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低效课堂表现

小学数学低效课堂表现

发布时间:2021-01-27 18:54:09

㈠ 怎样看待当前低效无效课堂的表现

怎样看待当前低效无效课堂的表现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着重抓好六项优化

一、优化教育思想

二、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四、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五、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六、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学习

二、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率

四、教学魅力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低效率有许多具体表现,这里着重谈谈七种突出的表现

(一)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1、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

2、目标确定太高,学生够不着

3、目标油水分离,缺乏整合

4、目标确立残缺不全

5、目标确定太多,完不成

6、目标确定太死,无差异

(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1、以教代学,教师主宰课堂

2、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

3、把表演当精彩

4、把听懂当学会

5、把讲完当学完

(三)教师作用的虚化性

1、备课不充分

2、方法单一

3、该引领不引领

4、该释疑不释疑

5、该纠正不纠正

(四)课堂训练的无序性

1、重“讲”轻“练”

2、重“点”轻“面”

3、重“量”轻“质”

4、重“旧”轻“新”

(五)课堂组织的松散性

1、活动目的不明确

2、活动内容太多

3、活动组织的不好

4、时间观念不强

5、管教不管导

(六)课堂调控缺少反馈性

(七)教学手段形式化

1、分散了注意力

2、淡化了示范

3、增加了教学成本

㈡ 无效与低效教学的表现及成因有哪些

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课堂教学是无效的,只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不能内化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过教学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我校九年级4班有一位女学生骨折请假回家了,他在家里边养病边学习,在学校组织的第五次模拟考试中仍位居全级第三,这说明对个别同学来说,学校的教学是低效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其他学生学的不一定是最快的,这就说明了在教学中出现了无效和低效的现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原有水平难以掌握,一个学校的不同班级,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构建方式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你的同一个教案在不同班级里实施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教师没有较高的教学智慧,根据班内出现的实际情况调整你预设的教学内容,常常难以达到你的教学目标。
中学教师较重的工作量导致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去认真备课,没有很多时间去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和教材,没有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对新的教材不可能一下子了如指掌,……当然也有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但是大多数老师在这种情况,对教材理解不透彻,总有几节课匆匆忙忙看一下教材就进课堂,如此做法,出现无效和低效也不难理解了。
1、淡化了学习主体:
有时为了扩大参与面,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就将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满堂动”,问题不论难易都让学生逐个回答,全部动手,一一讨论,致使简单易得的知识重复率高,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于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2、三维目标的割裂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缺少对学生思维深度,思维力度的培养,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包装式的课堂教学评课活动蔓延;而且忽视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维,导致学生不会思维、不会创新。
3、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如语文课:或者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或者忽视语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或者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在数学课上: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4、教学活动的外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5、教学层次的低下
造成我们教学无效和低效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教学层次的低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语文老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即便这个时候老师明智地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师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这是当前语文课文本解读最失败的地方。从教学全过程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
学生发展不平衡,甚至有的班两极分化严重。这在教学设计中也是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提倡分层次教学,这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也是相当难的。设计内容难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设计内容简单,程度好的学生又难以感到满足。如何把握好分层,实际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6、预设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则是生成过多,一方面,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另一方面,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以上的种种原因都会造成教学无效或低效。本次学习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的办法。我认为除此之外,我们主要做的还是要备学生,我们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机智的应变能力。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喜欢了我,才会喜欢我的课程,这就要求我要有人格魅力,所以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喜欢我这个老师,也就不喜欢我课程,也就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高,学习目的就不明确,我必须提高个人育人水平,提高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无效教学,就必须让自己爱岗敬业、能胜任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㈢ 目前教师课堂倾听的低效甚至缺失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语文教师课堂倾听的低效甚至缺失,表现为以下一些形式:
1.装点式倾听
教师心中并没有真正的课堂倾听意识,只是为了给语文课堂装点出对话教学的门面,于是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站在黑板的面前或是讲台的中央,让学生发表意见,抒发感受,却并不做真心的接纳,也不作实质性的回应。有的老师还能等到学生表达结束,并且不忘说声“好。请坐下”,然后再叫下一位来说。有的老师干脆在学生言说的中途就干起了自己的“私活”:或是忙着补上板书的某处遗漏,或是快速查找课文的某个段落,或是仔细翻看教案的某个环节,或是乘机点击出PPT课件中即将要用到的那一张……等到学生讲完,他的下一步早已成竹在胸,于是打手势让学生坐下,迅速带着同学们进入下一教学步骤。
这样的课堂倾听,老师似乎打开了一只耳朵,用来接纳学生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又从老师的另一只耳朵悄然地流出,并没有在老师的内心激起任何的涟漪,也没有使老师的态度和言行发生任何的改变。后一种教师的表现则更为糟糕:他连一只耳朵也未向学生打开,他倾听学生是假,倾听自我是真,他只顾及自己下一步的预设如何才能演绎得更加完美。这类教师内心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威,学生的言说只是陪衬与装饰而已。

