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2-13 11:10:41

『壹』 浅谈怎样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回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答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文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贰』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是指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整体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中形象丰富多彩、语言缤彩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形象和语言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游戏表演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
2.操作实验活动。学生看别人实验、操作与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实践,才能深入理解,才能发现能力。
3.引导观察活动。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具休丰富的形象,要让学生观察了解。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观察可以达到教师讲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学习“大蒜、稻谷、韭菜”,这些是具体的实物,外形近似但各不相同。如果凭教师讲述“叶片是细细的、薄的、绿的……”那么费尽口舌学生也难以分辨何为大蒜、何为稻谷,只有让学生动手摸、用鼻闻、仔细看,才能分清楚。
4.讨论争辩活动。在紧张、激烈的争辩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刺激强烈而鲜明,掌握的知识丰富而全面。
二、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开展的策略
活动的策略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认知矛盾,使活动的契入既处于预定的教学环节之中,又位于恰当的知识衔接处。在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心理条件下进行恰当的活动,以保证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过程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1.活动时机的把握。(1)课前活动:课前活动是在学习新课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学习要求,指明总的学习方向,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学活动。(2)课后拓展:课后,教师不单是布置巩固性练习,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教学辐射到社会生活中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写学习心得,自制学具和教具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实课堂学习的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3)课堂活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知识获得、情意发展、能力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堂上要抓紧时机,开展活动,收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2.活动时间的控制。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宜控制在15―20分钟,20分钟左右时间让教师作简要讲述,作方法指导,作学习小结,作评价激励,这样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活动,并非把过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缺少老师的指导、帮助、评价、激励,这样的活动目标涣散,过程松散,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时间过少也达不到最佳效果。
三、语文课堂实施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1.活动教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优势地位,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对事物认识逐步转化为符号把握为主。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主,这就和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矛盾。活动教学为解决这一矛盾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提供实物、图片、实验材料,声象资料与设备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去操作、实验、观察、模仿,发展形象思维;到高年级,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争辩、开展探索研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逐步使活动由形象化转向概括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活动教学摆正了师生关系。活动教学在人格上强调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活动的材料,创设活动的环境,指明活动的方向,至于“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则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基础,因人而定。教师只是“引路人”。教师与学生在角色扮演上也形成了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是“传道者”、“引路人”,是长辈、老师;也可是兄长、朋友,是学习的同盟者,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一起发现新知识;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者,意见倾听者。
3.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开展观察、绘画、说话、朗读、唱歌、讨论、争辩、拼摆、操作、实验、计算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感知,建立鲜明的表像,形成概念。在知识的学习中发展学习能力,在感官的活动中发展感官的感觉能力。从而把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统一起来。
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满足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的多方面需要,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在一次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体验情感,发展情感;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各种感官的协调参与或交替进行感知,可以消除学习疲倦,维持有意注意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意的全面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叁』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肆』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怕漏教,考试又考到,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捡到,来个一网打尽。这样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导致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强。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改变这种现状,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即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上有超常收获、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进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打造高效课堂。一、潜心文本,成竹于胸《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教育目的等都隐藏在文字之中。我们不应把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课本看一下就去上课,也不应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应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吃透文本,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让自己先走进文本,成为文本中的角色,与作者交流。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有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学生走进文本呢?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出示课件——长城的结构图。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的预设,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走进文本,就是“钻进去”,用心解读文本——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二、简单教学,精巧设计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著名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给我很深的感悟: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三、灵活教法,不拘一格高效课堂是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

『伍』 如何构建和谐自然的语文生态课堂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的基础。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里,我们要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把实践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我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三、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五、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认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非常重要。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美术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譬如:美术课上有很多技法传授,如果光是老师示范学生学,容易沉闷乏味。我觉得有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真知就在探索中;有时老师示范时不妨故意出点错,学生在比较中自然明白原来应该这样做啊——事实胜于雄辩;有时还可以来点游戏,如讲授三原色三间色时,让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润物细无声啊!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融通,学生兴致高涨、神采飞扬。那么,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就生成了。六、教师应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双边活动和一定的科学程序把老师讲解和学生静听,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教师淙和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学生动手和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学生做题和教师评改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制教具,课堂上先让学生动手铺一铺,仔细观察,然后再谈谈发现,老师又及时点拨像这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你还能举出多少?教师及时归纳像这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叫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后对公倍数的概念已有了形象的概念,再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下,抽象出公倍数的概念。七、教师应力争使课堂有起有伏,高潮迭出。要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潮迭出,教师的引导过渡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二泉印月》这一课,在了解了阿炳的苦难经历后,教师播放二泉映月,凄婉的音乐让同学们感受着阿炳的辛酸。可是教师并未让同学们的感受停留在这儿。她继续说:“有位日本人说`听二泉映月是要跪下来听的'。”伴随着势不可当的二胡声,学生的体验上升到了民族荣辱观。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也正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主题!总之,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在数学课题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正是老师们所追求的。

