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05 19:11:27

❶ 如何制定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和策略
摘要: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眼光,心胸更加开阔,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健康爱好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应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立足长远,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基础体育教学不仅为学生一生的体育锻炼奠基,而且为整个教育阶段的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养成了习惯。
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在青年时期非常注重身体锻炼,坚持用冷井水擦澡,曾经有一天夜里冒雨翻越山头,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身体经得起风吹雨打。那一批革命先贤大多如此,青年时期的锻炼练就了他们超强的体质,他们才能经受革命的洗礼,爬雪山、过草地,在和敌人斗争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身体的极限,对抗着大自然的恶魔,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前辈都有强劲的身体,他们才得以实现自己的宏图远志。然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再有人如此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了。这是十分值得引起重视的。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坚毅品格。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面是父母的宝贝,百般呵护,宠爱过多,他们生活优越,身体单薄,大多数父母也没有锻炼的习惯,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再加上现在的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很少让孩子养成干家务的习惯,也没有其他的锻炼方式。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庭主要还是母亲在管孩子,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是缺少的。不仅如此,幼儿园老师也是女性,且普遍比较年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逐渐养成柔弱的性格,而缺少坚毅品格,比如不够果敢,胆子小,不能雷厉风行,更是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是敏感,容易忧伤。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眼光,心胸更加开阔,在不断地挑战自我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进行锻炼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基础体育教学的特点
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师要根据每个年龄段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任何教学方法都要适应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点就容易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活泼爱动,精力充沛,而且可以在短时间的休息后很快地恢复体力,所以这是他们身体适应性和修复功能最好的阶段。但是,另一方面讲,小学生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缺乏纪律性,不习惯被约束,往往是由着性子来,不能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坚持和忍耐的品质。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所以,我们要采取适合小学生心理的综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体育教学多以兴趣教学为前提。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学生还缺乏自制力,不能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品格,老师也不能强迫学生,用体罚或者其他强迫的方式来威逼学生就范,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体育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既要满足学生喜欢运动奔跑的欲望,又要顺势利导,让方法更有利于他们的运动,帮助他们实现对运动的追求。另外,体育教学还应多样化,用多样的运动方式满足学生的要求,一来可以发现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点,可以发现不同擅长的学生,还可以调剂同一种运动带来的单调感和乏味感,推迟学生疲劳的出现,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小学体育教学还有游戏化的特点。游戏是人类学习的常用手段和有效手段,是对正式活动的演练和模仿。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游戏既可以有竞争,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体能训练,又具有趣味性,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体育游戏可以放在体育课开始的时候,帮助大家提高运动的兴趣,也可以在结束的时候,帮助大家放松一下心情,舒缓一下紧张的肌肉群。当然,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的中间,适时做个体育游戏,变换一下运动的方式。
三、体育教学的常用措施
学会鼓励,让学生爱上体育。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短,很容易出现厌烦心理,因此教师上课时就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鼓励。这个“合适的时候”是说要选择时机和鼓励的语言,选择合适的节点,用具有指导性的具体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到心里去。比如,“小童,你这个踢腿动作做得不错啊,课下一定偷偷练习了吧,如果你能够把腿再伸得平整些,就更帅了。”用这样的话来鼓励学生,传递给他两个信息:一是好的表现靠的是勤加练习,课下在家里自己练习了就能有优良表现,虽然可能他并没有在课下练习,但传递和暗示给他的信息就是这样的;二是改正点毛病,动作更规范的话表现会更好。方式灵活,让课堂富于变化。体育锻炼需要重复性训练,也需要不断增强力量和频率,但是,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还不能这样太过用力,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持续性。教师可以适当变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新鲜感和愉悦感,例如将音乐与体育结合、开展竞争性活动、引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在这里介绍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最后,荣誉激励,让学生体会到优秀运动品质所带来的荣耀。老师可以设立多种方式的奖励,让那些能够坚持、表现强壮的小英雄们受到尊崇。凡是表现为不放弃、不怕苦难,敢于面对等各种优秀品质的表现都值得肯定,可以让同学们鼓掌,让大家集体喊出对他的鼓励和尊敬,也可以赠送小红花,或者让他走过整齐的列队,接受大家的注目礼,等等。
参考文献:
[1]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66~167.
[2]唐炜烽.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39~140.

