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体会
这篇文章还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②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就数学课而言,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教学,要想上好一节40分钟的课,我们老师要花的备课时间远远超过40分钟。
1.备教材
备教材, 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编写体系, 弄清楚教材每课内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 寻找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结合点, 尽量引入学生经历的生活学习实例, 把教材变“ 活”, 使教材内容演变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或学习场景, 营造出轻松的兴趣氛围,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生活体验。
小学生所学的数学材料一般比较简短, 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能耳闻目睹的情景中去, 使学生觉得一节数学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单词或小段对话, 还有一些能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语言材料。据调查,小学生们普遍希望数学课上气氛轻松, 教师授课幽默诙谐,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因此, 备教材时, 要先考虑模拟现实生活或学习的情况, 多创设一些学习情景, 打破教材限制,丰富学习内容; 其次, 把会话中的新词汇或难理解的句子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结合起来, 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多种素材开展口语交际操练, 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的熏陶和教育,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3.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准备在课堂上选用什么教法、培养学生哪些学法或学习习惯。在教学方法的准备中, 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方式, 要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通过讨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 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 学习和使用语言知识,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与人交际、理解记忆等学习方法, 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 要积极促进数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以及协作、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法采用应能促进学生用数学与他人交际, 在培养和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过程中, 发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 还要考虑数学兴趣的培养和塑造, 如何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展数学兴趣。
二、上好课,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不是备好课就一定能上好课。上好课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的配合说到底还是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跟着你走。
1.新课的导入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导入的方法很多,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如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时,学生还不太明白数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就先给他们欣赏了一首英文歌“Hello”来导入新课。英文歌曲好学易唱,而且小孩子都喜欢音乐,在愉快的气氛中导如学习,会感到很轻松。
2.创设情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科技的日新月异,给我们的教学设备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多媒体进入到课堂中来,我们老师可以借助它来彻底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多媒体集音,形,意于一身,且便捷,准确。以数学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把书中的单词物体都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不用老师多废唇舌,学生一看就明白。课文中的对话我们也可以用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朗文进行播放,学生会更加投入。一些难以描述的场景,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呈现。
此外,我们也可以创设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创对话,这样不但避免了教师反复讲解操练的枯燥无谓,更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3.课堂中的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使教师获取数学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学生,要多点宽容。在他们答对问题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作业要有针对性,要适量。
每节课都应该有当堂练习,当堂练习,可以及时反馈,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要科学安排作业明确要求“把学生的书包重量减下来,家庭作业量减下来,课外活动时间多起来,睡眠时间多起来。很多教师喜欢搞题海战术,认为熟能生巧,练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不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后进生可吃,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而且,作业的量也要控制好,不能太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
总之,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就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特点,达到感在人心者,莫先于情的效果。在教学时,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教师的情感,态度会感染学生,教师上课要激情饱满,让激情走进课堂,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构建充满情感的教与学。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始终以高昂的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中来,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步。
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什么措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那么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呢?
一 改变备课方式 变换备课思路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怎样才能备一节好课呢?我觉得应改变备课方式,变换备课思路,从以往备教师的“教”转变到备学生的“学”。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如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课上让学生说说你打算怎样学习这一节内容。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借助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讨论并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第三个活动是让巩固练习;第四个活动是设计一个游戏,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 钻研教材 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是上课的重要环节,那么备好一节课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首先在理解《课标》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各个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其实,课堂教学时间仅40分钟,而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将知识点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旋转和平移》一课中,“数物体平移的距离”是重点,也是难点。数图形平移几格学生很难想象到去数某个点平移的格数,为了攻克这一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时,我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四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要了解一节课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这个信息。同时不同的学生,因为基础条件,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原因,学生本身就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考虑到因材布置、分层设计课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彰显教学效益是现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相信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合理安排,充分响应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后有明显的提高!
