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营造高效的小学语文“快乐课堂”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有情味的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然而,纵观当前的课堂,严肃和紧张太多,规矩和要求时时抑制着思维的拓展和表达的灵动。 心理学家的分析,当人心情愉快轻松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各种潜能将得到很好的发挥。随着新课改的强力推进,对于在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快乐的语文课堂教学?人们众说纷纭,而“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面对大班额的教学,在“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教学理念中,自主是最重要的基础,合作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快乐是最大的亮点,高效是最终极的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调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达到快乐—这个实施教学的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是实施这种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 一、营造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乐起来1.语文课上,许多语文教师惜时如金,唯恐学生有一点“松弛”,一堂课知识点如布雷区,从头到尾分秒必争,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气喘吁吁,教师教得热汗淋淋,可效果却差强人意。为什么不留给学生一个思索的空间?一个探索的机会?一个开开小差,换换脑子的偶尔空档呢?语文教师的课堂目标应定适当,目标达到了,就不要再乘胜追击。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让各类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实现快乐教学,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快乐的气氛,造成学生快乐的心态,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会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穿插笑话、最近时髦的话语等方式,当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那毕竟是外在的。而课堂气氛的真正活跃,则来自于学生内在思维的生动展开。(中国足球主教练米卢先生的练球过程,不再是单调、重复长跑;枯燥无味地踢球。而是赛球、对攻等足球游戏。中国队的球员们练得一点也不轻松,可练得有趣、快乐。这样的练球难道不值得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借鉴吗?)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有了兴趣就能兴致勃勃地去钻研,就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何不坚持一个“趣”字呢?采取不同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法、感染兴趣法、精心设疑法、实验趣味法等。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景唤起兴趣;在课堂提问时设计启思提高兴趣;在课堂拓展中巧设练习发展兴趣;重视动手巩固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强调一个“读”字,以合作读、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读法激发兴趣。高年级可强调“读议结合”,边读边议、读后再议、议后再读的多种方法诱发兴趣。这样愉快学习过程,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变苦学为乐学,变负担为责任,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2.让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快乐期望。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朋友”可交,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语文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要少一点考试的渲染,多一点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的宣传;教师要多一点灿烂的微笑,多一点诚挚的关爱,让学生充满语文学习的快乐期望。 二、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我认为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绝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米卢先生常带着顽童似天真的笑容,在风中、在雨中,与他的队员们一起踢球;常穿着他那件著名的红体恤,与队员们相互开着善意的玩笑。他亦师亦友,他提的要求队员们易于接受。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是头顶光环得圣者,无所不知的“神”。而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参与学生的学习,同学生一同从未知走向已知,再从已知走向未知。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用释疑的语气说:“老师这有一种想法,你们看行吗?”在促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少问“为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等”“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吗?”在学生答题不正确或不全面时,适时酝酿辩论的机会,鼓励其他学生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正确时教师应及时以“你真聪明、你真棒”等使学生鼓励话语,在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环境中学习。总之,创建一个“快乐课堂”需要从构建学习过程、营造课堂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善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愿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向中国足球一样,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起飞。四、精心设计导语,唤醒学生 精心设计导语,抓住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心、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在教学中起到了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之一就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即改变过去学生“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现代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我的课堂我主宰”、“我为我学而快乐”精神为指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启发学生智慧,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快乐地学习是最好的学习。 zhufulj
❷ 怎样做语文课题研究
考场作文创新思维八法