❷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哪些要素

通常情况下,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有:
●教学目标:不同的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属的选择要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体育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更适合采用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
●教师自身素质: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

❸ 请问如何进行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及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等因素。设计指导思想:体育课堂主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理念用运到课堂为目标,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给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的活动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认识、情感和态度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同时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搭建平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文拟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观念,并针对这些教学设计作新的审视。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应该说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已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迈进了一大步,如仅以认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差距。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教学目标的素质化。在五大学习目标中,既要考虑面,又要有所侧重,并注意相互渗透。 其一:教学目标重心应向非认知领域转移。当前,教学目标的设定大多仍是以认知为核心的,非认知目标仍是一种附属和点辍。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设定中非认知目标往往可有可无或空泛含糊;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定向、调节和评价大多以认知目标为依据,学有余力时才顾及非认知目标,或者有人听课时才牵强附会地贴一些非认知领域的标签。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诚然,作为基础教学而言,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知识具备,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即使有着创新的火花也会熄灭。但在创新机制中,基础知识主要提供的是材料支持,相对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来说,它是较为被动和次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知识不难,人们常常可以直接应用前人创造的成果,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造,难得的是好的创意。因此,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会学,乐学。培养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思。 其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相同的,这种按统一标准设走的目标,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要制定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得学生在身心二方面都得到教育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中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也反映了人们观念并没有真正地转变。 目标的多元化要求重点难点的多元化,非认知目标比认知目标的落实更重要更困难,更难见效,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非认知领域的。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多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不少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特征的。但由于教师“自我中心”意识的顽固和沿袭传统的惰性影响,或者是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状态还未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例如,“自学辅导法”不失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一种好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是帮助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同时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学习计划都是教师帮学生制定的,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定向的机会。教师期待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着教师指定的目标和思路进行;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依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评价指标和准则来完成。又如,“引导发现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往往已不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和甄别;在“发现”过程中也不会遇到困境和挫折,也没有新的思路和方式;“发现”的结果自然也都是教师所预期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从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以强调育心和锻炼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够建集体观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达到身心健康;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运用情境引导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发扬精神,并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课的内容。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 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想、做、练、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利用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 4.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5.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6.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创新。思考如何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使学习始终处在学生的主体范围内。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包括动机、态度、学习能力、身体形态、兴趣爱好、平时运动基础等)落差较大,课堂教学起点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关键。习惯的“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实际上是以特长生为教学起点,放弃了中下等生的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但最终以落脚特长生为归宿。有的教师提出“抓中间促两头”,以中等生为教学起点,这比起“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来得公正一些,但这是以特长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部分无效和低效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中,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媒体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先进。除了传统的挂图、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也已广泛地进入了体育课堂,多媒体运用也已不再是新鲜的事。但从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来看,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五、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 体育课主要是学生的身体实践课,教学设计必须要依靠现有的条件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用具,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场地和教具。一堂体育课,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器材,而在之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前面考虑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并要注意如何安全、有效的使用。体育课往往不只一个班级在活动,所以还必须考虑班级之间的场地和器材使用问题。 总之,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上转化为具体的素质教育行为。没有教学设计的素质化,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深化课堂教学,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❹ 小学体育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及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等因素。设计指导思想:体育课堂主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理念用运到课堂为目标,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给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的活动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认识、情感和态度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同时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搭建平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应该说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已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迈进了一大步,如仅以认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差距。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教学目标的素质化。在五大学习目标中,既要考虑面,又要有所侧重,并注意相互渗透。
其一:教学目标重心应向非认知领域转移。当前,教学目标的设定大多仍是以认知为核心的,非认知目标仍是一种附属和点辍。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设定中非认知目标往往可有可无或空泛含糊;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定向、调节和评价大多以认知目标为依据,学有余力时才顾及非认知目标,或者有人听课时才牵强附会地贴一些非认知领域的标签。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诚然,作为基础教学而言,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知识具备,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即使有着创新的火花也会熄灭。但在创新机制中,基础知识主要提供的是材料支持,相对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来说,它是较为被动和次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知识不难,人们常常可以直接应用前人创造的成果,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造,难得的是好的创意。因此,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会学,乐学。培养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思。
其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相同的,这种按统一标准设走的目标,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要制定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得学生在身心二方面都得到教育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中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也反映了人们观念并没有真正地转变。
目标的多元化要求重点难点的多元化,非认知目标比认知目标的落实更重要更困难,更难见效,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非认知领域的。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多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不少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特征的。但由于教师自我中心意识的顽固和沿袭传统的惰性影响,或者是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状态还未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例如,自学辅导法不失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一种好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是帮助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同时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学习计划都是教师帮学生制定的,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定向的机会。教师期待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着教师指定的目标和思路进行;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依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评价指标和准则来

❺ 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也可称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教学的物质条件,如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等;人际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师生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心理气氛(班级学习风气)等等。硬环境是外显的,比较容易设计;软环境是内隐的,比较难以把握。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除了取决于物质条件外,还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调控等。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硬环境设计

做好教学场地、器材、设备的选择、布置等准备工作,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方案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硬环境设计能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于教学过程中队伍的组织、调动;能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便于教师指导、帮助,预防课堂问题出现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堂教学硬环境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场地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富有新意

