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管理好小学生课堂纪律
1、要让孩子听话,首先要说能让他们听得懂的话,很多时候,你以为你说清楚要求了,其实孩子根本不知道你说了什么;
2、年龄跨度大的孩子群体,尽量要区隔,不要让他们相互影响;
3、榜样作用应用,从一些孩子小的闪光点去大夸特夸,让他们知道怎么做会得到奖励;
4、树立简单的奖惩规则,并且令行禁止;
5、夸奖和批评都要及时;
② 如何做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在教学中先读教材,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确实做到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然后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为主线”的愉快式教学,从不搞满堂灌,而是讲练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学会正确评价同伴等。最后积极做好学困生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不歧视、冷淡,做到“真诚、耐心”,允许他们学新知时暂时听不懂,给他们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尽最大限度保护他们学习自尊心和求知兴趣。
③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一、我们要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
我们常说“环境决定人才”,特别是在学校教学中,校园环境的优良与否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从卫生环境、自然环境等几个角度入手,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1、需要我们做好学校的卫生工作: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身体抵抗力与成人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学校又是一个集体场合,所以做好学生的卫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比如我们就要联系医院为学生定期做体检、打防疫针;同时学校的教室、食堂、厕所也要定期消毒、除菌;另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做好生活卫生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监督各个班级做好教室以及校园的环境维护,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
2、需要我们做好校园的自然景观建设:小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在校园这建设良好的自然景观,比如树木、花草等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够使视力得到适当的调整,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也要建设一些活动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实现他们身心的综合发展。
二、我们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场所,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之余我们更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知识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他们的知识感知与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中心,也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体现,只有提升了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其他知识的教育。所以我们首先要重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比如给学校制定校训、班级制定班训,让大家能够有一个追逐的目标与思想榜样。
2、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管理也是一样,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所以我们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校园制度规定了校园里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和思想是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它包含各种行为、规章、制度、规定,如《小学生守则》、《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学生奖惩规定》等,制度建设保证了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3、教学文化建设。毕竟教学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任务,所以我们也要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教学文化建设,比如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三、我们要做好校园的活动组织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地方,可以说上学就是学生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所以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重视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机结合,为他们创设最佳的成长方案,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校园活动的组织与建设。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之余也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我们可以定期在每年的春季组织学校的运动会,让脱去冬装的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温暖,在提升他们体育意识、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意识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是实现他们健康发展的一个活教材。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定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作文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通过奖项的刺激来让学生敢于展现自我、突破自我,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心理,逐步的走向成功。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家长-学生联谊,比如在元旦时节,联系家长、教师、学生在一起欢聚,在总结上一年的得失之余为下一年作规划,同时也能够让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促进家长、教师、学校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为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而努力。
四、我们要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建设
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中心,一切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校园活动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所以更需要我们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建设,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对教育科学的各门学科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遵行的研究活动。学校重视教科研:有助于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勤学、好学的习惯,养成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增强教师成功的体验,实现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价值。此外我们也要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给教师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成为工作的新形式”。逐渐形成自我学习机制,养成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型组织内团结和谐的各种学习、研讨,能够有效地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并且自主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当中,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④ 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过程管理
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行为。课堂教学管理的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水平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一年的教学时间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的一些做法,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课堂教学的完成是有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得以实现的,这样就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认为,小学阶段课堂管理的好坏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执教教师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仅从教师行为方面作以阐述: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要求教师要热爱和尊重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而学生对老师要尊重、信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完成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就是教学相长真谛,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友善、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起情”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爱对学生形成感召和影响,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对性格内向和学习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对“学困生”要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抓住闪光点,利用他们的强项,点燃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在课堂上多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从而形成兴趣,将英语课堂中学习的弱势群体转化为发展中群体。学生和教师的身心都处于愉悦状态,学习与教学的双方是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自然得以消除,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的。
