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品社活动作业的设计与运用

小学品社活动作业的设计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1-02-19 06:55:55

㈠ 急求小学品社《我们是邻居》的教学设计(课件)或者是活动方案。如果有类似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急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这样不仅大家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了解事物,分析事物,从而形成正确地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一个文明的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向父母、长辈调查与邻居相处的故事,初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说明问题的简单能力。在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做个好邻居
教学重点: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这样不仅大家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教学难点: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做个好邻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与任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远亲不如近邻”的含义,初步体会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邻居要是好 如同得大宝”吗?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回答问题(预设:学生说的可能不够准确或是到位,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师小结出示课题“邻居”。
二、自主质疑,互动交流
[问题与任务:结合课题质疑,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突出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地位。]
3.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邻居一词,你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预设:什么是邻居?邻居之间怎么相处?)
学生结合已有学习和生活基础以及书上故事的提示分4人小组解决问题
4.师生集体交流
⑴学生看书中的连环画,将邻里之间相处的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
预设学生取得名字:到邻居奶奶家写作业 一碗汤的故事 灯又亮了 等等
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姑娘,有这样的邻居,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⑵教师提问:你和邻居相处时有哪些故事呢?你有又知道哪些邻里之间相处的故事呢?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把搜集到的邻居之间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教师引导5—6个不同类型的故事: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密切交往、互相理解,并采访部分同学和这样的邻居相处有什么感受?)
5.故事体验
[问题与任务:知道在邻里相处时也会有矛盾,发生矛盾时需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教师过渡:同学们,从古到今,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我们中华民族都有和邻居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播放课件“六尺巷”的故事。
学生读故事,思考:故事讲的是谁和邻居之间的故事?他和邻居是怎样相处的?
学生回答问题(预设:让一让 )
教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我们都需要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帮助;当邻居和你家有矛盾时,应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妨碍了邻居的利益,就应主动承认错误,并立即改正。我们只有这样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邻居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大家都会感到心情愉快、生活安定。
6. 学生写一写:邻居家为我家带来的帮助,我家为邻居家提供的帮助。——展示作业
三、总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学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㈡ 小学品社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什么

故事导入法 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的学习。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回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答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漫画导入法 以形象诙谐,机智幽默

㈢ 如何布置小学品德与社会家庭作业

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巧布置,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个版性得以发展;学生的权灵气得以展现;使思想品德教学充满了魅力。
一、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既要考虑到学生理解掌握,发展能力,又要注意学生课外巩固。目的明确,才能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发挥课外作业的功效。统一布置作业,学困生就会降低做作业的兴趣,视为负担而应付或拖延,优等生也得不到更好的训练。为了兼顾,设计作业应分出基础知识题和技巧能力题,并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内容精选,有典型性教师要认真钻研,精心筛选课外作业,出一些与每天所讲内容相关的典型试题给学生,避免机械重复,减轻课业负担,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突出重点,保证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形式有阅读有关书籍、搜集资料、仿写小论文、多种形式的巧妙结合等。如学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后,让学生演课本剧,将演、唱、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三、难易适度,有差异性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且有适当的难度,激发他们开动脑筋。如巩固性作业应面向全体,作业的布置要分层次要求,让学生自行选择。