『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火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因子,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一、 巧妙点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
教材涉及生态文明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汇积累、品词析句、理解课文等方面入手,适时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比如,低年级语汇积累教学应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渗透其中。我们常见的狮子、熊猫、大象、老虎、熊等动物,生活在笼子里,它们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自己的家园里?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文明,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面对教材中无数纵横交织的生态文明教育契机,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 相机熏陶,让学生在自行感悟中提升
第一,欣赏“插图”,直观形象。小学语文插图多达几百幅,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例如,教学《桂林山水》,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树影。美丽的景色在学生心头唤起的感觉,会产生愉悦之情,并慢慢沉淀,使之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这就强化了生态文明教育。第二,欣赏朗诵,感知形象。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如《三亚落日》《草原》《黄果树瀑布》等,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态文明教育课文。教学时,可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通过声音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生态文明保护得当,自然的美丽才能得以永恒,使学生在熏陶中深刻感悟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第三,自我朗读,内悟形象。加强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会收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效果。如教学《长城与运河》《迷人的张家界》这类课文,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他们保护生态文明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 有意运用,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养成
课上,在课堂练习中运用。课堂练习,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有意设计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其中。如第八册有个看图讨论练习,除了复习相关句型造句外,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画面:青山,绿水,嫩草,舒坡;沙滩野餐,水里游泳;试飞航模;海鸥低旋。要求学生再造一句,勾画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和谐共处图来。这样的训练多次反复进行后,学生必然会得到生态文明教育,形成重视生态文明的意识,养成注意生态文明的习惯。课后,在拓展延伸中运用。一方面,可通过写作练习有意训练。另一方面,可通过活动安排反复实践。小学语文虽有不少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需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补充。可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有意安排在活动中,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课外天地,来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学活动,都可以渗透生态文明意识。只要我们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精心挖掘教材的生态文明因素,选准渗透点和结合点,研究渗透技巧,增强渗透效果,就能促进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

『柒』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已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之路。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所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助推器”。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在这里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课堂上教师即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如在朗读中,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位!”“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你读得最响亮!站起来时就要这样大大方方。”“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谢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拓展延伸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区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
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捌』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是什么

语文课程四大基本理念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的时候,应确立“大语文”的观念,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高度出发,着眼语文课程实施的全局,使语文教学走出以往单一、闭锁、低效的困境。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也的确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更多的体验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但这是不是说语文课可以淡化或者干脆就舍弃了文本、舍弃了品词读句和情感体验呢?回答是否定的。课标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阐述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回归文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不能丢。不仅如此,课标在着重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的同时,写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那就是“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刻意追求”是针对以往“过于追求”而言的,而语感的训练和培养离不开对文本含义的准确把握。我们都知道文章是例子,而小语小语,面对的是“小”学生的最基础的“语文”学习,不抓好教材文本这个例子,又怎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又怎能给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有力的基础呢?我看过不少教师上《詹天佑》一课,报刊也登载过不少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分析评价之类,其中不乏精到之处,但是,当我发现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们在课前或课上不惜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两端开凿法”和“中间凿井法”以及“人”字型线路包括背景画面那苍翠欲滴的青山都画得栩栩如生、逼真至极的时候,尤其有的评论文章对这种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举措大加褒赏的时候,我想,这可能是教者和评论者意识上的小小误区。试想,《詹天佑》是小学六年级教材,六年级学生行将小学毕业,难道不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体会出简单的空间形象么?假使有个别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太差,那么,课堂上老师又做了哪些努力以使学生的缺憾得到弥补?或者,就剩下我们的孩子读不懂文中那些很清楚、到位的语言描述了。这就更提醒我们应该就文本而进行相应的训练,使我们的孩子能真正读懂祖国的语言,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形成“再造现象”。当然,我们不反对就文本中一些较生疏难懂的知识辅以动手做一做甚至更多的方式帮助理解,但是,若将这种动手做当成语文课的“正餐”,那就错了。还有一些课堂,用现代声像技术取代对文本的研读,甚至整节课都不看一眼课文,这也是不可取的。语文课一旦离开文本,上成了美术课、设计课、发明课和思品课(更多的是表演课)等等,便失去了语文的特点,便成了“四不像”,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或说目的是残缺不全的。所以我们说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科教育规律,我们要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注意避免走向新的极端,要回归文本,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教材文本中发现、理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受到情感的陶冶。

『玖』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新复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制、主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主要是靠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完成学段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每课时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下县听课、调研中,发现现实中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思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