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小学阶段课堂中怎样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以学定教 ”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应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二、教师怎样引导和督促学生先学
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加以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目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
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另外,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素质化。当然,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
三、教师应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每个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认识事物,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即使从以学含义来界定,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不成熟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一个起点,通过不断加强指导,就能锤炼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当前,加强学法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掌握学法指导的力度和增强学法指导的艺术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应该说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式教学等都是有效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对学生能做到适时启发、适度启发,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四、先学后教,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第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第三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例如,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还要结合具体教学中的做法(如折纸,剪纸,实物演示等),采用直观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以减缓知识的坡度,慢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第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譬如在初三中考总复习中复习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这一疑难点内容时,介绍一种诗歌式的,便于记忆的口诀:遇等积,变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找不到,别着急,等线,等比来替代;遇等比,改等积,射影,圆幂来替代。这不仅增加数学的文学性,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这一重点内容能全面系统的掌握。由于本人从教不久,学生的基础有时还未把握好,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掌握不够,在选择学生疑点上还存在不少的偏差。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总之,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开始一段时间,学生很感兴趣也很自觉,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同学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课堂练习难度稍上一点难度,部分同学就有点力不从心,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下降;课堂教学中分析难点的时间不足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结合本地学生走读生多的特点,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途径,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并经常对自己的探索进行小结,找出一条适合本地特殊环境的教学方案来,把先学后教切切实实的做下去。
『贰』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赋于我们的使命。如何培养?我觉得主阵地在课堂,通过实践发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放来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教材观的开放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名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充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例如,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等等。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材上有现成的例题进行教学。我在教学时,书上例题没有照搬使用,而是自己重新设计成:植树节六1班和四1班小同学一起栽84棵小树,两班人数相等,……,两班同学各栽多少棵?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两班各栽了多少棵?学生一般是把它们平均分的,也就是两班各栽42棵。在学生感到成功太顺利时,教师点一下,平均分合理吗?学生觉得这不合理,然后师生讨论得出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再由学生自己确定按( )比( )分配,并把它填在横线上,成为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按照教材的思路,教师重新设计例题,而且不是一下子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例题,这样扩大了例题的思维空间,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思考题,结果是事半功倍,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深感到教师教材观的开放是多么的重要。
二、角色观的开放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角色的观念,废除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那么怎样操作呢?我觉得一要让学生大胆质疑,二要给学生机会去探索。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疑问。
问题提出来了,还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和规律,但是他们的发现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上的,不仅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而且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探索中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发给学生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纸和其它的工具。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我想知道……”,针对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即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相互合作,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张画有正方形格子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另外还有剪刀,三角板等工具,看哪个小组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课的尝试操作是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设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从数方格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设计让学生操作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学生可用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可跳离数方格的框框,直接利用所给工具,在已有知识上,发挥小组的智慧,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叁』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创建优质高效魅力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个共识。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在进行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程改革试验,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要么是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要么是假以自主学习之名,让学生进行一些毫无价值的讨论交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评价少,或者不作任何评价,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不是完全依赖别人,而是独立自主地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自觉行动。因此,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的事情。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呢?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只有更新观念,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素养才会全面协调发展,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先做好自我预习。
预习作为开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让学生按照“读课文——识字词——解文意——理脉络——思问题”的预习步骤,指导学生做好每天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掌握学习主动权,做到课堂学习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效果。对学生预习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形成机制,决不能草草了事,流于形式。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了问题,会感到新奇,就有了更多求知欲望,产生了自学的兴趣,在课堂中做到自觉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用心去思考、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准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灵活有效地应用于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用精彩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语言来组织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发问,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老师更要做到有“抚”有“放”,要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1.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光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用。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多引导,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想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技能,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爱因斯坦曾说过:“勤劳的汗水加珍惜时间再加合理的方法等于成功。”他向我们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反复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课文,互相学习,交流讨论,自主完成课堂的学习。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会学”。
3.通过课堂教学,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例如我在检查古诗文背诵时,因为课文内容难度不大,我便放手给学生们,让他们独自诵读、检查,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交流,大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就会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做好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回顾一遍,举一反三,加深印象,让知识得以巩固、得到拓展,并有所创新,更主要的是养成积极主动自学的好习惯。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作业,细心培养并做到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便养成了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自学能力,创立了“自主、轻松”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优质高效魅力课堂的有效性建设。现在学校每位教师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并在课堂达标活动中展现出强劲优势,而且有数名教师在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佳绩。这就表明,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肆』 小学数学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是怎样的
