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根据年龄开展递进式分层德育教育
近年来,各个学校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实施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在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最突出的是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因而如何改进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成为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处理好德育实效的长期性和近期性关系 当前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稳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能自觉地按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因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德育的素质化,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青少年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不仅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本世纪中国面貌。所以说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着眼未来,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不仅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还必须重视时代特色的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发展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能适应本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 德育过程要具体化,注重按层次要求进行 素质教育的四个面向中有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所以在德育过程中要具体化并按层次要求进行。首先,必须要求适度。适度是要求增强可接受性的前提条件。比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应提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要求,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学校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遵循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重视校园文化阵地的建设,在教室张贴国旗和名人画像、名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爱祖国、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劳动等。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基本道德观念,如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不打骂人,爱卫生,认识国旗等。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以“五爱”为核心内容着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具有一定分辨是非能力。高中又上一个层次,增强思想政治和法律教育,着重培养社会责任感,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我校根据实际,在学生中坚持有针对性地、生动活泼、注重实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了“争做文明礼仪学生和文明班级”、“读好书、唱好歌”、“爱祖国、爱社区、爱学校“等系列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和一次中队活动,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本学期该校四年级学生陈梦君和初二年级两名学生,分别把拾到的一百元现金和六百元现金主动及时地交还给了失主,受到师生和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在校园被传为佳话。 (浮梁教育网二0一0 年三月曾刊登了本校抓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其次,必须因材施教,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德育的要求。由于遗传、环境、个人经历不同,每个学生表现出不同特点和发展倾向,所以德育工作要善于把握全体学生一般特点,又要了解每个学生特点(包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并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三、德育渠道多元化,处理好学校、教师主导作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关系 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近来来,学校德育工作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显得更加广泛和复杂,每个德育工作者要努力调动社会有利因素来充实,完善学校教育,拓宽德育渠道, 把德育工作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社会教育为补充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之一。如果德育只是主体被动接受教育,势必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让学生参加军训,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一系列实践(例如我校结合每年三月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义务打扫社区红领巾路和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使之经常化;每逢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使他们在活动中正确认识和对待接触的事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与人协作的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在实践活动后进一步进行分析总结、交流,在理性思维的水平上加深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法制观念、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成人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德育中建立“家庭——班级——个人”三位一体的立体型思想教育方式也是提高实效的另一较好途径。如设立学生家庭情况卡,建立家访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生活、学习、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等各种信息,并及时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工作,用正确的方法和观点教育子女,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 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语)“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B.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实验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实验能力正是创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近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性(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实验具有探究性,它能使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独立操作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性的验证,自主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使知识有序再现,供学生反复观察、思考;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使学生怀着对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强烈兴趣,在验证实验中发现需要的证据;实验具有实践性,它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实验既能够对观察现象进行全过程的定性研究,还能够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途径,从实验事实和获得的证据出发,形成科学概念,进而上升为科学规律,编织起科学知识的网络.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在亲历“做科学”中,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分析结果、形成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归纳、分析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能培养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实验基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交流汇报中,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实验不仅是建立科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承的关系,以实验过程为载体,能够得到综合的培养和发展.二、把握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梯度,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实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的发展规律,遵循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合理安排能力培养的梯度,使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序地贯穿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一)低年级阶段的培养目标低年级是小学生初学科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对事物的认识通常依靠的是感知,其思维常常需要借助于“实物操作”进行.在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和常见的明显可见的自然现象,着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简单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类型以观察性实验、游戏性实验和定性分析实验为主,包括观察周围事物,如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事物在水中的沉浮,摩擦起电,制作树叶的标本等实验.与学前经常性、无目的的观察和游戏相比,低年级阶段的实验教学必须遵从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也就是,对于每一项实验操作,都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于每一个实验现象,都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对于实验描述,都要用符合科学的语言表达.因此,从科学课开课之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要领(像闻的时候应该用手扇着闻;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盖子盖灭;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持平等);怎样测量更准确些,怎样计时,怎样记录等;实验前教师应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记录图表,教会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在这一阶段,实验教学过程应以发挥教师“领”的作用为主导,同时要具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意识,但应主要安排问题、假设、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比较明确的单一性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低年级阶段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回答(表述)“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通过实验,会对事物进行比较(包括相似性与差异性)和简单分类,在比较和分类中总结规律,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方法和观点.因此,这一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能力,为进一步的归纳和逻辑推理等思维过程搭建基础.