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核心素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颁发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
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需的素养集合体,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各学段、每一门学科的协同努力。唯有这样,学校才能培育出一名又一名高素养的合格人才。由此看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由某一门特定学科或几门学科来完成的,而是由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共同来承担、实施的。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母语的启蒙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只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一味地满堂讲、满堂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然后就是大量、机械的抄写、记忆,使得学生苦不堪言,没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当学生真正形成了这些品格和能力素养,我想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核心素养”并不是飘在空中的浮云,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由各学科素养共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系,就如同参天大树深植于大地的条条根系一样。
我们期待着小学语文学科能成为学生一生发展最具活力、最富营养的那条根!
②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翻转课堂”中落地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专落到实处。要属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③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
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及教师课件呈现的变式训练题,达到深入理解和巩固重难点的目的。点评时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强调关键点等,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事实上,十多年来,高考改革方向越来越趋向“素能型命题”。高考试卷年年呈现的“稳中求变”,其本质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方向。日前,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举办,核心素养成为校长和教师口中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一些校长和教师展开了学术研讨和思想交锋。
英语
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让学生心怀世界
冯志勇(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英语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未知领域。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而要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例如:在每节课前,安排几分钟的展示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展示的内容则由学生自主决定,长此以往,学生的表现力就变强了,而且也敢于在公众前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情景带入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对整体课文的感知能力。英语学习中,单词与短语的教学是英语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课文之前,会提前把课文中的生词处理一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其意思、用法。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解单词时,会非常枯燥的把单词灌输给学生,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然而,为了提升学科素养,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教师可以将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学生先加深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觉的发现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
数学
数学素养是要教会学生数学表达
陈凤伟(北京市史家小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而不擅长的就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有的学生当他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还有的学生借助模型操作来表达,这样他们好像更自信;还有的学生可以有更精彩的口头表达,但是用书面呈现却与之不匹配。
因此,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来说,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和生活所必需的数学技能,还要发挥在思维能力上不可替代的效应。
重视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在他们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当中都有这样明确的呈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当中也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思维方法和结论,清晰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数学表达是重要的数学素养之一,更是多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当中,将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贯穿在整个数学课程当中。
语文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将语感和语理结合
涂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
首先,语文的文本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所以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文本对语言本身的研究。那么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应用能力,就肯定要坚持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知识和实践的统一,读和写统一的理论指导。
第二是思维发展。《陈情表》中,作者最后能够打动皇帝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我们发现他是很会说话的,用自己的不幸打动皇帝,最后才开始说道理,如果反过来可能就被杀头了,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审美。张志公有这么一句话,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并不首先是认识社会,接受教育,而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所以一部作品如果没有审美价值,就不是好的文学作品,一次文学教育如果没有体现审美功能就不是好的教育。
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校教育,是引导学生接触并逐步占据人类与民族文化的制高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首先肯定是走进文本,将语感和语理进行紧密的结合,体会文中语言运用的规律。语文教育最大的特点不是你直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要对他进行诱发和培养。就像叶圣陶曾说过:“一个词儿,不但要使学生知道怎么念,怎么写,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
学校做法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探索学道课程 培养核心素养
戴文胜(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学生素养是以学科为基础,受其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行、知识、技能和能力,其中能够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核心因素就是核心素养。
交大附中的育人目标是“感恩”、“重责”,阳光包容重在心,博学笃行重在志,健康雅趣重在美。根据学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学道文化的一些结合,我们将学校的素养目标定为“知行合一,内外通达”。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进行了一些构建和实践,对学校整个的培养学生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一些梳理,特别是对道育和德育进行了划分。道育是个体内心的一种培养,德育是个体外显的行为规范、公民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这与现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说是基本一致的。其实道和德应该是密不可分的,道是德的底线,德是道的结果,无道之德,如同无源之水,无德之道如同无用之功。
学校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开设了一些创新的课程,学道课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通过学习动力系统的构建、学习之用、学道之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创新生涯规划的课程当中,我们更加重视心理的测量、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养成重在平时的学习。还比如我们计划在明年学校60年校庆时开设一门课程,使在校的学生和毕业的老校友建立一种联系,通过礼仪的传播,历史的引导,将这种素养在学生当中得以广泛的固化。我们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进行紧密的结合,比如高一年级的静心课程,高二年级的亮心课程,以及高三的梦想课程,都是为学生在其素质培养过程中奠定一个很好的心理基础。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
⑤ 核心素养怎么落地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核心素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颁发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
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需的素养集合体,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各学段、每一门学科的协同努力。唯有这样,学校才能培育出一名又一名高素养的合格人才。由此看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由某一门特定学科或几门学科来完成的,而是由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共同来承担、实施的。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母语的启蒙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只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一味地满堂讲、满堂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然后就是大量、机械的抄写、记忆,使得学生苦不堪言,没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当学生真正形成了这些品格和能力素养,我想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核心素养”并不是飘在空中的浮云,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由各学科素养共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系,就如同参天大树深植于大地的条条根系一样。
我们期待着小学语文学科能成为学生一生发展最具活力、最富营养的那条根!
⑥ 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落地
事实上,十多年来,高考改革方向越来越趋向“素能型命题”。高考试卷年年专呈现的“稳中求变”,其本质属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方向。日前,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举办,核心素养成为校长和教师口中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一些校长和教师展开了学术研讨和思想交锋。
⑦ 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
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措施
注意教学方式创新
小学生的一个特征就是较为活泼,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能注意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各种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之后,教学手段也有了质的飞跃。和过去仅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案对比,现代小学语文中的各种教学方式能从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班级展示交流、课本剧表演等众多形式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的时候,既可以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上创新,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在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寻各种知识,促进教学创新的效果。
推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
小学阶段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由内至外的教学小学语文培养。而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阅读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方式,但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应试教育的成绩,有时候会强制学生阅读某一本书籍,甚至还可能将完整的文章拆分开来,让学生零碎的阅读文章,这种阅读方式直接就导致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核心素养模式的教学工作时候,要将阅读培养工作放到教学工作的关键位置,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文学书籍,增加阅读量。
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阅读培养教学的时候,应能结合阅读培养的需要,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比如“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引领读整本书、推进亲子阅读和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和生活、时尚”等阅读教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目标、新境界等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