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1、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如:争吵、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高声谈笑、发出怪声、敲打做响、做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暴、顶撞老师、不服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性行为等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这是不容易觉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性行为。虽然不直接威胁课堂纪律及他人学习,但对教学效果和学习的影响很大,对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写、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频繁活动等不负责任行为等。
(1)小学生逃避课堂学习的表现扩展阅读
对策
1、人际沟通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人际沟通旨在实现师生真诚地理解彼此行为的真实理由,消除师生之间因交流而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误读,并达成对彼此行为的谅解与共识。
课堂管理的人际沟通策略主要包括倾听和诉说、信任和责任等环节。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积极地倾听,了解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真实原因;信任学生有改进自己行为的能力,并让其承担起行为改进的真实责任。
2、强化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强化的基本假设: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主要是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相互转化。因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一旦得到鼓励或赞扬,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这是正强化。
同时,通过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有意忽视课堂问题行为可以抑制或终止其他问题行为,这是负强化。通过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相互转化,实现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具体方法有很多,当学生产生良好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身体接触(如摸摸头、排排肩膀等)、提供较好条件或更多机会等方式鼓励和强化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可采用转移学生注意、移除媒介、有意忽视、信号暗示、使用幽默等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对于一些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可适当采用一些惩罚措施。
❷ 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因素
①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分心。
如在学校里,操场上体育课的喧闹声、窗外有人走动、某个学生迟到、教室有些学生随便说话等多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学生学习。
②教育的方式不当。
大脑英才专家指出,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而且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不善于处理教材,批评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对学科的偏差,以至于注意力无法集中。
③对所要精力集中的事情没有兴趣。
比如,孩子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脑子里总是在想自己想做作的事情,就很可能会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④家长不经意的导向。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
❸ 小学生课堂说话心理问题诊断原始资料
课堂问题行为是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课堂规则的行为,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本文试对小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分析、探索、控制、防范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原因分析及对策
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在老师眼里,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就是课堂问题,维持秩序和纪律成了教学的目标本身。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影响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斯威夫特(M.swit,1975)等人通过系统的课堂观察发现,在典型的课堂里25%至30%是学生有问题行为.
什么是课堂纪律,教师和孩子的看法是有差别的,一名学生曾说起过他心目中的课堂纪律:我觉得比起课堂纪律来说,课堂氛围显得更为重要。在开心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学习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一定能提高。相反,如果,我觉得这个教室很威严,我心情就会受到压抑,纪律再好也不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觉得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环境。
我国心理学家从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倾向,把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如:争吵、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切切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高声谈笑、发出怪声、敲打做响、做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暴、顶撞老师、不服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性行为等等。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这是不容易觉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性行为。虽然不直接威胁课堂纪律及他人学习,但对教学效果和学习的影响却很大,对小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写、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频繁活动等不负责任行为等。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每一个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原因。努力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消除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秩序。英国心理学家科恩(Cohen.L.)研究认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不安的家庭环境、同伴压力、缺乏科学兴趣等。
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我把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个:
(一)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完善
有证据表明,在正常的环境中,人们对信息有高度的选择性。注意的特征就是选择性。筛选种种刺激物,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上,而不顾别的刺激,这种能力在儿童期内有稳定的增长。年幼儿童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为无关的刺激特征(新奇、新颖、活动性、强烈的对比等)所吸引而分心,在注意有关和无关信息的部署中缺乏灵活性。儿童注意有关刺激的能力随年龄而逐渐改善,有控制的注意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年长儿童在按照任务要求改变他们的注意时显得比年幼儿童更加灵活。因此,瑞格等人捡出有24%的学生思想开小差;在廖全明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目中学生最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善的趋势。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讲废话”、“随便走动”、“小动作”等就是自我控制差的表现。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面对的是很多个学生,教师很少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学生的自我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一般有自我控制力的儿童,愿意延缓立即得到的奖励。他相对的比较成熟,有责任感,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更能遵守规则,即使在无人的情况下。因此,通过适当的强化手段,培养儿童的延缓满足能力,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生不健康的需要
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课堂中的小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学生,会用自己学业的成功获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赞赏;而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能获得成功的学生,则会以学习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关注,即使是消极的,也比忽视自己存在的结果要强。
奥芦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动机有三个组成部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笔者认为,这三种内驱力不仅指向学习活动,也指向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有些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检测”老师对于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是否真的惩罚和给予何种惩罚。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限度检测”。因此,戴·冯塔纳(D.Fontana)建议教师用一些建设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告诫,使学生尽量避免企图进行“限度检测的倾向”。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企图通过实施课堂问题行为,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注来巩固自己在同伴集体中的威望,以使自己尽快被非正式的小群体所接纳,满足自己已经转移了的附属内驱力。
(三)学生对教师某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教育手段的“报复”和“逃避”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但当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能力时,学生会因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困境而苦恼,其行为表现要么退缩或躲避,企图避免引入注意,要么采取过激行为或故意触犯行为。教师对这些同学不能正确处理和帮助时,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增多,强度会加深,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只有教师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想法,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才能有所改变。要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之朝向良性方向发展,需要成人社会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二、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教师要管理好课堂,首先要加强对自我因素的管理,有些个性因素是可能有意识地改正的,非个性因素更是在经验的范畴之内。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一些不良个性因素,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学生交往要热情积极。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管理策略是教师必须注意的。
(一)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
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但是规范不能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应该考虑学生的意见,因此规范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教师应该时不时把学生召集起来讨论规范是不是继续适合新的情况,如果不适合就可以去掉,建立起新的规范。另外,规范必定是防止课堂行为问题发生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师不必把规范绝对化,而要考虑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再考虑规范的执行。
(二)运用正面引导的管理语言
课堂管理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反思一下我们的管理语言,我们通常都是习惯性地运用一些消极的语言,这些语言注重的是监督、批评、训斥和体罚。新课堂的管理要求我们教师多运用一些积极的语言,这些语言重在塑造。以下列举一些积极性的引导语言和消极性的引导语言的对比。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
看谁坐得好。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怎么不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你怎么这么笨!