作文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高三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构思仅凭感受力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思维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所说的,要写出不同凡响的好文章,除了立意构思上要考虑创新,对文章的形式也要多动脑筋,不必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这是因为经验型思维能力是“由一定的典型思维经验构成的思维能力,它来源于以往构思积累,它是前人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沉淀。它通过已有的文章而储存和流传”(引自《高等写作教程》P225上海文化出版社)。许多作文满分、高分得主,考生往往在考场上心骛四极、神游八荒,善想、敢想的灵感,在绝大数情况下是利用这些经验型思维,将早已储存在头脑中的有“独特个性品位”的好的文章形式进行移植再加工,从而形成“另”类作文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因此,较多地较准确地掌握这些经验思维模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开拓是有直接意义的。
这里,我们把近年来高考学生创新作文经验型思维模式作一些举例式的概述介绍,既给广大考生建立一个小小的“点子”仓库,同时又为创新作文思维提供一些“向导”。
一、故事新编法。作者通过记叙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把关注到的生活,利用已有的文化积淀,大胆想象,巧妙构思,重新缀合、杂糅、移位、变式,创造出新的故事形象。1999年高考作文,大多数考生采用此法,把哲理性的思索隐含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之中,发表了对“记忆移植”的观点。2001年,又有不少考生采用“故事新编”法写出了像《阿Q新传》、《朱贵开店》等“金牌作文”。
[例文一]
阿Q新传
(2001年江苏考生)
“砰砰砰”,土地庙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同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斗……于是阿Q醒了。
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做了老板,腰挂BP机手捧大哥大,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妈妈的就是工厂吗?俺老Q也去办一个!”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粘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阿Q于是发现了商机,赶紧注册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专门生产洗发水。
阿Q将厂房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这未河原本清澈见底,鱼虾众多,谁知前几年假洋鬼子与赵太爷合伙办了一个造纸厂,废水全排到未河里。现在河里鱼虾早已绝迹,河水也已变成了深绿色。阿Q将厂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就地取材,用这一池绿水作原料。
很快厂子建了起来,阿Q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提水,小尼姑往水里掺下猪糠,阿Q再往里面撒一些香料,就这样一筒洗发水就制成。阿Q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
阿Q又到外地去收购了一些洗发水瓶,然后将厂里生产的“产品”分装到瓶中,拿到外面去销售。
起初,阿Q的洗发水无人问津,产品严重积压。阿Q于是动起了脑筋。
阿Q到电视台做了一个广告,宣称:未庄Q公司生产的全新绿色瓶装飘柔,保证让您秀发亮丽动人,乌黑飘逸。
广告的效应果然惊人。很快,阿Q的产品就变得十分畅销了。阿Q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谁知好景不长,没过几天,Q公司来了几个大盖帽,将厂房封了,还罚了阿Q二十万。原因是阿Q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违反了经商诚信原则。
这下阿Q破产了,他每次走到王胡、小D的工厂前看到那一片红火的样子,就愤怒:“妈妈的,总有一天,绿盔绿甲的公安要将你们抓去砍头,嚓嚓!”
二、日记书信法。采用日记、书信体这种日常实用文的形式,不仅新颖别致,笔墨经济,而且给人以真实感和亲切感。考生往往把品味生活的甘苦,内心世界的烛照,种种情绪变幻的把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改卷老师)有欣会挚友之亲切,无面临生人之局怩。譬如2000年高考作文《失败•成功》就是采用日记形式的成功例子。再如《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的考生,采用书信的形式来写议论文,从反面“切入”,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题旨进行了先破后立的论证。读此文有如见到一位诚实憨厚的学生面临众严师在理直气壮地慷慨陈词。
[例文二] A文:
失败•成功
(2000年高考作文)
2000年8月23日 星期三 雨
已经下了三天的雨了,天空始终没有放晴。雨点儿滴答答,仿佛不是落在地上,而是落在我的心上。这么多天了,通知还是没有到来。它怎么会来呢?哪所大学会要我这个总分只有三百多的笨蛋呢?今后我将何去何从,前途一片黑暗。
2000年8月31日 星期四 晴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天也已经放晴了。虽然同学们临走时都鼓励我说:“高考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但看着老同学们一个个地去开始他们新的人生旅程,我不由得落下了泪。
2000年9月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早上,爸带我去拜了师,学习理发。我很高兴,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笑了。
2000年11月7日 星期二 雨
我开始有些动摇了。两个多月来,师傅什么也没教我。至今,我还未理过一个头。我每天像机器一样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烧开水、给人洗头、扫头发、倒垃圾……单调,乏味。我指甲已破了几次,一星期七天的忙碌,每天回家腿软得像棉花。真累啊。但我对自己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0年12月30日 星期六 雨
今天店里生意特别好,师傅也特别高兴,我也忙得不亦乐乎。八点三十分,终于再没有客人了。我收拾完器具,准备回家,突然,师傅从里面出来对我说:“明天早点来,我教你理发。”我应了一声出了门。晚上,我辗转难眠。
2001年1月1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特别高兴。上午高中同学来店里看我。我给他表演了我的手艺。他高兴地笑了,我也笑了。
2004年1月23日 星期二 雨
又下雨了,暖暖的雨珠落入我的怀里,倏地钻进了我的心里。师傅在一年前把房子卖给了我,只收了很少的钱。他走时对我说:“好好干,会有出息的。”店里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我也收了几个徒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高兴。我总是对自己说:“对于高考,我是失败者,但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成功了。”
B文:
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2000年高考作文)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
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
一、压制创新。创新从来就是和标准“水火不相容”的,绝不会有“标准化创新”。创新的真谛就在于挑战权威,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而“标准答案”就像一把大锁,把这一切都锁住了。在伽利略时代,“重的物体先落地”就是标准答案。如果伽利略不去怀疑它,怎么会提出“日心说”?可恨的“标准答案”,你看你阻挠着多少真理的诞生!