此外,学会合作,是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团结协作完成某项实验,是培养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终身发展都会产生积极意义.在实验过程时,教师应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教给学生合作的方式,并把合作能力作为检测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因素.总之,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遵循鼓励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采取多种途径与灵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以贴近而非远离学生生活的童趣事物,作为探索发现的生成点,并贯穿实验活动的全过程”、“实验方法儿童化而非成人化,使探索性实验蕴含学生的情感价值和认知价值”、“实验内容新奇化而非平庸化,激发探索动机和求知欲”都是教师们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以上述原则组织实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中年级阶段的培养目标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已开始表现出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认识事物.与此同时,科学课教学的内容无论是容量还是深度都有所增加,要求也有所不同.从主要要求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自然事物)的表象,发展到要指导学生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认识自然物体的性质、成分和种类,并认识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时期,要着重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运用简单科学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阶段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与低年级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实验应从定性实验逐步向定量实验转变,从“单一性”实验向“多过程”实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的多重条件,学会对比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的条件”、“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加快溶解的条件”、“连接简单电路”等典型的对比实验.在这一阶段,实验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以下方面.1、注重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就是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当然,小学科学实验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科学家的经验,也不一定模仿书本的介绍,只要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证明他们的研究课题就可以,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2、注重扶放结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低年级阶段的实验教学以“领”为主导相比,中年级阶段的实验教学应采取以“扶”为主导,“扶”与“放”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扶助”下顺利完成实验,真正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形成实验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要领.对比实验目的是用差异法得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实验中现象反差大,揭示自然事物的规律性明显,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自然事物的性质是多方面的,其变化也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他们一般难以区分交错复杂的变量;同时做对比实验时的操作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简化的、直观具体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在确定一个因素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控制其他因素完全不变,一个条件一个条件或一组一组地去研究去实验,这是对比实验成功的关键.(2)指导学生规范化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技能,是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必要条件.中年级很多实验和所用工具仪器的操作步骤都有规范化的要求,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在学生初次做这类实验或初次使用某种仪器时,教师一定要讲清操作次序,指导学生一步步按规定操作(像往试管中注入液体,要沿着试管壁缓缓进行等).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实验应由教师先做演示,这要求教师的实验演示必须严谨科学并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提高对自身操作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实验小组,认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做法,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3)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仪器性能,以及预测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忠实记录、整理器材的习惯;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实验过程,可以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较差的同学,不要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儿,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指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年级阶段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一类的问题,学会表述事物的因果关系.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研讨进程的把握和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同类事物个别特征的大量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共同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虽然事物变化的过程明朗(玻璃罩内的烛焰由大到小到灭),但要学生从这些观察感知中获得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抽象思维的难度较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把各种观察感知依次加以分析、推理和综合,才能逐步推导出关于空气成分及其性质异同的正确结论.否则,学生是无法独立地和顺利地进行逻辑思维,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迁移的.(5)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课外应用.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结论,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掌握的初步认识阶段,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刚建立的概念去认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事物,以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的课外实验,让学生去做,使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3、把握难易梯度,注重保护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无难度的、平淡的实验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降低和注意力的分散;同样,要求过高、难度过大的实验也易使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步子,把探索过程分解为具有内在联系、坡度恰当、拾级而上的递进式探求环节,使探索过程具有渐进性、连续性和积累性.特别是对于相关因素有很多、假设可有几种、实验目的也可以多样的实验课题,可以安排由学生设计部分环节的实验,由学生自选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确定研究子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讨论,筛选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实验方案,然后再实施实验.通过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环节,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思维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既保证实验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也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三)高年级阶段的培养目标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发展,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表现出可以进行较复杂的思考,能够利用客观具体的因果关系解释一些现象的成因.因此,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安排全过程探究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以及探索性的实验原则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实验做出思考,选定实验内容,提出实验方案,选择所需材料和仪器装置,然后实施探究方案,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在高年级阶段,进行模拟性的实验成为主要实验类型.模拟实验重在模拟在室内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其重点放在说明原理.如模拟云、雾、雨、风的形成实验;模拟月相和四季成因的实验等.同时,仍有许多涉及对比实验的内容,如“水蒸气凝结与温度的条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等,这些对比实验中更多地渗透了定性分析的内容.在此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多过程的实验以验证一个预测;能综合地分析思考问题,能够运用模型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自觉地应用对比实验的原则和方法,并对简单变量(而非交错复杂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会用表格、曲线图、坐标图等建立变量的量化图;能够自主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使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示来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等方面的能力.在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地把“部分”联系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整体,综合分析并认识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在此阶段,需要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教师要指导学生既能借助经验进行推理,还能由观察结果做出一个或多个推理;既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直接推理,还能借助想象进行间接推理;既能进行单一过程的分析推理,还能进行多过程的综合分析推理,以及逆向的推理判断,使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总之,高年级阶段是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检验阶段,学生不但提高了实验能力,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分析问题、独立操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表为笔者尝试着按照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原则,列出的小学各阶段实验能力培养的重点.期望能对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有所借鉴.