㈣ 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就是对你将要上的那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设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即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之前,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规律,强调研究教对学的指导,重视教学活动整体功能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有别于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必须是课前的。 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其次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学目标制定,最后部分是教学过程及说明。四个环节解决两大问题:一,发展什么,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怎样发展,通过教学过程及说明来解决。 下面我以一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一课的教学设计来具体体现以下三点。 《去同学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认识到,没有情感作为人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其本质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这一活动主题,它强调了小学生在家里要行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习惯,如骄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会与人交往。这样,我根据新课标提出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明白和伙伴玩要有礼貌,讲文明,注意安全,并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文明的解决玩中出现的矛盾,学会与人交往。教学方法: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对于刚踏进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会与人交往。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交谈、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建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天真活泼、喜欢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所以在课堂上,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尽量营造一个趣味盎然、轻松和谐而又积极主动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根据一年级儿童特点和本教材特色,围绕“在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的主旨我设计了和同学联系、高兴地玩、安全地玩、有创意地玩四个教学环节。(一)活动一 和同学联系 上课的开始我就用乐乐小朋友与妈妈的谈话录音引入课题。然后出示小朋友和同学通电话的情景,(播放课件)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图片满足了儿童精神需要,深受学生的喜爱。我借助富有表现力的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从知、情两方面为教学的展开作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猜一猜,他们会怎么说呢?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进生活中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动二 高兴地玩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活动中我们必须让孩子进入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让孩子进入生活的活动情景:①说一说、评一评,②我们去做客。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学生、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说一说中,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一个问题:“你和同学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在评一评的时候,我先要学生让学生看录像,找出录像中到同学家玩的学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应改正,从而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到同学家做客应讲礼貌,再设计“我们去做客”这一课堂活动,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到别的小组那里做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当一名受欢迎的客人。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仅处在萌芽状态。他们活动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具体形象相辅助才能顺利进行。据此,我在小结时屏弃了老套的言语式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电教设备,这样学生在乐意接受中触发情感的升华。(三)活动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并不等于掌握,“临岸羡鱼,不如归而织网。”《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儿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将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一些危险的游戏,并说出一些生活中学生玩过的危险游戏,让学生感观,然后让学生判断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四)活动四 有创意地玩 学生在明白了玩的时候要讲礼貌,注意安全这个道理后,我要学生说说图片列举的一些游戏,并说说还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安排了学生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今天学生的内容。教学效果预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于儿童生活中,让儿童在活动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然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须持之以恒。

㈤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一共设计了四次创新作业,分别是自主设计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复习,圆形之百变和百分数的应用。
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遵循了以下三条原则:
1.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创新作业,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然后说出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在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百分数?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强调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为此我们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之后,设计了一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复习的创新作业。
本次创新作业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1)练习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句和单位一;(2)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尝试解决,写出分析过程和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过程;由于究竟是运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在完成这次创新作业时,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巩固和提高。
3.发散学生思维,走向数学的真、实、美
在学习了圆这一单元后,我们设计了一次创新作业,让学生在会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利用圆规、旋转、轴对称等知识画圆或半圆组成的图形,由固定的角度旋转扩展为任意角度的旋转,创意出百变圆形,体会到用色彩美化生活,感受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不足之处:
我们的不足之处是:六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学生喜爱做数学创新作业,他们也能够从完成创新作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满足和提高,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普通作业完成起来尚很困难,创新作业这种提高性的作业完成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了。如何对创新作业也进行分层布置是我们将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㈥ 如何设计小学生寒假实践作业

根据年级来设计吧,年龄不同实践也会不同。还要像楼上说的因地制宜。可以让孩子帮父母做饭,并且写下过程,拍下照片,最后年后给大家来个交流会。不要让大家觉得辛苦最后也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到东西,学会感恩或者有其他的感触。帮父母洗袜子什么的。制作灯笼、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什么的。关键是你想让孩子们学习技艺,还是丰富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更懂事。我觉得这两条路线都不错。