二、扼杀了美。美没有公式,更没有统一的标准。美的产生在于大胆创意。丰富多彩是美的存在形式,而你,标准答案,本身就是美的反义词。你形式单调,冗长乏味,面目可憎。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却还要把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和你一样!还记得那位小学生写出的“雪融化了就是春天”的句子吗?多美的句子呀,而你把它扼杀了。
三、摧残了人才。很多学生都不得不在你的统治下生存。而你的残暴,绝不亚于桀、纣、秦始皇,新颖的创意被你否定了,进取的锐意被你磨平了,剩下的是一群思维趋于相同的“标准化学生”。他们都还是稚嫩的幼苗啊,怎经得起你这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的罪恶如此深重,必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乌云开始散去,光明即将到来。当今时代在呼唤创新。创新定会将你赶得远远的,带来“答案个性化”的时尚。大千世界,本应丰富多彩,答案也本应不止一个。“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为观众的心理感受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观察的角度迥异。诺基亚的广告是“科技以人为本”,今后我们也要提倡“答案以人为本”。
令我们高兴的是,教育改革正在朝这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开放题让众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话题作文让各个考生畅所欲言。哈,可悲的“标准答案”空间已经不多,所剩的时间也很短,你还是快点寿终正寝,早日退出历史舞台吧。再立个遗嘱教育后人也无妨。
此致
敬礼
一个憎恨你的学生
7月7日
三、寓言童话法。“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所谓“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适合儿童想象和趣味的情节创出的一种属于幻想的故事。由于这样的文章幻想丰富,表现方法形象灵活,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和象征等艺术手法描述故事内容,给人以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可亲可爱的艺术效果。如2000年湖南一考生写的《蝴蝶的一生》,作者就是采用寓言手法,以蝴蝶自喻,巡游四季,引人入胜。由欣赏自然美,提升到寻求精神的美——“经历过生命的灿烂,经历过众多色彩的人,才会拥有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确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又如《森林里的故事》考生就是用童话手法叙写森林里的动物居民们接受了戴眼镜的小熊的记忆移植技术后都出现反常,最后动物们决议“这种记忆移植新技术只能用于有益的地方”,才能使森林“变得更加繁荣有序”。作者用简洁、朴实的口语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那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具有诗一般的优美感人的意境美。1988年上海考生写的《清流与活源》,其童话般的美妙境界给人以启迪:“清流”靠的是“活源”,一个人靠的是集体、大家。
[例文三] A文:
蝴蝶的一生