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 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 ……
(三)奖励和惩罚的运用
谈到奖励和惩罚,人们通常的看法就是奖励就是表扬,是奖赏,而惩罚就是尖刻、严厉的批评,就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体罚。实际上,这些奖励和惩罚都是过激的手段,我们生命中许多最重要的奖励都是些平常的东西,例如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的动作、社会的承认、鼓励和外人比较看好自己等,而惩罚就是拒绝给予这些东西。
奖励和惩罚的运用也属于必不可少的范畴。在多数教师看来,要管理好课堂,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常用手段。在这里,我们认为要有效地管理课堂,奖励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奖励会让奖励者有一种被认可和正面关注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情感会有助于课堂气氛的建设。
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当一个教师运用惩罚这种手段的时候,只能意味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问题。我们的许多教师运用惩罚这种手段,并没有深入思考惩罚的效用和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惩罚对课堂管理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一是惩罚往往只会取得暂的成功,受到惩处的行为只会在短期内受到控制,其代价则是长期的关系紧张和冲突,教师在场时学生由于害怕会服从他们,一旦他们不在场不良行为就会继续出现。二是惩罚的后果往往只不过是孩子们开始采用更加微妙的回避技巧来对付惩罚,他们学会了用撒谎、找借口的方式来推脱责任。三是惩罚激起孩子内心的消极情感,使得学生厌恶甚至逃离处罚的环境,包括教师、相关同学甚至相关学科。教师可能希望建立一种友好的课堂氛围,但一旦运用了惩罚手段,很可能就粉碎了各种良好的关系。四是孩子尤其是那些非常在乎教师评价的孩子唯恐受到惩罚,就会处处留心,步步小心,这势必削弱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下策,教师只要能有别的方法就一定不要用惩罚的手段。教师的注意力应该多关注良好行为,给予良好行为合适的赞扬和奖励。研究证明,多关注良好行为比注意不良行为更有教育意义。有些时候惩罚可能不得已而为之,尤其对那些反复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惩罚能遏制过失行为,却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及对其行为的不解或者遗憾,帮助孩子认清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另外,奖罚一定要公正客观,让学生认清惩罚不是无中生有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这种惩罚纯粹是教师在报复自己。另外,我们经常运用一些不恰当的惩罚措施,例如体罚、侮辱性的言语攻击、额外作业以及找家长训话等,这些惩罚绝对不会带来好的管理效果,一定要废除。
❹ 小学生课堂上如何表现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讲小话,回答要精准,不要当作是敷衍了事,当然,还要坐姿端正,调理心态,端正态度。
❺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表现力的几点建议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在提升教学成效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了课堂这一主回阵地,才能够有效答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要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分析,重点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以创新的姿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
❻ 小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以及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效率的不良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有很多种,大致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扰乱课堂秩序,例如喧嚣、推搡、低声私语、随便讲话等;一种是学习效率低,例如走神、意志力薄弱、抄袭、厌学等。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一)扰乱课堂纪律
1.大声说话,引起教师和同学注意
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喜欢在班级很安静的时候发出大声、怪声,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思路,分散其他同学听课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采取训斥的方式,意图制止在课堂上大声说话的学生,但是有时会发现适得其反。学生在遭到训斥后,不但没有停止,反而继续扰乱课堂秩序。
2.侵犯他人,影响同学学习
“老师,XX拿我橡皮!”“老师,XXX打我!”这是小学低年级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状况。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等各方面都还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诸如此类打扰别人的动作,不但自己没有学到知识,还会影响他人学习。
3.动作亲昵,交头接耳
在班级里,一位教师面对数十名学生。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自己稍不留神的时候,就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经常发生在女生中。教师发现后一般都会适当提醒,有的学生会停下来,但过一会儿发现教师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时,又会忍不住小声嘀咕。
4.摆弄物品,吸引周围同学注意
小学生有时会把小玩具、小布偶带到课堂上摆弄,其他学生会容易被这些新鲜物品所吸引。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鲜的玩具或是漂亮的彩笔,都要比上课学知识有意思得多。自控力稍差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把玩具拿出来,趁教师不注意在下面摆弄,更糟糕的是,在其周围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课堂纪律遭到破坏。
5.自我约束能力差,课上随便说话
小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的情况,很容易受其他学生影响。教师在忙于写板书时,往往一回头,会发现三五成群的学生聊了起来,那些本该认真看教师板书的学生在这段时间会被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影响,同时打断教师的思路。
(二)学习效率低下
1.上课走神,心不在焉
教师在课堂上总会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跟上自己上课的步伐。这些学生的眼神不对,或是呆滞,或是注意力在别处,往往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都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这类孩子“很乖”,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也不会打扰别人学习,但实际上他们没有学到知识,好像很认真,心却早就不在教室里了。
2.好奇心强,被外界事物吸引
