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21-01-27 17:10:10

㈠ 如何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课堂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厌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数学教学的粗浅看法。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可采用以下途径:1、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环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2、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谜语、故事等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3、结合儿童生活实际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火车票、门牌号码、站牌、车牌、篮球比赛的比分……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过的2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数了,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4、尝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如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彩虹组、浪花组、梦幻组等。并在学习、纪律、礼貌、卫生等各方面加强小组评价,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5、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消除学习疲劳。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例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如利用口算、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6、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科学安排,延伸和拓展数学的作业形式。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作业这一手段,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如下方式布置作业。
(1)、画一画的作业。儿童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其灵活而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从而掌握新知识,有所发现,尝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画一画,然后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并记录下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学会了记录,学会了运算,更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2)、议一议的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误的思想干扰,在课堂中我们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进行细细的分析,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到“错题医院看病”,请每个学生收集平时在作业本上做错的习题,并进行分析。通过习题课分析错题“病因”,可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动一动的作业。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设计游戏的练习“玩扑克”,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同桌两人一组,当听到指令后,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算出两数之和。比一比,谁算的快又好。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巩固了加法计算题,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综上,要想让小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还需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只有孩子们喜欢的、接受、高兴的学习,才会发挥它最大的效果。通过努力,一定能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成长,从而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回有对感兴答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㈢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尽量将枯燥的数学信息融入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夸张地语言、动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一味死板的讲述。

㈣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儿童生活,课堂上多采取情境教学,故事导入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㈤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不是搞教育的,我来谈谈个人感受,数学本身很抽象嘛,所以还是多一些例题让学生会用比较好。

㈥ 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练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练习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了新授课中的激情与活力,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也在单一、枯燥的练习中,产生厌烦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激情荡然无存,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中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孩子身临其境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练习课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设法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激情,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愉快地、主动地探究。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练习中,我创设如下情境:小明爸爸外出打工,过年前回到家,拿出打工赚到的45000元说:“两年后要建新房,今年拿40000元去银行存,另外5000元留在家里过年。”小明妈妈说:“去银行存两年,年利率2.25%。”小明弟弟说:“先存一年,年利率2.15%,存了一年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再存一年。”我说:“去买国库券吧,月利率0.2%也存两年。”谁的提议好呢?为什么?我让四个同学扮演题中角色展示问题情境,结果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二、练习紧贴生活实际,让孩子感知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得益于学生所面临需要解决的是“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在工程问题应用教学中,出示问题:小明星期六去家家乐超市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思考,学生把它转化为工程问题很快解答出来。
三、呈现方式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兴趣来组织练习课,提高练习效率。在练习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呈现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利用竞争心理既活跃了练习课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低年级经常把游戏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如夺红旗、开火车、找朋友等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也可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练习,因为图文声并茂,给学生展示一个动态的真实的问题空间,把单调、僵硬的问题赋于生命力,让学生耳目一新。
四、通过动手实践,亲历解决问题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练习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安排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乐,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之目的。
例如,在圆的面积练习课中,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他们来到校园花坛旁,说:“同学们,你能求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有多大吗?”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用卷尺量出花坛的周长,求出它的直径,再求它的面积。”有的说:“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直径,再求面积。”其中一个学生说:“花坛无圆心,你怎么确定直径?”在辩论和动手操作中学生已置身于问题之中,又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

一、精心经营课堂,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特点及小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情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巧妙设计,诱发学生欲望,产生强烈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猜谜语:一位老爷爷在河边钓鱼,小王上前问道:“老爷爷,钓了几条鱼啦?”老爷爷一笑说:“几条?哈哈……6条无头鱼,8条半截鱼,9条无尾鱼,你猜猜,一共几条鱼?”(学生迟疑了一阵)想想“无头,半截、无尾”这几个词……对了,是0条。别看这0,它的用处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跟0很有关系呢!请大家要特别注意,看0怎样显神通。这样老师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凝聚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而且轻松自然的引入新课。
2、巧设故事,激起兴趣。
如教学分数的性质时,讲故事:美猴王分仙桃给小猴,“30个仙桃分给你们6只小猴,高兴吗?”“不高兴。”“300个仙桃分给你们60只小猴,高兴吗?”“高兴,高兴,我们很满意)此时,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小猴,你高兴吗?其实,小猴不动脑筋,30÷6=5(个)与300÷60=5(个),结果一样。又如在讲“平年和闰年”时,讲这样的故事:爷爷在给小明过五岁生日顺口说了一句,“小明,你真有福气,五岁过了五个生日,而你哥哥九岁才过了两个生日。”哥哥小伟吵着说:“爷爷,你太偏心了,虽然我要学孔融让梨的品格,可也不能不给我过生日啊)此时,学生带着故事悬念来学“平年和闰年”知识,一定兴趣十足,巧设故事后,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吸引力。
3、动手操作,激起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多制教具和学具,如口算卡片、钟面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三角形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折纸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感知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产生。又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时,老师先把全班同学按每4人一组分成小组,然后让学生拿3个同样大小的圆实际分一分,同学们一边剪一边拼,相互讨论着、评议着,有的同学把每个圆剪成4个1/4块,然后把3次剪成的12个1/4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份得3/4块,有的同学把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分3/4块,还有的同学把2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2分,每份得1/2块,再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1/4块,然后把每份1/2块和1/4块拼起来,得到每人分3/4块。通过分拼,使同学们理解每人分得3/4块和3÷4=3/4(块)的密切联系,明确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4、数学游戏,激起兴趣。
组织游戏性质的分组比赛,开展为组争光的练习,使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得到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商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学生所学变化规律逐步达到熟练,设计了一组练习,在黑板上贴出了0.0001、0.001、0.01、0.1、1、10、100、1000、10000这九个数字卡片,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找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面,老师提出问题,100缩小1000倍是多少?有4名同学想出答案后抢卡片,抢对后给小组加分,最后看哪个组为获胜组。为小组得分,同学满意而归。其他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高涨,游戏比赛过程中,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已深入人心,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了判断能力及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以兴趣带创新,重在思维,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喜欢研究数学的热情,学习数学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道路的每一步。因此,我们应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还学生“自主权”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给一点思考时间,多留一点活动余地,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新知识。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在学生理解倒数意义后,大胆放手由学生出题,第一个学生出 ,同时很快说出它的倒数,第二个学生说 后,教师问:“能不能有新意的题?”这时,学生积极动脑,出了假分数、带分数、小数以及特殊的“1”、“0”等,在学生讨论中,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鼓励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三分批评,七分表扬”,用赞许的眼光看待学生,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回答错误,首先要肯定其积极思维的精神,再指出错误所在。比如在教学“比较两位小数大些,一课时,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生活中,如果你的钢笔坏了,四个商店都有同一种钢笔,甲店标价3.80元,乙店标价2.95元,丙店标价3.45元,丁店两支一起卖每支2.50元,你怎么办?(答案不唯一)”这道颇具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教师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全班讨论后,A生说:“买乙店的。”B生说:“买丁店的。”老师说:“丁店不卖一支,怎么办?”学生沉默了,很快,C生说:“两人一起买。”全班为他鼓掌,D生说:“买甲店的,价格贵,买得放心。”教师笑了:“生活中,确有便宜没好货的现象,但也不乏价廉物美,还有别的方法吗?”M生说:“不买,到店里修一修。”独特的思维,精彩的议论,赢得了全班再次热烈的掌声。
教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不断发展。

㈧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