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表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表

发布时间:2021-01-27 13:39:28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结合平时教学中具体事例,谈谈如何机智处理生成

时间关系,具体事例就不说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首先要备好课。将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设出来,学生在回答时可以从容应对;
二、其次要依靠学生。课堂教学时,会有很多生成,首先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帮助你解决问题;
三、接着要动员学生。如有必要,可以让学生们一起来探究,动员他们来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堂课的内容,可以课下接着研究,以免耽误课堂时间;
四、最后要关注学生。课堂的生成,后期教师要给予关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生成”,这样会使得你的课堂更丰富、更精彩!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怎么写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组织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备课是组织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教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只有课前精心的准备,在课堂40分钟里才能经受住学生的考验,才能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否则,教师会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课前要了解到学生对圆有无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学生是否会用圆规画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没有将用圆规画圆作为重点,而是适当地把他们引领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画指定大小的圆。
课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做到粗中有细,富有弹性。所谓的“粗”是指明确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描述出课堂情景的大体轮廓,在各环节为学生的互动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所谓的“细”,也就是预想每个环节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产生哪些不同的思维,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为感悟0.2与0.20大小相等时,出示了一个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纸,其中20格涂了颜色,教师用一个问题“可以用哪个小数来表示?”让学生在说理中弄清楚0.2=0.20 ,但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这样的预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思维获取新知,这样的学习不是更有效吗?
二、组织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全新的课程目标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课程功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在自主建构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我把这道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学生在翻阅书本、低声讨论后,自然分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组。争论开始了,认为正确的同学提出,书上就是这样说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认为错误的同学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也可能是个正方形,练习册上就有这样的题。认为正确的同学反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展开后还是长方形。大家的意见开始趋于一致,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时有一个同学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圆柱侧面展开后也有可能是个平行四边形。他同时展示了他用纸做的圆柱侧面,果然是个平行四边形。受他的启发,有的同学还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个不规则的图形。

3.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预设能力

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
超越模式,摆脱束缚版;
超越教材,整合资权源;
超越课堂,关注生成;
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2、从课堂形态看,体现“三气”:
(形——神——情——韵)
大气,立体鲜活;
人气,情感共鸣;
灵气,放飞想象。
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
问题有“悬念”,
思维有“碰撞”,
感悟有“挑战”,
探究有“喜悦”。

4. 从几个案例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版际情况。教学目标权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结合平时教学中具体事例,谈谈如何机智处理生成

如何机智处理生成——学习《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有感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有许多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这使得“死”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其实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它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生成性教学内容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课堂“预设”之外的教学意外(偶发)事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艺术性地应对。如何睿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意外事件,值得我们探究,在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答案,甚至生成出错误的结论。教师是视而不见,还是热情待之?若选着前者,不利于学生积极的建构活动,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选择后者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要注意抓住这一“错误生成”带来的契机,耐心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改正,使学生“生成”出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对问题重新审视,“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展开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其解决策略有:1、教师精心预设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前教师要先了解学生,使本节课的宏观设计具有可行性;课前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对这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积极对待可能的生成性问题,才能有效、高效地应对生成,通过积极的应急预案减少无措现象。这样教师自己也增强了信心。2、学生自然生成生成并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使教学有的放矢。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在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时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除了精心预设,要以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氛围。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些生成需要教师细心去捕捉,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进而发现问题。教师必须清楚地看到不是所有课堂出现的问题都对学生的学习有价值,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在课堂里解决。对于课堂无关的生成可以淡化,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轻轻地告诉学生下课后再研究其提出的问题。我们也不妨借鉴《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中的“将错就错法”和“延迟判断法”。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以敏锐的思维分析错误,快速判断错误的可利用价值,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巧妙的利用错误,智慧地将错误化为资源。因此 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 生成的错误,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且为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创造了契机。错误,一朵美丽的花!——许多有价值的生成不一定都要当场应对,可以延迟判断。延迟判断不是回避,而是等时机成熟时,再加以利用。 教师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有效地调整好每一个生成性教学细节,就能使教学过程变得具体、丰富而充实,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与灵动,充满诗意与创造,诱发教学过程的高潮,开掘教学的深层意蕴,使师生主体共同成长,实现教学真正要义。

6.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亲自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观察、合作交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等(即:百闻不如一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教学设计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演示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的: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
一、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怎样计算它的面积?今天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实施: 1、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个别发言)。 2 、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合作完成三角型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合作完成):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发现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引导总结出:S=ah÷2 3、设疑:只用一个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思考、操作、交流后发现(知识自动生成),只不过学生不知道这些方法叫什么(割补法、折叠法),教师进行点拨后学生便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4、学生自学例题,教师进行帮助。 5、课堂小结(个别发言、补充)。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做一做”和相关练习题,适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 2、教师出示事先设计好的补充性题目(有一定梯度、图文并茂))巡视、参与学生完成。

7. 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考核表的填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以下是我在实施、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创设和谐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在教学中,我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用笑声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从而让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严谨,如我和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接着让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后,分别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数据。然后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长方形排列,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是否能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猜测到当围成一个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结论。学生在操作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观察和记载,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寻找激励时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学习了“含义和方法”后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我们的教室,在你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愿意把它们请出来吗?请出来后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或者请同学、老师来解答。
生1: “认认真真学习”中“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8÷4=2。答:“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
师:你认为他说得怎样?
生2: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完整、又流利又清楚。
生3:我觉得他观察能力真棒,连字的笔画数都数得那么准确,说明他不仅语文学得好,而且数学也很棒。
……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让老师也能快速解答第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生4:我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其实只要这样想:9里有3个3,也就是9是3的3倍,用算式表示是9÷3=3。
师:谢谢!噢,听明白了,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非常佩服你们。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更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延缓评价,创造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教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同学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吴老师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2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生(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生(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我认为,吴老师采用“静观其变”教学策略比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当教师延迟评价从而延长了思考的时间后,使学生有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有了思考的真正自由,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勤于钻研的习惯。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我们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地遨游。
三、多角度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老师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在探究、验证过程中,常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们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的条形统计图时,我课前要求学生调查一个单元住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只数的情况,要求学生在调查之前先估计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并把估计的和调查的数据记录清楚。等到一星期后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算出平均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是多少,并提出预测:“一栋楼60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多少只?根据这些情况,你想到什么?”学生非常兴奋,先快速地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计算出平均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预测出一栋楼60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只数。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况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从对能源浪费、保护环境、环境恶化等方面发表了个人的看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发言,我就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肯定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责任心,表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有创见的学生。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对考试成绩感兴趣,而且懂得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因此,我为自己的教学制作了几份评价表,定期发给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表(1、在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2、在学习中你最感到枯燥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二是小组评价表(1、该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培养互学精神和自信心’2、该同学在学习方面有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表(1、该同学在学习方面最令人欣赏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该同学在下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总之,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充满生机,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

8.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我的理解就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小孩子而言,学习的真正兴趣来源是什么,不是考大学,找工作,发大财,他们的年龄不会懂得这些事情,真正的兴趣来源是探索未知的奥妙(这也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所在)。预设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神秘事物就越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堂预设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