课堂上还有很多“好奇宝宝”,他们不是对正在学习的知识好奇,而是对与当前学习的知识无关的事物。如窗外树上的小鸟、前面同学鲜艳的发饰、书本上的插图等等产生好奇心。这种行为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课,学习效率低。
3.意志力薄弱,学习能力差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小学生想要提高自己,就必须挑战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简单的知识还能使他们提起一些兴趣,但遇到稍微复杂难懂的知识就立刻“缴枪”。有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会再坚持一会儿,但是这种“坚持”很快就会结束。这是意志力薄弱以及抗压能力差的体现,很容易对不易懂的知识放弃。
4.抄袭他人作业,不动脑
大部分知识都是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掌握运用的,所以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讲完新知识,一般会要求小学生直接做课堂练习,以求学以致用。有一些学生为图省事,趁教师不注意便抄袭他人作业。一堂课下来,真正做好练习的学生,知识上得到了巩固,而图省事的学生,却错过了最佳的练习时机。
5.厌学情绪,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课堂上种种不良学习方式导致一些学生最终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完不成的学习任务越来越多,这一类学生也就放任自己,逐渐形成了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也不再努力学习了。
❼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培养哪些习惯
一、先学后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
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阅读习惯也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高中学生课外几乎没有预习阅读的时间及习惯。为了保证语文学习的时间和阅读质量,可以将学生应在课前进行的预习阅读环节放在课堂内进行。一篇课文,学生自己独特阅读感受与体验是任何高明的讲授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学生进行的预习性阅读非常必要;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缺少辨别力,语文学习也就变成了全盘接受教师讲解的被动式学习,学生会逐渐丧失阅读感悟和思维创新。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如果在课内进行预习阅读,会占用好多课时,从而造成进度的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学生预习阅读之后,由于任务明确,有些预设教学环节就可略去,课堂教学节奏快,并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和学习效果。
当然,对于学生的预习阅读,要有具体的体任务和要求。首先,字词积累仍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所以预习时先要圈点勾画有关字词,自己先用字典解决。现在的学生大多不注重借助字典解决问题和学习,因此,在高一开学之初,我让学生务必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因为查字典,使用工具书也是学生的一种语文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心。汉字是音、形、义一体的文字,而且大多是多音字,语境不同,词性、读音和意思也不尽相同,所以查字典时还需要判断,而判断的过程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也能体现语文学习中“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科特点。二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标记出自己阅读的难点和精彩点,同时提出有关问题,进行简单批注。教师巡回对学生批注情况进行检查,或每隔一段时间,把学生的语文书收上来进行检查,因为学生质疑、提问有时难免偏颇,失之肤浅,教师就要对学生提问的质量、批注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纠正,进而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阅读时的质疑、批注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形成阅读时动手、动脑的习惯,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交流展示阅读成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预习阅读的基础上,当堂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阅读结果,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体现。课堂交流与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小组内可以集中解决字词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与误区进行必要的集中,待后在教学中解决。对于课文难点和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教师进行直接解答,而是把问题在课堂公布,让已经理解和学会的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解答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可以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其实,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课文经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大部分内容自己已经能够读懂,只有个别之处需要教师的提示、点拨,所以教师尽可能少教,让学生多读,以此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阅读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为例,经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交流、讨论,学生对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人物形象及课文主题基本都已基本理解,但学生没有注意到刘兰芝离别焦家时的精心打扮,以及告别焦母时的言行等内容对刘兰芝人物形象的作用。笔者把这些内容提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使学生对作品和刘兰芝的形象特点认识更为全面。
❽ 小学生上课时间的不适应表现
一般有注意力来缺损的孩子有如源下一些特征: 1、上课容易开小差、说悄悄话,小动作比较多; 2、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工作,看上去好像不喜欢动脑子; 3、写作业漫不经心,读书定不下心来,抄作业抄错题目,做题抄错答案; 4、跟他讲话爱答不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5、做事情刚开始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 6、容易健忘、丢三落四、心不在焉; 7、情绪容易冲动、控制能力较差; 8、心理或行为比较幼稚,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9、低自尊,表现出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 10、不良的社交技能,表现为没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很好地与同龄的小朋友相处…… 孩子一旦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能自控,往往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容易被同学嘲笑、老师歧视,或者被家长指责,从而出现低自尊、缺乏自信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进入初中之后,厌学的几率也会大大高于同龄孩子。所以抓住小学阶段的关键训练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训练,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
