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课如何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课的开始是否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心,对一节课的成败非常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独具匠心的课前几分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课起趣生”的效果,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 一、善用情境导入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导入新课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我要学”的需求下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一段简短诙谐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开始躁动了,有学生开始喊:“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我马上接问:“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那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这个神秘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你们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吗?”这样的情景,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有需求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涵义,为概念的形成、新知识的掌握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巧设问题导入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新课导人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在导人新知时应注意巧妙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 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放一块石头,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师追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经进入状态。教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第二个杯子的水平面超过了第一个杯子。教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经过这样的导入后,教师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时学生已进入课堂学习中,对体积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玩”来导入 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本性。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并需要学生参与的游戏或实践操作让学生“玩”上几分钟。利用学生猎奇、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学习。 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一开始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体,再找一张纸把它的侧面盖住,看看什么样的纸恰好能把它的侧面盖住,学生的情绪在“玩”的过程中空前高涨。经过实际操作,不仅很快找出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而且会很有兴趣去找这个长方形与这个圆柱体侧面之间的联系。这时离这节课的目的实现已是近在咫尺了。 四、精选旧知导入 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开课方法。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不够牢固,因此在教学上下节内容有联系的知识时不妨精选出对新课有帮助的内容,再配以精心设计的训练方案让学生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例如,在教学生画圆时,先复习圆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等知识后,再提问:“谁能不用圆规画出一个合格的圆。”学生马上就会产生画圆的冲动。这样学生 不但巩固了旧知识,还会思考怎样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不用圆规也能画出一个合格的圆来,既复习旧知识,顺利导人了这节课,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贰』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导入新课
课前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和乐曲的“引子”,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课前导入还起到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的作用。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数学是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因为它不仅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升学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搞好每一个细节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视课前导入技巧就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呢?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进行课前导入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师非常喜欢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很好地为新知识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知识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角的分类”的内容引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角度分类有哪些。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思考并回答出过去学过的角的分类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阐述这些角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在这样层层的复习和引导之下,学生逐渐地把“角的分类”同“三角形的分类”联系到了一起,进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实物演示导入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往往又比较抽象,这样就使得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困难。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用一些实物来进行教学,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的内容时,由于立方体是一个略带抽象性的知识,为了尽可能地把知识表现的具体化,我在上课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具体的实物,然后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在导入阶段,就已经让学生初步地掌握了本节课程的精髓部分,接着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显得很轻松。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换句话说,数学知识在我们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学这一优势,从实际生活入手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上“百分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百分数的意义,我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装袋,在这些食品包装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说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给学生一一解释这些信息中百分数的含义,这时候,学生在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时候就会有实物作为参照,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了。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作为导入的切入点,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设疑导入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学中也被认定为重要的内驱力。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激发他们去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样,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运用课前导入技巧的时候,精心设疑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讲到“方程”的知识时,首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4箱苹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问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学一看到这个题目纷纷表示会做,并且拿起笔开始算了起来。过一会儿,有一部分同学就把正确答案算出来了。接着我又问:“大家觉得这个题目难做吗?”很多学生表示有一点难度。这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一种既简单又快捷的方法来做这道题目,一旦你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做题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一倍。”一听到这里,很多学生立刻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我再开始“方程”知识的讲授,学生就会表现得兴致勃勃。
五、游戏导入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来进行导入工作,这样很容易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叁』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几种
实地调查都深v水电工人感染的非官方大哥热热风范股份大华股份
『肆』 小学数学的导入方法有哪些