(2000年湖南考生)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沈从文。
我思想,我是一只不甘于在一朵花里就满足半生的蝴蝶。于是我在释迦的菩提树下许下了一年的生命,寻找世界的美丽。
什么是最美的?老蝴蝶告诉我春天最美丽。我翩然而至,来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小桥上是谁家紫色的人儿撑着一把油伞,运河边是哪位清秀的女儿凝望着一波波的涟漪。满树的梨花在雨中像一位泪眼婆婆的少女,枫桥墩的钟声响彻着一个个江南的春梦。
但我不会就此伫足,我来到了炎炎的夏,风儿告诉我夏天最美的风景在乡野。我飞至田间,做了一位红衣翠袖的茶山女。那灵动的指尖划过青青的叶梢。薄薄的晨雾绕着茶山,远远传来一阵阵牧笛声。笑容可掬的农人荷锄而去,山野里满是芬芳的号子。正午,火红的太阳照着一个个红彤彤的面庞;半夜,和蔼的风儿吹拂着一个个夏夜纳凉的人们,传送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走过夏日,我来到秋天。一轮略带青涩的太阳升起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北方的平原,那里是一望无际的麦子,小河边的芦苇正顾影自怜,风声水声交融着丰收的号子。回首望去,红红的枫叶在秋风中微笑。
正当我沉醉时,风儿引我来到冬天。从没见过雪的我惊呆了。雪花如清泉般流泻,笛贯长空,天地之间是一片宁静,我只听见我拍动翅膀的声音,天地之间是一片洁白,只有一只斑蝶在舞动。
啊!四季是多么美丽,来到动物王国,动物们正在争论不休。
春蚕说春天最美丽,万物复苏。
知了说夏天最美丽,色彩浓郁。
蚂蚁说秋天最美丽,食品丰富。
小鱼说冬天最美丽,水下安全。
而我说四季都很美丽。春之萌发,夏之激情,秋之沉默,冬之思索,美丽是永恒的话题。但世事千变万化,美丽又怎么会有个定数,只有无知或偏执的人才会固执己见,不求变通。只有经历过生命的灿烂,经历过众多色彩的人,才会拥有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B文:
清流与活源
(1998年上海考生)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清流随着美妙的旋律,欢快地流淌着,尽情地唱呀跳呀。活源看着清流那愉快的神情,甜甜地笑了,更加起劲地输送出甘甜的水来。
远处,走来一处疲惫不堪的游人,他们望见清流,像见了救世主,飞快地跑到清流边,捧起清凉的水一饮而尽,嘴里不断地说:“清流啊,清流,你可真伟大。”游人们喝了水后,精神抖擞地走了。
清流听了游人们的赞美词,开心地笑出了眼泪:“你们瞧,我有多好。没有我的帮助,游人们就会渴死。”
活源听了清流的话,轻轻地摇了摇头,一声不响地为清流输送着清水。
时间在一天天地在流逝,转眼盛夏来临,烈日当头照,清流中的水被一点点地蒸发干了。原先活泼可爱的清流渐渐地萎靡不振了。它看着自己的青春日渐消逝,痛苦地想哭喊,但眼泪已经干涸了。
那清流尽头的活源呢,照常流出清水,虽然,它心里很想帮助清流,但力所不及,遗憾地摇了摇头。
远处,又走来了那队游人,依旧是疲乏不堪,他们找到清流,但清流已经干枯了。他们失望地叹了口气,清流听了,更加伤心了。
不知是谁提议找一下活源,于是大家沿着清流,顺势在尽头找到了活源。他们捧着清凉的水,畅快地饮着,但是,活源想叫人们把源头开得大一些,以便使清流重新有水,于是故意把水输出得少一些。于是人们为了能痛饮清水,就齐心协力地挖大活源。活源舒心地笑了,无私地把水奉献出来。清流又复苏了。
痛饮的人们解了渴,又用盛具装了满满的水,唱着歌走了。
复苏的清流重又唱起了歌,但它再也不自夸了,羞惭地对活源说:“谢谢你,谢谢你帮助了我。”活源谦逊地摇了摇头。
一切又照原样了,只是清流不再自夸了,活源尽情地输送着水。清流和活源配合得更加协调和谐,就如音乐会上演奏的小夜曲。