二、课堂纪律的保证
一个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一个班集体也需要严明的纪律,严明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我们虽不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像邱少云一样烈火中纹丝不动,但我们可以用纪律准则、行为规范、道德的感化不断地去约束、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同时,教师在纪律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表帅作用。如上课守时,承诺守诺,违规受罚等等。虽然这些行为不是直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纪律严明,要严而有时,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有爱。严而有时指的是时机要把握好:在新授课或重点讲解时,要求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因为学生听课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但在实践性练习环节要活泼、有趣、有序。
严而有度是指在一堂课中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六年级的学生可以一次性完成讲解。同时对不同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
严而有法主要指在处理干扰课堂秩序的习惯行为时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如有的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时,教师可采用个别提问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严而有爱就是指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可能是由于身体不适引起的,教师要细心观察、判断、分析,不能盲目处理。发现此类问题要及时处理,以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有时学生可能因经历了一次不愉快的事件,情绪低落,听课状态不佳,这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些得体的询问,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这有利于英语氛围的形成和增加英语学习的魅力。让 学生从一些简单的称呼和课堂用语过渡到所学课文内容,教师再配合以手势、表情及优美的语言,努力使学生理解英语。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尽量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训练学生从听不懂到猜得出,到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英语。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调的适应,加强猜测领悟句子意思的能力;二是使学生容易形成对知识的长期记忆;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联想能力和创新精神。
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也是课堂管理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英语实践量少,面窄,上课节奏缓慢,学生的智力活动就会松弛,注意力就会分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若老师怕学生不理解,故意放慢语速讲解过多,把问题重复几次,不但影响学生正常的听力反应,而且拖慢了上课的节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有些课堂教学更是全班大合唱,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拖长语调,毫无节奏感,这主要是受到教师的语调影响,是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失败。
多信息要求有足够的信息刺激量;高密度要求学生积极地相互进行语言交流,增加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快节奏要求学生思维主动,积极快速地反应。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多信息是高密度快节奏的前提;高密度快节奏是多信息的保证;快节奏与高密度也是相互促进,增强和提高的。英语学习的这些特点能够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快速反应,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发并保持兴趣
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将这一点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主动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是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英语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各个教学环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从“有趣”到“乐趣”,再从“乐趣”到“志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 新授课前 新授课前可将与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相关的内容用英语和汉语交替进行简介,给学生以新奇感。如学习天气话题时,可放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动画,然后用语言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兴趣。
2.复习检查阶段 复习检查时可利用单词卡片或句型卡片,或一些图片或实物教具进行问答或小测试或竞赛活动。这样做既可检查学生掌握已学英语知识的情况,又可为新课做好铺垫。俗话说:“万事都要好开头”,这种充满了趣味性的学习方式令学生耳目一新,自然会主动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3.新授课阶段 教师传授新知识,学生感知理解新的英语知识及进行新的语言技能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多进行一些情景对话、小表演、唱歌、游戏、小制作,听说练习或影视欣赏活动,对自始至终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方式。在活泼欢快的歌声或乐曲中;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让学生们用英语进行语言的交流,由于这些活动能创造热烈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也就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语言综合运用阶段 语言技能的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在交际中运用所学语言。在综合运用阶段更易于用活泼、有趣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知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有时可采用小型活动方式,有时可采用大型活动方式。但在采用大型活动方式时,教师要注意宏观调控,做到收放自如,使这些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⑤ 如何有效的组织小学课堂教学
小孩子最喜欢听的是新奇有趣的东西,千万不要“念课本”式讲课,多讲课外的内东西,然后结合课容本知识来讲,就问问你自己,你小时候喜欢哪个老师讲课?肯定是幽默风趣的老师讲课,呆板的老师是不受欢迎的哦,祝你好运。
⑥ 如何加强小学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提高素养的主要场所。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这个方面做出研究。从课堂纪律管理产生的缘由着手,主要从教师、课堂氛围、家庭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问题论述。在其表现形式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教学质量。
⑦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对教师来说,怎样使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来适应教学要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都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充满热情,干事业有决心;但是却常常被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所困扰,往往是方法简单,形式单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快适应要求,快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重担,必须迅速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本质就是训练教学基本功,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通常说的“基本功”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基本功”,它只是教学基本功的一部分。教学基本功的范畴很广,包括课前准备基本功(例如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编制教案等)、课堂教学基本功(例如组织教学语言、板书、组织教学、根据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等)、学科专项基本功(例如教师口语、英语知识的掌握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基本功、活动课教学基本功、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基本功、教学测量评价基本功、教学研究基本功等等,只要把各项基本功都练好了,教学能力自然会提高。
⑧ 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儿童、青少年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 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研究表明,在小学,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儿童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 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 看谁坐得好。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怎么不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你怎么这么笨! 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 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 ……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地参与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