C. 请问“总结分论点,递进式”是什么意思我要怎么完成这个作业
论点1:坚持是一个人需要从小培养的做人的基本品质。
论点2:坚持是一个人在学习知识和本领时必要条件。
论点3:坚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D. 一篇递进式作文!急
节俭是美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铺张浪费、比吃比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事实论证)
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节俭是一种美德。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念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盘中餐”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反过来说,节俭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道理论证、正反论证)
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节俭是一种美德,还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的职责。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这是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然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房间里空无一人却华灯大放;用起水来不管有无必要,总把笼头开得哗哗的。朋友,你浪费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钱财,更是国家的资源,整个人类的资源呀!还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当你若无其事地把吃剩的饭菜倒掉时,你有没有想到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的人还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呢?这些不讲节俭、浪费资源、浪费粮食的人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毫无责任感的人。而只有那些具有节俭美德的人才是对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的人。
E. 如何写递进式议论文求讲解
作文库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3
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反过来说,节俭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道理论证、正反论证)
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节俭是一种美德,还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的职责。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这是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然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房间里空无一人却华灯大放;用起水来不管有无必要,总把笼头开得哗哗的。朋友,你浪费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钱财,更是国家的资源,整个人类的资源呀!还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当你若无其事地把吃剩的饭菜倒掉时,你有没有想到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的人还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呢?这些不讲节俭、浪费资源、浪费粮食的人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毫无责任感的人。而只有那些具有节俭美德的人才是对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的人。
第二种: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06广东高考高分作文)
实现心中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是什么) 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为什么) 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
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用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实现理想需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撒切尔夫人,一个被誉为“铁娘子”的女人,她不畏惧政治场上的黑暗和腐败,凭着一个弱女子的勇气和坚持,终于入主英国唐宁街十号,实现了她当首相的理想,把心中的天使雕琢出来。
天使总是美好,但天使不容易展现出来。要使天使成型和理想成真,不能缺少一颗认真的心。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提炼钋和镭元素,他们日日夜夜焚膏继晷地在实验室工作,忘记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终于提炼那两个饱含汗水的元素,他们实现了理想,雕琢上心中的天使。
4
天使之美,犹如春天争芳斗艳的花儿,理想之美,犹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儿。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需要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天使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天使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怎么样)
评分理由:本文是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评分54。(满分60)基础等级:1、开头就准确界定了“天使”与“雕琢”的内涵。2、从怎样雕琢的角度入题,采用举例论证法,最后点题。思路清晰,举例恰当,论证充分。缺点:叙述事例显得笼统,比如刘翔的例子,写了“雕琢”,但没能写他怎样用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来“雕琢”自己。撒切尔夫人的例子也有这一毛病。“发展等级”参照“基础等级”给分。 二、
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1、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3、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特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当越来越多的人赞叹上海腾飞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外来的“阿拉”为我们推波助澜。同时,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日语、英语“和平共处”、“互相渗透”。“人与人之间呈现不同的个性,但又彼此包容,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新上海的奇迹!”这是余秋雨所说的话。上海的今天,没有杂,是绝对不可能繁荣发达的。
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文学可以酸,可以甜,但不能没有味道。杂就成了芸芸众生的调味品。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当然也能“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张开双臂,尝试和尼采、卡夫卡拥抱,你也可以十指紧扣,和棉棉、陈丹燕窃窃私语。文学正因为有了“杂”这面三棱镜,才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5
杂,更让自然和人类精神创造奇迹。梅兰竹菊,蜂蝶雁莺,不一样的生物带来不一样的神采。脱尘、修长、卓然、轻盈、栩栩如生的词汇传递给我们美的享受,人类的胸怀也因这道不尽、说不完的大自然而博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恬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雅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豪放;“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悟中,竟有那么多“最难将息”的表达,冥冥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奇迹,不但映红了大自然中的枫叶,更映红了生命的旌旗。
因为有杂,所以有繁荣、有创造、有融合、有奇迹产生。生活在城市之中,不免有单调之感,那么就让我们静静地放松身心,倾听一下窗外的声音——是什么?你听见什么?是车水马龙?是鸟语花香?还是那首:“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的广告歌?不论是什么,你已经会发现,我们触及大东西,任何东西,都不是单一的。正因为有杂,才让万国建筑、山上春花、爵士鼓点、苏杭花茶、城市、文学、自然„„一切的一切,显得如此生机盎然,如此风姿绰约,如此妙不可言!朋友,让我们感叹吧,感叹杂,感叹生命的奇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思路:参考:作者首先运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引出论点: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接着作者将三个分论点进行并列论证: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杂,更让自然和人类精神创造奇迹。最后总论“因为有杂,所以有繁荣、有创造、有融合、有奇迹产生。”
F. 以幸福为话题 递进式作文 如何写谢谢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有人说,幸福是在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后,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静静地看一部电影;还有人说,幸福是索取、幸福是富有、幸福是荣耀……其实,幸福不在惊天动地中体现,它就在“小狗的尾巴上”,只要抬起头向前走,幸福就会跟在后头.
