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一味的“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学生就是整个课堂的主人,但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不知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最终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体会不到通过思考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减弱,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依 赖老师,被动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数学内容较少,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在课上只是听,课下重复训练。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老师转,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课前不预习,课上忙于记笔记或跟着老师盲目听,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抓住数学学习的真正方法 ——理解,听课效率很低。
(2)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习数学的实质,很多学生只注重结果,死记数学结论,甚至是例题的解答,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在学习时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甚至老师讲完都不去想为什么这么做,合理的解题步骤应该是什么,结果越学越吃力,越吃力越不想学,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有些学生都放弃了数学学习,厌恶了数学学习。
(3)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
1、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2、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四是仔细思考本节内容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反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4、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转贴于
5、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及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另外,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怎样写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结合我校进一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需要,根据省教育学会和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已进行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新的活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的影响。我校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练的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展现思维与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较少,参与面狭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第四,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没能被有效激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确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使所有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研究价值的地方。我校作为湘西地区的窗口实验小学,也必将有力地推进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让湘西的孩子真正的沐浴素质教育。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等模式。
综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为我们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借鉴。高效课堂是双向的行为,要达到高效,教师和学生各需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性。这是本课题研究意义之所在。
三、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教学策略:本课题是指从评价策略、导学案、班组文化建设、课堂模式4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有效教学理论。 "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有效学习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六、研究内容
1、评价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智慧学习”成长评价、“智慧学生”成长评价、小组评价
2、高效课堂模式:自学、展示、反馈。
3、导学案编写。
4、班组文化建设。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资料和积累的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升华,归纳成文。
八、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
(一)成立了高效课堂督查考评组
课堂督察考评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年级副校长为年级组第一责任人,校中层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每天到课堂检查、听课、指导、反馈。
(二)班组文化建设
1.班班配备先进的“汉王交互式多媒体”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150余万元为全校50间教室安装了先进的“汉王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和四面移动式黑板,为学生创建科学便捷的展示交流互动平台。
2. 加强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
撤消讲台,让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座位由秧田式变为小组式,面对而坐。全校每个班都有班名、班徽、班规;小组有组名、组徽、组训。各学习小组分有助教、学科组长、纪律组长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
3.学习小组建设
①组建小组,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主要是两方面的操作,一是形式上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二是内容上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是任课教师。
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的操作
我们在实践中探究出了适合附小大班额下小组人数是6——8人一组最好。组数太多,不易交流和考核。组内人数太多,组内距离感较大,不宜组内交流讨论。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各组同学面对面坐成两排,朝北朝南坐,而不宜朝前朝后坐。这能更好利用两头黑板,便于学生观看。各个小组自成一块,相对独立,各个小组自成一块,有组的形式,有组的感觉,有组的范围。同时小组间有距离,易于学生走动交流。每个小组要按优中差、男女生合理搭配,分配均匀。具体位置坐法是2个差生夹在中间面对面,2个优生和2个中生呈对角线坐。这样做,一给2个差生有同类感,亲近感,而减少距离感、层次感和自卑感。二给差生以包围式温暖,四周式帮扶。三给优中学生以合作提高的机会。每个小组确定一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担任组长,管理本组全部事务。给小组以独立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不是随大流,跟着走。每个小组确定组名,组训,口号。便于考评、管理和交流。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定期考核后可以调整重组,在以后时机成熟时,组长可以组内选举,三类学生可以分类,分档自由组合。
③分组合作学习内容上的操作
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成员能合作,能交流,共同去做。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按照以下六步流程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明标激趣
提出问题。(学习目标、任务或习题)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分解任务。这步是让学生知道本组或自己要干什么,任务要具体。
自学阶段
这步体现分组合作是个人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先独学,再小组,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中集体力量。当然,如果探究项目较大,内容较多,也可再分工或共同探究。
组内展示
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对子学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综合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集体展示
这步让全班学生共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交流不同的体会和感受。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评价反馈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生展示后,能让学生质疑点拨评价的要让给学生,学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评价总结,使学生学习再上一层次。