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8的最小倍数。 (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肯德基的儿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8=( ) 8×7=( )
口诀:( ) 口诀:( )
5×8=( ) 8×3=( )
口诀:( ) 口诀:( )
B餐:填上合适的数。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
8×6+8=8×( ) 8×6-8=8×(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完成A餐的两道题目和B餐中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餐中的两道题目、B餐的一道题目和C餐中的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那么无疑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五、设计自主性、合作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境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可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乐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驻足观赏、频频点头之际,已有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层作业。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在品社课中创设情境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创设相关的品社情境,引起小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长期的情境教学,我认为会有以下几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而最能引发这些兴趣的则是外界的情境。引起兴趣的情境往往能够引起快乐,引起快乐的情境往往也能够使小学生感兴趣。在品社活动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培养兴趣。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小学生表现的最多的则是无拘无束地参与和投入。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以引发兴趣和维持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让小学生投入到教师设置的课程中去。
二、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创造力
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要借助直观世界的滋润或者说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小学生品社教学中,观察是小学生智慧最重要的源泉,或者说是绘画之母。观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创造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直接参与感知体验,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做的是首先,明确认知目的,提高观察的效率性。观察目的要明确,教师的提问要言简意赅且富有启发性,这对于观察活动的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的明确,小学生观察时积极性就高,对观察对象的感知就清晰完整。反之,小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认识目的性不强的特点,在组织小学生观察时首先提明确的问题,使小学生有的放矢。其次,告之认知方式,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事物较盲目,整个观察过程是漫无目的,由于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见什么都会分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要有秩序、有始有终的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最后,引导认知联想,提高观察的深度性。虽然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很仔细并能出色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只停留在表面,教师药鼓励他们观察完后要充分联想,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正确指导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增长认知、学习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要使小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同时,品社活动的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支持和鼓励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稳定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力不稳定性是此年龄段小学生的根本特征,教师很难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固定在某一物体上,他们会被周围所有的事情所吸引,不断地从一个物体一道另一物体。然而,注意力不是被无关的东西所吸引的,而是被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的。如果,品社教学的方式一成不变、一直是老三样,即使是一个成人也会倦怠,更何况小学生。每堂课中我的情境融入的形式都不断的在变化、不断的创新:故事融入、表演融入、影视融入、外出观察,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谜语或童谣融入、故事引入,只有新颖才会触动小学生心灵,满足小学生心理饥渴。
最后,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求异创新的环境,创造力才是小学生品社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学生的创造要适当得给于鼓励,小学生的自信是捧出来的。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观念的创新。小学生品社教学是以小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其次,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学活动中以小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协助着、合作者,教师引导、启发小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注重小学生个性的体现。
通过品设教学研讨我感触颇深,首先是对于钻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不管是在我自己备课过程中,还是在听的其他老师的课中,都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设计思路,在很多老师的课上所产生的闪光点,仔细分析一下,都是由于老师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课堂生成问题,也正是由于对教学目标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时而不凌乱,冷静时不沉闷。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创设出了很好的教学环节,这说明老师们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在课堂上流畅的语言、严谨的思路、环节紧凑、教法简明清晰,以及教学配套的投影、图片、乐曲都让我得到了启迪。各节课中,学生通过一个个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在教师的适时引领下,自悟自得获得新知。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质疑,从中看出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孩子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上课