“啊——”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抬头望了望钟,已经是夜里10点了.坐在写字台前,看着高高的一摞作业,我丝毫不敢懈怠,笔尖继续飞舞起来.可笔只舞了一会儿,开始涩起来,再也不那么流畅了,似乎它也想休息了;我的眼皮尽管打架了,但只好强打精神,因为今日事只能今日毕呗!
“咚——”不知什么时候,我那可爱的小花杯出现在课桌上.咦,那不是香浓的咖啡吗?“儿子,对不起啦!家里的糖没有了,老爸只能让你喝这杯苦咖啡来提提神了.”顿时,我的眼睛里蒙上一层泪水,我细细地品尝,慢慢地品味,虽说它的口感是苦涩的,但它却凝聚了老爸甜蜜的爱.原来,幸福就是一杯温暖的咖啡.
这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公园中散步.转了一圈下来,觉得有点累,就坐在路边的椅子上,边喝点果汁,边欣赏周围的风景.无意中,我看到了高大的梧桐树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鸟窝.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换上黄底镜片仔细地观察起来.鸟窝中躺着两只雏鸟,只见鸟妈妈咬着虫子,一点一点地喂给小鸟;一有风吹草动,鸟妈妈就张开温暖的翅膀,把整个鸟巢遮住;吃完美餐,鸟妈妈就不时地用她的羽毛轻轻地抚摸着小鸟的身体,多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呀!原来,幸福就是躺在父
母的怀里,尽情享受家人的呵护.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经过一条距离很长的马路,每次我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9岁的残疾小男孩,因为不幸的车祸,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推着他的轮椅帮他顺利地穿过马路.听着他那甜甜而开朗的声音,“谢谢哥哥!”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原来,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快乐.
幸福就是这样,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收获无限.
G. 关于快乐的话题作文递进式
我快乐我成长
快乐,是儿时对花花绿绿糖果的回忆,是帮助他人时得到笑容的回报;是付出艰辛努力时,手捧荣誉的激动;是和朋友嬉戏打闹;是游乐场里兴奋的尖叫。
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最令我快乐的事就是骄傲的站在台上,第一批戴上红领巾,当鲜艳的红领巾在我眼前飘动时,我站在队旗下庄严的宣誓的时刻,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成长就像五味瓶,充满了酸、甜、苦、辣。在一个人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经历,有故事。在我刚上一年级时,由于家庭的缘故,我失去了父爱。那段时间,我觉得很孤单,很少说话,不知以后该怎么办,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我有些怕,最后在我的亲人,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收起悲痛,坚强的站了起来,虽然伤心过,但正是经历过,才明白了一些事情,懂得了一些道理。随后的生活更多的是沉浸在母爱的滋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着。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伴着老师的栽培,我在成长中收获了知识,有了自己的爱好,思想,有了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不再孤独。我坚强,成熟;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享受着读书带来的乐趣,计划着美好的未来与理想,快乐也随之而来。不放弃,不半途而废,使我坚持学习弹钢琴,使我经历磨难学会骑自行车,我很享受骑车时那种轻松,飞一样的感觉;也很享受美妙的音乐带给我的快乐。
成长的路程是艰辛的,充满了坎坷与挫折,可是,无论怎样都是快乐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让自己在成长中收获知识,乐趣。
H. 合作的作文递进式
我快乐我成长快乐,是儿时对花花绿绿糖果的回忆,是帮助他人时得到笑容的回报;是付出艰辛努力时,手捧荣誉的激动;是和朋友嬉戏打闹;是游乐场里兴奋的尖叫。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最令我快乐的事就是骄傲的站在台上,第一批戴上红领巾,当鲜艳的红领巾在我眼前飘动时,我站在队旗下庄严的宣誓的时刻,至今记忆犹新。其实,成长就像五味瓶,充满了酸、甜、苦、辣。在一个人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经历,有故事。在我刚上一年级时,由于家庭的缘故,我失去了父爱。那段时间,我觉得很孤单,很少说话,不知以后该怎么,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我有些怕,最后在我的亲人,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悲痛,坚强的站了起来,虽然伤心过,但正是经历过,才明白了一些事情,懂得了一些道理。随后的生活的是沉浸在母爱的滋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着。时光飞逝,如今,我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伴着老师的栽培,我在成长中收获了知识,有了自己的爱好,思想,有了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不再孤独。我坚强,成熟;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享受着读书带来的乐趣,计划着美好的未来与理想,快乐也随之而来。不放弃,不半途而废,使我坚持学习弹钢琴,使我经历磨难学会骑自行车,我很享受骑车时那种轻松,飞一样的感觉;也很享受美妙的音乐带给我的快乐。成长的路程是艰辛的,充满了坎坷与挫折,可是,无论怎样都是快乐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让自己在成长中收获知识,乐趣。
I. 求 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方案的论文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给少年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各种信息和各类思潮的交错,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形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加之现代家庭子女不多,家长寄予的希望极大,对孩子的溺爱多于教育,使不少孩子身上滋生了许多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造成了极大困难。
关于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和训练,在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美国在青少年“品质教育”研究活动中历时10多年,旨在改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树立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勤劳的好公民,后来逐步拓宽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内在“九五”、“十五”期间也开展过此类教育的研究。
要成才先成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养成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养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所谓“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因此,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来常抓不懈。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深感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决定申报全国少工委“十一五”研究课题《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里就对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了系统的要求。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理解:
(1)概念界定:
“行为”一词是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即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及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习惯”,其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2)对养成教育“三要素”的理解:
