)等。教师还可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口算大王”、“算24点”大赛,增强数学课的趣味和魅力,释放学生所有的学习热情,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反思练习,加强理解。低年级学生可能还未形成初步的反思能力,有时他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做题,教师通过恰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链接前后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学后思考的好习惯。
二年级上册经常会出现一图四式的题目,即根据一幅图里写出两道乘法(或一道加法,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对于这种题目,大多数学生是能从容应答的,教师在交流时可结合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可以让乘、除法的意义赋于具体的题目中,帮助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并使其形成一定的学习反思能力。
4.参与运用,提升思维。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如在学生认识了米、厘米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用手比划出来,1厘米的长度,当学生通过这些熟悉的例子,不断积累了一些有关1米、1厘米的表象后,在实际测量一些物体长度(如铅笔、数学书封面的长与宽,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与宽)时,教师提出要求:测量前先估一估,将估算数据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际测量,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来比较估计的合理性,慢慢地,学生便能培养成自觉估计的意识和习惯,对物体长度的直观判断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四、激励评价,营造和谐氛围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1、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制定了两个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
目标1:能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目标2:能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分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实际上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制定了两不同层次的目标,这种做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2、评价方式多元化
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有的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在一节课中接二连三给学生进行“小红花”、“五角星”等物质奖励。虽然,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提高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一节课中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也就不能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甚至有的学生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得到奖励上,减少了倾听和思考的时间,而且还容易滋长“功利性”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注重延缓评价的运用
延缓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道正确结论之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会马上举手回答,并且答案非常正确。而教师也兴奋地及时表扬学生。这样,一大批同学也许还没有想好,结果却出来了,这些学生地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课堂变成了只是优等生表现的舞台。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会马上予以否认。这种武断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场面。当然,错的总是错的,关键是教师的评价不宜太早,要让学生说够说透,要引起学生间的争论。在教师没有作出评价之前,每个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相信经过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实践,数学课堂才能够成为有效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一、课前准备
1、熟悉《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智能”的可培养因素,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全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不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提倡两次备课。采用电脑备课的老师要在备课本上留下第二次备课的痕迹。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教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写,要结构合理、详略适度、层次清楚,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照抄参考教案,提倡写教后感。要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一个单元集中活动一次,并填写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5、精心设计练习。不管哪种课型,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6、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学、教具。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要上一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课。
二、课堂教学
1、教案处理。正确对待教案,一般情况下要按教案实施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发展的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相关问题上展开学生的智力活动,为学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讲解正确,没有错误,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案。
2、教法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灵活,能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个性差异,重视对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满足对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发展,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法指导。注重学法指导,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倡导主动探究不断创新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课堂结构。课堂结构科学,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5、教学效果。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对学科学习具有自信心,大部分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错误少。
6、面向全体。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特别注意关照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在学生练习时,重视个别辅导。
7、教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教态自然、得体,爱护和信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建设性地批判和对已有思想、观点的质疑,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8、语言。讲普通话,语言简炼,语气亲切,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9、板书。板书有计划、美观、书写格式符合规范。
10、时间。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科学,按时下课。
三、课后活动
1、认真批改。(1)用红笔逐条批改,改笔工整,提倡用简洁的批语激励学生;(2)批改及时,不搞突击,督促学生订正作业错误并及时复看批改。凡教师布置的作业都要批改,不得让学生代替教师批改,或只打一个“√”;(3)作业评分,采用优、良、及格三个等第,对错误太多的学生作业采取订正后再给等第的做法。(4)提倡做批改笔录。把学生作业中的特殊解法和典型错例摘录下来,以启发和教育其他学生。
2、认真辅导。(1)承认差别,分类指导。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排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辅导。可个别辅导,可小组答题、补课,可组织课外活动等,(2)适量安排时间,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3、认真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参观访问、实际测量、实验操作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四、评价与测试
1、积极改进考查和评定办法。对学生的成绩考查重在平时,不要一味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要结合考查内容注意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的配合使用。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一般只举行期末考试。
3、成绩考查的依据。成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
4、成绩考查的内容。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命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要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命题可按7:2:1的比例编制(基本题和中等题约占70%,稍灵活的变式题约占20%,综合性的题目约占10%)
5、考查前后的工作。考查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不得搞“突然袭击”;考查后要对考查情况进行一些有关统计,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肯定成绩,提出存在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6、成绩评定。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第制(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
10. 怎样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首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1)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启发意识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努力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我们采用下列方法:(1)反复诵读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多读才能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句读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感情、理解内涵等.诵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照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自读法、断句法、填空法、范读法、分角色朗读等诵读方式.多样化的诵读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检查验证学生的诵读是否有效果,必须通过检查来验证.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多媒体检查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质疑并答疑;分组交流自己翻译的句子和片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案检查法.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完成了学习目标,一举多得.(3)触类旁通重点实词不仅要掌握文本中的,而且要注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积累许多实词,为后面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拓展探究比如,上《苏武传》这一课,由苏武对待生死的态度,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伟人看待生死的态度,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写成文章进行交流,很好地体现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4.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埋下头去,只给你一个头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