四、戏剧影视法。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受时空限制,要求矛盾高度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以构成能够充分展示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戏剧冲突。高考作文因限字数,只适宜写短剧。运用戏剧法要注意“立主脑,减头绪”,人物不宜过多,矛盾要集中、尖锐,最好一、二个场景,三两个人物,并且注意写好人物语言的个性和动作性。戏剧也是抒情的艺术,它要求以情打动读者(观众)。另外,戏剧还有一种特殊的台词——潜台词,它除表面上的意思外,还包含了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常常起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2001年高考作文《崩溃》,就是以微型话剧形式表现的。人物两个:“赵钱”(富商)和“孙李”(赵钱的秘书);场景:客厅一处;戏剧冲突单—:赵钱的夫人送来了离婚协议书让他签字,引发了赵钱的精神崩溃。因他丢弃诚信,所以众叛亲离,连孙李秘书也弃他而去。戏剧主题在矛盾冲突鲜明地表现出来。
高考作文中还有类似影视文学中分镜头稿本的写法,不过考生往往只抓住“画面内容”和“解说词”(台词)等要素来构思写成。如2000年浙江考生写的《孩子的世界》就是采用了电视专题片的写法。它让人直观地进入了无拘无束的儿童世界,深刻形象地表现了儿童心灵世界的五彩缤纷。
[例文四]
A文:
崩溃(微型话剧)
人物:赵钱 男 60岁 富商
孙李 男 26岁 赵钱的秘书
地点:会客厅 时间:当代某一个下午。
(开场时,赵钱斜躺在沙发上,扯开的领口和领带露出了心里的焦躁。孙李上场。)
孙李:赵总,刚才夫人送来了……请您签个字!(从文件袋中拿出一份《离婚协议书》放在茶几上。)赵总您……
赵钱:(两眼无光地望着孙李,一反常态地)小孙,你说我……我现在除了有钱……还有什么?
孙李:……赵总……您还有朋友……
赵钱:那是钱买的,是我放弃诚信骗来的酒肉朋友。
孙李:那……您还有这份产业……
赵钱:产业?(哭笑不得)我依法纳税了吗?我合法经营了吗?我做了几笔对得起良心的生意?……(苦笑)知道什么叫背信弃义吗?我!(拍胸脯)标准的背信弃义者……要不然(用手指指了四周的名贵之物)我能发横财?要不然老婆能跟我离婚?
孙李:赵总,我不明白发财暴富和放弃诚信有什么关系?
赵钱:30岁那年我和我亲弟弟联手创办了这个公司,说好赢亏平摊,我弟弟比我强得多,我做假帐,四处造谣十几年,在公司最火的时候,他让我给挤下去了……为了撑住这个公司,我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借了张三的钱不还,然后趁他危难之际落井下石,搞垮了他的公司。我是李四最信任的朋友,我发给他一笔假货让他现在还在大牢里,他愣是没说出我……(突然望着孙李)小孙,你走吧!给你一笔钱,你走吧!
孙李:赵总……
赵钱:(示意他不要往下说)有一天你发横财了,你也许是跟我一样,除了一张八位数的存折,没有家,没有儿女,没有真心的朋友,没有……(突然狂吼)我他妈什么都没有——(安静下来,喃喃地)我什么都没有……不!我有,小孙,我有,我有钱,我有头脑,我有十几个头衔……(黯然)……不!我什么都没有了……
孙李:赵总您别激动……您可以挽回啊!
赵钱:世人皆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在时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人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应该是“放弃诚信人散了”。(拿起笔在协议书上签字)走!都走吧!我就这么着了……(躺在沙发上)
孙李:(停留两分钟)赵总,我想换个工作……
赵钱:什么工作?为什么?
