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2-19 08:11:18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我的理解就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小孩子而言,学习的真正兴趣来源是什么,不是考大学,找工作,发大财,他们的年龄不会懂得这些事情,真正的兴趣来源是探索未知的奥妙(这也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所在)。预设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神秘事物就越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❷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预设能力

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
超越模式,摆脱束缚版;
超越教材,整合资权源;
超越课堂,关注生成;
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2、从课堂形态看,体现“三气”:
(形——神——情——韵)
大气,立体鲜活;
人气,情感共鸣;
灵气,放飞想象。
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
问题有“悬念”,
思维有“碰撞”,
感悟有“挑战”,
探究有“喜悦”。

❸ 小学数学课前教学预设怎样有效

小学数学课前教学预设怎样有效
小学数学课前教学预设有效研究,教师逐步建立起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作为自我教学追求的目标。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我认为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融为一体的,这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教学预设就要为促进数学课堂有效生成服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因此,需要调整传统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线性序列”、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的那种设计,预设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重构。
1.抓牢生成的基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生成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生成,如果超过了这个基点就可能生长不了,若低于这个生长点生成也就无所谓生成了。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教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教学后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
2.变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
这是重构教学预设的中心环节。过去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其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作为人文、艺术的一面,于是教学设计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科学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成为一种线性的、凝固的预案,不仅教学目标不能变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结果可以预料,甚至连每个环节花几分钟教学都预先规定,忽视的恰恰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和最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展。生成性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转化,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预设的基本要点与思路是:
(1)教学目标留弹性区间。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教学环节可适时调整。
①课堂教学的大环节和主要步骤必须提前设计。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
②砍多余环节。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
正是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③改线性设计。以往的教学设计,我们重视从机械的直线式设计,生成性教学需要我们从机械的直线程序式走向灵活的分支式、板块式程序。
(3)预先设计陈述性知识。
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者定律的解释,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随意性,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因此,陈述性的知识是老师预先设计的内容之一。老师对基本知识要烂熟于胸,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能有的放矢,快速处理,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4)学习方式可随机选择。
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老师要提前预设,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这样的预设是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空间的,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这样的预设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的愉快,不仅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而且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

❹ 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你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对数学目标的确定,使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还关系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一堂课有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回答有关“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控和驾驭课堂,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时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
我认为钱老师的这段话,阐明了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关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二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三是教学评价要适时准确,巧妙地运用生成。
现在,我就这三个方面来思考、来探究、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
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课前调研。调研什么呢?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例如:在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经历了例题教学之后出示了这样一组对比练习。(1)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人到65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3/10,大约丢失3000亿个。请你算一算,脑细胞总个数共有多少?(2)儿童青少年时期大约有脑细胞10000亿个,到了70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60%,请你算一算,70岁后大约丢失脑细胞多少亿个?在学生完成了计算以后启发学生联想。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有的说:“青少年时期人体的大脑细胞原来有这么多个,人的脑细胞是不是越用越多?”有的说:“我觉得不是越用越多,应该是越用越聪明。因为我爸爸就说过,脑子是越用越聪明。”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现在的学习时间,好好学习,把握今天。不然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老师,人到了老年,脑细胞大约丢失总数的3/10,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这么多,不是很可怜吗?”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的老人。”有的说:“我觉得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长大当个科学家,研究出抗脑细胞丢失的办法,防止老人脑功能退化。”„„
由此,我们看到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获得到珍惜时间意义的理解,再到如何去关爱老年人,让学生体验到时间和生命的重要性,感受到关爱老人的必要性,体现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也看到了课前的精心预设,使课堂生成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的体验,使数学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正如钱老师所说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
二、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的”数学学习内容,既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又要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探究应用的活动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学资源有时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
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我出示了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我没有马上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小小辩论会开始了。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是,是啊。”正方乘胜追击:“既然是二分之一,
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此时,只见反方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两部分,大声问:“这是两份吗?”正方连忙回答:“是。”反方接着把较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道:“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不是”。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由此可见,当学生生成不能统一的对立观点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做出“裁决”,而是巧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有意识地引领正反双方进入辩论的情境中去,有效地开发了新的生成资源,使辩论双方个体的注意力能有效地集中在辩论的“焦点”上,思维指向性的有效值就更能趋向于知识的内部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更加牢固。
三、教学评价要适时准确,巧妙地运用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评价成为学

满意请采纳

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亲自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观察、合作交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等(即:百闻不如一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教学设计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演示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的: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 一、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怎样计算它的面积?今天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实施: 1、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个别发言)。 2 、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合作完成三角型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合作完成):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发现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引导总结出:S=ah÷2 3、设疑:只用一个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思考、操作、交流后发现(知识自动生成),只不过学生不知道这些方法叫什么(割补法、折叠法),教师进行点拨后学生便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4、学生自学例题,教师进行帮助。 5、课堂小结(个别发言、补充)。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做一做”和相关练习题,适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 2、教师出示事先设计好的补充性题目(有一定梯度、图文并茂))巡视、参与学生完成。

❻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和谐相处”

、精预设     依、准确握教材教材纲或标准具体体现习基本材料教师析教材进行教预设应深内入理解教材基容础根据实际本教风格教材进行适重组预设既违背教材理念能够习服务     贰、留白传统预设教师追求课完美甚至设计课堂要说每句并且课程决容许节外枝课堂教师少用、耐倾听真实想味答拉硬扯预设答案所现现象教师备课构建直线型教案忽视课堂教应该态复杂程预设要弹性要适留白 二、理智     课堂教千变万化再预设能预见课堂能现所情况再优秀教师能做切尽掌握面课堂提问孩各自视角发总着份属于自发现横看岭侧峰远近高低各同预设外必答偏离教师预设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预设随机新教案使静态预设案变态、富灵性实施案确处理课堂态仅偏离教目标反能前预设增添光