㈣ 低效课堂的课堂低效的原因

课堂低效的原因有教师方面的也有体制方面的:
一、教师方面的:
课型把握不准内,对各课型的教学组容织形式不够清晰、到位。
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尤其是有些教师课件的使用制约了课堂教学。
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知识的准确性有问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不够准确。
二、课堂低效表现的机制因素:
教师的评价没有做到科学、公正。
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而且有些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不均等。
教师的情绪不高,不能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落实。

㈤ 低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因和对策有哪些

1、低来效教学的原因主要有自: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不清,“唯分数论”价值取向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不强等。
2、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选择或开发恰当的有效教学策略入手。
(1)提高认识。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达成三维目标的过程。
有效教学强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减负提质,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教学旨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个宽泛的概念,维度不同,内涵不同,凡是能促使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使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向积极有效,高效的教学转变。 关注学生实际获得的发展,从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三方面考察。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㈥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

教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虽然学生有了合作的意愿,并不一定能开展好合作学习,因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技能,我们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向,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方法。如在上面提到一节课中学生一个人用带子、皮尺测量硬纸片图形的周长不太好操作,觉得有些困难。这时他们自然地就会想到让同学帮忙,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进行测量,学生在自发组织的合作测量过程中乐于倾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并不断完善自已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效果远比老师强硬地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好得多。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进行合理搭配。在分组的搭配上我从学生的表现欲、表达能力、思维差异等几方面进行考虑。分组的搭配上尽量避免性格、思维方面悬殊太大的现象,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等因素,把学生编成2—4人的小组,这样在合作的时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以好带差,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因为我认为孩子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是相通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容易实现得多。教学中我发现表现欲、表达能力强的与弱的搭配在一起,思维敏捷的与思维迟钝点的搭配在一起又不能差别太大,相差太远,给他们之间的沟通就会带来困难。总之,分组搭配得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㈦ 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
回眸四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怀揣兴奋、幸福、渴求与希望的同时少不了怀疑、困惑与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积极应对、稳妥推进,低起点、小步伐、不停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基本态度。基于此,“有效性”问题成了我们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的聚焦点。在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强调“有效性”是否就是强调“双基”、是否要回到原来的课堂状态中?这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我们首先从调查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入手,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听了近50节数学课,有公开观摩探讨课也有朴实的常态课。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腑拾即是,而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三个意识的缺乏:一是缺乏学习效率意识,二是缺乏学习结果意识,三是缺乏学习感受意识。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针对性提出策略建议。

一、缺乏学习效率意识

现象1:挥霍课堂教学时间。一位老师上《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练习,先是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动”,等到题目抄好,几分钟已过去了。学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会儿,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学又大多“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节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学节奏慢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前准备不足,应该课前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却没有这么做,致使寸时寸金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另外,教学时考虑不周密,上台学生板演没有与学生在台下练习同步,毫不吝惜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节奏。

现象2:盲目祛除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而沦为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守旧教师。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好像课堂上下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现象3: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㈧ 如何改变小学课堂低效现象

如何改变小学课堂低效现象 现象一:学生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原因:出现上述"冷场"现象,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有偏差、合作学习的话题缺乏趣味性、指导不够得力、活动前没有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等都有可能抑制学生活动的热情.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中学生由于受其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不够等也会影响合作.另外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气氛等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现象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原因:优等生由于语言基础扎实、语言技能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成了小组的全权代言人.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即使想参与活动却力不从心,为了掩饰其自卑心理,他们干脆置身事外,渐渐地对一切语言活动均漠不关心.还有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有能力说,有的甚至还是学习尖子,但他们不善于争取机会发表意见,即使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也不加辩驳,多数时候在合作中缄默不语. 现象三: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学习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原因: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而课时又有限,因此教师大多是在无时间、无空间、无价值的"三无"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由于担心完不成任务,教师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
现象四:角色分工不到位
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着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撑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教师往往很少考虑每个组员的学习、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个体差异再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科学分组,组员的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这样,学习好的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能形成民主、平等、竞争、合作的价值观念.
现象六:教师评价不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原因: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由于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认识的片面化,容易走向只重视对小组整体和合作成果的评价这一误区. 3.解决策略
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一种新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去解决这些问题. 1 提高老师自身素质 2、更新教育理念

㈨ 低效课堂的低效课堂的表现

低效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的主要表现:
1、时间分配不合理。
2、课堂教学内目标不清容晰。
3、教学重点不突出。
4、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5、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没有服务于当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6、缺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观念,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7、忽略组织教学,缺少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低效课堂表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