❾ 小学生上课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是常见现象,也是学习效率低下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注意力,是家长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经典案例】 小宁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可是,从小宁上小学的第一天起,爸爸妈妈好像就没有喘息过,因为小宁的老师三天两头打来电话,反映小宁上课不专心听讲。 原来,小宁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玩铅笔、橡皮,就是说话,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老师每天不知批评他多少次,可就是不见效。老师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请家长帮忙了。 小宁的爸妈也不知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专心听讲,批评教育,严格管束,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没效果,小宁的的注意力还是集中不了。 自然,小宁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一直很差。爸妈怎么也想不明白,挺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上课就集中不了精力呢? 【专家诊断】 看来,不能小看孩子上课走神的问题,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思路就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慢慢便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影响。 小孩子在玩游戏、看动画片时聚精会神,为什么上课会走神呢? 1、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习的知识没兴趣的话,学一小会就不耐烦了。就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只不过我们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来硬着头皮学,孩子们年龄小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如果课堂内容乏味就很容易走神。 2、睡眠不足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在全国八大城市调查发现,有六成多学生因为睡眠不足、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方面,小学生的表现尤为突出。 3、讨厌老师 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老师批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讨厌老师,进而通过上课开小差,甚至是捣乱来表达心中对老师的不满情绪。 4、其它因素 有的孩子因为受同学欺负,导致上课分心;有的孩子因为学习能力低,对学习有抗拒或逃避的心理;有的孩子因为缺乏营养,比如缺锌;还有的孩子因为患有多动症等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孩子上课走神。 【金战支招】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可参考如下几方面对孩子及时去矫正: 1、培养兴趣 解决孩子上课走神,首要的是想办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是让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及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感觉知识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和有意思的,通过知识的运用过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入手,如做作业、绘画、练琴、手工制作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从开始的十分钟,慢慢过渡到四十分钟,也就是一节课。要循序渐进,一次增加五分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完成固定的任务,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3、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是脑力劳动,大脑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才能有充足的精力专心听课。 4、和老师沟通 孩子上课走神,请老师帮忙配合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家长要耐心和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帮忙,课堂上如发现孩子走神能及时提醒,或有意识的安排孩子上黑板做题、回答老师的提问等具体任务,帮孩子尽快把心收回来。 5、专业指导 如果孩子是因为营养方面或心理因素导致的上课走神,家长就要请专业儿童教育的专家和医生,对孩子进行综合考察、诊断,然后再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矫正。 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一要有耐心,给孩子一段时间适应。只要我们耐心坚持,相信孩子会进步的。
❿ 小学生课堂表现评语
1、xx同学在校表现较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成绩良好。望今后能在勤奋学习之余多参加一结些有益的活动,使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
2、xx:老师一直为你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荣誉感而高兴;当然也为你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但你也要知道学习尤如急流划舟,不进则退。希望你能再接再励,争取更好的成绩。
3、xx:在校你很自觉,会守纪,关心集体,生活俭朴,作业也能及时认真完成,是个好学生。在学习上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成绩也较好,但是还须加把劲,继续保持下去,争取更大进步。
4、xx: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你都能自觉遵守,对学习也抓得很紧,受到各个课任老师的赞扬。在这里老师要对你说的是除了学习之外,也要注意多参加一些对学习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活动,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
5、最新的小学生在校表现评语:该生在校关心同学,遵守班级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学习目的性较明确,本学期学业成绩有很大提高,望今后再接再励争取更好的成绩。
6、该生在校上课认真听课,作业独立完成,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劳动,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学业成绩较好,望今后再接再励,争取更好的成绩。