④规范实施,有效的管理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不再是面对背而坐,而是面对面而坐;不再是一直坐着不动,可能随时要走动;不再是有序举手同意后发言,可能随时都在发言、讨论、甚至争辩等等。所有这些新的表现都需要管理好,促进学习有序进行,达到活儿不乱之效。组织管理好分组学习对长期顺利实行分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实行初期。
⑤健全机制,有效的考评分组合作学习。
对分组合作学习有评价反馈,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是改进教学的需要,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需要。没有评价反馈的分组合作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如何实行评价,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和体系。一日一评,一周一评。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
2.建立分组合作学习奖惩制度。对学生,对小组,对班级的评价后,要有说法,有具体体现,有表扬激励手段,也有批评整改措施。这可以和管理奖惩相结合进行。
3.评价反馈要注意时效和力度。随堂评,定期评。平时小评,期中,期末大评等等。一定要及时进行,拖久了评价反馈也没有实际意义。
4.评价后一定要有记录,这是对评价的重视,也是对学生、老师的尊重和负责。最好每生建立一个成才档案袋。要确定哪些材料要装进档案袋。
(四)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的形式
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准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标反馈、拓展延伸等几部分。
学习目标: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的学习任务,一定要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只是给学生看的,切忌照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真正的学习目标,要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如“记住、会画、会写、弄清、说出”等,尽量回避难以把握的要求,如“了解、理解”等。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一目了然。
知识目标:是指学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知道、会背、运用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按照课标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
学习准备:(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践操作。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
合作探究:是自学的核心内容,要突出知识重点,分解知识难点,要有探究价值。可以是基础知识相关概念、解题方法的探究,也可以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
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和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引导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引导要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想所望,要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点拨分析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思想、方法的提升,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要善于分层推进,逐步化解难度,让学生渐入佳境。
检测反馈: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最好5-10分钟可以完成为佳,难度适中,要注意双基、分析思考和综合应用相结合并体现层次性,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生做完后要展示,老师或助教要给出及时的显性评价,以激励士气。
2、导学案的课时要求
导学案与相应的教学设计相辅相成,导学案的编写以课时为单位,一课一案。
3、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五)打造“智慧导学”高效课堂
以“享受学习,幸福成长,创造未来!”价值追求,构建“智慧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即点燃智慧准备学→开启智慧自主学→发挥智慧合作学→展示智慧交流学→提升智慧创练学→拓展智慧应用学。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智慧在思维碰撞中绽放。通过学知识,获得方法,形成能力,提升智慧。
智慧导学核心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
课堂操作步骤:
第一步:自己学,学会会的,找出“不会的”
第二步:(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学习不会的”
第三步:组内展示“学会的”和不会的问题
第四步:班内展示“学会的”和不会的问题
师生质疑、补充、点拨、提升
第五步:达标练习
第六步:整理导学案:找出自己的难点、问题并记录纠错。
(六)研究成果及效果
1、构建智慧导学高效课堂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既符合学生求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新知识不是教师先教,而是先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猜想和试做;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试做的题目对与错,不是老师去评价,而是先让学生去互相评议;数学新知的规律与活动,不是教师去演示,而是同学们去探索、展示、总结。同时,快乐体悟学习策略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感。
2、编写了1~6年“数学智慧导学案”。
3、制定出了吉大师院附小高效课堂基本规范。
①《导学案编制与使用基本规范》
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规范》
③《课堂模式基本规范》
④《技术与方法应用基本规范》
⑤《课堂文化基本规范》
4、评价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改变评价方式,不再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考试也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智慧学生成长评价②智慧学习成长评价 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
④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⑤班级高效课堂建设评价表
5、建立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得多。在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6、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鼓励、尊重、赏识、爱护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激励者。
7、学生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
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依赖、丧失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现在,我们的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在课堂上经常提出质疑。
教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初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指导,学生们慢慢得学会了发问,学会了质疑,使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火花。
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过去学生学习途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传授知识。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技能主要甚至唯一依靠教师直接传授,缺乏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手段。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奋斗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感、快乐感不断增加;让同学感受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快乐的;在民主、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学习。
九、存在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导学案编写问题导学性不够,学法指导不够具体。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高效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些学生还不太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3、评价不够到位。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还没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建设不够到位。
十、下一阶段的任务:
1、精心编写导学案。
2、进步完善课堂模式研究。
3、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4、建立校、班、组、个人评价机制、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完善高效课堂督查考评制度。
3. 如何构建数学的高效课堂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昀短的时间获得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潜心做学问,克服浮躁行为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感觉到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行动盲目,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学生这种心理表现其实往往映射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浮躁性。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喊了这么多年,我们沉下心认真反思:究竟自己研读过哪些教学专注、教育理论?为什么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是固有的思想、老套套?我想,所谓固有思想,往往是理论缺失的问题。要想转变观念,就要不断学习,解决观念中缺失了哪些问题。学习理论不是为了用,理论的价值就是改变我们的思维,为解决问题找方法。