孙李:(平静地)起码我不做秘书了。我想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
赵钱:我不同意!你……
孙李:那……我辞职。(若有所思慢慢下场)
赵钱:(猛然摔了一个茶杯)都走吧!(剧终)
回
❸ 如何创建灵动的语文课
耍些游戏:做比赛男生女生或左边右边,成语接龙、诗词比赛、你说我猜成语、互相提问等等。别一天只背课文。
最好还能看看课文相关电影
❹ 小学语文211灵动课堂怎样提高学生预习
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的。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经常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能提前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能及时查缺补漏。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首先我们要先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跟学生做预习的要求,再次要讲究预习的方式,最后是预习的方法。一、让明确预习的目的、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在于能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内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预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活动的开始,而且是阅读教学的发端。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做记号划重点,记要点,多思索,提疑问,使学生达到学得活,记得牢,初步尝到阅读教材的甜头,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文体,不同的课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生对他们的预习要求主要是扫除文字障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要求他们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写法,深入领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并能提出问题,质疑问题。不同文体的课文应从不同方面提出预习要求,记叙文,如果是写人的,重点搞清文章选取哪些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适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是记事类的,应明确事件所揭示的含义以及记叙的详略,记叙的方法;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语言等方面进行预习;议论文,应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一些简略的预习笔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的,从中悟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不断提高分析能力。 三、指导预习的方式多年实践我觉得学生最喜欢的预习方式有以下两种:1.教师布置好预习题。这主要有利于调动差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就要布置预习题目让他们进行预习。比如预习《晏子使楚》,可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预习:①给生字注音;②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么?③楚王三次怎样侮辱晏子,燕子又分别反驳的。④故事的结果怎样?⑤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如果能够根据这些题目认真预习;也就基本上能够理清全文的主要内容,听起课来也就有的放矢,效果也会更好。2.学生自由质疑。这一做法能促使学生钻研课文,充分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等去进行理解,其疑难之处又又及时获得解决,它为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部置教学提供了适宜的手段,它对于培养学生自读理解能力无疑是极有益处的。如,五年级第二册一篇课文《骆驼.童年.骆驼队》在预习前我设计一个主问题,围绕骆驼队写了哪些事?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质疑,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骆驼队,?于是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这样调动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各自课前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理解。四、预习方法根据低段学生的年段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在低年段,教师完全可以先尝试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重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方法一般让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把生字读准音。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找找它的好朋友(与哪些字相似),争取自己想办法把它记住,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低年段要特别重视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他自己预先去读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中高年级的预习方法可以这样:(一) 自读批注法 这就要求学生要“读进去”------细读,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有了细读才有了深思,才能发现问题,并手脑并用,阅读与划、批、写、注相结合。划---划出层次,找出重点,批---眉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写----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整理出来,注----在教材上将疑难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来。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预习课文。如学生在预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课文为什么一“金色的鱼钩”为题)再读,在阅读中,他们就进一步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学生按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划分层次。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当“我”看到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是有什么感受,自己作批注,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我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学生有了这样的预习就等于先学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就有的放(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推敲咀嚼。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组贯穿全文的词语“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关键词从思想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结构上起着承下启上的作用,是全篇文眼和核心点。抓住这两个点,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预习时,要求学生紧紧扣住这两个词,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哪些地方是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哪些地方是写总理生活劳苦的。学生有了这样的预习对课文的理解就事半功倍了。五、掌握预习的步骤预习的步骤包括一下几个环节:包括朗读,默读,先阅读全文,了解全貌,再次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划,划出难懂的字、词、句以及段落层次,查,查字典及各种参考资料,思,思考各种问题,有不明白之处需要研读,写,写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还可以以别人讨论。例如在预习《白杨》一课,学生可以先读全文,了解本篇课文讲了什么,在阅读全文思考爸爸为什么要吧我们带到新疆去,划出字、词、重点句,给文章划分段落。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进行预习检查预习也是要检查的,检测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检测出学生预习的水平。例如我在设计《白杨》这课的预习作业是这样的1、先是读拼音写汉字或者是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的预习情况,再是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再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检测学生是否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总之布置合理的预习作业不但让学生有事做,还可以让学生目标明确,进行预习检查也是同等重要,教师辅导检查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可分成这样几种:一、教师参予式,教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予正确的引道;二、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记录,对于重点预习的课文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记录;三、小组汇报式,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预习情况。(课前或课上汇报)四、考查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一篇文章编排出考查题,在语文学科活动中让学生分析答题,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一是对预习情况摸底,二是促进。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对各类课文和知识就学习的更深刻,掌握的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向自学过渡。 其次,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预习。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布置预习任务,还必须认真辅导检查,否则学生疑难增多不解,会使学生自学积极性减退,因而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启发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❺ 如何打造机智灵动的语文课堂
语言机智
创新机智
板书机智
生成机智
❻ 在小学语文灵动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必要的心理条件保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在小组合作中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在道德上和精神上给组员以安慰,培养组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组内民主氛围的建立和维持,使小组合作成为可能。有时候,组员不积极投入,不是他不感兴趣,而是他们感到不安全,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要创设安全感,首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己参与制定小组合作规则,使其产生主人翁感,愿意主动执行自己所承诺过的规定。其次鼓励各成员尽可能多地发言,增强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各成员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每个成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使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