❼ 怎样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因此,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究竟是应该“预设”还是“生成”的讨论成为了热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三点。
一、立足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师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或重组。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学生,认识生成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做出怎样的回答?……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工夫,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促进生成
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富有弹性、留有空白的预设,使课堂教学体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宽容度,从而给生成留足空间。这样既便于找准教学的起点,又可以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才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色彩。

❽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亲自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观察、合作交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等(即:百闻不如一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教学设计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演示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的: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
一、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怎样计算它的面积?今天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实施: 1、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个别发言)。 2 、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合作完成三角型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合作完成):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发现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引导总结出:S=ah÷2 3、设疑:只用一个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思考、操作、交流后发现(知识自动生成),只不过学生不知道这些方法叫什么(割补法、折叠法),教师进行点拨后学生便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4、学生自学例题,教师进行帮助。 5、课堂小结(个别发言、补充)。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做一做”和相关练习题,适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 2、教师出示事先设计好的补充性题目(有一定梯度、图文并茂))巡视、参与学生完成。

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结合平时教学中具体事例,谈谈如何机智处理生成

时间关系,具体事例就不说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首先要备好课。将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设出来,学生在回答时可以从容应对;
二、其次要依靠学生。课堂教学时,会有很多生成,首先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帮助你解决问题;
三、接着要动员学生。如有必要,可以让学生们一起来探究,动员他们来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堂课的内容,可以课下接着研究,以免耽误课堂时间;
四、最后要关注学生。课堂的生成,后期教师要给予关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生成”,这样会使得你的课堂更丰富、更精彩!

❿ 如何充分预设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也就是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完全是教案的展开过程。这种教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设计从看重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更多的为学生的学而预设。要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教”的预设。
为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课堂预设。从以学生为主体出发,课前从多维度进行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一、对课堂预设的理解
所谓“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及已有的经验,以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即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这节课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定位得准不准确、恰不恰当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时,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将《数学课程标准》的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效整合,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一位教师对在上课前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材的演绎、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程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更强调预设的重要性和精细。预设的重心有所转移,从较多关注教师怎样教走向学生怎样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预先搭建好课堂实施的大框架,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实际状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引导策略。要求教师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预设多种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从而使课堂精彩纷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预设,要明确以下五个问题:这节课教什么?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师提供什么材料?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在每一个环节里,如何提问、预计学生会怎样回答?
二、预设成功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所谓预设成功,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并较顺利的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和质量就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期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有人将影响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定义为: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方法。可见课堂环境在有效性教学中的重要性。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班级中有多少学生;他们是分组学习还是个别学习;学生有无教材和其他材料;课是否围绕有关内容或讲到无关的问题,甚至课堂中课桌椅的排放方式。在课堂环境中最重要的是课堂心理的环境,包括了课堂中师与生、生与生的情感交流;人际关系和思考环境。积极的课堂环境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又是助燃器。在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有些人将新课堂的一些生动的现象如:有效激励的语言、手段;变换形式的练习等等通通归之为“空有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容。”“停留于表面的轰轰烈烈。”一线的教师为了不具有“空有形式”“表面的轰轰烈烈”的嫌疑,省事而又“实际”的执行课堂,面孔回归严肃;表扬、激励回归于“0”;课堂回归一枝粉笔加一本书,似乎应验了“改来改去,终点又回到起点”的讽语。每每看到这种现象,心情总是格外的沉重,教师作为一名“人师”,为何不能擦亮自己的慧眼,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充满爱心、填满期待地营造适合于孩子的课堂氛围;当孩子精力不集中了,变化一下授课的方式、练习巩固的形式;当孩子有进步了,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围绕教学目标,充分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你的课堂更加生动,不知不觉中延长孩子在课堂中有效投入的时间,让你的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要知道:学生的情感参与在他的学习中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对高层次的思维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曾听到一节低年级的课,教师组织教学过分的“朴实”造成了小朋友思维和行动无法跟随老师的进度,一节课下来,大部分的学生蠢蠢欲动,老师用了许多时间在说:“注意——”,越说声音越长、越说情绪越不好,而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前一分钟遵守了纪律后一分钟又忘了,结果搞得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效率——没有。课后大家进行深入的交谈,分析了课不能吸引学生的原因——内容太枯燥;教学的方式、方法单一;练习的形式就是“练→讲”。教师不能吸引学生的原因——缺少必要的鼓励和笑容。在“对症下药”后的近期我又一次踏近她的课堂,课堂的环境和氛围让人欣喜,教学的效率也显著提高。而在一个高年级的课堂中,我感动于一位老师能在一开始就创设有趣、有效的问题情景——“为迎奥运设计花坛”,将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点在上课一开始便牢牢的地抓住,整节课教师在与学生和谐的互动中让学生有效的完成了《简单的组合图形》的复习课。纵观所有成功的课都是以积极、有效的课堂环境做底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虽然不以培养数学家为使命,不追求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数学,为数学贡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教学中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感染,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不自觉的用数学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并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探索数学知识的本原,增强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上课前,教师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预设在课堂上如何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中依据这一学段的孩子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对熟悉的东西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特点,创设动态的情景、童话的情景、有趣的情景等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数学教育,以维护和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数学教育,才能是成功的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杂乱无序,重点不能突出,难点不能突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降低,甚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但是,真正成功的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的包办、强制和干预。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真正成功的预设,则需教师根据课堂的有效生成,打破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灵活改变课前预设,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