④ 怎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⑤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课堂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笔者在执教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在我校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养成探究钻研的良好习惯和持续培养小学生良性的思维品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的认知差异等。要规避这些问题,只有从细节着眼,才能突破瓶颈,换来生动、鲜活有生命力的课堂。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前备课
1.宏观把握教材内容
使用中的小学数学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结构呈现明显。多数教师在使用时遵照教材编排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理清一至六年级的文本内容,掌握各部分知识的衔接成为解读教材、用好教材的关键。新的课程体系,变过去课程结构的单一化为多元化。数学教材内容也由原来的计算为主向四个领域扩展着,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这四个领域中每一个年级的教材编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是教师心中应该有的宏观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抓准知识前瞻与后续内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
2.微观细化教材题目
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有效地构建数学知识。对于数学教学内容有了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后,还需要对各册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微观细化。基于数学学科特点,每节课均离不开练习环节,所以,针对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划分出单元教学要点,练习题目归类、扩展题目预设是课前备课工作之一。所以教师在编写“学案”和“导学案”的时候,必须精心设计“学案”当中的练习题目。
3.客观创设教学内容
教学时因为教学对象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无法用统一划归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更需要考虑教学对象间的差异,努力做到客观规划、预设教学内容,尽力把课堂想呈现的内容写实化,而且做到有更改的空隙。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三全一重”,即教学目标要设计全面、教学过程要统揽全局、教学用具要使用全速,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或面临的问题。只有从目标上、过程中、用具等方面科学构建,并在预设时细致考虑学生的受教情况、领悟能力,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有效延展和创造性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让预设与生成交互促进
1.处理好讲授与练习的关系
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学会、学懂,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般情况下讲在前、练在后,练习成为学生巩固新知、提高技能的手段。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往往取决于探究知识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听数学”与“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做数学”恐怕更能让学生全身投入。所以,在数学课堂我逐渐加大学生做的时间、做的指导、做的反思……也就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练习中自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率。讲授固然需要,老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讲授简练、直接、有趣味、引深思,否则就无需讲,而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
2.用积极评价引领学生展开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得到师长的肯定、鼓励或好评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点对学生加以评价。往往是预设好做,生成难抓。这直接体现出教师的知识视野、关注范围和教学智慧等因素的反应情况。教师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的赏识、启发、帮助、激励,乃至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这一切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是怎样从生活经验与常识中提炼和升华而来的,去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是怎样发展、丰富起来的,并逐步系统化和合理化。
三、在反思与学习中丰富成长
1.让课后反思和持续学习带动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为一名授课认真,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撰写课后反思应该成为所有教师课堂教学的延展工作,因为反思让人自省过失、自觉改进、自悟真谛,这是内在能动地学习革新过程,这是做好教学的强大推进力;同时教师的职业限定其需要持续学习,只有自学、互学才能保证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保证自己教授的知识日久常新。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的形成和储备最离不开的就是反思和学习。
2.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学效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幸福,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校本研训就是这样一条道路。因为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它能促进教师完成角色转型,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决定教学的质量。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自觉的精神和练达的教学技巧作共同支撑。让教师走向自己生活的舞台,激起强大的创造热情,从而带动一批教师在研究中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新课程改革转变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必将触及和完善课堂教学的原有问题,课堂教学高效化是教育发展的归宿,制约其形成的因素众多,所以,需要从教者立足自身课堂不断求索,让自己在实践中收获一份独特的职业幸福。
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效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⑧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同学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课堂效率就高,教学效果就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导课时出示趣题:“小刚今年10岁,小刚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刚的妈妈今年多少岁?”这时,学生就议论开了。一般情况下,过8个生日就是8岁,可小刚10岁了,妈妈怎么可能才8岁呢?学生疑窦顿生,情绪高涨。这时,教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小刚的妈妈多少岁吗?学了这一课,同学们一定能解答出这个问题。”
可见,精心设置新颖有趣的问题引入课题,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求知欲望,就能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能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有趣的学生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完“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救救小羊”的情境练习,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时候,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可以前进一步,如果做对了,狼就后退一步,远离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学生本能的一种“正义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做题异常认真。随着学生一次一次正确的练习,狼被迫步步后退,当狼退至“河边”,逼进河里时,学生心底“惩恶扬善”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全班禁不住高声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的极致,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过程资料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所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无数有惠心、有灵气、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长期来我们只习惯于例题的分析,,却没有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挤压小学生课余时间,反复练习各种习题,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课堂效率低,所以老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技能课时间。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厌烦了这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实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些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