1、建立固定合作小组。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 4 人左右。经过长期的 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 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 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 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
让学生敢问、会问、 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 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 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 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 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 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 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 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❼ 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味性课题研究总结
(一)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策略
1、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走进和谐。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均衡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学生能否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歧视、批评。教师要把微笑、鼓励的掌声、带进课堂,教师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贯彻于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
2、依托教材走近和谐。在课改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从一组数据,一幅美丽的图画等,都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及完善整合。如在进行空间图形领域“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研究中,设计以下教学环节:l、师生谈话。出示粉笔盒、红砖等物体,学生指出他们是什么形体。2、师生问答。学生举出一些属于长方体物体的例子。3、师生共同操作演示。教师和学生用刀削萝卜,认识面、棱、顶点。4、小组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文本呈现、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触摸感受、媒体展示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3、在预设生成中走进和谐。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如今的课堂正呈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的体验,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的过程中涌现新思想、新创意。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前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彻底研究,预设其中的教学价值,对教育对象的认知起点,学习状况进行提前预设更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所有学生去探索,相信他们。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评判、点拨,决不可做过多的限制或超前点拨,更不要对其发现作任何预置的“圈套”,以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为主,激发全班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这样,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和谐。
4、在环境与气氛的渲染中走进和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远不如语文等学科富有情感的学科那么有吸引力。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交往互动型课堂。
(1)平等对话。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做到师生平等。在交往互动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应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做到生生平等。老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互动的“贵族”,另一部分学生沦落为交往互动的“奴隶”。要实现师生平等,老师就应该学会“屈尊”、“倾听”;要实现生生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消除自己对学生的偏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相互尊重。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如在认知关系上,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认知方式;在情感受关系上,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需要;在社会关系上,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3)彼此评判。相互评判不是抵毁,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等,也是为了使自己获得他人的思想,与他人达成共识,从而发展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内交流、班上交流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不同评判意见的机会。
❽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
人们都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有位语文老师却这样说:“如果一个老师的语文课上的足够精彩,那么即便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也一定会喜欢他的语文课。是啊,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怎会不吸引人?不让学生喜欢呢?时下很多老师都在议论,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过多次,然而考试考到时学生仍然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学生不认真听讲,老师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 去年曾受学校委托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其间听了两位语文老师的课,感受颇深。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与学生从未见过面,在简短的交流后开始进入正题,然而前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未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老师也很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并未成功,学生显得很拘谨。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在索然无味中结束。接着上下一堂语文课,这位老师一上来就特别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题,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和下面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我深深感慨: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语文课,不同的老师却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第二堂课中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牢固,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就如何构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课不是说课堂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回答问题有多好,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为这些都是体现在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关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的学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然而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全程积极、有效参与。就学生的参与性来讲,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趣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视频,绚丽的服饰,迷人的舞姿,优美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们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课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对“北京吆喝声”的视频简介,让生在四川的孩子们感受了与自己故乡不一样的吆喝后,再来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化后,再让他们来模仿自己家乡的吆喝,不仅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学得惟妙惟肖,同时课堂也充满了乐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 (一)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就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持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于“研讨与练习”中的三种说法,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教师都应当给予适当肯定。 (二)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智慧的语文课堂,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对失误能认识、解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里发现精髓与灵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师或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构建充满智慧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这样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师生能够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就放飞了,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就唤醒了,智慧就生长了,课堂就会洋溢着诗的激情、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感悟、主动探究就会卓有成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会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明显提高。 