㈨ 如何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品社(生)课堂的实效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生命多么可贵》(板书课题)二、 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1、 这一课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多么可贵)2、 你的父母是怎样给予你关爱的?(细心呵护,百般关爱)3、 我们应该怎样去珍爱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和社会)三、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题:1、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答案。2、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四、 学生举手回答思考题:1、 小组选派学生代表举手发言。要求学生讲事例的时候要注意表述清楚且富有感情。2、 教师点评。五、 学生主动质疑:学生主动举手将还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来。六、 教师解疑,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学生。七、 学生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列车。要求学生根据每一站的提示设计各自的人生列车,并小组展示,然后派代表上讲台来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八、 教师小结。我们要感激生命,珍爱生命,不让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虚度,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自身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非常吃力,也非常辛苦。只有少数优等生在跟着我转,而大部分学生是茫然的,根本就没动起来,发言也不积极,整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生命来之不易和珍爱生命理解不深,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不是错了?案例分析:这是现在大多数品生(社)教师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对品生(社)课程性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品生(社)课程等同于语文、数学课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也给予了照搬。其结果肯定是很不理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活动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品生(社)课程的基本特征。活动是品生(社)课程课堂上的主要呈现方式。该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各种活动,通过探究、交流、体验、操练等活动形式,给学生创建一种能留下强烈印象的生活情境,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同时,活动的开展中尤其要注意师生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互动交流,要让学生感到课堂生活是轻松自由的,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更是快乐幸福的。教师更多的是以自己对道德智慧的欣赏来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的德育欣赏活动,将道德教育内化于故事游戏活动中。而不是一味的提问说教,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历史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品生(社)课程的课堂实效,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而德化实验小学郑燕娇老师就很好的把握了品生(社)课程的课程性质,合理的运用了活动,有效的组织了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激,从而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更加珍惜这美好、温馨、幸福的生活,对未来人生充满积极地期待。附:【案例】 一、活动一:了解生命的诞生,感受生命的珍贵1. 观看《美丽的生命》的录像。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看看我们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看了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和同学交流交流。(学生观看录像,再交流感受。)2. 负重体验孕妇的艰辛。 (1)同学们,谁来把重物绑在肚子上,做走路、跑步、弯腰捡物等活动,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学生活动体验,交流感受。) (2)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精神的折磨,肉体的伤害,生活的负担,是我们想像不到的。难怪人们会说,“孩子的生日,妈妈的受难日”。3. 交流母亲对新生命的到来的感受。 (1)同学们,母亲对我们的到来,会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交流交流。(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2)对新生命的到来,母亲既兴奋又紧张,既甜蜜又苦涩,既快乐又艰辛。母亲从此就得品尝酸甜苦辣样样俱全的生活滋味。4. 学生畅说对生命的感受。(1)同学们,对生命的诞生,对你们的出世,大家想说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 (2)生命来之不易啊!生命是经过母亲艰难的孕育,是经历一场生死的较量,是在长辈热切的期盼中诞生的。难怪人们说:儿女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生命多么珍贵啊!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负重体验、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二、活动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感激珍贵的生命1. 分享温暖故事,感受生命美好 (1)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能表现父母等家人给予你们的关爱,寄予你们希望的家庭照片拿出来,把你经历的温暖故事与小组的同学分享。然后,各小组把最感人的温暖的故事,推荐到班上交流。各小组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相声、独剧、小品、播放视频等形式,与班上的同学分享温暖的故事。(学生在小组里分享温暖的故事,并准备在班上分享故事。) (2)家是避风的小屋,是雨中的搀扶;家是情感的苗圃,是爱心的归宿;家是饭菜的飘香,是七彩的阳光。同学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沉浸在亲人的爱河里,我们的生命就得到了充分的滋润。同学们,生活在温馨的家里,幸福吧——(生:幸福!)生命美好吧——(生:美好!)2. 欣赏关爱图片,感受生命美好 (1)不仅仅是家人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也做了很多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课件显示图片:①小宝宝到医院里检查身体;②我们的“小黄帽”备受关照;③危难时刻,救助儿童总是最重要。学生观看图片。)(2)同学们,把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吧。(学生交流感受。)3. 交流关爱资料,感受生命美好 (1)当我们“呱呱”落地,来到社会大家庭里,我们就时时刻刻受到了关爱。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有关社会、政府对少年儿童关爱的事例和大家交流交流吧。(学生在班上交流有关资料。) (2)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得到了社会、政府的关爱。国家制定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制度、措施;国家和地方设有专门的少儿电视节目;社会上有专门的出版少儿图书杂志的机构;有的地方开发免费的少儿活动中心;危难来临时,妇女儿童总是得到优先关照……关爱就与我们一路同行!让我们感激生命吧!(板书:感激生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老照片中自己经历的温暖故事;交流收集有关社会对少年儿童关爱的故事等资料的活动,让学生感激生命,感受生命的美丽。】三、活动三:交流顽强故事,感受生命精彩1. 学生欣赏汶川地震中的生命精彩故事 (1)在汶川大地震中,无数美丽的生命瞬间便消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勇敢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与惊喜。请看——(课件显示P5的两个故事:①废墟下的歌声;②地震最美的微笑。)(2)同学们,看了这两个故事,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2.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生命精彩的故事(1)你们还知道哪些生命精彩的故事,和大家交流吧。(学生交流生命精彩的故事。) (2)讨论: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然后再派代表交流。 (3)生命因为唯一而珍贵,生命因为顽强而精彩。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还属于祖国……即使遭遇再大的艰险,经受再大的困难,对生命都要永不言弃。因为只有拥有希望,生命的奇迹才会出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交流有关生命精彩的故事,懂得要感激生命,还要珍爱生命;要珍惜平凡的幸福,还要热爱生活,才能让生命绽放芬芳。】四、活动四:设计爱心卡片,升华感激之情1. 设计“爱心小卡片” 我们能快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爱。让我们来设计一套“爱心小卡片”,把心中的那份感激写出来,并把它送给你想送的人吧。。(学生设计、制作“爱心小卡片”。)2. 展示“爱心小卡片” 一张薄薄的“爱心小卡片”,一份浓浓的感激之情。同学们,把你们的“爱心小卡片”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学生展示、分享“爱心小卡片”。)3. 教师小结:我们幸福,我们快乐,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热爱生命的社会里,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奉献我们的爱。人生道路上也许有坎坷,也许有荆棘,我们要尽力地呵护自己珍贵的生命,演奏出雄壮的生命之歌。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分享“爱心小卡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力所能及地回报自己的爱。】 问题思考:品生(社)课程怎样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困扰在很多品生(社)课程教师中的一个难题,我想,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有了一些顿悟,只要我们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抓住了活动这个核心,并加以有效组织,通过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那么,一堂成功的品生(社)课也就指日可待了!

阅读全文

与小学品社活动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