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有效性
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转载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有效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能消化的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练习,这样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难点的集中解决,就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精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创设问题环境,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授“圆周长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当学生们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圆形水池能进行滚动吗?”于是学生只能再寻找别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用长长的绳子可以测量较大的、不能移动的圆形周长。但是当面对无形的圆时,它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比如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然后提着绳子在空中旋转,所形成的无形的圆既不能使用滚动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绳测的方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就能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并进一步总结形成定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1.能将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剪一剪、拼一拼,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后剪拼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先后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如笔者在教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教学而已,不要受其所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精心准备、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实践,使学生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测量学校的旗杆、大树的高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持续发展。
㈡ 如何有效调控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
一、教师的“活教”
1、教学目标着眼于发展性。2、教学内容着眼于生活性,教版学过程着权眼于交往性。3、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教师要用活资源,正确对待和处理非预设性的生成性学习材料。
二、让学生“会学”
1、学习方式着眼于探究性。2、学生参与着眼于全面性。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生活事例,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组合,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数学课真正富有实效、富有活力。
总之,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学生进行调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考虑学生会怎么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根本,也是重要途径。只有对学生调研,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恰当的确定教学目标,进行全面、周密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大胆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同时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和及时的点拨,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
㈢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转载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有效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能消化的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练习,这样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难点的集中解决,就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精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创设问题环境,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授“圆周长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当学生们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圆形水池能进行滚动吗?”于是学生只能再寻找别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用长长的绳子可以测量较大的、不能移动的圆形周长。但是当面对无形的圆时,它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比如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然后提着绳子在空中旋转,所形成的无形的圆既不能使用滚动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绳测的方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就能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并进一步总结形成定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1.能将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剪一剪、拼一拼,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后剪拼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先后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如笔者在教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教学而已,不要受其所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精心准备、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实践,使学生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测量学校的旗杆、大树的高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
㈣ 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有效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能消化的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练习,这样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难点的集中解决,就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精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创设问题环境,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授“圆周长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当学生们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圆形水池能进行滚动吗?”于是学生只能再寻找别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用长长的绳子可以测量较大的、不能移动的圆形周长。但是当面对无形的圆时,它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比如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然后提着绳子在空中旋转,所形成的无形的圆既不能使用滚动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绳测的方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就能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并进一步总结形成定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1.能将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剪一剪、拼一拼,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后剪拼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先后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如笔者在教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教学而已,不要受其所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精心准备、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实践,使学生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测量学校的旗杆、大树的高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持续发展。
㈤ 如何提升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 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期初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课堂行为计分表,表中有姓名、得分、周次等,得分又分成每课得分、一周得分和总得分。
(2)明确计分方法:每周5节数学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点名宣布加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或有进步的可适当加分;表现差的则适当减分;表现一般的则不加不减。加减分值视班级情况而定。
(3)期末,请学生自行算出总得分。将总分转换成一位小数,纳入期末笔试分。加的则在笔试分中加上,倒扣的则在笔试分中扣除。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当课上到中间,有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就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课后再采用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那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㈥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如何放手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相信学生,一般知识学生独立或通过合作是能够解决的。如果不相信学生的这种能力,课堂中是无法放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无法落实。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给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二、教师要立足学生,善于放手
我们的教学不是无目的地放手,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师要创造机会,乐于放手
提供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对于深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每个公式、法则的推导,每一解题方法的确立,教师应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绝不能给学生思维设置框框,要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四、教师要精心组织,巧于放手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组织,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并不能代表取得高效的结果,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非常规的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多思多问,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分析、去思考,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比如引入竞争机制,组织数学擂台赛,征题、征答及评奖等系列活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放手让他们独立活动。
相信学生是放手的前提,立足学生是放手的保证,创造机会是放手的方法,精心组织则是解决放手的形式问题。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学生的兴趣定会空前高涨,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在减负的情况下大幅度得以提高。
㈦ 如何提升小学高段数学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的课程教学输出转换为学生知识吸收的效率值。教学有效性越高,意味着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更有利于推进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高段数学教学提出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增加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等要求,因此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可支配时间;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原有的教学内容,所以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亦是推动数学……
㈧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小结
请参考:
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
有“备”而来,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以前的教学中,强调“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兵法中强调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等等,甚至包括兴趣爱好。我们对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好一个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产生共鸣的课前预案。
另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新的特点,内容的编排也有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拿涅好教学难度。以数据的统计来说吧,旧教材是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一编排,集中学习。而新教材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学习。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先接触一下,体验一下统计的思想,然后再逐步深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对新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吃不完”的学生,又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孩子。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该合理选择。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只有针对不同学习的内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根据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同,学习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缺少的是责任,更多的是依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一些老师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好或者想尽快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采取全由自己包办代替,全由自己讲解说明的教学方式。而一讲起来,则不可收,且越讲越有兴致,以至整堂课只看见教师在活动,只听见教师的声音,即使到了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不放心地唠叨:看清题目,抄对数字,不要做错,使学生一会儿也不得安宁。这样,往往打乱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其实,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常常导致学生纪律涣散,思维陷入抑制状态,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殊不知,教师控制一下讲解时间,自己少讲一点,让学生多点思考,学习效果反而会好。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最好采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真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堂好课的润滑剂。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想法的工具。数学语言是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以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为语法规则构成的一门科学语言。就小学数学语言而言,抽象性是其特点,科学性是其原则,准确性是其灵魂。然而,我们数学课堂上的语病却时有发生。例如:开始教学“0的认识时”,就说成“0表示没有”。这里就忽视了数学知识教学的阶段性,因为以后还要学习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0”还可以表示界限。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再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就不能说成“分数的上面和下面”。当然,数学课上的科学术语很多,稍一说错就会造成知识的偏差,误导学生,数学课上有些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导致教学思路模糊,学生听起来颇感费力。
除了表达的准确性以外,老师上课时的语速、语调都可能影响到一堂课的实际效果。本人在参加暑假举行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培训班为期6天的学习过程中深有体会。培训是采取一位老师授课半天的形式进行的,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当进行到第三天下午的学习时,一惯安静有序的课堂在上课半小时后开始嘈杂起来,一向学习认真精力集中的学员们开始交头接耳,或者“闭目养神”。原因是因为授课老师的语速太快,语调太高。虽然老师的思路还算清晰,方法也算正确,但还是有些学员跟不上节奏,有些则觉得太累,头脑发热,而难以集中精力了。试想我们有着强烈学习欲望和责任心的老师尚且如此,换成几岁大小欠缺责任心的小学生来说又会怎么样呢?而与此相反,有位授课的麦老师,语速合理,不快不慢,既让人有时间去思考,又不会让人觉得节奏缓慢而分神。语调更是充满艺术性。在告之他的联系方式时,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后,一句“我还有一台手机” 看似平常不过的语言,经过语速和语调的修饰却让全场哄堂大笑。常言道:语言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语言对于被很多人都认为比较枯燥的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更为重要!
