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科学低段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低段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23 20:01:57

⑴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和《杠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1、收集事实;2、整理事实材料;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

⑵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结论,老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⑶ 小学科学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回有教学价值,1、教答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2、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3、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
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⑷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低效的、无效的?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课堂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我们原来的教学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科学课教学的新路子,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重要事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做法。一.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科学课堂中,特别是观察、实验课,面对众多新鲜的器材、实验材料,学生都有一种好奇与冲动。表现在:有的学生争抢仪器、争做操作,随意摆弄器材,只顾玩,忽视了要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总是争着动手,不愿做记录、观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良好的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有“偏离”现象,我们应该及时给以提醒,维持好课堂纪律。在平时教学中逐步与学生建成约定俗成的习惯,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我们也可以从小组人员搭配和评价上去改善。小组人员合理搭配。把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如动手能力强的、观察细致的、好记录的分在一组,让其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同时可以把小组分的小一些,如两人组可以满足学生爱动手的心理。注重实验活动全过程的评价。把从明确步骤到交流所得都纳入成绩的范围。让学生重视每一个环节。这样就可以杜绝争抢仪器,影响活动氛围,冲淡思维集中度,浪费时间的情景发生,提高科学实验的效果。二.让课堂生活化《科学》作为课改中的一门新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来研究,显得更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和知识性,这样能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增强生产生活中科学的意识。从而让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科学知识,初步懂得一些科学原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自然科学课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自然科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科学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并且无处不在,使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们懂得学习自然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例如在教天气这一单元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水,大家都知道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和常用的资源,学生对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水有哪些基本的物理性质呢?比如水的颜色、气味等等学生没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在生活中水的各种形态(比如冰、雪、雨、云雾……)学生在生活中都亲自感受过,但它们是不是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蒸气能直接变成冰吗?这些问题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成为科学课课堂自主探究的主要内容。再如:声音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在教学声音这一单元时,我这样设计教学:利用橡皮筋和木版制作的能发生的木版,通过游戏激发兴趣,然后通过实验找出声音的存在并适时提问: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都听到了声音?这时将课堂实验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更好的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目的 三.科学课课堂是开放的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即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去探究、去发现;科学不受课堂的束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科学课的结论可能不是唯一的。例如:在教授有生命的物体一单元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前奏: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课前通过调查“动植物生活的环境?”“动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动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的原因?”等等,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再把对大自然的认识带到课堂中来。通过各方面的课前调查和课堂上的汇报、讨论与思考,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了比较丰富的、系统的认识。再如:教授溶解一单元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引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同时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溶解一词进行了各种猜测。孩子们各抒己见,活跃的思维引发探究的兴趣。那么他们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利用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溶解的现象,通过找出不同的溶解现象和各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究:学生把带来的面粉、盐、糖、味精、沙子放在水里,结果发现有的溶解了,有的没有溶解,还发现溶解的快慢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验中学生知道了溶解的现象。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兴奋的交流着彼此的收获。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著名改革家李希贵先生的名言: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但科学课程的开放也会出现教学时间不够及组织教学比常规教学难掌握的矛盾。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机会在生活中探索及认识,但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怎样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去认识新鲜事物、了解新鲜事物的矛盾,所以开放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更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在课前更加充分地备好课,准备好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到生活中去认识现象、去搜集数据,或引导学生课前、课后去图书馆、博物馆、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扩大视野,这样开放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开放性,也要教师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教具、实验材料,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探讨、认识事物。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范围要小,不能空泛;要有童趣,不能太深、太专业化,避免科普化倾向,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认识新鲜事物的目的。四.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他们亲自去做,去观察、去探究,才能使他们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真正发展他们的能力,才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例如制作指南针一课,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显然很高,提出了很多想研究的问题,比如“指南针的结构是什么?”“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制作?”我及时引导孩子们想研究问题的好奇心,确定制作的方法、顺序,设计制作的方案,自主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各自的结论,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自主学习时,首先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和氛围。应该明确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答不上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教师应冷静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应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动脑“想一想”、多动眼“看一看”、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操作等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结论,事实上结论有时也不是唯一的。比如当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时,这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和否定,应该进行有理有节的引导。因为科学课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过程的学习,而不是结论的学习。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现有的水平、现有的能力不可能完整地或较顺利地去完成一个课题。他们怎样去研究,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但是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脑子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在进行思考,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收获,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五.搞好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生活”已成为现今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成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学习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对于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起到重要作用。科学课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多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很多课题依靠个人是不能进行操作的,这样就提供了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之间的活动一定要依靠团队合作来进行。在课堂实验中,我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工明确,通过大家的集体合作,最后一起讨论结果,这样充分利用每个孩子的潜能,使实验的成功取得了保证。在合作探究中,孩子们不仅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多么强大,而且学会了分工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小组中都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有的同学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所以在实验中就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充分利用组内同学的长处来完成研究课题,从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共同获得成功。六.适时激励评价课堂中对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适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遵守纪律、学生操作正确、有好的想法或讲述道理充分,哪怕只有一个操作步骤正确,我们也应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一次,我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有一个学生平时不怎么爱科学课,还经常搞小动作,这次他听得特别认真,我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他说他有一个想法,把马铃薯放入糖水中一定会浮。我又表扬了他,说他想得好。当堂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想法,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此后每上科学课他都非常认真,还积极发言。以上是我对科学课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些粗浅做法及认识。 新课改精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好的方向转变,如何让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地提高,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得到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⑸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科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和《杠杆》),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
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1、收集事实;2、整理事实材料;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
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1.科学学习评价单。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⑹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科学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被研究出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认识事物还是解决困惑,科学无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