其一,“教育者”,势必由主要施教的教师(思品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德育主任、校长)延伸到全体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人。也只有以上对象都自觉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并且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二,“受教育者”,因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势必延伸到家庭、社会、社区等,“受教育者”不仅是单纯的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使“教育者”也同时成为“受教育者”,角色发生变化,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效果。
其三、“教育活动”延伸,第一,势必拓展教育活动的“时空”,即以学校为教育的主阵地,家庭、社会为教育的“两翼”,“三教”齐抓共管,克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想怎样唱就怎样唱”,甚至“互不搭调”等现象,形成教育合力。第二,势必拓展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要做到“有纲可依,有本可教”,力求“规范化”。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科学地构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团队文化,使它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德育空间,促进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将认知转化为态度行为。
3、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及家长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法,运用教育叙事等手段,进行实验和经验总结,成果呈现方式为行动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课题侧重点及实施措施:
(一)研究侧重点设想:
课题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各项教育法规,围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分阶段实施,切实将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渗透于各年级段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
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我们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采用递进式研究模式,切实保障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其中低年级侧重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中年级侧重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高年级侧重于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
(二)实施措施: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受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如下的一些措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1、加强对课题教师的培训
全体课题组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是本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都要加强对课题组教师相关理论的培训,强化教科研方法的指导,采取一定措施激发他们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2、转变家长的人才观
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味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家校交流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本课题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优化社区环境
和谐、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社区活动,建立并形成学生社区行为评价机制。
七、课题研究步骤:
1、2007年元月份为课题申报阶段。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子课题研究申报表。
2、2007年3月—4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人员。
(2)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应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邀请省、市少先队工作专家来校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3、2007年—2008年为课题研究阶段
(1)2007年5月—6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①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问卷调查表。
②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各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作出评价。
(2)2007年9月—2008年10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①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举办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及时反馈课题研究成果,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③邀请省、市少先队工作专家来校举行课题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4、2008年11月—2009年4月为课题总结阶段
(1) 对前一阶段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2) 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 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向全国少工委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 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小组,曹春生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赵明来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办胡王莹 主任和钱君、高峰、洪慧琴、王冬生、王娟、薛梅六位中队辅导员老师任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了解课题研究进度,帮助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保证课题研究有足够的经费。
(2) 人员保障
课题组9位成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国家、省、市课题的研究经历,教科研功底扎实,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保障,
(3) 制度保障
由于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性强,时间跨度大,规范化操作要求很高。因此,拟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制度》,以此来规范课题研究行为,使课题研究活动能持续顺利地开展,达到应有的研究目的,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4) 理论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也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组将聘请总课题组负责人与有关教育专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在课题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进行跟踪式指导。
(5) 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