4、把握动态生成,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教学资源的生成一方面来自是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则要把握来自教学过程中的自然生成。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聪明已是不争的实事。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现在小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量已是今非昔比。有些老师还把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量定位在自己那个年代,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不但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加以选择利用,反而在心里埋怨现在的小学生难教,不听话。大家都知道在水利治理工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疏导!如果一个地方出现洪涝灾害,治理者一味的进行围拢堵截,只会让灾害越来越严重。相反李冰父子因势利导,对泯江之水加以疏导,不但解决了上游的洪水灾害,还解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问题,成就了都江堰的历史经典。其实上课也是一样,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以真诚宽容地态度接纳学生,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观点不能有效的加以肯定,课堂上生成的动态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实效。
5、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效率落到实处。
听过不少公开课,往往都是一节课下来成就了少数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大部分学生充当的只是配角,甚至是观众。当然也有些老师会有意找几个后进生回答问题,却变成了是对他们自尊心的又一次伤害。如何让课堂不变成几个人的舞台,如何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有问题可想,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如果能够真到做到这些,这些课的实效性肯定可以落到实处。我的教学经验是:把不同深度的的问题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把不同类型的问题让不同状态的人来回答。“你能帮我把题目读一遍吗?” “你能帮我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刚刚这个同学的方法?”这些任务一般交给课堂走神了的同学;“谁能说说你的想法?”“谁能帮他?”“谁还有别的方法?”我喜欢把它交给中等或中上的同学来说;如果一个问题抛出来,半天没人举手,我则要向思路比较好的同学发问了:“你能说说你想到了些什么?”或者一个问题经同学解释后还有个别同学没能理解,则要找个好同学来说,“谁能解释的更清楚”。总之,课堂是属于每个学生的,让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和任务,每个人能完成属于自己的问题和任务。当然,这样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多变化的。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课堂效果得以巩固。
数学强调理解,但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却是功不可没的。因为通过练习既能及时地对新学的内容加以巩固,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忘性”。即使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理解了,但不加以练习的话,知识得不到巩固,更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于是题海战术依然是我们有些老师的常用方法。累了学生苦了自己不说,效果怎么样,还值得商榷。如何向40分钟要效率,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呢?做好上述五项之后,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㈨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管理
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的管理确实是一件令我们最头疼的事情,他们课堂的讲话,搞小动作,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学不到知识,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有时候在改作业或测验的试卷时,有些学生连一些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回答正确,都没有真正掌握好。我认为做一个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应该懂得怎样去吸引学生去听课,从而真正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用心去培养每一个学生,这是最重要的。 那怎样去上好课,怎样设计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听课,从而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大家都知道小学不是一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而是对具有学习行为能力的小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基础教育。我们作为老师的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教师的语言能力(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演讲水平等);书写水平(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基本的简笔绘画水平以及简单的教具制作、多媒体操作方法的掌握都应该成为一名教师所应具有的硬功夫,也就是支撑我们进行基础教育的基本功。基本功是建立我们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重要法宝。在这基础上,学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分析和管理课堂纪律尤其重要,首先小学生的感知和记忆的特点是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成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和情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点是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恰当地安排一些课外的知识的游戏来调节一下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如何利用学生好问、爱动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投入到学生活动中,藉以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首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和加强课后的接触,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爱,其次是不偏心,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在课堂真的乱成一团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 “尊重、理解、体贴、关爱”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了这四点,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管理得好,然后才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情趣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基本功是建立我们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重要法宝。在这基础上,学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分析和管理课堂纪律尤其重要,首先小学生的感知和记忆的特点是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成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和情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点是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恰当地安排一些课外的知识的游戏来调节一下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如何利用学生好问、爱动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投入到学生活动中,藉以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首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和加强课后的接触,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爱,其次是不偏心,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在课堂真的乱成一团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 “尊重、理解、体贴、关爱”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了这四点,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管理得好,然后才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情趣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