课前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和乐曲的“引子”,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课前导入还起到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的作用。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数学是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因为它不仅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升学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搞好每一个细节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视课前导入技巧就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呢?一、温故知新导入法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进行课前导入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师非常喜欢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很好地为新知识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知识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角的分类”的内容引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角度分类有哪些。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思考并回答出过去学过的角的分类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阐述这些角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在这样层层的复习和引导之下,学生逐渐地把“角的分类”同“三角形的分类”联系到了一起,进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来。二、实物演示导入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往往又比较抽象,这样就使得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困难。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用一些实物来进行教学,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的内容时,由于立方体是一个略带抽象性的知识,为了尽可能地把知识表现的具体化,我在上课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具体的实物,然后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在导入阶段,就已经让学生初步地掌握了本节课程的精髓部分,接着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显得很轻松。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换句话说,数学知识在我们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学这一优势,从实际生活入手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上“百分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百分数的意义,我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装袋,在这些食品包装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说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给学生一一解释这些信息中百分数的含义,这时候,学生在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时候就会有实物作为参照,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了。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作为导入的切入点,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设疑导入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学中也被认定为重要的内驱力。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激发他们去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样,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运用课前导入技巧的时候,精心设疑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讲到“方程”的知识时,首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4箱苹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问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学一看到这个题目纷纷表示会做,并且拿起笔开始算了起来。过一会儿,有一部分同学就把正确答案算出来了。接着我又问:“大家觉得这个题目难做吗?”很多学生表示有一点难度。这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一种既简单又快捷的方法来做这道题目,一旦你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做题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一倍。”一听到这里,很多学生立刻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我再开始“方程”知识的讲授,学生就会表现得兴致勃勃。五、游戏导入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来进行导入工作,这样很容易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了。例如我在教学生如何利用字母表示数字的时候,就让大家做了一个小游戏。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小组的第一个同学开始说起: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学生边说,我就在黑板上边把这些数字写下来。接着,我又提问:“N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呢?”一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就愣住了,接着我就顺势引出了今天的新课――“用字母表示数字”。通过这样的游戏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总之,关于数学课中的课前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开发各种资源来丰富课前导入的技巧,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地引出新课,就是成功的导入。要知道,课前导入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它也是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导入技巧的使用,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课前导入的魅力,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精彩纷呈。
『伍』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课前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和乐曲的“引子”,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课前导入还起到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的作用。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数学是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因为它不仅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升学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搞好每一个细节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视课前导入技巧就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呢?一、温故知新导入法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进行课前导入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师非常喜欢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很好地为新知识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知识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角的分类”的内容引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角度分类有哪些。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思考并回答出过去学过的角的分类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阐述这些角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在这样层层的复习和引导之下,学生逐渐地把“角的分类”同“三角形的分类”联系到了一起,进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来。二、实物演示导入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往往又比较抽象,这样就使得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困难。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用一些实物来进行教学,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的内容时,由于立方体是一个略带抽象性的知识,为了尽可能地把知识表现的具体化,我在上课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具体的实物,然后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在导入阶段,就已经让学生初步地掌握了本节课程的精髓部分,接着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显得很轻松。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换句话说,数学知识在我们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学这一优势,从实际生活入手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上“百分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百分数的意义,我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装袋,在这些食品包装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说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给学生一一解释这些信息中百分数的含义,这时候,学生在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时候就会有实物作为参照,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了。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作为导入的切入点,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设疑导入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学中也被认定为重要的内驱力。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激发他们去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样,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运用课前导入技巧的时候,精心设疑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讲到“方程”的知识时,首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4箱苹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问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学一看到这个题目纷纷表示会做,并且拿起笔开始算了起来。过一会儿,有一部分同学就把正确答案算出来了。接着我又问:“大家觉得这个题目难做吗?”很多学生表示有一点难度。这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一种既简单又快捷的方法来做这道题目,一旦你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做题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一倍。”一听到这里,很多学生立刻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我再开始“方程”知识的讲授,学生就会表现得兴致勃勃。五、游戏导入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来进行导入工作,这样很容易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了。例如我在教学生如何利用字母表示数字的时候,就让大家做了一