2、教学器材、设备的选择要合理

3、场地、器材、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卫生要求

4、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深化,许多新兴的锻炼项目如远足、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等引入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大大地拓展了课程的资源,也弥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地理环境制约、经济条件限制造成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缺陷。

二、体育课堂教学的软环境设计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二)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三)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调控1、教学场地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富有新意

有的教师认为,体育场地的形状、规格在各运动项目的规则中有严格的规定,似乎不必自己去设计。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还被禁锢在竞技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正规的竞赛场地组织教学,但更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能等生理、心理特征,尤其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正规的竞赛场地对学生来说可能要求过高,更何况教师自行设计的各种游戏、竞赛及其他练习活动对场地的形状、规格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大胆并富有创意地对正规竞赛场地进行改造,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大胆创造,设计出一些符合各学段学生体育学习要求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场地来。

2、教学器材、设备的选择要合理

教学器材的选择也如同教学场地一样不必拘泥于竞赛规则的要求,可以选购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种小篮球、小足球、软式排球、小棒球等器材,可以降低篮架、球网的高度,也可以自行设计、制作符合特殊教学内容的、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教学器具。

3、布置的场地、器材、设备应符合锻炼和卫生的要求,应认真周密地考虑安全因素,严防发生伤害事故。教学器材的布置时要注意可移动的器材设备应尽量向固定的器材设备靠拢,免得影响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4、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时队伍的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的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并应考虑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帮助学生练习。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所涉及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怎样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教和学使师生紧密联系;怎样科学地利用空间、时间和其他教学条件来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1、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
(1)行政班教学组织形式(2)合班分组教学组织形式(3)俱乐部制教学组织形式

2、课内教学组织形式 常用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以下三种:

(1)全班学习(2)班内分组学习(3)个别学习

从上面的分析看来,这三种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设计体育教学方案时要注意扬长避短,相互组合,相互弥补。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或组合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先个别学习,后小组学习,再全班学习的形式;也可采用先全班学习,后个别学习,再小组学习的形式;或可采用先全班学习后小组学习、先小组学习后全班学习等形式。而且,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组合必须与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具体的体育教学方法紧密配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关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体育教学策略》中详细讨论。

(1)行政班教学组织形式

(2)它是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课。其优点:形式固定,组织方便,上课时间安排容易,学生相互了解。缺点是学生之间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能水平、技能水平差异难以区别对待;不便于对好、差生的两边照顾;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理论课)的教学。

(3)合班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即将同年级几个班重新编班分组,由若干体育教师分别进行教学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有按性别分组、按体能水平分组,按技能水平分组,按专项能力爱好分组等。其优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调控生理负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缺点是给课程安排增加难度,教师人数少,场地器材不足的学校难以进行。此外,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实行临时分组进行教学。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使各组学生相对固定,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共同协作将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按专项班分组教学的形式就是这种合班分组教学组织形式,但由于物质条件、师资力量的限制,可供选择的专项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俱乐部制教学组织形式
全校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按运动项目建立的各种俱乐部,在俱乐部内再重新编班分组教学。通常有按年龄分组、按性别分组、按体能水平分组、按技能水平分组、按身体健康状况分组(保健班)等。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受国外的运动俱乐部制度的启发而形成的,它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安排调控生理负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学校也可少设几个俱乐部组织教学、锻炼活动。

(1)全班学习

全班学习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学内容统一传递给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全班学生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同时或依次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能全面照看到学生,课堂纪律好,队列队形看上去整齐划一,便于统一调动指挥;教师一般按(假想或实际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全班学生同时学习、练习时,有较高的练习密度,教学效率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较多的内容;同时接受教学的面比较广,具有规模效益。缺点是教师倾向于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在一般能力、兴趣、学习方式和动机等方面同质的组,教学是针对假想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只适应班上的部分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这是班级教学形式最易遭批评的一个缺陷。如果全班学生依次进行学习、练习,则练习密度较低,且影响到等待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比较被动、主体作用不容易充分发挥;基本上按教师安排的进度进行学习,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2)班内分组学习

班内分组学习是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的方法有两种:教师指定或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指定分组时,可以是随机的,如前排一组、后排一组或各排报数以后再分组等;也可以是有意识安排的,如使身高、体能、技能水平相对均等的分组或把学习骨干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组中去等。学生自由组合时,小组内成员感情浓厚,有利于学习,但要充分考虑非正式团体的作用,非正式团体有积极、中性、消极之分,教师要注意引导。

班内分组学习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助协作,促使学生形成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互教、互学、互评能力;有利于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缺点是不能全面照顾到学生,要使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取得效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进度也不容易控制。

班内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又可分为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①分组不轮换②分组轮换

分组不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各组按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依次独立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学校,可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以便提高练习效果,发展体能。

分组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较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班人数较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实践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密度。但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使各组的运动负荷达到逐步上升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