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
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注意事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小学自学式课堂流程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特点与功能
1、双边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过碰撞、交流达到融合以后,又出现新的矛盾—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人类其它的认识活动相比,它不是为了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人的思维创造,即人类的“再创造”,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建构意义,通过对话及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互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个人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过程会越来越丰富化、生动化和个性化。
3、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伍』 小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活动有哪些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我们知道数学过程是认知与情感两种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为此,我在平时家访和日常生活中很留意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课外兴趣,并在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岁数是9岁,然后介绍老师今年刚好45岁,再编出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让学生分小组结合日常生活,家庭中生活变化数据编类似应用题。在交流中既感到亲切,又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创设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知情相融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加强基础训练,发展能力,学会求知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更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也要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教师要明确认识: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讲会教会,而是学生自己想会练会的。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这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心理学知识,学习知识有两个智力背景问题,凡是新知识与智力背景近就容易掌握,反之就不容易掌握。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通过让学生看、量、想、联,调动了学生的原有的智力背景,密切了它和新知识的联系。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所谓看,就是引导观察,引导学生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模型;量,就是让学生摸一摸各边,量一量各自的长度,通过这两个过程,使学生有了这些图形的正确表象,然后启发学生想,除了这些图形的各自特征外,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这些图形的异同点,这样层层引导和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就水到渠成地抽象出来了。最后是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门框,窗的铝合金框,黑板木条框……以巩固强化初步形成的概念,达到新知识的内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动静有致学生学习过程兴趣保持较好,参与的密度也较大,同时,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也获得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推进自主学习
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新观念。下面是几年来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做的几点尝试:
1、让学生自学课本
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前后联系比较密切,通过“温故”较容易实现知识迁移而获得新知。这样的内容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好机会。当然,教师在让学生自学课本时,要明确提出目标,要学什么?怎么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一揽子提出自学提纲,也可以在自学的各阶段适时点拨暗示。要尽量提醒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展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如“千米和吨的认识”这单元就蕴含着很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知识背景,要善于巧用距离学生最近、最熟悉的东西,如粉笔、课桌椅、黑板、学生身高和体重等等。这样的长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把教材内容和现实数学因素联系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思维的灵活性也逐步得到培养。
2、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品德
合作学习时学生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互助精神和人际关系,又能够拓展学生思路,解决一些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搭配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差异,二是人数不宜太少,一般应六人左右为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不一定固定的,可以采用激励性轮流担任。合作学习不一定只是讨论、交流一些数学中的问题,还可以自主的自学课本内容。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随时了解掌握各组的信息动态,需要及时帮助、点拨、指导的,能解决的,特殊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及时解决,带普遍性的可带到课堂上各组交流时再解决。
3、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
质疑和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质疑不能只是停留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后教师问学生“会不会”?“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碰到疑惑时的有感而发。所以无论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做作业,教师讲解时,还是在课外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予以热情帮助,都要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爱心和诚心。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受年龄和知识经验两大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指导。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如教学3乘24该怎样计算时,以往不少学生受前不进位计算定势影响,列式为24×3=612这时老师不应马上讲如何进位,而应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准备的学具(小棒),让学生在摆过程发现错误,诱导学生如何解决3个4支小棒问题(即12支小棒问题)启发学生10支绑成一捆归到整捆一边,最后才引到进位上来。其次是对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教师的预期目标不必是单一的,要求人人都能成功,要充分估计部分学生或许会失败,所以要耐心疏导和允许反复,要时时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四、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批改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同样要精心组织。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的目的,练习的当堂批改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练习的当堂批改可以有下面几种方式:
1、当堂巡视批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做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掌握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使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立即纠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厌烦情绪和负面定势产生。
2、在学习小组中互批互纠或互批自纠。当练习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交流,互相批改或指出错误以后自己批改,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提高辨识能力。
3、学生自我检查校对。能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内容,整理练习过程的思路,逐步养成检验结果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个性潜能,为他们点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促进他们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获得方展,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陆』 小学英语学本式课堂个人实施计划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学讲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作为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 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
从教学过程看,“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
『柒』 小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流程是什么
一、教学导入
二、自主预习
三、合作探究
四、交流展示
五、拓展延伸
六、巩固提高
『捌』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分哪些步骤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玖』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组织形式,就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运用一定的协调机制等来组织而形成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模式。例如有:
(一)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一整套的、系统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直至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课堂学习两位数乘法(例题:17×32)是,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7×30?③再算什么?两个结果怎样相加?④怎样用竖式相加?为什么这样对?找到什么规律?
(二)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的一个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索、思考与发现的系统,来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且这个系统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循环式的回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间构成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而“情景②”与“情景③”又构成了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如此往复不断地通过尝试、比较、修正,来逼近问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