科学课在小学学习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应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努力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多为学生设计动手实验,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⑺ 如何评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探究发现课、单元生活探究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

单元前置探究课——授之以渔

单元前置探究课是进行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前的一种课型。这个课型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实验材料不足,“做中学”是学习科学最显著的特征,但由于实验材料不足,经常无法进行实验。材料不足不是常规仪器不足,更多的是生活材料不足,比如学习溶解时,常规的材料高锰酸钾、烧杯实验室都有,而像食盐、白糖、面粉、奶粉、洗衣粉、药的冲剂等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影响实验。考虑到节约成本,不少分组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回到了以前的学生听科学、看科学的老路。其次是实验活动效率不高,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即使做实验,表面看去很热闹,吵吵嚷嚷,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成了一种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三动——动手、动脑、动口。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发了单元前置探究课这一课型。

单元前置探究课的内容包括:一是探究点的培养,根据本单元各课内容的特点或学生的能力水平、年龄特点,确定要培养的点,可以是方法、能力或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还可以是习惯养成方面的。单元前置探究课相当于自编教材上课,探究点是培养目标之一,依托点即是达成目标的载体。二是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让学生简单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如果是与本单元的内容有关且很简单的问题,可现场解决;如果是与本单元内容无关,但有一定研究价值且适合学生研究的,可给予学生恰当引导;如果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则不予解答,留作悬念,到学习新课时再研究,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作好材料、资料、行动上的准备。如果学生的问题过多,来不及交流,可把问题课后交给老师,以便于老师备课。三是分组准备每课的活动材料。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列清本单元每课所需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的名称、数量、带来的时间及何人准备等,小组长负责督促落实。老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带来的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以保证实验课及所有的探究活动优质高效正常开展。

单元前置探究课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做到会学习。具备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学习科学的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内容,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对相关问题作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其次就是让学生做到能学习,具备学习科学的物质基础,使学生能有条件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

探究发现课——收之以鱼

探究发现课是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由于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已经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的学习,所以学习教科书就显得比较轻松。虽然我们增加了单元前置探究课和单元生活探究课,但总课时数不会因为增加这两类课型而完成不了教科书内容,因为我们对教科书进行了改编和重组,可以节省课时。比如像“动物王国”单元包括《蚂蚁》、《它们都是鸟》、《猫和兔》、《多样的动物》,“生活中的材料”单元包括《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每个单元经过整合只需3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单元前置探究课掌握了研究某一动物或材料的方法,在第二课时,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再加上单元生活探究课就可以了。还有像春夏秋冬四季星座,教科书用了4课,我们只需两课时就能完成。单元前置探究课掌握方法,课下观察完四季星空后进行一个汇报交流就可以了。

在探究发现课上,老师要注意好“三动”。一是自动,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调动他们已有经验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二是互动,即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获得结论环节,体现自主基础上的合作探究原则。做之前要做到先动脑,即明确做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分工、时间等,做之后要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结论。三是助动,老师的“助动”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做到巧妙地引导,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单元生活探究课——用之以鱼

单元生活探究课是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所进行的一种课型。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遗忘规律的影响,在探究发现课上,“科学与生活”这一环节处理不够、不到位,没有充分展现科学课的独特魅力,没有很好地发挥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独特优势。

单元生活探究课的内容包括:一是梳理归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整理归纳本单元的收获。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总结的一些方法,比如三维式、表格式、示意图、知识树、韦恩图等。首先是自主整理,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上,可以是分小组、分课题,也可以就整个单元进行梳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形成书面的、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其次是交流评议,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完整,还要关注形式的灵活,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教师的指导是由扶到放。最后是自我补充完善,在评议的基础上自我修改,不断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二是学以致用,运用自己的收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解释生活现象。问题要做到生活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三是心中疑惑,提出自己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单元生活探究课的目的首先是达到使学生乐学的目的。因为整理本单元的收获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其次是达到使学生好学的目的,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到学习的实用性。再其次是达到使学生善学的目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单元的学习并不代表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给学生一个提出自己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区广大科学教师在课程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使教师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式,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充实。

⑻ 浅谈如何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小学科学课程意识,从主观上重视小学科学课版程,明白小学科学是权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是国家课程,地位与语文、数学等一样重要。
二、认真学习把握课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四个维度上,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设计问题式教学活动。
三、尽量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条件差点的地方,最好因地制宜地开展演示实验。
四、每颗对学生生成的经验要进行必要的梳理,小结。

⑼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张海成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第五小学 027000 摘要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 有效性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界定。如: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但是,我们在为学生提供材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未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1、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前的有效指导过去,我们的科学课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材料、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实验前都详细讲解,学生照着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正确。新课程来了,要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就不敢指导了,什么都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我们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许多时候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低段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