三、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要做到精彩高效,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永远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永远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而后教师点名抽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早已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谈不上“高效课堂”,所以才会有讲过多次的知识学生仍没有掌握的现象出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们为什么不敢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一)课堂形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在上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组成圆桌式的课堂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像一个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座谈会”,而不是一个气氛严肃的“教师表演场地”。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不需要点名,大胆站起来发言。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要求默读完一遍的同学站起来,默读完两遍的同学可以坐在桌子上,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式都可以自由发挥。不一定要拘泥于坐着听课。但这也需要老师们有一定的调控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 (二)课型的创新 1.模仿创新性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在学生理解、欣赏课文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模仿训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种课型主要适应于诗词、散文、小说等课文的教学,其类型有文本转换、意像置换、感悟点评等。其操作程序较灵活,大致可归结为:阅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点——教师明确要求——想像模仿写作——交流、评价。比如学习了《信客》一文后可让学生模仿写“墓志铭”,学习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后可让学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写自传。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利用课堂资源,将学生学习课文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感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既扩大了原作的内涵外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等。 2.课内外融合型 这类课型特点是,以课文为基点,利用课外读物、影视网络、自然风光、当地历史文化古迹、乡土特产、风俗民情、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让学生走出狭小的教室和校园,把课文向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延伸。其类型有:查阅资料、走访或实地考察、参观记录等。这种课型适合于写景叙事散文、人物传记、游记、景观说明文等课文。其操作形式是:课内定向阅读形成实践主题——分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占有资料或形成成果——归纳提升——课堂交流成果。比如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可带学生到野外去秋游,体会一下家乡秋天的景致,更有利于他们作文。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将课本学习向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内涵,开拓视野,增强学生归纳整合、社会实践的能力。 3.自由开放型 这类课型的特征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可以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幸运52”“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诵”,各种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等等。我班的“课前三分钟”就借助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星光大道》,它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三分钟演讲”的设计很有借鉴意义。于是,在保障教学内容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兼顾操作的简单易行性,笔者引入竞争机制,对长年因循守旧的“课堂三分钟演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举办了班级范围内的“演讲比赛月冠军争霸赛”。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注重了语文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构建了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课型的价值在于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使语文课洋溢着人生的乐趣,而且给语文课注入了灵气和活力,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充满着迷人的魅力。以上所介绍的课型,只是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广大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借鉴。这些课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割裂的,而应是相融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他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如果不拿出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行动,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在教学中创造,在创造中教学,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新奇而耀眼的光辉。 为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腾飞,为了使学生能自由大胆展开开拓创新的彩翼,能在异想天开中发明创造,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就一定要走创新之路!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加以培养,持之以恒,必将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爱语文、会学语文。让我们增强创新意识,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让灵动的语文课堂时常散发出思维之花迷人的芬芳。 综上所述,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乐趣、充满智慧、充满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期待、所喜欢、所热爱的。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相信热爱语文的教师们,只要肯研究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使每一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度过。
❾ 浅谈如何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怎样发挥语文这门特殊学科的优势,让学生爱上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构建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源源不断的旁征博引、体察入微的创设情境、多角度的立体呈现.若想有所收获,还得进行深入的思考.
我从教小学语文20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就我执教的小学六年级《詹天佑》一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对一个老师来说,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我鼓励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还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并且领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在交流汇报时,我又提问:谁想来说说?教师里举起了几十只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二、重情境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一名教师,你对于学生的关注,必然会有积极的回报。就我刚刚接手的这个班孩子而言,学生素质一般,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全乡末位。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和我上课的留心观察,发现学生的语文基础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大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决定走进学生集体。课下,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晚上注意经常询问寄宿学生冷暖,经常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热情,避免说伤害孩子们的语言。课堂上,自己又总是首先进入角色,将无声的文字,通过丰富、激情,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朗读,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再现那动人的故事和场境,以此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想象,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事的感受。
例如我在上《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我引导学生采用绘图的方法,并用大屏幕呈现两种开凿方法,让学生不仅了解到隧道的开凿的方法,更加领悟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在让学生领悟“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方面,我采用大屏幕呈现火车走人字形路线的动画情境,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有效的投入,这正是高效课堂追求的体现。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后,当我在问学生:如今,当你乘火车经过青龙桥附近,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是,你最想说点什么?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京张铁路的主持者,在当时帝国主义者的百般阻挠下,能提前量两年竣工,你真了不起!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是民族的骄傲,我敬佩你!还有的说:詹天佑,你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言语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注重朗读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增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这一部分,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解到了帝国主义者的张狂,更加体会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更为深刻,达到了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同步的目的。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也是努力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尝试。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去探索,去实践,才能真正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