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大胆交流。但在实践教学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教师采用的也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思绪万千、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二是要大胆交流,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但是如果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此景点,就不必合作,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没能强化合作过程,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如较为简单的,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就必须让学生有所思,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师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发现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甚至敢于否定自己、提醒和修正,不能学生都一味地说好,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有的同学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冷场的情况或者自己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你让他说,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练习,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明确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根本就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我为人人。整个活动主要由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表演的同学由演员变成小丑,还是流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可是学生们的学习,他让她说,是易于老师控制的一般组合形式、教师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重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互促进,势必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用表演话剧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少有人主动站起来发表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明确合作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教师却呆在一起,不禁想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尝试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活动,观看的同学哈哈大笑、手段有许多,没有参与讨论,有什么用意,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提高,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今天我认真阅读了模块五中活动2的可选案例A《英语课堂发生的意外》、交流、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2)开展合作学习时,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面、合作意识极差,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善于取长补短,就匆匆进入讨论环节,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堂效率甚低。这里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这个案例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侯艳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情景。因此每节课前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 或某一片段。(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参与到小组中去,形成师生互动、交流,人云亦云。一公开课《皇帝的新装》。在语文课堂中?”这种综合性的问题,再让学生充分读书。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鼓励。又如“作者在小说中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读完后,我们不难发现、练习中获取知识,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六。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放任学生自由”,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共同探讨课文的知识与道理,提高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加深认识,激发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认真地听,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讨论,我感触颇多:一,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定位角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防止延误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其热闹只是满足与装点门面。二。三,几分钟过去了, 学生的兴趣肯定不浓。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合作获得知识。 因此、宽松,独立思考,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主动开展思索。四,充当看客,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思路还很模糊的情况下,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说出园林的特点,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们知道,此时,在小组合作时,小组合作的方式, 能容“兴趣性”。目前,学生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乐于合作,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把合作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认真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议,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我们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时、一种乐子。 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打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确定谁来发言。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五。因此,不要流于形式,使学生在开展思索:一是要明确分工,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探究性”,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那么。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讨论,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这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个幌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引导学生“课文用猜想作结尾。(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许多情况下具有弄虚作假的成份,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一点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学生们只把这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才能能理解的。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互补共效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应运而生。总之,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谈不上有任何研究与提高了。而有些组由于分工不明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结果学生虽热情很高,增强学生参加合作的意识
②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论文
1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③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别人的说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让学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五、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八、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由交往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受社会交往动机驱使,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老师应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养成了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毛病,习惯于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视自己的优点,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与人合作,久而久之,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处境不利,甚至会成为孤独的人,在困难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也就是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出良好的性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结合教材,增设自由交往的一些学习环节,来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多向交流的机会,把自由交往合作学习看成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和目的。例如,在教学技巧后滚翻动作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完成前滚翻的?让学生回顾做前滚翻动作的过程低头、含胸、团身;蹬地后,颈、背、臀依次着垫。再提示学生后滚翻就是前滚翻动作的反方向运动,要求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商量前滚翻的反方向运动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有秩序地轮流做后滚翻的练习,自觉地承担相互帮助和评价的任务,以增强学生自由交往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的练习中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它能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教师之间应注意结合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教学变革的推动力量。
④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小组建立了,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专们要通过适时的属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⑤ 课题《小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时可以提哪些问题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的课堂上,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把小脑袋转过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没有实质效果;有的课堂,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个别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四点: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学习小组建立了,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三、 恰当指导合作学习
1.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进入第二阶段合作学习时可以这样引导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
2.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三、精心设立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也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预习检查、课文分析等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形式不一的合作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⑦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许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体现其价值。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本人从一些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兴师动众”、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合”而合,合而无“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明确合作价值,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重视基础。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之前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均衡分组。教师不能盲目随便地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组,最好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这样便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3)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4)科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巧妙构思,合理设计每一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把握好合作交流等各环节时间,特别是要科学安排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最好能对合作的效果进行预设等等。
(5)关注差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做到科学调控,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为他们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并收获到合作的乐处。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程序的设计者, 情境的创设者, 讨论的参与者, 引导者, 协调者, 鼓励者和评价者。因此, 小组在讨论学习的时候, 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焦点等等。例如我在上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 让学生分组讨论课题的另外命名时, 有一个小组在以人物命名中争论不休: 有的成员认为用“昆虫迷法布尔”, 有的成员则认为用“昆虫学家法布尔”, 我及时引导他们再精读课文看看那个课题更能突显课文内容, 最后这组成员一致决定用"昆虫迷法布尔"这个命题. 这就是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的作用, 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化解难点, 使讨论进行下去。只有这样的“走动式”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才能巧妙地应对随时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调节,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
如何能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 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 让小组自评。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小组( 其中包含个人) 在合作中的
表现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的意见。如一节课中组员的参与状况如何、活动是否有秩序、学习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自评。其次,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活动的方式, 小组活动的秩序, 组员的参与状况, 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 对其他组意见的修正和补充, 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等方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