『陆』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趣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教学设计(预案)
我的第一次作业是作为小学教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值得重视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不愿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一、课前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垂直和平行引入部分,我先拿出两根铅笔几次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谁能猜一猜,这时学生看见地两根铅笔上都有想上来试一试,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当指名学生再来试一试后,我马上提问:为什么老师的几次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形成的图形不一样?,大家想知道吗?这时学生想学习新知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长方体的6个面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目前,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还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长相等的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率高。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知识,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实践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基础,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操作实践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体验和探索。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割、补、拼的方法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公式吗?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有的学生用剪的方法学把三角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此操作过程中,我允许学生互议互帮,自己巡视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尝试,探索推导过程,这过程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练习练习课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学习过圆的周长和面积后,为了使计算的过程看起来更清晰,我提醒学生要在每个算式的前面做一个标记,如:计算圆的周长时就在周长算式的前面写上字母C,计算面积时就在面积算式的前面写上字母S。这时班里一个调皮的学生脱口而出:CS!(反恐精英简称CS,是一种枪战类的电游名称,讲究迅速敏捷和勇于进攻。)教室里一片哄笑,正要批评他时,我突然转换了思维的角度说:对!就是‘CS’,一场计算的战斗,比比看谁能在这场战斗中少中枪弹,顺利过关,大获全胜。听了我的这句话,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就连那几个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男生也迅速认真地投入了计算的CS战斗之中,板演的学生做完练习题目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到座位上,而是在对自己的计算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CS的比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了快乐。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柒』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学校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学习,同时,还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订阅一本教育刊物,精读一本课改书籍,摘写一本读书笔记,交流一次学习心得体会。课题组老师除了要求摘抄笔记外,还要求结合学习和教学撰写写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教研,增强了教师课程改革的自觉性,丰富了“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机制”的先进理论,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
2、分析教材明确法则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课前导入要做到以下几点(1)、导入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突出一个“准”字。(2)、导入要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突出一个“趣”字。(3)、导入要有直观性,突出一个“形”字。(4)、导入要有启发性,突出一个“奇”字。(5)、导入要有艺术性,突出一个“巧”字。(6)、导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个“精”字。
3、组内分析寻找问题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并不是所有的课前导入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导入设计不好也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公开交流课,课题组教师根据听课情况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课导入常见的几个问题:
(1)、谈话导入过于繁琐
有位老师执教《分苹果(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开始的: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夏天。师:夏天有什么特点?生:热。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水果?(由于前面的引导,许多学生说喜欢吃西瓜。)师:还有吗?(终于有个学生说喜欢吃苹果。)师:老师也喜欢吃苹果。如果有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分?生:一人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课题)。老师用了7个问题,将近5分钟的时间才引出了课题。老实说,我们开始没听明白老师想问什么问题。在小学课堂,一节课一共40分钟,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课堂前半段的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导入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会使重点内容的教学和练习时间紧张,而且像第一位老师那样繁琐的问话,离题远,问题多,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干扰。所以,谈话导入要力求简洁,指向明确,避免繁琐。
(2)、情境导入过于生硬
我们有位老师在讲《5的乘法口诀》时,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导入,问:2008年要在北京举办哪个盛会?全班学生只有2名同学知道是奥运会,更别说那个五环旗了。显然,这个导入的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显得太过陌生。情境导入是为后面的教学服务的,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现实的情境导入课题,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教材上的情境都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适当地改造情境,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实的教学,而不是生搬硬套,闭门造车。
(3)、多媒体导入过于杂乱
信息技术普及以后,多媒体进入课堂,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动画,把抽象的公式进行了生动的演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凡事都要讲个度,工具手段都有个适用的范围,超越了这个度和范围,就会适得其反。有位老师讲《等量代换》一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想出了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这本来是个不错的创意,可是老师选用的动画是网上下载的QQ版,搞怪的形象和无厘头的情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滑稽的场景中而忽视了对现象的思考,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还浪费了时间。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要有所选择,突出主题,切不可虚图热闹,华而不实。
(4)、活动导入过于形式 学习本身就是活动,在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老师在用活动导入时要注意活动设计一定要合理,难度不宜过大,活动时间也要充分,不能徒有其表,为活动而活动,要与后续的教学活动建立有机的联系,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炼出问题,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4、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学校每个实验阶段都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交流、总结。大家认为课堂导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灵活的根据各个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最恰当、最有针对性的导入方法。下面就几个实例具体得谈一谈:
(1)、简介导入力求真实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利用问题巧导新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如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被如何“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一问题牢牢吸引,积极动脑,自主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借助故事趣导新知
如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课伊始,只见屏幕上正播映着歌曲《三个和尚》,正当大家听得正入神的时候,歌曲突然中断了,随之传来了一阵争吵声,是怎么回事呢?乍一看,原来是三个小和尚因分东西而争吵。只见他们都抢着那3/6的,不要1/2和2/4的。接着教师伺机设置了疑念‘三个小和尚所抢的那份是否真的最大呢?大家能不能帮他们证明?’由此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此导入使学生在故事里尽情畅游。进入故事也就进入课堂,进入了课堂也就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自然学得津津有味。
(5)设置悬念诱导新知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6)、直观导入引导探究
如“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先出示“7.00元”,移动小数点,让分别读出所表示的实际钱数,使体会到小数点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再设问引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