2.拓广知识视野,提升专业内涵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一堂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认为知识储备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对自己所教的学段知识系统要吃透,对更高学段知识都要做系统深入的了解。
比如:九年级面临中考的压力,九年级的教师有没有认真做过试题研究,很好地把握命题趋向?很多老师在这一领域能力是缺乏的。
主要原因一是我们教师没有对所教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系统进行梳理,知识的深浅和渗透的思想吃不透,把握不准,甚至对本学段所教的知识系统都没有认真梳理过。
二是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去研究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标准中透露出的信息、方向把不准,吃不透。教学中无法灵活的去处理教材。
3.要善于课题研讨和问题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教师要“以研促教”。课题研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大多数教育课题都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实际,比如: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每天布置作业量多少,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高效?还有怎样去开展概念性教学效果昀好等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在教学实际中进行研究,又有利于解决教学实际的问题。为此,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有心人,要留心自己的教学活动,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也要研究别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如何处理的,这样你就会从自己的思维中跳出一个课题,这样的课题来自于你的教学生活,既熟悉,又能很好地找到论据。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内在条件
教师基本功要扎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1.教学目标及内容设定:能否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用恰当的方法策略突破难点,教授内容正确科学;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手段:能否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继承简便、实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实物、挂图或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
3.
教学方法:能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听、思、说、写等实践展示的情境及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能否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能否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具体方面:
(1)能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是否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设问。例如,我在《圆周角》的教学中,根据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这一知识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就一定相等?有的同学说一定相等;有的同学说不一定相等,因为还要考虑“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条件。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后,寻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2)能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案例 2: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以后,教师首先给出了一道常规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12,底边长为 14,求周长。
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编问题。生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 3,另一边长为 6,周长是多少?生 2: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如果腰长是 3,则周长 =3*2
十 6=12;如果腰长是 6,则周长是 6*2+3=15。师:两种情况都成立吗?生 3:第一种情况不成立,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
于第三边,所以腰长不能取 3。师:回答得非常好。所以在分情况讨论的问题中,一定要注意数的取值范围。那么,大家现在可以思考,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x,底边长 y,昀大不能超过多少?昀小不能低于多少?
教师由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产生新的问题,由此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通过这种“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课堂调控:能否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如:讨论,竞赛等)并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能发现、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师生相长。
5.过程评价:能否采用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通过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的课堂要达到高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定深度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善于钻研,善于探索,沉下心来,踏实做事,相信一定能达到堂堂都精彩的教学效果。
4.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2、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四是仔细思考本节内容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反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4、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转贴于
5、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及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另外,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5. 如何设计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如何编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我通过学习嫁接外地经验、自主探索,走出一条高效课堂创建之路。我们围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尝试,形成了初步的方法体系,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一、创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
应该说建设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唯一的。我们选择的是走导学案的道路。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案,导学案写出来了,怎样变成学生的学习行动呢?《第二次教育革命能否实现》一书给了我们启示。该书作者李卓玉认为:今天的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的功利性,人们过于看重知识的价值。走出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要从以知识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同时李卓玉认为学习是在团队中展开的,学习的某些环节也许是以个人行为完成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讲,问题解决式教育必须坚持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启示是将导学案转变为学生学习行动的最佳途径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将导学案落实为学生学习行动、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管理手段。
老师干什么?老师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分配学习任务、调查学情,放手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引导反思、小结。其中展示是课堂的亮点。春祥课典告诉我们,追求生命活力和课堂效率的统一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生命活力的欠缺会使知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活力的情感要素有:自主、激情、自信、成功、快乐等。自主引发激情,激情引发自信、自信催生成功,成功伴随快乐。生命活力的实现形式就是展示与表达。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生命因表达而快乐。课堂效率要素主要有:目标、方法、实践、练习、评价、反馈等。其中目标和反馈要贯穿学习过程始终。
至此,创建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可以表达为:导学案——小组学习——课堂展示。 从形式上看,导学案突出的是效率,课堂展示关注的是生命,小组学习则是联接效率和生命的桥梁。
二、导学案的撰写
关于导学案,高效课堂倡导者、中国教师报编辑李炳亭老师是这样认为的:导学案的功能是导,而不是习题集;核心是学而不是教;案是设计。全称可以叫做“推动引导学习的设计”,简称“导学案”。
在实际操作中,关于导学案的撰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反差很大。l我们有自己的创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有自己追求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于是有了自己的关于导学案的基本想法。 (一)撰写导学案的基本出发点
导学案承载教的规律、学的规律和知识结构规律。撰写导学案必须有基本的出发点或原则。如果我们有相同的出发点,我们就能达成共识。如果出发点不一样,只能分道扬镳,走不同的路子。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是:
1.导学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2.导学案的假设前提:在课堂上没有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学生依据导学案的指导自动完成学习活动。
撰写导学案时假定课堂上没有老师不等于实际的课堂上无老师授课。之所以这样假定,是为了突出在教学设计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导学案可以相互借鉴,便于资源共享。
那我们的课堂不就千篇一律了吗?不是。有人说教学是科学,也有人说教学同时还是艺术。所谓科学,用四个字表达就是科学原理,科学原理的特点是具有可重复性。你能依据某教学原理设计一堂课,我同样也能。撰写导学案之所以不考虑教师因素就是为了揭示共性。艺术的特点在于个性,个性可以模仿,但肯定不能重复。高效课堂中有没有教师展示个性的舞台?有,在哪里?在课堂导入的设计中——课堂导入更多的应该从情感而不是知识,目的是点燃、激励、唤醒;在组织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在开展课堂展示的活动中。意思是说,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放手学生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导入、交流、展示、反思、小结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过程。
3.导学案的撰写,必须坚持按探究性学习方式呈现内容并满足小组学习的需要。这不仅仅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为了坚持走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道路。 4.关于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三维目标,是否需要把三维目标都写进学习目标?我个人倾向于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主要写双基目标,理由是:
其一,导学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把三维目标都写进去恐怕学生读不懂。读不懂的东西何必要写给学生看呢?
其二,导学案中有自我测评环节,只有双基目标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自我测评做出判断,另外二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是学生难于自我判断的,只能由教师去评价。
其三,虽然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主要呈现双基目标,不等于不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把握在老师心中,三维目标蕴含在导学案的字里行间。只要学生经历了,目标也就实现了。这就叫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 一年级9加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都没说清楚怎么回答啊
7. 高效课堂教案怎么写
高效果堂教案模式
比例的基本性质
八村学校 黄月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4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什么叫做比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今天这节课来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习目标:
(1)认懂比例各部分名称;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自学互动
1.弄懂比例各部分名称
(1)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指出比例6:100=9:150中的外项和内项。
(2)你能把比例1.4:2=7:10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请试一试.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现吗?
(2)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呢?请算一算以下各组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① 和 ②0.8:1.2和4:6 ③ 和
(3)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4)汇报结果
(5)归纳
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以致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①10∶20 和 0.5∶0.9 ③ 和
三、适时点拨
(1)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就是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2)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3)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 两个内项的积
四、检测训练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比能否组成比例。
①16:20和12:15 ② :7和 :20
2.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
2、3、4和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8. 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9.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新的课改及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地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上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哪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1.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高效的教学应从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开始。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新教材在内容编排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常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做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将书本上所给情境加以变通,使之贴近所教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高效的探究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
作为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强化目标意识。实施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探究活动的目标、结果及活动的执行形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运用科学灵活的探究方法,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从而保证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2)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筛选探究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实践、创新,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目的的达成是以有价值、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的探究为基础的。从课堂教学的特点来看,我认为课堂探究的内容不宜过多,应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最有意义、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进行探究。
(3)提供探究空间,做好适时指导,确保探究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教师应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的宗旨是给学生提供适时有效而必要的引导与本帮助。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获得的“数学猜想”没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寻求验证证据、修正猜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所有的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4)注重学法指导。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知识要靠自己去进一步去学习。古谚所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教师应把科学有效的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